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声景特征及保护策略--以阿者科为例
1
作者 谢辉 朱颖 +1 位作者 罗俊 田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左右,且以低...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左右,且以低频为主。村落以水为径,串联起自然生态,水声还能为游客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文化与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后的声景舒适度为最高;村民生长于斯,赋予了村落丰富的声景资源。最后提出了3个声景保护策略,即保护村落的原真性,实现特色声景的有机呈现;促进生态保护与水源保育的正向循环,构建自然和谐的声景;激活人的活态属性,延续村落空间的声景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景 哈尼族 传统村落 四素同构 保护框架
下载PDF
滇南哈尼族传统民居再生研究——以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为例
2
作者 冯海鑫 陈榕斌 杨春锁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西双版纳老班章村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同时村内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但由于盲目的审美倾向使村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西双版纳老班章村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同时村内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但由于盲目的审美倾向使村落风貌严重异化,村内民居建筑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独特民族性。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内民居建筑历史文化的梳理与更新改造,使得老班章村建筑重塑民族性,从而活化乡村的传统文化与经济效益,让村寨迎来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班章村 滇南哈尼族 传统民居
下载PDF
家园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以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为例
3
作者 薛家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155,共12页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家园遗产的代表,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凸显出地方性和公共性两种不同的特征。一是《四季生产调》根植于哈尼族完整的农耕体系和传统社会,全面体现着哈尼族以村寨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织和维系村寨社会文化的村寨主义,...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家园遗产的代表,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凸显出地方性和公共性两种不同的特征。一是《四季生产调》根植于哈尼族完整的农耕体系和传统社会,全面体现着哈尼族以村寨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织和维系村寨社会文化的村寨主义,凸显地方性特征;二是进入“非遗”体系后,打破传统家园边界,以其文化内涵促进产业化创新,优化公共性结构。《四季生产调》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反映了国家层面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性,探讨跨越地方性与公共性边界所具有的新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遗产 哈尼族 四季生产调 地方性 公共性
下载PDF
拟制亲属与家观念延续:以红河南岸哈尼族为例
4
作者 陈民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156,共11页
拟制亲属关系是很多西南民族实现家与社会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拟制血亲来确认本家与被认对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继而实现家观念的延续以及地方社会整合。红河南岸哈尼族选择拟制血亲的内生动力在于:本家父子连名制度的延续、土地房屋... 拟制亲属关系是很多西南民族实现家与社会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拟制血亲来确认本家与被认对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继而实现家观念的延续以及地方社会整合。红河南岸哈尼族选择拟制血亲的内生动力在于:本家父子连名制度的延续、土地房屋等物质财富、房屋守护神祇灵力、祖先灵力的继承以及完成仪式上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观念 拟制亲属 红河南岸 哈尼族
下载PDF
哈尼族叙事长诗《都玛简收》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5
作者 段玲 张鹤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都玛简收》是哈尼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哈尼族地区广泛流传。文章以流传于绿春县哈尼族地区唱本《都玛简收》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归纳、提炼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都玛简收》能流传至... 《都玛简收》是哈尼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哈尼族地区广泛流传。文章以流传于绿春县哈尼族地区唱本《都玛简收》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归纳、提炼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都玛简收》能流传至今,其思想内容具有哈尼族传统历法、自然崇拜、人生礼仪等文化内涵,也具有增强族群认同和规约教化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这些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哈尼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支柱,在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叙事长诗 都玛简收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当代价值
6
作者 李才慧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促进,主张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领域进一步挖掘哈尼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激发区域内成员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积极实践以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哈尼族 环境习惯法
下载PDF
云南哈尼族地区稻作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6
7
作者 董超 阿新祥 +4 位作者 汤翠凤 张斐斐 杨雅云 申时全 戴陆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3-1021,共9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哈尼族地区稻作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具有该民族特色的优异稻种资源,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也为保护云南哈尼族的稻种资源及其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自云南省4个州(市)14县(市)哈尼族... 【目的】研究云南省哈尼族地区稻作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具有该民族特色的优异稻种资源,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也为保护云南哈尼族的稻种资源及其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自云南省4个州(市)14县(市)哈尼族当前栽种的171份稻作地方品种,对其进行统一栽种,并测定分析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等12个数量性状及穗型、剑叶角度、倒伏性等6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筛选出具有该民族特色的优异稻种资源。【结果】171份稻作地方品种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93%~96.62%,其中,有效穗数、株高、穗抽出度、剑叶长、剑叶宽、单穗粒数、结实率、谷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等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00%以上,以穗抽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6.62%,以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3%。12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14~2.063,平均为2.016,其中,以剑叶宽最大、结实率最小;除结实率、千粒重和谷粒长宽比外,其他9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在2.000以上。6个质量性状中,穗型以中间型最多,有95份,占55.56%;剑叶角度以直立型最多,有76份,占44.44%;倒伏性以直最多,有100份,占58.48%;落粒性以极高最多,有141份,占82.46%;种皮色以白色最多,有89份,占52.05%;芒长以无芒最多,有157份,占91.81%。6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368~1.291,其中,以剑叶角度的多样性指数最大,芒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小。4个州(市)稻作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玉溪市,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玉溪市。在遗传相似系数0.230处,171份供试材料聚类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仅含2份材料,主要特征为单穗粒数多,千粒重较大,穗抽出度较长,有效穗较少和剑叶较短;第Ⅱ类群含94份材料,主要特征为株高较矮,穗抽出度短,剑叶稍短和结实率较低;第Ⅲ类群含52份材料,主要特征为有效穗数较多,籽粒长宽比较大,单穗粒数少;第Ⅳ类群含23份材料,主要特征为株高较高,有效穗数多,穗较长,剑叶较长和千粒重轻。【结论】云南哈尼族地区当前栽种的稻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矮秆型、多穗型、大穗型、大粒型、长粒型和多粒型等16份特异种质,可作为稻作育种和遗传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表型多样性 云南哈尼族地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哈尼族住屋空间模式溯源 被引量:4
8
作者 唐黎洲 杨大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9,共5页
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住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傣化"现象,但仍然有显著区别于傣族民居的特征,即整个民居的主体空间是一种二元对称结构,有两个火塘,两把楼梯分置两侧,男女分室而居,所反映的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居住形态;并且在... 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住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傣化"现象,但仍然有显著区别于傣族民居的特征,即整个民居的主体空间是一种二元对称结构,有两个火塘,两把楼梯分置两侧,男女分室而居,所反映的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居住形态;并且在住屋组群布置上是一种"子母房"的方式。对西双版纳哈尼族住屋空间原型特征及其源流演化关系的研究表明,男女分室是原始母权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子母房配置的大房子组群则是一种异化了的邛笼系住屋模式。通过对这一个案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西南众多山地少数民族民居所呈现出的多元复合特征,其往往是一种同源异流或同流异源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住屋空间模式 干栏建筑
下载PDF
农耕社会中哈尼族妇女角色地位的演变——对元阳县箐口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春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0,共6页
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为例来展现哈尼族妇女角色地位的演变动因、速度以及趋势。认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历程中,哈尼族妇女的角色地位几经更易,其变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是造成妇女角色地位转变的一个根本节点,具体... 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为例来展现哈尼族妇女角色地位的演变动因、速度以及趋势。认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历程中,哈尼族妇女的角色地位几经更易,其变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是造成妇女角色地位转变的一个根本节点,具体而言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外来文化及现代性的影响、社会制度政策、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社会 哈尼族 妇女角色 地位 演变
下载PDF
哈尼族连名谱系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少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0,共7页
哈尼族连名谱系是哈尼人用顶真修辞法将神、鬼、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和自我排列起来的一个谱系。它是理解哈尼族文化的钥匙,是哈尼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一座无形无字而又铭刻在哈尼人心中的纪念碑。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哈尼族连... 哈尼族连名谱系是哈尼人用顶真修辞法将神、鬼、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和自我排列起来的一个谱系。它是理解哈尼族文化的钥匙,是哈尼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一座无形无字而又铭刻在哈尼人心中的纪念碑。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哈尼族连名谱系进行解读,哈尼族连名谱系的作用在于,哈尼人被命名后认为自己就与神、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将得到神和祖先的保佑,英雄是自己的榜样,可以获得力量、价值以及人生的智慧、意义和归宿。哈尼族连名谱系以杰出的语言艺术,明快而智慧地为哈尼人解决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根本哲学问题。哈尼人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连名谱系 哲学
下载PDF
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源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育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研究和探讨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首先要了解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起源。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源于生产生活,源于宗教信仰等,并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正是这诸多扎实的文化源头,积淀了哈尼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形成了千姿百态、颇富吸引力的... 研究和探讨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首先要了解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起源。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源于生产生活,源于宗教信仰等,并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正是这诸多扎实的文化源头,积淀了哈尼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形成了千姿百态、颇富吸引力的独特的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音乐文化 生产生活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梯田农耕与哈尼族饮食文化——以哈尼山寨箐口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鹏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哈尼族主要从事梯田农耕,其饮食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从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调查可以看出,哈尼族的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食,以梯田农耕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副食和饮料为辅,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关键词 梯田农耕 哈尼族 饮食文化 箐口
下载PDF
对哈尼族“里玛主”节日文化的理解和翻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晋勇 路敏 +1 位作者 柳永禄 李冰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18,23,共3页
我国是民族文化大国,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对地方民族文化的翻译是跨文化的翻译,十分重要。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随着对外开放旅游的发展,哈尼族文化亟待向外翻译宣传,以促进云南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和提高哈尼文化... 我国是民族文化大国,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对地方民族文化的翻译是跨文化的翻译,十分重要。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随着对外开放旅游的发展,哈尼族文化亟待向外翻译宣传,以促进云南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和提高哈尼文化的知名度。本文着重讨论红河州哈尼族"里玛主"节日文化的理解和翻译,供大家讨论,以共同加快促进红河州经济和哈尼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州 哈尼族 “里玛主”节 翻译
下载PDF
南诏时期的和蛮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丽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156,共6页
最早见载于《尚书》中的和夷源于西北氐羌系民族。汉以降,少见于文献记载,但到了南诏时期被记称为"和蛮"。从其族属源流来看,南诏时期的和蛮虽源于和夷,但也属于南诏国境内之乌蛮别种。南诏时期对和蛮记载的不多,一方面说明... 最早见载于《尚书》中的和夷源于西北氐羌系民族。汉以降,少见于文献记载,但到了南诏时期被记称为"和蛮"。从其族属源流来看,南诏时期的和蛮虽源于和夷,但也属于南诏国境内之乌蛮别种。南诏时期对和蛮记载的不多,一方面说明汉族史家对和蛮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另一方面说明其时和蛮处于南诏治下,与南诏国境内其他被统治民族一起处于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前南诏时期,和蛮分为东、西两大片但其居地其实是相连的。南诏立国后,所有和蛮均处于其治下,大部分聚居于开南(银生)节度、通海都督辖境内,部分仍不断南迁,形成今日和蛮之后裔——哈尼族跨境而居之势。虽然南诏时期部分和蛮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其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和蛮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民族关系也较为纷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和蛮 哈尼族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哈尼族文化旅游形象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约翰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哈尼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祖辈世代聚居地区目前还处于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文章以文化创意产...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哈尼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祖辈世代聚居地区目前还处于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基石"文化旅游形象"为突破口,对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产生的根基——各种类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初步梳理,提出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概念在对推进哈尼族整体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促进哈尼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关键作用,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文化旅游形象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下载PDF
从民间文学看哈尼族的传统生态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光荣 《民族学刊》 2016年第5期58-64,113-115,共10页
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保留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以生态文化为视角解读哈尼族民间文学,可以发现哈尼族的传统生态观是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这一生态观与云南的多个民族如白、傣、佤、瑶、纳西、景颇、布朗等及中华多民族相通,说明中... 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保留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以生态文化为视角解读哈尼族民间文学,可以发现哈尼族的传统生态观是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这一生态观与云南的多个民族如白、傣、佤、瑶、纳西、景颇、布朗等及中华多民族相通,说明中华民族自然生态观的同一性,同时,这一生态观对于当今人类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民间文学 传统文化 传统生态观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中越边境哈尼族果角人的饮食结构——以云南绿春县平河乡咪欧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鹏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果角人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哈尼族支系。果角人实行梯田稻作农耕,其饮食结构依托当地物产形成,具有当地特点。果角人的主食是产自梯田的红米饭,佛手瓜、笋子是村民最常食用的蔬菜。由于各种祭祀活动不断,鸡的消费量较大。果角人喜饮自产... 果角人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哈尼族支系。果角人实行梯田稻作农耕,其饮食结构依托当地物产形成,具有当地特点。果角人的主食是产自梯田的红米饭,佛手瓜、笋子是村民最常食用的蔬菜。由于各种祭祀活动不断,鸡的消费量较大。果角人喜饮自产的酒、茶。居住在国境线的特殊性,使他们在饮食方面与越南哈尼族有所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边境 哈尼族 梯田 饮食文化 饮食结构
下载PDF
论云南哈尼族的竹文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关传友 《世界竹藤通讯》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哈尼族人在长期的用竹、敬竹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竹文化现象。
关键词 哈尼族 云南 文化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以哈尼、傈僳和纳西族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效义 《民族教育研究》 2007年第5期5-11,共7页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扫盲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时期,新创文字的社会功能面临着来自外部社会和少数民族内...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扫盲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时期,新创文字的社会功能面临着来自外部社会和少数民族内部环境的巨大影响,有些功能受到了削弱。不能否定新创文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某些功能仍在积极发挥着其他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创文字 文化变迁 结构-功能理论 哈尼族 傈僳族 纳西族
下载PDF
云南哈尼族CSF_1PO,TPOX和THO_1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20
作者 李建京 杨燕 +3 位作者 邹苹 邹浪萍 李德林 申滨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5-38,50,共5页
应用3 个 S T R 基因座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互不干扰的多重 P C R, 采用高分辨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影技术, 对云南哈尼族的 C S F1 P O, T P O X 和 T H O1 等3 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基因频... 应用3 个 S T R 基因座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互不干扰的多重 P C R, 采用高分辨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影技术, 对云南哈尼族的 C S F1 P O, T P O X 和 T H O1 等3 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进行调查, C S F1 P O 基因座, 观察到7 个等位基因, 17 个基因型; T P O X 基因座, 观察到6 个等位基因,13 个基因型; T H O1 基因座, 观察到6 个等位基因, 19 个基因型.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1PO TPOX 基因多态性 序列分析 THO1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