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1
作者 沙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7-91,94,共6页
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当前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等问题,... 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当前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等问题,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探索推进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多维路径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 中国法律史 课程思政建设 主要问题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读史与读文,孰轻孰重?——谈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教学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立华 王娜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3,176,共5页
在英语系美国文学的教学中历来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种主张以史为主 ,认为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发生、发展是文学课的宗旨 ,零散文本的阅读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 ;另一种则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 ,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笔... 在英语系美国文学的教学中历来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种主张以史为主 ,认为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发生、发展是文学课的宗旨 ,零散文本的阅读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 ;另一种则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 ,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笔者认为由于美国文学有着极其独特的历史 ,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赏析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和把握美国文学的经纬 ,从而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教学 文学史 文学作品 并重
下载PDF
用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分析诗词的时空结构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大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1期74-80,共7页
"空间分析法"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对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的分析和解读。使用"空间分析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时空并重"的原则。用"空间分析法"分析诗词的时空结构... "空间分析法"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对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的分析和解读。使用"空间分析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时空并重"的原则。用"空间分析法"分析诗词的时空结构,可将其分为"寒江独钓型"、"重九登高型"、"西窗剪烛型"和"人面桃花型"等四种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空间分析法 以人为本 时空并重 模式
下载PDF
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2016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孟凡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14,共5页
在天津启动的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刘延东在启动仪式上要求职业教育要抓好四方面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服务好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 在天津启动的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刘延东在启动仪式上要求职业教育要抓好四方面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服务好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活动周内容及形式多样,通过多种活动宣传职业教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届活动周有五个特点,即突出四个开放,突出为民服务,突出德技并重,突出职普融通,突出组织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活动周 工匠精神 技能强国 德技并重
下载PDF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应文史并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加媚 《高教论坛》 200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高校外文系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史》两门课程的教学应相辅而行。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赏析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英美文学的经纬,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再者,在教学实践中,这... 高校外文系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史》两门课程的教学应相辅而行。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赏析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英美文学的经纬,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再者,在教学实践中,这一方法更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教学 高校 《英美文学选读》 《英美文学史》 文学精品赏析 文学史
下载PDF
高等教育管理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春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7-123,共7页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个道德教育和道德管理的过程,其教育思想的确定、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模式的设定、教育经费的划拨、教育质量的评估、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等等,无不包含着高等教育管理者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基...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个道德教育和道德管理的过程,其教育思想的确定、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模式的设定、教育经费的划拨、教育质量的评估、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等等,无不包含着高等教育管理者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态度和伦理准则。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当坚持严格的伦理准则: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追求义利并重的管理价值,安排公平正义的管理制度,实施以德治校的管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义利并重 公平正义 以德治校
下载PDF
论“德法并重”的治国方略
7
作者 孙崇凯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9-62,共4页
“德法并重”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式的重大突破。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救济的 ,我们应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 ;加强官德修养和公民道德建... “德法并重”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式的重大突破。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救济的 ,我们应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 ;加强官德修养和公民道德建设 ;做到某些道德法律化和制度伦理化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方略 德治 治国 中国 社会主义道法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师范教育是落实德法并举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
8
作者 田康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4-86,共3页
师范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在落实"德法并举"这一治国方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加强师范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也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师范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在落实"德法并举"这一治国方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加强师范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也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德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培养 人民教师 落实 道德教育 地位和作用 师资 治国方略 德法并举 法治国
下载PDF
论《文赋》的文质观
9
作者 张慧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8-41,共4页
文质观在我国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从最初先秦时期对君子人格模式的探讨到魏晋时期文质观念的确立,陆机《文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陆机在《文赋》中通过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两个问题,进而阐述了其文质并重的文质观,这... 文质观在我国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从最初先秦时期对君子人格模式的探讨到魏晋时期文质观念的确立,陆机《文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陆机在《文赋》中通过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两个问题,进而阐述了其文质并重的文质观,这体现在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两个方面。同时"诗缘情而绮靡"观念的提出,是对文学特质的深刻体认。对内容与形式的重视,是陆机深刻认识文学本质的结果,是纯文学到来的号角,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质并重 “诗緣情而绮靡” 文学的自觉
下载PDF
文学理论在西晋的新变——儒道调和——以“旁观者”葛洪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佳艺 段祖青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0-94,112,共6页
葛洪以道教领袖、道教学者的身份,一方面挑战儒家伦理道德在文学理论领域的主流地位,提出"文德钧等"的儒道调和的文学创作原则;另一方面,从道教的宗教适用角度提出文章应有益于教化,从而与儒家主张的文章政教合一思想殊路同... 葛洪以道教领袖、道教学者的身份,一方面挑战儒家伦理道德在文学理论领域的主流地位,提出"文德钧等"的儒道调和的文学创作原则;另一方面,从道教的宗教适用角度提出文章应有益于教化,从而与儒家主张的文章政教合一思想殊路同归。合上述两个方面观之,文学理论在西晋出现了新的变化——儒道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德钧等 助教化 新变 儒道调和 葛洪
下载PDF
《孟子》义利论的内容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文静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8,共5页
"义利之辨"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与学术界较为盛行的孟子"重义轻利"与"重义排利"说不同,笔者认为孟子义利并重。他提出"以义制利"的原则,通过向诸侯宣... "义利之辨"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与学术界较为盛行的孟子"重义轻利"与"重义排利"说不同,笔者认为孟子义利并重。他提出"以义制利"的原则,通过向诸侯宣扬自己的仁政理论,积极为人民谋利。此外,笔者还对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孟子"轻利贱利"的内在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历史表明,孟子"义利并重"的思想具有普适性,对当时及现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义利并重
下载PDF
论“德法共治”的内涵及意义
12
作者 乔利平 李文满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辨证分析,探讨“德法共治”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而说明实施“德法共治”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德法共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