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凉山彝族精英的民族观研究
1
作者 李久旺 马廷中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族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在凉山地区也出现了一批接受了现代化教育的彝族精英,通过研究凉山彝族精英中的代表人物岭光电、曲木藏尧、李仕安的民族观发现:面对民族危机,他们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指出无论汉族还是... 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族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在凉山地区也出现了一批接受了现代化教育的彝族精英,通过研究凉山彝族精英中的代表人物岭光电、曲木藏尧、李仕安的民族观发现:面对民族危机,他们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指出无论汉族还是彝族都属于一个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情况下,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奋勇抗敌;他们宣传强调民族平等理念,李仕安借助刘文辉的“三化政策”来宣传民族平等的重要性;他们不断地向国民政府请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本民族争取政治权利;他们希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因此大力宣扬彝汉一家亲,积极促进民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凉山 彝族精英 民族观
下载PDF
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恒 周雯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凉山彝族服饰因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研究法,对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的形制、色彩、纹样等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凉山彝族女装演变过程,发掘彝族传统女装中蕴含的审... 凉山彝族服饰因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研究法,对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的形制、色彩、纹样等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凉山彝族女装演变过程,发掘彝族传统女装中蕴含的审美追求与文化交融。研究发现:凉山彝族女装在清代中期前受汉服影响明显,清代晚期“满化”迹象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依诺方言区 民族服饰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驻村干部助力产业振兴的实践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鑫怡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选派干部驻村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驻村干部作为一支外部力量,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遮蔽。该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具体实践帮扶案例研... 选派干部驻村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驻村干部作为一支外部力量,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遮蔽。该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具体实践帮扶案例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驻村干部主要存在驻村任期较短、职责定位不清,政策把握不准、思想认知不足,工作积极性低及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延长驻村干部任期链,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切实履行干部职责,强化驻村干部思想认知、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干部专业素养等方面入手,以使驻村干部的制度优势发挥最大功效,为推进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强劲的主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振兴 驻村干部 民族地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圣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农作物 种植 传播
下载PDF
凉山彝族地区反贫困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1,116-119,共13页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彝族地区 反贫困实践 脱贫攻坚
下载PDF
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长德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4期49-54,58,共7页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增长较快,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负担重等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凉山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关键期,"人口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文章提出,要通过稳定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少数民族 人口变化
下载PDF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以凉山彝族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郝亚明 朱荟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2期72-77,83,共7页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彝族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力图阐述城市化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妇女外流的相关问题,对彝族妇女外流的现状、原因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究,并在凉山彝...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彝族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力图阐述城市化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妇女外流的相关问题,对彝族妇女外流的现状、原因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究,并在凉山彝族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性知识提出解决彝族妇女外流的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 城市化 凉山彝族
下载PDF
结构功能视角中的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以凉山彝族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郝亚明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6期34-37,43,共5页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对流出地社会和少数民族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结构功能论的视角,以凉山地区彝族妇女外流为例,将这一中观层面的社会问题嵌入到彝族农村的宏观社会结构之中,分析妇女外流对彝族社会的人...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对流出地社会和少数民族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结构功能论的视角,以凉山地区彝族妇女外流为例,将这一中观层面的社会问题嵌入到彝族农村的宏观社会结构之中,分析妇女外流对彝族社会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婚姻家庭结构、文化结构等诸方面所造成的压力,剖析妇女外流现象对凉山彝族地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 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 凉山彝族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吸毒问题调查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谭祈炜 《民族学刊》 2012年第6期89-93,102,共5页
毒品流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使得当地吸毒人群上升,造成了当地社会的不安定,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例如由吸毒造成身体条件恶化、家庭破裂、社会犯罪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彝族同胞的身心健康。本文... 毒品流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使得当地吸毒人群上升,造成了当地社会的不安定,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例如由吸毒造成身体条件恶化、家庭破裂、社会犯罪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彝族同胞的身心健康。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吸毒对凉山彝族地区带来的危害,并且提出解决吸毒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地区 吸毒人口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试论当前凉山彝族习惯法存在的原因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雯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社会,国家法制统一内在地要求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是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并且由于彝族习惯法代表和... 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社会,国家法制统一内在地要求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是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并且由于彝族习惯法代表和满足了凉山彝族地区、彝族社会关系网络中彝族成员的需要,因此,有它生存的特定社会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地区 彝族习惯法 国家法
下载PDF
彝族地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古语曰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授之以鱼”仅使受鱼者获利一时 ;而“授之以渔” ,则会使人受益一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英语听力课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教会他们“渔”的方法。尤其对于彝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 古语曰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授之以鱼”仅使受鱼者获利一时 ;而“授之以渔” ,则会使人受益一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英语听力课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教会他们“渔”的方法。尤其对于彝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 ,又要注重其特殊性。在听力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地区 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障碍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凉山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丹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4期3-5,共3页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被提上国家教育的日程。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总...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被提上国家教育的日程。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总体着眼,分析目前凉山州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文献收集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探讨——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英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7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为例,结合已有图书馆文献收集、整理的工作经验,提出具有操作意义的工作改进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地方文献 收集 改进措施 凉山彝族自治州
下载PDF
凉山彝区基础教育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阿乌五各木 罗霞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促进凉山彝区“教育脱贫”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对凉山州西昌、昭觉、美姑等三个市县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寄宿制学校住宿紧张、教师缺额严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 为了促进凉山彝区“教育脱贫”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对凉山州西昌、昭觉、美姑等三个市县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寄宿制学校住宿紧张、教师缺额严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建设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等,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救助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区 基础教育 教育救助
下载PDF
四川凉山地区彝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尊华 刘吉峰 +1 位作者 彭筱 王剑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第4期96-100,105,共6页
本文通过对整个凉山彝族地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彝族体育文化与民俗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凉山地区人们的运动意识、运动状况,找出了彝族传统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有效融合方式,通过组织彝族传统体育研究者与学校、街道、社区... 本文通过对整个凉山彝族地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彝族体育文化与民俗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凉山地区人们的运动意识、运动状况,找出了彝族传统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有效融合方式,通过组织彝族传统体育研究者与学校、街道、社区人员将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项目进行有效地改进、组合、融合,开发出具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和代表性意义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改进的达体舞、射箭、射弩等,既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弘扬传承了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又提高了凉山地区体育民俗的普及和全民人文修养,让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我国全民健身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地区 彝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融合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对大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乔谦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5,135,共8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断积淀和丰富发展的红色文化深刻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这种独特的先进文化是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断积淀和丰富发展的红色文化深刻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这种独特的先进文化是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交汇期,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四川省大凉山彝区虽然已经告别绝对贫困并实现小康,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凉山彝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宝藏,一方面有助于彝区群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对进一步铸牢彝区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大凉山彝区 乡村振兴 意义 路径
下载PDF
民族地区绿色减贫绩效研究——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蓝红星 胡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39,共6页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确定绿色减贫绩效的4项指数18个指标,构建民族地区绿色减贫指标评价体系,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4项主要指标包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扶贫开发减贫指数。[结果]大小凉山彝区各县的绿色减贫指数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越西县和美姑县的绿色减贫指数最低,均小于0. 1;盐源县最高,两年均高于0. 35;该片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绩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指数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片区外围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大凉山与小凉山绿色减贫绩效差距悬殊,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高于大凉山彝区。[结论]深度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大小凉山彝区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摆脱贫困陷阱;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代表的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提升潜力很大,绿色减贫是其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性脱贫的重要路径;绿色减贫能有助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绿色减贫 减贫绩效 大小凉山彝区 深度贫困
下载PDF
凉山彝族饮食文化的典型视觉符号构建研究
18
作者 付小平 李貌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6,9,共4页
植根于凉山彝族深层文化意识"火崇拜"基础上的火把节,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最终演化成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通过火与酒这一典型视觉符号,及其构成这一视觉符号的形态元素(火镰纹、扁圆酒壶、鹰爪杯和牛角杯)... 植根于凉山彝族深层文化意识"火崇拜"基础上的火把节,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最终演化成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通过火与酒这一典型视觉符号,及其构成这一视觉符号的形态元素(火镰纹、扁圆酒壶、鹰爪杯和牛角杯)、色彩元素(黑、红、黄三色)、风格元素(原始韵味的古朴稚拙、天然粗犷、凝重壮美),成为了最能代表凉山彝族文化,最易被辨认、识记的文化视觉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文化 视觉符号 火把节
下载PDF
回到声音:凉山彝族传统民歌文本类型研究
19
作者 叶江玲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6-133,155,共9页
凉山彝族传统民歌的文本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依据口头诗学理论,可以分为口头文本、源于口头的书面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以表演为导向的文本四大类。口头性是彝族传统民歌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没有了口头,就没有了民歌。... 凉山彝族传统民歌的文本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依据口头诗学理论,可以分为口头文本、源于口头的书面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以表演为导向的文本四大类。口头性是彝族传统民歌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没有了口头,就没有了民歌。有些民歌被吸纳到彝族毕摩经籍文献中,并在仪式中进行演述,构成了源于口头的书面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书面文本”更多的是作为文献资料存在,而非回归传统。“以表演为导向的文本”是将民歌演唱与游戏、舞蹈、戏剧、小品等表演内容相结合,民歌为表演服务,这些不同的表演单元共同构成了统一的“融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传统民歌 文本类型
下载PDF
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服饰纹样特征分析
20
作者 欧阳诗维 乔洪 杨蓓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23,45,共5页
通过对彝族服饰纹样的探究,理解了彝族人精神的表达。针对依诺方言区的服饰纹样,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法对凉山依诺方言区的服饰进行观察,总结出该地区服饰纹样的特点,揭示彝族传统纹样中蕴含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依诺方言区 服饰纹样 归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