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hnic Customs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nbi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of Fushun City
1
作者 Siyu WANG Liang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tourism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Manchu people have created brilliant culture in the long river ...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tourism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Manchu people have created brilliant culture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As the hometown of the Manchu people,Fushun has unique folk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a strong ethnic flavor.Nowadays,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and rural tourism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new industry.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rural tourism industry,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combine the ethnic customs of Manchu culture with rural tourism.Taking the ethnic customs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Xinbi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of Fushun City,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inly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and how to further optimize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new model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Xinbin of Fushun,in order to achieve maximum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bi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Manchu ethnic custom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下载PDF
Tea Customs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Tea customs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下载PDF
Two Customs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Two customs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下载PDF
论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传统情歌及婚姻习俗
4
作者 和云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167,共11页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以女性为主体的一妻多夫制婚姻习俗;江边方言区的情歌则兼具东、西两个方言区婚姻民俗。总体而言,文章试图以情歌为示例,陈述和解读一个相对复杂的民族、地域、文化“三交”史实及婚俗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传统情歌 婚姻习俗
下载PDF
调研分析:辽宁满族刺绣的非遗特性
5
作者 赵莹 张馨月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47,共5页
辽宁满族刺绣是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刺绣工艺,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淳朴的图案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而别具一格,其非遗特性在辽宁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辽宁岫岩与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辽宁满族刺绣是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刺绣工艺,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淳朴的图案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而别具一格,其非遗特性在辽宁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辽宁岫岩与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辽宁各地满族刺绣的考察、调研、采访,从其历史与传承性、地域与民族性、文化与艺术性、民俗与实用性、非遗传承人及技艺进行分析,梳理辽宁满族刺绣的非遗特性,基于田野调查与图文分析,总结其非遗价值,思考其未来传承方式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刺绣 非遗特性 传承 满族文化 民族 民俗
下载PDF
浅析民族风情主题餐厅设计研究——以楼兰新疆主题餐厅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安仲媛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2-14,共3页
近年来,民族类主题餐厅作为新型餐饮空间类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优秀的主题餐厅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形象,还能为顾客带来独特且难忘的用餐经历。主题型餐厅设计的快速发展,在通俗的快餐以及简餐设计中脱颖而出,并不断... 近年来,民族类主题餐厅作为新型餐饮空间类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优秀的主题餐厅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形象,还能为顾客带来独特且难忘的用餐经历。主题型餐厅设计的快速发展,在通俗的快餐以及简餐设计中脱颖而出,并不断出现在广大消费者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开始对不同餐饮空间类型进行研究,这种趋势不仅可以使餐饮空间类型多样化发展,更可以激发无数设计师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情 传统文化 餐饮空间设计
下载PDF
满族礼俗变迁与民族文化交融
7
作者 冀子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交融,解读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礼俗 民族交融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的多维传播模式——基于鄂西南土家族民俗的田野考察
8
作者 罗翔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民俗与媒介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理应构成少数民族民俗研究的重要论域。鄂西南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实践显示,在大众媒介、社交媒介、空间媒介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媒介生态中,土家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由“殿堂模式”“广场模式”和“村寨模式”所建构的多维传播格局,从而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一条媒介生态互嵌、社会场域互动、文化功能互补的现代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少数民族民俗 传播模式 媒介生态
下载PDF
《敬业堂诗集》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事象
9
作者 曹诣珍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汉唐以来,边地文人多活跃于玉门关外的西北,而少踏入西南。及至清代,广阔的西南大地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地理文化空间,有无数新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书写。康熙十八年(1679)夏,“三藩之乱”尚未平息,浙西诗人查慎行于... 汉唐以来,边地文人多活跃于玉门关外的西北,而少踏入西南。及至清代,广阔的西南大地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地理文化空间,有无数新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书写。康熙十八年(1679)夏,“三藩之乱”尚未平息,浙西诗人查慎行于而立之年,入贵州巡抚杨雍建戎幕,至二十一年(1682)五月方才辞幕归乡。其间,他以鲜明自觉的“问俗”意识为指引,以仁民爱物之心为基点,结合特定的时代和时势,对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居住与生产、服饰与饮食、节日与婚庆等民俗事象作了全面细致的观照。以此为基础书写的篇章,不仅在诗歌领域开疆拓土、标新立异,同时也为世人呈现了一幅幅广阔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画卷,具有无法漠视的文学意义及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敬业堂诗集》 西南少数民族 民俗事象
下载PDF
多重饮食叙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甘肃临夏州打平伙风俗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晨浩 王生鹏 白永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共8页
打平伙是流行于我国广大民间的一种饮食文化,其不仅是劳动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文化要素。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打平伙风俗蕴含着与区域内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叙事、满足身体营养和邻里交往交流需求的功... 打平伙是流行于我国广大民间的一种饮食文化,其不仅是劳动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文化要素。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打平伙风俗蕴含着与区域内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叙事、满足身体营养和邻里交往交流需求的功能叙事、传承饮食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文化叙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国家叙事。新时代,应充分挖掘打平伙风俗内含的文化价值,发挥其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平伙 饮食风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临夏 叙事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对民族习惯的认可研究
11
作者 汪燕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5,144,共11页
虽然民法典正式确立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民族习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规范价值,但已被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认可为规范的民族习惯却因民法典对有关法律的废止成为无源之水,且“公序良俗”的判断依赖民族自治地方对“良俗”的认定,自治法规仍... 虽然民法典正式确立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民族习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规范价值,但已被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认可为规范的民族习惯却因民法典对有关法律的废止成为无源之水,且“公序良俗”的判断依赖民族自治地方对“良俗”的认定,自治法规仍有必要对民族习惯明示态度。肯定认可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列举区域尊重的民族习惯,正面规定最低的良俗标准,细化民族习惯的补充适用情形,指引可以援用的民族习惯;还在于明确可以替代民法典规定的民族习惯,以及属于民法典法定情形应予尊重的民族习惯,以提升民法典的实施效果。不予认可则是为了向社会宣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风俗习惯的决定,引导人们遵守法律法规,反面确定公序良俗的判断标准,并排除替代适用和援用适用。这两种“认可”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有效发挥自治法规应有的“区域自治”功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自治法规 民族习惯 认可
下载PDF
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中民族习惯宽宥功能的正当性检视
12
作者 安笑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较为高发,民族习惯已在相关案件量刑中发挥了刑事责任的宽宥功能。在此背景下,对民族习惯宽宥功能正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文章基于现代刑法的责任原则和刑法目的理论,结合我国宽严相济的... 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较为高发,民族习惯已在相关案件量刑中发挥了刑事责任的宽宥功能。在此背景下,对民族习惯宽宥功能正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文章基于现代刑法的责任原则和刑法目的理论,结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参考我国相关典型案例,对该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结论表明:民族习惯是行为人法敌对动机与人身危险性的体现。当存在民族习惯情节时,被告人的法敌对动机与人身危险性实际小于客观违法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程度,其刑事责任因此可得减轻。民族习惯的刑事宽宥功能具有理念正当性、价值正当性与政策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 野生动物 刑事案件 责任宽宥
下载PDF
多维交融:昆明市宝象河流域年俗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13
作者 梁沈义 熊开万 +1 位作者 赵浪 夏文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96-101,共6页
宝象河流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滇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年俗作为一面地方文化的镜子,其杂糅错综、交叠更替、联通一气、共通共用的特色反映出该流域多元民族文... 宝象河流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滇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年俗作为一面地方文化的镜子,其杂糅错综、交叠更替、联通一气、共通共用的特色反映出该流域多元民族文化多维交融的时空特征。该文以宝象河流域特色年俗嬗变为出发点,以时间为序,以民族流动融合为线索,使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宝象河流域年俗文化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宝象河流域的特色年俗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维交融,是历史上各族广泛交往、深度交流、深刻交融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象河流域 特色年俗:民族融合 文化认同 撒梅人 多维交融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土建筑的再生研究
14
作者 齐祝萍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21期135-137,共3页
近年来,城市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农村现代化建设仍然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利用乡土建筑再生,适当将地方特色文化、民族风俗、建筑风格等融入乡土建筑再生中,寻求乡村旅游与服务村民的支撑点。本文通过对当前乡村振兴及乡土建筑再生... 近年来,城市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农村现代化建设仍然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利用乡土建筑再生,适当将地方特色文化、民族风俗、建筑风格等融入乡土建筑再生中,寻求乡村旅游与服务村民的支撑点。本文通过对当前乡村振兴及乡土建筑再生设计,从乡村建筑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乡土建筑再生设计及效果分析,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乡土建筑再生方法,为我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建筑 民族风俗
下载PDF
湘桂黔边“油茶文化”与山地民族生态哲学意识探析
15
作者 吴永珍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42-48,共7页
“打油茶”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经过长期地继承和发展,如今在湘桂黔边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油茶文化,并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生态人类学为理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打油茶”不仅是环境适应... “打油茶”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经过长期地继承和发展,如今在湘桂黔边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油茶文化,并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生态人类学为理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打油茶”不仅是环境适应的产物,还是社会交往的媒介,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山地民族“与天地和”“与人和”等生态哲学理念。深入挖掘油茶文化的生态哲学智慧价值,将其同现代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相对接,这对于油茶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油茶习俗 生态哲学 文化适应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洱源白族丧葬习俗及其价值探析
16
作者 杨成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仪式所蕴含的信仰及其价值进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白族 丧葬习俗 过渡礼仪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壮族与黑泰人家祖信仰比较研究——基于宗教人类学的分析视野
17
作者 蓝长龙 蒙元耀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黑泰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两族有关祖灵资格的判断标准是相同的,但黑泰人认为幼童、孕妇及其他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不能进入祖龛享祀,而壮族认为36岁以下且有子嗣的逝者可以通过举行相应的民俗祀奉仪式使其进入祖灵之...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黑泰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两族有关祖灵资格的判断标准是相同的,但黑泰人认为幼童、孕妇及其他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不能进入祖龛享祀,而壮族认为36岁以下且有子嗣的逝者可以通过举行相应的民俗祀奉仪式使其进入祖灵之列。花神婆婆的花园和夜鸟圩是壮族意念中的原生型祖灵世界,是平行并存的两个不同的空间。黑泰人《指路经》中所建构的彼岸空间是一个统一体,其内部按照逝者年龄、死因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分成若干亡灵居住区。丧礼方面,两族在报丧、洁身和入殓礼仪是同多异少,而在开丧与出殡礼仪却是异多同少。祭祖方面,其的目的都是祈求祖灵赐福和强化宗族的血缘意识,但祭祖时间和仪式程序各异。先民同源以及文化的传播与借用是两族家祖信仰出现异同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黑泰人 祖灵观念 彼界想象 祭祖礼俗
下载PDF
水电移民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冲突与调适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林洪 胡德斌 +1 位作者 阮品江 彭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9-87,共9页
在一定环境中生活较长时间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会固化在他们的头脑里,一旦改变会给他们造成很多痛苦。而水电建设会导致移民搬迁,改变他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不适应。为此,国务院令... 在一定环境中生活较长时间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会固化在他们的头脑里,一旦改变会给他们造成很多痛苦。而水电建设会导致移民搬迁,改变他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不适应。为此,国务院令和相关规范指出"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在水电工程中的安置地选择、基础设施重建和安置补偿的条例、规范中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阐述。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其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保持与否会有不同的想法,本文对此提出按"以前的风俗习惯和移民意愿"进行移民安置的想法,并就云南滇西地区的民族移民的风俗习惯、思想状况和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按文化要素分别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移民安置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下载PDF
论民族习惯法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剑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6,共5页
民族习惯法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体现了我国民族地区司法国情的特殊性、司法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有其必要性。民族习惯法适用于民事司法存在体制保障的缺失、对民族习惯法缺乏必要的调查和汇编、民族地区法官适用民族习惯法... 民族习惯法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体现了我国民族地区司法国情的特殊性、司法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有其必要性。民族习惯法适用于民事司法存在体制保障的缺失、对民族习惯法缺乏必要的调查和汇编、民族地区法官适用民族习惯法的意识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困境。民族地区应该通过建立善良民族习惯法的认定标准、整理和汇编民族习惯法民事司法适用案例、加强对民族地区民众利用民族习惯法的引导、培育民族地区法官自觉运用民族习惯法的意识理念等方面的措施,以为民族习惯法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民事司法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从民族习俗看仫佬族教育观 被引量:5
20
作者 阳崇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民族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仫佬族习俗保留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仫佬族的贺生、节庆、生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对仫佬族人的教育观进行探究,从中窥见仫佬族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婴幼儿良好品德养成、强调读书、注重实践的教育观... 民族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仫佬族习俗保留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仫佬族的贺生、节庆、生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对仫佬族人的教育观进行探究,从中窥见仫佬族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婴幼儿良好品德养成、强调读书、注重实践的教育观念以及注重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罗城 民族习俗 仫佬族 家庭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