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链球菌氟抗性相关蛋白EriC^(F1)和EriC^(F2)研究进展
1
作者 曲添 张红 +1 位作者 张志民 张志鹰 《口腔生物医学》 201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致龋力最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氟化物被用于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既能保护牙体硬组织又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的生长和代谢。由于氟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耐氟菌株的选择性生长。对变形链球菌氟抗性机制的研究... 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致龋力最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氟化物被用于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既能保护牙体硬组织又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的生长和代谢。由于氟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耐氟菌株的选择性生长。对变形链球菌氟抗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变形链球菌氟抗性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在蛋白和基因两个层面对变形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氟抗性主要机制—氟离子运输蛋白EriC^(F1)和EriC^(F2)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新型分子药物的研制指明方向,也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氟离子运输蛋白 氟抗性机制 EriCF1 ericf2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eriC^F基因差异性表达及其意义
2
作者 曲添 张红 +4 位作者 张志民 杜奥博 邵思奇 杨瑶瑶 刘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1-55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氟浓度条件下eriC^F1和eriC^F2基因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耐氟菌株UA159-FR氟抗性的影响,阐明eriCF基因差异性表达与S.mutans耐氟菌株抗性的关系。方法:重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分为eriC^F1组(eriC^F1+Peasy-Blunt E2)... 目的:探讨不同氟浓度条件下eriC^F1和eriC^F2基因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耐氟菌株UA159-FR氟抗性的影响,阐明eriCF基因差异性表达与S.mutans耐氟菌株抗性的关系。方法:重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分为eriC^F1组(eriC^F1+Peasy-Blunt E2)、eriC^F2组(eriC^F2+Peasy-Blunt E2)和KZ组(Peasy-Blunt E2)。基因克隆和IPTG诱导后,检测3组eriC^F1和eriC^F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别测定3组菌株在不同氟环境(1.5、2.0、2.5和3.0g·L^-1氟化钠)下的菌液浓度和菌株生长速度,绘制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在对数期(8h)和稳定期(16h),3组菌株在不同氟环境下(1.5、2.0、2.5和3.0g·L^-1氟化钠)的菌液终浓度及菌株生长速度组内比较,3组菌株菌液终浓度和生长速度均随着氟化钠浓度升高而降低;组间比较,相同氟化钠浓度条件下,菌液终浓度和生长速度均为eriC^F2组>eriC^F1组>KZ组(P<0.05或P<0.01);与eriC^F1组比较,eriC^F2组菌液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eriC^F1和eriC^F2基因均能增强大肠杆菌的氟抗性,且表达eriC^F2基因比表达eriC^F1基因的大肠杆菌的氟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C^F1 eriC^F2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氟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