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从《黄帝内经》五脏概念论睡眠障碍 被引量:3
1
作者 禄颖 烟建华 张惠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0-12,共3页
在《黄帝内经》五脏的精气神3个层次基础上,探讨睡眠障碍的3种类型,即神志不和之睡眠障碍、气扰神乱之睡眠障碍以及精衰神败之睡眠障碍,并从精气神3个病理层次对失眠、嗜睡以及梦寐不宁等睡眠障碍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这些认识可为辨治... 在《黄帝内经》五脏的精气神3个层次基础上,探讨睡眠障碍的3种类型,即神志不和之睡眠障碍、气扰神乱之睡眠障碍以及精衰神败之睡眠障碍,并从精气神3个病理层次对失眠、嗜睡以及梦寐不宁等睡眠障碍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这些认识可为辨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 睡眠障碍
下载PDF
精气血津液的功能性质和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启明 王义国 +2 位作者 张健雄 韩学艳 田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41-847,共7页
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独特的功能;精、气、血、津液是中医学表达人体组成和功能的重要概念,但其对应的客观实在是什么仍未可知。本文首先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总结了精、气、血、津液的来源、性状... 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独特的功能;精、气、血、津液是中医学表达人体组成和功能的重要概念,但其对应的客观实在是什么仍未可知。本文首先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总结了精、气、血、津液的来源、性状、分布、相关脏腑、功能和分类等传统认识,并据以将其归于功能性五藏;其次基于中医学与生物医学都是关于人体组成和功能的全面认识,以功能性五藏的15种功能为线索,将精、气、血、津液与人体的流变结构做了对比,将精分为生殖之精、水谷之精、成形之精、化气之精和调节之精,将气分为推动之气和温煦之气,将血分为载气之血、免疫之血和摄血之血,将津液分为承载津液和润滑津液,并明确了他们的功能性质和生物学基础。通过精、气、血、津液的生物学关系,说明了这种认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功能性五藏 生物学基础 中西医学对比 中医基础理论 生物医学
下载PDF
谈中医“形态”观 被引量:2
3
作者 鉏桂祥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28-32,共5页
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中医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在形态上也应有其相应的质。在中医学数千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缺乏对脏腑等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的系统而明确的论述... 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中医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在形态上也应有其相应的质。在中医学数千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缺乏对脏腑等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的系统而明确的论述。通过对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探索建立中医学形态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形态 脏腑 经络 津液
下载PDF
从人体“自组织”特性谈“肾藏精”
4
作者 武峻艳 张俊龙 王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1193,共3页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关于肾功能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澄清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肾在"自为自和"的运动过程中体现了人体自组织的特性。"肾藏精"是肾最...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关于肾功能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澄清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肾在"自为自和"的运动过程中体现了人体自组织的特性。"肾藏精"是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对其概念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必将有助于对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自组织 肾精 肾气 肾阴 肾阳
下载PDF
河图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广仁 刘瀚阳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600-603,619,共5页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药理论;(5)药物的气味厚薄及四时应用理论;(6)四象二旦方调四脏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指导,可调养五脏精气神及偏颇体质,治疗与五脏相关的内伤性及外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医学 四时五脏阴阳 五脏精气阴阳 脏气升降 四象体质 四气五味 气味厚薄 四时用药 四象二旦方
下载PDF
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6
作者 陆松鹤 黄裕新 《甘肃中医》 2003年第7期1-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认为经络学说的核心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同时阐明了对待古典经络理论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 本文分析了当前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认为经络学说的核心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同时阐明了对待古典经络理论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脏腑 相关性 针刺本质 循经感传 气至病所
下载PDF
从五脏化五气理论认识抑郁症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苗苗 张明宽 +3 位作者 韩穆轩 马月香 吴建林 魏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5-68,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疾病,属中医情志学范畴。中医学无抑郁症病名,但在历代文献记载中,其典型症状可与中医郁证、不寐、脏躁、卑惵互参。《黄帝内经》对情志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对...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疾病,属中医情志学范畴。中医学无抑郁症病名,但在历代文献记载中,其典型症状可与中医郁证、不寐、脏躁、卑惵互参。《黄帝内经》对情志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情志产生及变化的认识基于“五脏藏神”理论,其包含的五脏、神、气机均是影响情志的关键因素。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论述了精神心理活动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即主导情感活动的七情由脏腑藏精化气所产生,并提出了异常情志与气机变化及一脏一志相对应的关系。作者拟从《黄帝内经》“五脏化五气”角度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化五气 抑郁症
下载PDF
试论“阴者藏精而起亟”——兼论“五脏之道,起于经遂”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振华 王志翔 +2 位作者 徐江雁 李具双 韦大文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2期2883-2884,共2页
"阴者藏精而起亟"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阴者藏五脏之精,首流注于手太阴肺,依次注入十二正经,故十二正经的流注源于五脏之精华。五脏与经遂也可由于动静之状态不同而分为"阴"与... "阴者藏精而起亟"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阴者藏五脏之精,首流注于手太阴肺,依次注入十二正经,故十二正经的流注源于五脏之精华。五脏与经遂也可由于动静之状态不同而分为"阴"与"阳"。两者分则为二,合则为一,相贯相通。中医经络与脏腑本为一体,谈及营卫之源须回归于脏腑。在脏腑则名之血、气之谓代替营、卫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精 起亟 “阴者藏精而起亟” “五脏之道 起于经遂”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基于《灵枢》脏腑精气理论探讨针灸从颈论治干眼症 被引量:6
9
作者 蒋梅霞 赵耀东 +2 位作者 赵婷婷 陈梓瑜 刘娟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8期1-3,共3页
近年来,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最常见的眼科疾患之一。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发展,临床可见颈椎病患者多伴随干眼症相关临床表现,如双眼干涩不适、痒痛、畏光伴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就治疗言,多局限于取标穴,而忽视本穴,轻视脏腑... 近年来,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最常见的眼科疾患之一。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发展,临床可见颈椎病患者多伴随干眼症相关临床表现,如双眼干涩不适、痒痛、畏光伴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就治疗言,多局限于取标穴,而忽视本穴,轻视脏腑精气的整体调节功能。《伤寒论》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故要做到标本兼顾,又要重视脏腑精气流注、濡养之效及其相关生理、病理变化。就其生理言,脏腑精气充沛,运行通畅,则双目得养,眼表长期得滋;就病理言,颈部精气不足、经气不利,无以上荣五官清窍,双目失濡,则发为干眼。干眼症不仅有眼表的症状,更多的是伴有其他症状,如颈部相关症状,此最易忽视,故干眼症的治疗不能拘泥于局部取穴。据此,文章基于《灵枢·大惑论》可见"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后出于项中"的理论,知脏腑精气直接联系双眼与颈项,通过颈项部经脉循行将津液上输至眼周,从而达濡养双目之效,若颈项枢机不利,脏腑精气失于上荣,则发干眼,进一步提出"从颈治眼"理论,并阐述经络相关机制。基于此,文章从生理基础、经脉、经别、经筋、特效穴位等几个方面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诊疗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脏腑精气 从项论治 经脉 经筋 经别 特效穴位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对目与神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丹 王舒 刘绍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12-2713,共2页
在临床诊疗中,一些神志病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伴随着目的独特症状,但往往会被忽视。文章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古籍文献中目与神的关系,包括目与五脏之神、目与精气神。结合临床一些影响神志的疾病如失眠、精神病、脑卒中... 在临床诊疗中,一些神志病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伴随着目的独特症状,但往往会被忽视。文章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古籍文献中目与神的关系,包括目与五脏之神、目与精气神。结合临床一些影响神志的疾病如失眠、精神病、脑卒中患者目的症状,基于中医古籍文献挖掘目与神志病的理论基础和机理,提出目诊在疾病预防、临床诊疗以及判断疾病转归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精气神 神志病
原文传递
“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迎民 徐德成 范吉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6-1001,1016,共7页
依据"脏腑之精"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的假说。"脏腑之精"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体现为脏腑的所有细胞和由细胞外基质、组织液及细胞间信号分子等... 依据"脏腑之精"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的假说。"脏腑之精"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体现为脏腑的所有细胞和由细胞外基质、组织液及细胞间信号分子等组成的细胞微环境的有机集合;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涉及不断运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分子水平做功或能量转化的细胞特殊蛋白质、生物小分子及三磷酸腺苷。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通过阐述"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揭示其现代医学原理,探讨补气中药通过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发挥补气功效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之精 脏腑之气 细胞功能 细胞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精气考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广仁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16,共3页
对精气的内涵作了文献考究,认为在古代哲学中,精气泛指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有时专指气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气即精,是指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及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有用的精华物质,与气是一种不断运... 对精气的内涵作了文献考究,认为在古代哲学中,精气泛指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有时专指气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气即精,是指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及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有用的精华物质,与气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的概念有别。精为气的化生本原,气为精的功能体现。中医学中的精、气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的精、气概念既有区别,但又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 中医学 五脏精气阴阳学
原文传递
焦虑症从魄论治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政杭 苏晓鹏 +2 位作者 杜芸 肖康 曲淼 《现代中医临床》 2020年第2期38-42,共5页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障碍,以与现实不相称的、广泛和持续性的担忧、紧张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紧张性震颤、口干及颜面潮红或苍白等躯体症状。中医认为五脏神在调节机体精神情志等方面具有重...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障碍,以与现实不相称的、广泛和持续性的担忧、紧张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紧张性震颤、口干及颜面潮红或苍白等躯体症状。中医认为五脏神在调节机体精神情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魄属于五脏神的理论范畴,魄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个体的精神情志、感觉运动以及内脏功能等。魄的功能正常依赖于肾精充足、肺气充沛、气机畅通。魄的功能失常可导致焦虑症精神症状以及躯体症状的出现。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焦虑症,主要病机包括因肺气郁滞而导致的魄不畅以及因肾精亏虚、肺气不足而导致的魄不宁。可由肺肾入手调节魄的功能,从宣肺畅魄、益肾强魄、补肺涵魄等方面对焦虑症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五脏神 肺气 肾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