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1
《China Today》 1997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erologic profiles of virus hepatitis B 被引量:6
2
作者 BoYOUl Cho Moran Ki Hung Bae Par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7-110,共4页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al infection, one of the most-prevalent liver disorders in China and Korea, is a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as it has the potential ofprogressing into liver 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iccarci...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al infection, one of the most-prevalent liver disorders in China and Korea, is a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as it has the potential ofprogressing into liver 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iccarcinoma. China and Korea both belong to high-risk endemic regions of viral hepatitis[1]. TheHBsAg positive rates in China ranged from 6.9% -17.9% by age, race and test methods[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ge Distribution Antibodies Viral china Comparative stu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thnic groups Female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s Hepatitis B virus Humans Korea Male Middle Aged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eroepidemiologic studies sex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基于GIS的清代以来西南山地民族分布演变研究——以云南省禄劝县掌鸠河流域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霍仁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5-176,共12页
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演变研究对探讨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关系和山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量化研究百年尺度的西南山地民族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清代以来,在西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 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演变研究对探讨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关系和山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量化研究百年尺度的西南山地民族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清代以来,在西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内,彝族、汉族和苗族等三个主体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水平分布上,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和集聚程度,逐渐打破了清代初期聚居分布的格局,形成了今天流域内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在垂直分布上,流域内的主体民族逐渐形成了分异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着汉族、彝族和苗族。地形和海拔因素、民族迁徙、战争和制度政策等共同影响着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的空间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分布 西南山地 清代以来 多学科方法 GIs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回眸、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江龙 龙宇晓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并引进多物种民族志、行动者网络理论、本体人类学等前沿理论和方法,以实现研究上的创新突破,从而为我国山地民族地区传统赛马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民族 传统赛马运动 多物种民族志 行动者网络 困境与进路
下载PDF
守边固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的中俄边境民族价值探析
5
作者 吴敏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阐释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成为“铸牢”的首要问题。从时间维度的历史演进来考察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疆域的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阐释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成为“铸牢”的首要问题。从时间维度的历史演进来考察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疆域的开拓和共同历史的书写,从民族特征维度的文化流变现象来考察中俄边境地区民族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地理空间维度来考察当下铸牢边境地区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发现这三个维度客观呈现了中俄边境地区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俄边境民族 边防
下载PDF
“安边”与“谋边”:西南边疆治理视角下蔡锷治滇实践研究
6
作者 彭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8,共7页
蔡锷在昆明“重九起义后”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针对云南在地缘政治、社会民生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外交困形势,蔡锷以“建设”为目标,重在“安边”,同步实施政治、社会、经济三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主动缓和与英法方面关系,使革... 蔡锷在昆明“重九起义后”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针对云南在地缘政治、社会民生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外交困形势,蔡锷以“建设”为目标,重在“安边”,同步实施政治、社会、经济三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主动缓和与英法方面关系,使革命后的云南快速恢复秩序。为更好应对持续的边疆危机,为云南的发展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支持,蔡锷又提出了修筑滇桂铁路、完善边地治理、组建西南军事联盟的“谋边”设想,试图将云南一隅之发展与国家整体治理战略相融合。蔡锷“治滇”在促进云南现代化转型、西南边疆稳固和五族共和理论发展上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但仍在革命的彻底性上存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锷 治滇 西南边疆治理
下载PDF
西南地区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园 毛舒欣 +2 位作者 邱莎 李涛 邓红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96-7606,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态意识。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民族类别及其人口定量测度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比较了1990年、2000年与2010年的动态变...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态意识。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民族类别及其人口定量测度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比较了1990年、2000年与2010年的动态变化。西南地区文化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虽然文化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总体上县域尺度的文化多样性水平偏低。此外,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文化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即西南地区整体上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省域尺度上,文化多样性的差异总和与各组分差异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同时,其民族构成的相似性趋于增加,表明西南地区各民族人口的分布更加融合,民族交融成为趋势。在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与平均坡度密切相关。研究探讨了民族融合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阶梯过渡带具有较高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并呼吁加强对西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民族 分布格局 生态要素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溯源 被引量:15
8
作者 段丽波 龚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氐羌民族 源流
下载PDF
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两汉魏晋时期的西南族群地理观念及其格局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俊 武友德 +2 位作者 潘玉君 骆华松 肖翔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 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魏晋西南的族群地理观念格局划分为多文学多稻田区、少文学少稻田区、无文学无稻田区、俗妖巫或环境恶劣或有"怪物"区(不含史料不详或缺载郡)四种类型。文章同时发现:两汉魏晋西南"汉""夷"的划分与族群原本的身份世系没有刚性的关联,但与族群间的政治、文化关系有关,也与地缘有一定关系;族群地理观念格局与族群客观分布格局具有相当的重合性,二者均反映了族群演进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地理观 文化意向 环境意向 族群意向 西南地区 两汉魏晋
下载PDF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随着中国南部与南亚国家边界的变迁和最后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民族不断迁徙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这一地区的跨境民族在认同各自所居住的国家的同时,许多人又一直对他们的故土保持着一... 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随着中国南部与南亚国家边界的变迁和最后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民族不断迁徙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这一地区的跨境民族在认同各自所居住的国家的同时,许多人又一直对他们的故土保持着一种认同,并与中国境内的相同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群体也就成为了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东南亚 跨境民族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历史时期“西南”区域观及其范围演变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轲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7-45,共9页
"西南"空间范围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汉时期,已奠定了以西南夷分布区域为基础的"西南"范围,即以川、滇、黔为"西南"核心区域。而至少从明代开始,广西逐渐体现出稳定的"西南&qu... "西南"空间范围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汉时期,已奠定了以西南夷分布区域为基础的"西南"范围,即以川、滇、黔为"西南"核心区域。而至少从明代开始,广西逐渐体现出稳定的"西南"省份地位。近代以来,则以湘、粤二省同属"西南"的意见逐渐增多,湖北也间有体现。至民国初年,受到地域政治因素的直接影响,则形成了西南六省说(川滇黔桂粤湘)这一影响颇大的主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区域观 空间范围 西南夷 西南六省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与巫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蜀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并与当地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朴素认识结合在一起,对当地社会起到一种控制作用,对此有必要做去伪存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少数民族 宗教 巫术
下载PDF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和少英 李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1-228,共8页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处于联接整个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性区域,被英国著名地理学家戴维斯(H.R.Davis)称作"联系印度与扬子江的链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处于联接整个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性区域,被英国著名地理学家戴维斯(H.R.Davis)称作"联系印度与扬子江的链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目标;近期,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对地处桥头堡建设最前沿的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 跨境民族 文化繁荣发展
下载PDF
试论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地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青铜文化 地位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与传统社会文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筑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成就评价较低,女性没有话语权等。当然,社会转型时期的多重价值观,也为妇女选择离开家乡减轻了心理压力,而这一选择也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下,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妇女 迁移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族群岛:屯堡人的文化策略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耀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屯堡人作为明清时期军屯、商屯、民屯汉人移民的后裔 ,几百年来虽然长期生活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却以特殊的文化策略强烈地保持着明代江南地区的文化传统 ,凸显出自己的文化品格 。
关键词 信仰策略 社交策略 西南地区 汉族 族群岛 屯堡人 文化策略 生活策略 族群起源
下载PDF
西南沿边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新哲 陈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21-127,共7页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西南沿边民族地区联通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区位优势突显,借鉴"核心—边缘"城镇化模式,应积极接受国内外经济核心区辐射,加强关联度,借势发展次级经济核心城市,对区域...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西南沿边民族地区联通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区位优势突显,借鉴"核心—边缘"城镇化模式,应积极接受国内外经济核心区辐射,加强关联度,借势发展次级经济核心城市,对区域内小城镇再辐射,然而边境自然环境限制生活、生产,城镇分散、发展滞后,经济位数边缘区,借助"迁移—聚集型"模式,应适时合理搬迁,促进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制度创新以扶"袋"贫,引导生产、生活思维城镇化而扶"智"贫,同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围绕次级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发挥城镇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沿边民族地区 城镇化 “核心-边缘”模式 “迁移-聚集型”模式
下载PDF
协和众志同步中华:意大利所藏中国西南民族图志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庭硕 张宝元 耿中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18,153,共19页
朝廷为中国西南各民族编纂图志发端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国内传世作品不少,流落海外者也为数众多。但国外学人深受语言文字障碍之苦,在收集、整理和研究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族图志资料时面临的挑战极大,致使这些资料至今大体尚处于尘封状态... 朝廷为中国西南各民族编纂图志发端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国内传世作品不少,流落海外者也为数众多。但国外学人深受语言文字障碍之苦,在收集、整理和研究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族图志资料时面临的挑战极大,致使这些资料至今大体尚处于尘封状态。当下,如何争取这些海外文物还乡,自然成了中国学人期望已久的夙愿,经过多方努力,获得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西南民族图志资料电子文档17种。这批资料数量可观,收载的内容迥别于国内已知的传世各抄本。初步认定,该批资料编辑与集结于20世纪初期,包含众多西南各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信息和证据,足以丰富对西南各民族研究的资料来源、展拓研究的视野、匡正此前诸多的误读和误判,值得学界同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藏本 西南民族 图志
下载PDF
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功能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黎丽 王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3,共8页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可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等四种类型。其特点则表现为原生异质性、多元融通性、体系稳定性、持久延续性。在我国陆疆危机治理...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可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等四种类型。其特点则表现为原生异质性、多元融通性、体系稳定性、持久延续性。在我国陆疆危机治理中,应充分利用中国西北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的普遍安居功能和特殊戍边功能,即:"居边"——保障跨国民族在边疆安居乐业、"通边"——保障边疆各族的经贸往来、"融边"——保障边疆各族的文化交流、"识边"——加深对边疆及边疆人的自我与他者认同、"和边"——保障跨国民族所在国家关系和谐、"安边"——保障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疆 跨国民族 地方性知识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