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Endo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in a Large Teaching Hospital in Ghana
1
作者 Ebenezer Owusu Darkwa Frank Boni +6 位作者 Eugenia Lamptey Yaw Adu-Gyamfi Christian Owoo Robert Djagbletey Alfred Edwin Yawson Edmund Ayesu Daniel Akwanfo Yaw Sottie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12期233-241,共9页
Background: Maintenance of optimal Endo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ETTcP) in anaesthetic practice reduces cuff pressure complications. Aneroid manometers for measurement of ETTcP are not widely available in Ghana, he... Background: Maintenance of optimal Endo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ETTcP) in anaesthetic practice reduces cuff pressure complications. Aneroid manometers for measurement of ETTcP are not widely available in Ghana, hence anaesthesia providers estimate ETTcP according to their experience. The study assessed ETTcP obtained from estimation techniques between anaesthesia providers at Korle-Bu Teaching Hospital (KBTH). It also evaluated the Volume of Air Required (VAR) to obtain an acceptable cuff inflation pressure for sizes 7.0 and 8.0 mm adult endotracheal tubes used at the hospital, and the effect of patient’s age, weight and height on this volume. Methods: Eighty-on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recruited. ETTcP was measured using an aneroid manometer via a three-way tap. After full cuff deflation, the cuff was refilled with air until an ETTcP of 20 cm H2O was obtained. Independent t-tes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tatistical variations in the ETTcP using estimation techniques in relation to recommended level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ean VAR to obtain a cuff pressure of 20 cm H2O. Grouped t-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TTcP between anaesthesia providers using estimation techniques. Results: Mean ETTcP obtained from estimation techniques was (61.87, 73.79) cm H2O. The mean ETTcP measured for Physician and Nurse Anaesthetists were 65.36 cm H20 and 69.52 cm H2O respectively. The mean VAR to achieve an ETTcP of 20 cm H2O for endotracheal tube sizes 7.0 mm and 8.0 mm were 3.90 ± 1.13 mls and 4.55 ± 0.95 mls respectively. Age and weigh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VAR to achieve a cuff pressure of 20 cm H2O, however, height did not.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uff pressures obtained by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recommended averag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aesthesia providers. However, in the absence of an aneroid manometer, ETTcP of tube sizes 7.0 mm and 8.0 mm can be safely approximated to the recommended levels with predetermined inflation volu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PHYSICIAN Anaesthetist NURSE Anaesthetist Korle-Bu TEACHING HOSPITAL
下载PDF
Pressure changes in tapered and cylindrical shaped cuff after extension of head and neck: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
作者 Gukjin Seol Juhwa Jin +2 位作者 Jinyoung Oh Sung-Hye Byun Younghoon Jeo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1期11419-11426,共8页
BACKGROUND The proper cuff pressure of endotracheal tube(E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aling the airway and preventing airway complication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ET cuff shape affects the cuff pressure a... BACKGROUND The proper cuff pressure of endotracheal tube(E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aling the airway and preventing airway complication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ET cuff shape affects the cuff pressure after positional change.AIM To investigate cuff pressure between tapered and cylindrical cuff after extension of head and neck during nasal endotracheal intubation.METHODS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52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one of two groups:cylindrical cuff or Tapered cuff.Cuff pressure with 22 cmH_(2)O was applied to patients in the neutral position.After extension of head and neck,the cuff pressure was evaluated again and readjusted to 22 cmH_(2)O.In addition,the extent of cephalad migration of ET tip was assessed and postoperative airway complications such as sore throat,and hoarseness were measured.RESULTS The cuff pressure was higher in the tapered cuff(28.7±1.0 cmH_(2)O)than in the cylindrical cuff(25.5±0.8 cmH_(2)O)after head and neck extension(P<0.001).The extent of cephalad migration of tube tip was greater in TaperGuard ET(18.4±2.2 mm)than in conventional ET(15.1±1.2 mm)(P<0.001).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irway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After head and neck extension,the cuff pressure and the extent of cephalad migration of ET was greater in tapered cuff than in cylindrical cuff during nasal intuba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f pressure Cylindrical cuff endotracheal tube Nasal intubation Tapered cuff
下载PDF
Improvised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3
作者 René Agustín Flores-Franco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6年第1期36-37,共2页
We agree with the editorial published by Feng et al concerning the insufficient routine monitoring 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TTCP) by anesthesiologists, and propose an improvised technique that can facilitate and... We agree with the editorial published by Feng et al concerning the insufficient routine monitoring 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TTCP) by anesthesiologists, and propose an improvised technique that can facilitate and promote such routine monitoring by intensive care staff who attend to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of tracheal cuff pressure has also been documented for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s. Measurements of cuff pressure are beneficial when used in management of air leakage around an endotracheal tube, and can be easily obtained with the aid of a personalized and simple technique performed using materials that are readily available in all hospitals. Other investigators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employing an improvised technique. We considered that possible disadvantages are similar to those encountered when using standardized equipment. With our improvised technique, we seek to promote among the nursing staf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TCP in intubated pati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related medical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racheal tub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uff pressure Improvised devices NURSING PRACTICE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不同放气方式对拔管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郁言龙 张芯绮 +4 位作者 李虎 李宁 袁博 陈超 张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5-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套囊不同放气方式对拔管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将气管导管套囊的气囊端经三通分别连接注射器和无液压力计...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套囊不同放气方式对拔管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将气管导管套囊的气囊端经三通分别连接注射器和无液压力计,拔管前抽吸套囊,使套囊内压下降3 cmH_(2)O/s;对照组拔管时使用注射器一次性快速抽尽套囊内气体。记录2组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全麻诱导前(T_(0))、套囊放气前(T_(1))、放气后即刻(T_(2))、拔管后1 min(T_(3))、拔管后3 min(T_(4))、拔管后5 min(T_(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的起始时刻均为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即刻;研究组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_(2)~T_(4)时点MAP降低,T_(2)~T_(5)时点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后咽部不适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后通气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恒定速度缓慢降低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方法可以降低呛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少术后拔管并发症,稳定血流动力学,效果优于一次性快速抽尽套囊内气体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套囊 压力 拔管 呛咳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记忆-遗忘规律应用于护士手估气囊测压训练的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来纯云 赵亮 杨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应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老年病房护士进行气管导管气囊手估测压培训,提高估测法测压的准确率,摸索一种科学的估测法测压培训方法。方法90名各级职称护士手估测压训练,用气囊测压仪进行结果比对,随机测量各压力水平,对培训前后... 目的应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老年病房护士进行气管导管气囊手估测压培训,提高估测法测压的准确率,摸索一种科学的估测法测压培训方法。方法90名各级职称护士手估测压训练,用气囊测压仪进行结果比对,随机测量各压力水平,对培训前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级职称护士培训后测压准确率提高显著,其中高压水平手估准确率明显高于常压和低压水平,各级职称护士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护士经培训后手估气囊测压的准确率较高,此培训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规律 训练 记忆 气管导管气囊 培训方法 统计学分析 准确率 病房护士 艾宾浩斯 压力水平 护士培训 推广应用 职称 测压仪 估测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中两种插管方式对术后咽喉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贾慧 刘静 +1 位作者 李真 高永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可视内窥镜和普通喉镜插管对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非咽喉部及颈部手术患者100例,全麻诱导后随机使用一种方式插管,根据使用喉镜不同分为两组:可视内窥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术中常规监...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可视内窥镜和普通喉镜插管对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非咽喉部及颈部手术患者100例,全麻诱导后随机使用一种方式插管,根据使用喉镜不同分为两组:可视内窥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术中常规监测BP、HR、PETCO2、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同时监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分别在术后2、24、48h对患者进行回访,记录患者咽喉部及手术切口部的疼痛、干燥、烧灼感等不适反应。结果 A组术后咽喉部2、24h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小于B组(P<0.05),POST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使用可视内窥镜插管可降低POS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内窥镜 气囊压力 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疼痛
下载PDF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及实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程蕾 李星 +1 位作者 罗霞娟 刘雪琴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内护士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循证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分析临床循证实践的现状,了解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吻合度。方法:依据循证证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预防VAP循证知...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内护士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循证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分析临床循证实践的现状,了解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吻合度。方法:依据循证证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预防VAP循证知识的调查。选取预防呼吸机循证指南中的"床头抬高"及"气管插管气囊内压"作为循证实践调查项目,由研究者每日随机抽取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其依从性,并与知识掌握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人员预防VAP循证知识掌握良好,各项目回答正确率均高于70.0%,最高可达100.0%。循证实践中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与气囊压执行达标率分别为33.8%与40.0%,而且与非机械通气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对预防VAP循证知识掌握良好,但是临床循证实践不足,措施针对性不强,与循证标准差距显著。需要加强其由知识向行为的转化,提高循证实践的执行力度及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 床头抬高 内囊压
下载PDF
机械通气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洪芳 吉金芳 +3 位作者 陈晓洁 田晶晶 王金荣 刘淑红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目的寻求机械通气气管导管理想气囊压力的管理方法。方法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测量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测得的气囊压力范围为10~42cmH2O,与指南推荐气囊压力25~30cmH2O差异较大。结论应用最小闭合... 目的寻求机械通气气管导管理想气囊压力的管理方法。方法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测量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测得的气囊压力范围为10~42cmH2O,与指南推荐气囊压力25~30cmH2O差异较大。结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个体化测量气囊压力并定时校正,可有效预防气道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压力 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本祯 张海萍 +1 位作者 曾薇 刘锦辉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929-930,共2页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试验组)或妇科开腹手术(对照组)的患者60例,每组30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套囊内充空气,起始压力标定为30cmH2O,...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试验组)或妇科开腹手术(对照组)的患者60例,每组30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套囊内充空气,起始压力标定为30cmH2O,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设定为12mmHg,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每5min记录套囊内压力值,术后随访患者咽喉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各个时间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咽喉部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氧化碳气腹能明显增加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值,增加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腹 腹腔镜手术 套囊 压力 气管导管
下载PDF
生理盐水和空气注入气管导管套囊后囊内压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薄靳华 郑旭 +2 位作者 刘晓杰 梁樱 蒋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将生理盐水和空气注入一次性使用气管导管套囊后囊内压力的变化。方法在体实验:拟选入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成人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和空气组(A组),两组各20例。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后用10 ml注射器注入适量生... 目的探讨将生理盐水和空气注入一次性使用气管导管套囊后囊内压力的变化。方法在体实验:拟选入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成人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和空气组(A组),两组各20例。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后用10 ml注射器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或空气,并由同一名操作者凭经验以手触摸法评估囊内压至合适范围。使用压力换能器监测囊内压。拔管后,在同一根气管导管注射同等量的介质监测囊内压。套囊对气管壁压力等于插管后的囊内压减去插管前的囊内压。体外实验:实验共采用气管导管(ID 7.0 mm)40根,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根,S组为生理盐水组,A组为空气组。以1 ml为间隔间断向一次性气管导管套囊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者空气至10 ml,记录套囊内压力变化。结果在体实验:S组气管导管套囊对气管壁压力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明显高于A组(P<0.05)。体外实验:同等容量的介质注入S组和A组间囊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在缺乏有效的囊内压力监测设备的情况下,预先在一次性使用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射空气直至指感触压法感觉到合适压力,然后将空气抽净,再注入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该法可以避免经验性直接注入生理盐水后产生的过高的囊内压,从而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套囊 套囊内压 指感触压法
下载PDF
指触结合压力表测压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茹 何洁 +1 位作者 黄燕 陶艳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气囊测压表测压,每8小时测量1次;观察组采用指触测压与气囊测压表相结合的测压方法:培训5名护士掌握...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气囊测压表测压,每8小时测量1次;观察组采用指触测压与气囊测压表相结合的测压方法:培训5名护士掌握指触测压方法,在每晨8:00气囊测压表测压的基础上,每4小时指触测压1次。结果观察组患者气囊压力维持在理想水平(20~30cmH2O)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漏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测压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专用测压表与指触测压法相结合对人工气道气囊进行压力测定,安全有效,提高了测压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测压表 指触测压 漏气 依从性 并发症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的使用和管理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林丽 罗东 黄蔚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1期3591-3593,共3页
气管导管套囊在呼吸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气管导管套囊辅助用途的开发,临床上在气管导管套囊的合理使用和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步应... 气管导管套囊在呼吸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气管导管套囊辅助用途的开发,临床上在气管导管套囊的合理使用和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步应用于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对减少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和推广气管导管套囊的新用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囊 气管导管 压力 并发症
下载PDF
对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岩 申雪琴 武强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 判断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方法 对3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精确测量。结果 53.3%的患者气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气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 目的 判断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方法 对3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精确测量。结果 53.3%的患者气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气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3-5ml,气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 cmH2O(0.2-2.6 kPa)。结论 临床大部分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应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压力和注气量定期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以减少气管套管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压力 气管套管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预防兔气管黏膜损伤的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 被引量:9
14
作者 阮履强 罗林丽 +2 位作者 周军 王洪阳 王利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方法 22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向气管内插入ID3.5cm带套囊气管导管并向套囊内充气。使用三通分别连接压力弹簧表和注射器测量和调节套囊内的压力。维持套囊内压力在预定水... 目的探讨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方法 22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向气管内插入ID3.5cm带套囊气管导管并向套囊内充气。使用三通分别连接压力弹簧表和注射器测量和调节套囊内的压力。维持套囊内压力在预定水平2h后处死大白兔,取套囊压迫区气管组织行病理观察。如果光镜下病理切片显示黏膜受损就定义为压力实验"阳性",相反就定义为压力实验"阴性"。气管导管套囊内的起始压力设定为50cmH2O,如果前一只兔的压力实验为"阳性",则下一只兔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就降低5cmH2O,反之则下一只兔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就升高5cmH2O,直到观察到六个从"阴性"到"阳性"的交叉点后终止全部实验。结果防止50%的兔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Pre50为24.83cmH2O(95%可信区间:21.27~28.29cmH2O),防止95%的兔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Pre95为18.19cmH2O(95%可信区间:14.29~22.31cmH2O)。结论维持兔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在20cmH2O内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黏膜 气管导管 套囊 压力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前后气管横径变化值与套囊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洁 杨歆璐 +3 位作者 杨成伟 章蔚 方军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_(ET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_(ET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拟招募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用指压法进行ETT套囊充气,分别在充气前后用超声测量胸骨上窝水平的气管横径,计算ΔTD。然后用压力表测量套囊压力(CP_(ET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取ΔTD截断值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第2部分拟招募46例患者,按照ETT套囊充气方法随机分为指压组和超声组,每组23例。指压组使用指压法为套囊充气,超声组使用超声结合ΔTD截断值指导套囊充气。两组充气后均用压力表测量CP_(ETT)。结果当CP_(ETT)不高于110 cmH_(2)O时,CP_(ETT)与ΔTD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5)。ΔT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ΔTD截断值为1.25 mm,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84.2%。与指压组比较,超声组正常CP_(ETT)占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当CP_(ETT)不高于110 cmH_(2)O时,CP_(ETT)与ΔTD呈明显正相关;超声法测量ΔTD指导ETT套囊充气明显优于指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气管导管套囊压力 气管插管 气管横径 超声
下载PDF
压力敏感培训提高住院医师气管导管套囊内压管理质量
16
作者 徐红霞 卜梦梦 +6 位作者 周仲秀 何维杰 段宇飞 王晓龙 黄一丹 董良 游志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压力敏感度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对于气管导管套囊内压的管理质量。方法:选取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培训前套囊压力管理状况,进行规范的压力敏感度培训及考核,并评估培训效果,同时... 目的:通过压力敏感度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对于气管导管套囊内压的管理质量。方法:选取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培训前套囊压力管理状况,进行规范的压力敏感度培训及考核,并评估培训效果,同时分别在培训后1、3、6个月时再次考核,评估培训的远期效果。结果:在培训前套囊内压为(59.3±15.3) cmH_(2)O,远超过推荐压力(20~30 cmH_(2)O),不合格率为86%;培训后其套囊内压为(25.0±3.5) cmH_(2)O,与培训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1、3、6个月时再次考核,发现套囊内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6个月后套囊压力为(35.1±14.2) cmH_(2)O,高于推荐压力,也显著高于培训后和培训后1个月(P<0.01)。所有住院医师在培训后都能将套囊内压控制在20~30 cmH_(2)O之间,从而达到临床标准。达标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在培训后6个月,达标比例降为52%。结论:进行规范的压力敏感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套囊内压的管理质量,其远期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下降,培训后6个月是重新评估与重新培训的合适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敏感培训 住院医师 气管导管套囊内压 管理质量
下载PDF
麻醉专业住培医师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的触感训练效果研究
17
作者 苏明 张全意 +1 位作者 静广建 朱义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0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使用数字压力表进行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触感训练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4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使用数字压力表进行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触感训练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4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名。试验组住培医师在数字压力表指导下进行正确压力范围内的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住培医师使用传统的主观触感法进行气囊充气。两组住培医师均采用主观触感法进行气囊充气,使用数字压力表测量两组住培医师的气囊充气压力情况。分析测试阶段的两组气囊压力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及住培医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组患者气囊压力低于对照组患者气囊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培医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数字压力表训练麻醉专业住培医师气囊充气的触感,培养正确气囊压力范围内的主观感觉,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业 住培医师 数字压力表 气管导管 气囊压力 触感
下载PDF
腹腔镜气腹对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影响
18
作者 吴春娴 高彬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2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影响以及套囊压力与气道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至6月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30例(L组),开腹手术患者30例(O组).年龄20~65岁,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并插入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影响以及套囊压力与气道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至6月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30例(L组),开腹手术患者30例(O组).年龄20~65岁,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并插入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使用压力表将套囊内压调整至28cm H2O,每隔10min记录套囊内压、气道峰压,一共记录6次(T0-T5).结果 与T0比较,L组患者T2、T3、T4和T5时间点的套囊压均显著升高(均P<0.001).与T0比较,L组患者T2、T3、T4和T5时间点的气道峰压均显著升高(T4:P<0.01,其余时间点均P<0.001).T2、T3、T4和T5时间点,L组的套囊压和气道峰压均大于O组(套囊压:均P<0.001;气道峰压:T4:P<0.01,其余时间点均P<0.001).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组患者套囊压和气道峰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56,P=0.003).结论 腹腔镜气腹手术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内压显著升高,气道压力的增加是导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气管导管套囊压 气道峰压
下载PDF
手持测压表间断测量对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玲 谢辰 +6 位作者 张丽凤 蒙丽英 李桂政 黎阳 黄冰 潘灵辉 汤展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持测压表间断测量方法对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在玻璃气管模型上进行,分为三部分进行,每部分实验均按不同充气压力目标值分为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两组。将气管导管插入内径2c... 目的探讨手持测压表间断测量方法对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在玻璃气管模型上进行,分为三部分进行,每部分实验均按不同充气压力目标值分为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两组。将气管导管插入内径2cm的玻璃气管模型,正常压力组充气压力目标值为32cmH2O(1cmH2P=0.098kPa),高压力组充气压力目标值为40cmH2O,使用测压表连接三通管,分别测量两组气囊内压力。比较两组测压表间断测量造成的压力损失值;同时通过控制三通开关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由测压表自身结构导致的压力损失值和由断开/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压力损失值,分析测压表间断浸4量造成压力损失的原因。结果高压力组间断测量所造成的压力损失值明显大于正常压力组(cmH2O:15.10±0.43比10.1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5,P=0.000);高压力组测压表自身结构导致压力损失值明显大于正常压力组(cmH2O:0:13.91±0.48比8.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54,P=0.000);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断开/连接指示气囊导致压力损失值分别为(1.33±0.49)cmH2O和(1.23±0.55)cmH2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662)。两组间断测量过程中造成的气囊内压力损失值约等于两组测压表自身结构导致的压力损失值与断开/连接指示气囊所致压力损失值之和[正常压力组:(10.19±0.45)cmH2O≈(8.77±0.53)cmH2O+(1.33±0.49)cmH2O,高压力组:(15.10±0.43)cmH2O≈(13.91±0.48)cmH2O+(1.23±0.55)cmH2O]。结论测压表间断测量方法是导致气囊内压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气囊内损失的总压力包括检测时转移到测压表内部空间和断开/连接指示气囊时通过单向阀逸出气体的压力;气囊内压力增高时测压会造成更多压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测压表 间断测量 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损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玲 张丽凤 +4 位作者 蒙丽英 李桂政 周春锋 黎阳 黄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分析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法导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损失的原因,为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研究,在气管模型中,使用测压表间断测量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通过控制三通管分别测量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套囊内压力... 目的分析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法导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损失的原因,为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研究,在气管模型中,使用测压表间断测量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通过控制三通管分别测量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和测压表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临床研究,选取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手持测压表测量其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结果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测压表间断测量所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分别为(10.18±0.52)cm H_2O和(10.27±0.93)cm H_2O,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显示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为(1.23±0.53)cm H_2O,手持测压表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为(9.18±0.54)cm H_2O。结论间断测量过程中造成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约等于测压表导致的压力损失值与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压力损失值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压法 套囊内压力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