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采用基因敲除和反义技术抑制酿酒酵母ERG7基因表达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丽丽
杨金玲
朱平
《菌物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44-144,共1页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生成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是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组建这些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时,需要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生成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是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组建这些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时,需要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流。在酿酒酵母中由羊毛甾醇合酶(ERG7)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采用基因敲除和反义RNA 2种技术对ERG7基因的表达进行下调。设计含有与ERG7基因ORF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6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带有loxP-Marker-loxP的ERG7基因敲除组件,采用LiAc/SS Carrier DNA/PEG方法转化双倍体酿酒酵母INVSc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酿酒酵母ERG7基因单倍体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确证。大量培养野生型和突变型菌株,菌体冷干后在碱醇溶液中90℃回流1h,正己烷萃取后旋蒸干溶剂,甲醇溶解残留物麦角甾醇。通过TLC和HPLC方法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型菌株的麦角甾醇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erg7基因
基因
敲除
反义RNA
原文传递
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庆华
高丽丽
+4 位作者
梁会超
杜国华
巩婷
杨金玲
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羊毛甾醇合酶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途径可促进其流向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有鉴于此,本研究根据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lanosterol syn...
羊毛甾醇合酶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途径可促进其流向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有鉴于此,本研究根据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lanosterol synthase gene,erg7)序列设计引物,扩增5'长片段(包括erg7基因5'非编码区启动子序列和部分编码区序列)、5'短片段(包括erg7基因5'非编码区部分启动子序列和部分编码区序列)和erg7基因编码区片段,分别将其反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 ESC-URA上,构建反义表达质粒。用反义表达质粒转化酿酒酵母INVSc1,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URA上筛选重组菌株。通过半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INVSc1相比,转入erg7基因编码区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羊毛甾醇合酶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而转入5'长反义片段和5'短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羊毛甾醇合酶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通过TLC和HPLC方法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与INVSc1相比,转入5'短反义片段和erg7基因编码区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麦角甾醇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转入5'长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麦角甾醇含量明显降低。本研究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酿酒酵母中羊毛甾醇合酶基因的表达,为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酿酒酵母中组建三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erg7基因
反义RNA
麦角甾醇
原文传递
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单倍体缺陷型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
3
3
作者
高丽丽
王庆华
+3 位作者
梁会超
巩婷
杨金玲
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羊毛甾醇合酶基因(lanosterol synthase gene,erg7)编码的羊毛甾醇合酶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酿酒酵母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也是三萜类化合物的...
羊毛甾醇合酶基因(lanosterol synthase gene,erg7)编码的羊毛甾醇合酶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酿酒酵母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也是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因此,羊毛甾醇合酶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可为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酿酒酵母中组建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设计含有与erg7基因ORF序列两侧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loxP-Marker-loxP的erg7基因敲除组件,采用LiAc/SS Carrier DNA/PEG方法转化双倍体野生型酿酒酵母INVSc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酿酒酵母erg7基因单倍体缺陷型突变株。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突变株内erg7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约1倍。TLC和HPLC结果表明,突变株内麦角甾醇含量下降至野生型菌株的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erg7基因
基因
敲除
同源重组
麦角甾醇
原文传递
题名
采用基因敲除和反义技术抑制酿酒酵母ERG7基因表达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丽丽
杨金玲
朱平
机构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菌物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44-144,共1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项目(2012ZX093010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2115)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文摘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生成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是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组建这些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时,需要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流。在酿酒酵母中由羊毛甾醇合酶(ERG7)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采用基因敲除和反义RNA 2种技术对ERG7基因的表达进行下调。设计含有与ERG7基因ORF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6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带有loxP-Marker-loxP的ERG7基因敲除组件,采用LiAc/SS Carrier DNA/PEG方法转化双倍体酿酒酵母INVSc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酿酒酵母ERG7基因单倍体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确证。大量培养野生型和突变型菌株,菌体冷干后在碱醇溶液中90℃回流1h,正己烷萃取后旋蒸干溶剂,甲醇溶解残留物麦角甾醇。通过TLC和HPLC方法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型菌株的麦角甾醇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
酿酒酵母
erg7基因
基因
敲除
反义RNA
分类号
Q786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庆华
高丽丽
梁会超
杜国华
巩婷
杨金玲
朱平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出处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2115)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文摘
羊毛甾醇合酶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途径可促进其流向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有鉴于此,本研究根据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lanosterol synthase gene,erg7)序列设计引物,扩增5'长片段(包括erg7基因5'非编码区启动子序列和部分编码区序列)、5'短片段(包括erg7基因5'非编码区部分启动子序列和部分编码区序列)和erg7基因编码区片段,分别将其反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 ESC-URA上,构建反义表达质粒。用反义表达质粒转化酿酒酵母INVSc1,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URA上筛选重组菌株。通过半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INVSc1相比,转入erg7基因编码区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羊毛甾醇合酶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而转入5'长反义片段和5'短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羊毛甾醇合酶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通过TLC和HPLC方法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与INVSc1相比,转入5'短反义片段和erg7基因编码区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麦角甾醇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转入5'长反义片段的重组菌株内麦角甾醇含量明显降低。本研究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酿酒酵母中羊毛甾醇合酶基因的表达,为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酿酒酵母中组建三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酿酒酵母
erg7基因
反义RNA
麦角甾醇
Keyword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rg
7
gene
antisense RNA
erg
osterol
分类号
R931 [医药卫生—生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单倍体缺陷型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
3
3
作者
高丽丽
王庆华
梁会超
巩婷
杨金玲
朱平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出处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2-746,共5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2115)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A类自主课题
文摘
羊毛甾醇合酶基因(lanosterol synthase gene,erg7)编码的羊毛甾醇合酶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酿酒酵母固有的甲羟戊酸(MVA)/麦角甾醇代谢途径的中间体2,3-氧化鲨烯也是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因此,羊毛甾醇合酶催化的2,3-氧化鲨烯环化是麦角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分支形成的关键位点。下调2,3-氧化鲨烯流向麦角甾醇的代谢,可为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酿酒酵母中组建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设计含有与erg7基因ORF序列两侧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loxP-Marker-loxP的erg7基因敲除组件,采用LiAc/SS Carrier DNA/PEG方法转化双倍体野生型酿酒酵母INVSc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酿酒酵母erg7基因单倍体缺陷型突变株。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突变株内erg7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约1倍。TLC和HPLC结果表明,突变株内麦角甾醇含量下降至野生型菌株的42%。
关键词
酿酒酵母
erg7基因
基因
敲除
同源重组
麦角甾醇
Keyword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rg
7
gene
gene knockou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erg
osterol
分类号
R931 [医药卫生—生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采用基因敲除和反义技术抑制酿酒酵母ERG7基因表达
高丽丽
杨金玲
朱平
《菌物研究》
CAS
2013
2
原文传递
2
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的表达
王庆华
高丽丽
梁会超
杜国华
巩婷
杨金玲
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原文传递
3
酿酒酵母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单倍体缺陷型突变株的构建
高丽丽
王庆华
梁会超
巩婷
杨金玲
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