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蘑菇圈及其两侧的土壤细菌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吉 邵玉琴 +1 位作者 包青海 贾复珠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口蘑蘑菇圈及其两侧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及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产生子实体的出菇圈带中存在两种优势细菌。
关键词 蒙古口蘑 蘑菇圈 土壤细菌 食用菌 生态学 口蘑
下载PDF
白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的植物激素样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颖慧 陈有君 +3 位作者 王素英 李淑芬 李秉真 闫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用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室温下培养小麦和苜蓿萌动种子。结果表明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对这两种植物幼芽有明显的促生长激素样作用 ,这种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还和菌丝的生长量有正相关关系 ,而且对不同植物或不同器官的作用大小... 用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室温下培养小麦和苜蓿萌动种子。结果表明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对这两种植物幼芽有明显的促生长激素样作用 ,这种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还和菌丝的生长量有正相关关系 ,而且对不同植物或不同器官的作用大小也不同。说明白蘑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类物质。实验还表明这类物质的酸碱稳定性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口蘑 激素样作用 真菌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蒙古口蘑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鑫 李建勋 +2 位作者 王雨萌 李凭 宋文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蒙古口蘑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的配方,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蒙古口蘑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蒙古口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复合酶配方为纤维素酶0.02 g、果胶酶0.06 g、木瓜蛋白酶0...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蒙古口蘑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的配方,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蒙古口蘑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蒙古口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复合酶配方为纤维素酶0.02 g、果胶酶0.06 g、木瓜蛋白酶0.10 g,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17 min、提取温度58℃、pH 5.0,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6.11%。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蒙古口蘑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多糖 复合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柔性聚乳酸薄膜的制备及对口蘑的保鲜效果
4
作者 郑燕 胡健 +1 位作者 云雪艳 董同力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7,共8页
目的为了改善聚L-乳酸(PLLA)的柔韧性和气体选择透过性,将聚富马酸二元醇酯(PNF)作为柔性链段以熔融共聚方式引入PLLA中对其进行改性。方法以PLLA为主体,加入PNF,并改变其中二元醇链段长度制备一系列聚乳酸-共富马酸二元醇酯(PLNF)共聚... 目的为了改善聚L-乳酸(PLLA)的柔韧性和气体选择透过性,将聚富马酸二元醇酯(PNF)作为柔性链段以熔融共聚方式引入PLLA中对其进行改性。方法以PLLA为主体,加入PNF,并改变其中二元醇链段长度制备一系列聚乳酸-共富马酸二元醇酯(PLNF)共聚物,随后将其制备成薄膜,测试其力学性能、气体透过性能和水蒸气透过性,并对口蘑进行贮藏试验。结果PNF的加入使PLLA的力学性能、气体选择透过性及透湿性均得到改善,且断裂伸长率是随着二元醇链段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与PLLA相比,聚乳酸-共富马酸癸二醇酯(PLDF)的断裂伸长率可达346.4%,聚乳酸-共富马酸丁二醇酯(PLBF)的CO_(2)/O_(2)选择透过比从3.0升高到4.4,且在口蘑贮藏期间可维持其形态,呈现较好的感官品质,在15 d内仍具食用价值。结论PNF的引入有效改善了PLLA的性能,延长了口蘑的货架期,为PLLA薄膜进一步用于生鲜果蔬包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富马酸二元醇酯 口蘑 保鲜
下载PDF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江微 杜双田 +2 位作者 常昕 朱永真 王崇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0种碳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碳源有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28,2.76和2.04。在20种氮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氮源有牛肉膏、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6.432,5.440和5.436;钉子菇对复合氮源利用效果较好,对无机氮和氨基酸类氮源利用效果较差。【结论】钉子菇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子菇 碳源物质 氮源物质 生长速率
下载PDF
草原蘑菇圈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吉 孙维 +1 位作者 柳海鹰 廖仰南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6-100,共5页
蒙古口蘑(TricholomamongolicumImai.)菌丝生长对草原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蘑菇圈枯草环和绿草环中的土壤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在有菌丝生长的枯草环中较... 蒙古口蘑(TricholomamongolicumImai.)菌丝生长对草原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蘑菇圈枯草环和绿草环中的土壤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在有菌丝生长的枯草环中较高.不同环带中的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差异显著.从垂直分布上看,表层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高于下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蘑 草原 蒙古口蘑 蘑姑圈 土壤 生物化学活性
下载PDF
蒙古口蘑蘑菇圈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上,不同环(带)中的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好气性细菌和芽孢型细菌在枯草环中显著增加,分别高于绿草环、圈内、圈心及圈外;细菌生长代谢与口蘑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形成有密切的...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上,不同环(带)中的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好气性细菌和芽孢型细菌在枯草环中显著增加,分别高于绿草环、圈内、圈心及圈外;细菌生长代谢与口蘑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真菌、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在枯草环中最低,特别是在菌丝旺盛生长的6~11 cm 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蘑菇圈 土壤微生物 类群 区系 食用菌
下载PDF
蒙古口蘑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功 牛艳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影响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很多,重点探讨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5 d,2.5% 溶壁酶处理4 h,酶解温度25℃,0... 影响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很多,重点探讨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5 d,2.5% 溶壁酶处理4 h,酶解温度25℃,0.6 mol·L-1KCl为渗透压稳定剂,MB为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8.4×10-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原生质体制备 培养基 渗透压稳定剂 再生率 体形 浓度 菌龄 酶解时间 酶解温度
下载PDF
巴音布鲁克蒙古口蘑液体培养的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娟 林辰壹 田渊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掌握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口蘑的营养代谢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蒙古口蘑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口蘑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技术,通过研究生物量、菌球特征、培养时间等内容,阐明蒙古口蘑液体培养的营... 【目的】掌握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口蘑的营养代谢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蒙古口蘑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口蘑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技术,通过研究生物量、菌球特征、培养时间等内容,阐明蒙古口蘑液体培养的营养代谢特性以及适宜的液体培养条件。【结果】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糁5%,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黄豆0.1%,pH 6.5~7.0时蒙古口蘑生物量较稳定,生物量干重达0.684 8 g/100 mL,菌龄为21d。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40%为宜,转速125 r/min,溶解氧满足需要。【结论】巴音布鲁克蒙古口蘑对不同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不同、培养时间亦不同。蒙古口蘑对马铃薯配方和米糠配方的营养代谢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液体培养 营养特性 巴音布鲁克
下载PDF
蒙古口蘑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 丁革生 +2 位作者 田柳 于成芳 王治宝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78-2980,共3页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为研究对象,以多糖得率衡量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口蘑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为研究对象,以多糖得率衡量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口蘑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0.2 mol/L盐酸、料液比1∶40(g∶m L),50℃超声波提取20 min。在此提取条件下,口蘑多糖的得率为(16.65±0.29)%,该提取方法简便、快速,可以为蒙古口蘑的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蒙古口蘑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渠志臻 姚庆智 闫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Imai.)野生子实体和人工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热水浸提法,对影响多糖提取得率的因素以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4 h,提取4次,提...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Imai.)野生子实体和人工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热水浸提法,对影响多糖提取得率的因素以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4 h,提取4次,提取温度70℃,醇析浓度80%,料液比1∶10,经此工艺子实体的多糖得率为5.78%;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提取时间3 h,提取3次,提取温度90℃,醇析浓度80%,料液比1∶10,经此工艺菌丝体的多糖得率为5.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草原蘑菇圈中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草原蒙古口蘑菌丝体生长季期间对其形成的蘑菇圈不同环(带)中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分布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分布特征。这一结果可为深入探讨草原蘑菇圈发育及子实体的发生提供土壤微生物方面的数据,为... 在草原蒙古口蘑菌丝体生长季期间对其形成的蘑菇圈不同环(带)中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分布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分布特征。这一结果可为深入探讨草原蘑菇圈发育及子实体的发生提供土壤微生物方面的数据,为加速蒙古口蘑的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蒙古口蘑 蘑菇圈 土壤微生物 动态分布
原文传递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珊珊 刘元元 +4 位作者 余彬彬 成凤凤 田文辉 祝建波 王爱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09-2918,共10页
【背景】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为我国第二大高山草原,草原上生长的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属于口蘑属(Tricholoma)的一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目的】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圈上及其两侧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背景】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为我国第二大高山草原,草原上生长的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属于口蘑属(Tricholoma)的一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目的】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圈上及其两侧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为研究白蘑蘑菇圈的形成与生长及其子实体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蘑蘑菇圈周围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测定有效序列经注释得到809个操作分类单元(Optical taxonomic unit,OTU),分为5个门、26个纲、79个目、166个科、232个属;蘑菇圈上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物种均低于圈外及圈内,蘑菇圈上特有真菌物种为Xylodonnothofagi、Agaricales、Phaeococcomyces、Ochrocladosporium adansoniae、Coniochaeta ligniaria、未知子囊菌、 Tomentella amyloapiculata、 Dothideomycetes、Incertea_sedis_Helotiales。【结论】研究表明白蘑蘑菇圈的形成影响土壤真菌的分布,圈上优势真菌类群对其他真菌类群具有抑制作用,蘑菇圈向外生长可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蘑 蘑菇圈 高通量测序 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