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mbols in Ethan Frome
1
作者 毕文静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1X期235-236,249,共3页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sis the varied and meaningful symbols in Ethan Frome by Edith Wharton,which,without doubt,will help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lassic novel.
关键词 SYMBOLS ethan frome
下载PDF
人情与反人情之争——《伊坦·弗洛美》悲剧主题认知新论
2
作者 朱妤双 胡作友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知和人格系统理论看这本小说,它叙写了华顿的自我认知失调与救赎历程。她把源于人格矛盾的冲突性认知投射成相应的人物角色、不和谐的叙事声音和冷漠的文化现状,以缓解痛苦。可由于这些调节机制和情感认知经不起群体理性认知的质疑,不能被合法化,导致她逃不掉理性的罪与罚。真实的关系人情需求、反人情的现实历史文化与群体理性的三方博弈未能协调她内在的认知失调,也导致了故事的阴郁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伊迪斯·华顿 人情 理性 认知失调 投射
下载PDF
论伊迪斯·华顿《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净雅 隋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52-59,共8页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美国女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著名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进行分析。小说的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荒凉偏僻的环境描写、畸零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均具有浓厚的...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美国女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著名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进行分析。小说的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荒凉偏僻的环境描写、畸零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均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蕴含着巨大的悲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伊坦·弗洛美》 宿命论色彩 悲剧
下载PDF
对《伊桑·弗洛姆》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S1期67-72,共6页
通过分析伊迪丝·华顿的中篇小说《伊桑·弗洛姆》中叙述者“我”的叙事眼光与伊桑·弗洛姆、哈蒙· 高、黑尔太太等聚焦人物的叙事眼光,指出在认识伊桑的妻子齐娜层面上,叙述者的叙事眼光与伊桑的叙事眼光 之间存在... 通过分析伊迪丝·华顿的中篇小说《伊桑·弗洛姆》中叙述者“我”的叙事眼光与伊桑·弗洛姆、哈蒙· 高、黑尔太太等聚焦人物的叙事眼光,指出在认识伊桑的妻子齐娜层面上,叙述者的叙事眼光与伊桑的叙事眼光 之间存在着分歧,哈蒙·高对伊桑与齐娜的认识有所局限,而黑尔太太对伊桑、齐娜、马蒂的认识相当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伊桑·弗洛姆》 叙事眼光
下载PDF
从叙述者看《伊坦·弗洛美》的叙述艺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晖 王晓兰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文从叙述者的角度入手 ,通过剖析《伊坦·弗洛美》双重叙事框架下三位叙述者的形象与功能 ,指出他们不仅帮助搭建了叙事框架 ,而且推动了叙述进程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叙述者形象 叙述者功能
下载PDF
《伊坦·弗洛美》中的意象与主题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木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在《伊坦·弗洛美》中,伊迪斯·华顿熟练地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阴郁、凄凉、与世隔绝的哥特式氛围,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恶劣的环境对人性的压制这一主题。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意象 主题
下载PDF
“魔鬼”抑或“天使”——伊迪斯·沃顿《伊坦·弗洛美》的女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61,共3页
伊迪斯·沃顿是美国内战后五十年最重要的女性作家。她在塑造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时将女性定格为"魔鬼"或者"天使"的传统,并不具备完全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伊迪斯·沃顿 《伊坦·弗洛美》 “魔鬼” “天使” 女性意识
下载PDF
那双游离的眼:《伊坦·弗洛美》中越界的叙事视角
8
作者 张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坦·弗洛美》中叙事视角的解读,来展现华顿大胆地让第一人称叙述者超越内视角边界,侵入到无限制视角领域,自由游走于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虚化真实与幻想的界限,突出主人公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虚幻中都无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坦·弗洛美》中叙事视角的解读,来展现华顿大胆地让第一人称叙述者超越内视角边界,侵入到无限制视角领域,自由游走于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虚化真实与幻想的界限,突出主人公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虚幻中都无法找到寄托希望的庇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视角越界 内视角 无限制视角
下载PDF
十九世纪美国社交礼仪风俗研究——基于《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
9
作者 朱亚梅 楚永娟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6期198-199,201,共3页
《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 《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俗有个大致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真年代》 《伊坦·弗洛美》 社交礼仪 风俗
下载PDF
基于华顿作品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婚恋风俗研究
10
作者 朱亚梅 陈曦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214-215,221,共3页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风俗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纯真年代》 《伊坦·弗洛美》 婚恋风俗
下载PDF
《伊坦·弗洛美》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陆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8-30,共3页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也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象征意蕴加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意识,也使华顿超越了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伊坦·弗洛美 象征意义
下载PDF
《伊坦·弗洛美》中的二元对立
12
作者 汪玉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8-61,共4页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其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本文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原则从论文的主题、人物自身的对立与人物之间的对立出发,解析了伊坦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二元对立 悲剧
下载PDF
人与空间的互动:《伊坦·弗洛美》的叙事构架
13
作者 舒翩然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1-45,共5页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伊坦·弗洛美》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伊坦·弗洛美》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农舍、门槛等空间的互动推动了小说叙事的发展和叙事结构的建立,进而表达了华顿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经历快速转型的美国社会存在精神成长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所持的自然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空间叙事 “时空体”
下载PDF
浅议伊坦·弗洛美悲剧命运的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洪宁 赵玉柱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本文从贫穷及个体孤独两方面探讨了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伊迪丝·华顿如何利用自然环境为表现形式决定了《伊坦·弗洛美》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贫穷 孤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