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中国”认同
2
作者 田广林 周宇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王朝疆域版图之内各族居民在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下,相互认同而实现的空前民族统一,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各族对以秦汉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下的全方位认同。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民族内涵及其关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机,这种直接以统一帝国疆域划定的规模空前的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对于后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下载PDF
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促进“三交”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俊清 李泽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9,共15页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三交”的机制模型,其中,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地方认同)在这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旅游促进“三交”中要平衡营利性与公益性、融合性的关系,协调求异性与共同性、统一性的关系,统筹推进体验性与互嵌性。基于游客视角,可以从拓展旅游时空、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国家感知等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游客体验 旅游认同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白晋湘 吴开霖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文化共同体是乡村发展共同体得以形成的本质性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首先阐释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即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 文化共同体是乡村发展共同体得以形成的本质性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首先阐释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即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民健身发展以及文化自信自强;在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生成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践是基本前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是重要条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利益是动力因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是显著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融,系牢乡村文化纽带;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强化乡村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乡村文化共同体 乡村振兴 全民健身 文化自信 文化交融 文化传承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华文独中教育策略中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宽柔中学为例
5
作者 李仕耘 张晓威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层面确立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旨在强化国家认同与文化统一。而华人社群积极创办华文学校,发展华文教育,以维护族群特色并传承华族文化。宽柔中学作为拒绝改制的华文独立中学,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张力之间... 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层面确立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旨在强化国家认同与文化统一。而华人社群积极创办华文学校,发展华文教育,以维护族群特色并传承华族文化。宽柔中学作为拒绝改制的华文独立中学,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张力之间寻求微妙平衡,其生存与发展策略备受关注。通过剖析宽柔中学的教育策略与实践,探讨其如何巧妙实现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和谐共存,以期为马来西亚及多元文化国家的教育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宽柔中学 华文教育 教育策略 国家认同 族群认同
下载PDF
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被引量:1
6
作者 严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文化认同 多民族国家建设 中华民族复兴
下载PDF
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效果评价
7
作者 杨建刚 李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新疆南疆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施效果较好,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认可度高,学生国家...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新疆南疆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施效果较好,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认可度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相关硬件设施明显改善;运用多种形式补充教师,保障教学顺利开展,但同时也存在学校软件设施和高质量师资不足、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缺少语言学习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建议增加和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认同感;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改善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能力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民族互嵌与民众的政治支持——基于贵州、云南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杜洪文 鄢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8,共11页
基于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民众政治支持具有显著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政治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丰富,但鲜有研究将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联系起来共同探讨对政治支持的影响。研究利用课题组在贵州、云南两省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 基于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民众政治支持具有显著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政治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丰富,但鲜有研究将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联系起来共同探讨对政治支持的影响。研究利用课题组在贵州、云南两省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相关结果表明,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对民众政治支持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民族互嵌在中华民族认同与民众政治支持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相较于中华民族认同,民族互嵌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力更强。基于此,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应进一步强化民族平等团结,注重社会公平,深入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而更好地提升我国民众的政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互嵌 政治支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
9
作者 孙静宇 罗卓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70,共16页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既是“流动的治理”,也是“治理的流动”,兰新高铁、南广高铁等少数民族地区高铁列车的开行通过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构建,不仅从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等层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为各民族成员构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视化框架,而且具有特别的符号象征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边疆社会治理效能,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国家认同 民族地区高铁 兰新高铁 南广高铁 时空政治 社会治理效能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从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
作者 邱尼姑 叶宏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中关于汉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傣族、佤族、苗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共同体的记忆与叙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同出一源”的血缘认同、“区域共生共存”的地缘认同和“兄弟理喻”的情感认同。各...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中关于汉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傣族、佤族、苗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共同体的记忆与叙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同出一源”的血缘认同、“区域共生共存”的地缘认同和“兄弟理喻”的情感认同。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正缘于此,梳理这两部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不仅可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而且对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彝族创世史诗 血缘认同 地缘认同 情感认同
下载PDF
新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意义及实践理路
11
作者 潘文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90-193,共4页
新疆地区地处边疆,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在稳边护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近年来,新疆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新疆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全... 新疆地区地处边疆,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在稳边护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近年来,新疆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新疆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全民受教育程度水平也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生产要素有利于推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尤其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该文认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尊重并保护新疆各民族语言文字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或竞争的关系,因此,提出新疆地区既要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同时也要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目的在于能够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其他各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多元一体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民族语言文字 语言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从族别标识到文化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多民族共有节日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继焦 吴玥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93-299,307,共8页
多民族共有节日超越了单一的民族与地域范畴,成为多民族、多地区共同参与的节庆活动,从单一的族别标识演变成为多民族的文化共享,既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 多民族共有节日超越了单一的民族与地域范畴,成为多民族、多地区共同参与的节庆活动,从单一的族别标识演变成为多民族的文化共享,既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媒介。在实践层面,主要通过分析相关个案,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阐释多民族共有节日从族别标识到族际共有、再到文化共享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学理层面,提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框架下,中国民族研究应从“文化族别研究”走向“文化共享研究”,从强调差异、多元的研究角度走向共同、共享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共有节日 族别标识 文化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贵州5个红色旅游馆址为例
13
作者 笪玲 王金晓 +1 位作者 郑子炜 李贞 《旅游论坛》 2023年第4期51-61,共11页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智慧结晶,是红色旅游的内核和精髓,是增强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文章利用Nvivo软件提取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因子,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民...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智慧结晶,是红色旅游的内核和精髓,是增强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文章利用Nvivo软件提取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因子,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对驱动游客国家认同具有特殊价值;弘扬长征精神对红色旅游记忆、红色旅游感知和国家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红色旅游记忆对红色旅游感知、国家认同的正向影响显著;红色旅游感知并非直接作用于国家认同,而是通过红色旅游中“感知—记忆—认同”的过程形成国家认同。在此基础上,文章形成以下结论:红色旅游地弘扬长征精神,是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长征精神引领主客互动,可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能构筑品牌并促进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红色旅游地 长征精神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的云南彝族神话当代价值论
14
作者 刘建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2-49,75,共9页
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构成,云南彝族神话从内容看,是古代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话语意蕴;从结构看,神、毕摩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云南彝族神话的多元结构;从叙述目的看,云南彝族神话植根于... 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构成,云南彝族神话从内容看,是古代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话语意蕴;从结构看,神、毕摩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云南彝族神话的多元结构;从叙述目的看,云南彝族神话植根于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民间信仰土壤,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规范人类道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云南彝族神话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共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学 神话学 神话历史 中华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
15
作者 吕洋 邹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6-45,共10页
在民族地区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各族群众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而且能够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增进政府与各族群众的和谐关系,提升民族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铸牢... 在民族地区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各族群众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而且能够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增进政府与各族群众的和谐关系,提升民族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内蒙古自治区某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该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创建等工作,分析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的现状,发现该县目前存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宣传教育实践的形式有待丰富、宣传教育与各族群众生活融合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路径:一是积极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人员,建设高素质的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二是利用本土宣传媒介,因地制宜地优化宣传教育形式;三是聚集该县各企业、学校、机关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把宣传教育融入各族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宣传教育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主义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士青 叶传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0,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的题中之意,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本文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从法治主义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解读,揭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的题中之意,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本文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从法治主义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解读,揭示其所蕴含的法理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共享发展、良法善治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要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民族工作应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实现发展共享、推进良法善治等方面综合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文化认同 发展共享 良法善治
下载PDF
全球在地化认同与外语学习的文化资本投资——一项基于西南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洋洋 巫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基于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外语学习与语言使用现状为期一年的调研,聚焦于全球在地化认同(glocal identity)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外语学习实践,研究表明即使地处中国西南中小城市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其全球在地化认同已经形成,外语学习... 基于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外语学习与语言使用现状为期一年的调研,聚焦于全球在地化认同(glocal identity)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外语学习实践,研究表明即使地处中国西南中小城市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其全球在地化认同已经形成,外语学习凸显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当学习者身份及其族群文化实践在课堂中得到支持时,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明显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即使深深认同本民族母语文化,也不影响他们对国家通用语、英语等语言的认同。引导多语教育,也能够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青少年 外语学习 全球在地化认同 文化资本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成杰 杨鑫悦 任新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气,精神层面的民族精神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神,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然而,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要附着于每一个个体之上才活泼有韵味,这便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个体—国家纵向理路,强调上下贯通、全民一体、深植于心的“五个认同”。纵横交织勾绘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个认同 形气神韵
下载PDF
4~6世纪北方游牧民族族源叙事中的“华夏认同”——以铁弗匈奴、拓跋鲜卑、柔然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玉春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6,共7页
4~6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在追述自身族源时,往往将本族先祖归入到黄帝之后、大禹之裔的谱系之下,体现出对“华夏”的认同。铁弗匈奴王族强调本族的始祖是大禹,《魏书·序记》开篇追溯拓跋鲜卑先祖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柔然在给南齐的... 4~6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在追述自身族源时,往往将本族先祖归入到黄帝之后、大禹之裔的谱系之下,体现出对“华夏”的认同。铁弗匈奴王族强调本族的始祖是大禹,《魏书·序记》开篇追溯拓跋鲜卑先祖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柔然在给南齐的国书中自称“皇芮”,提出“光复中华”的口号。这种叙事模式是史官在司马迁“汉匈同祖”理念的基础上对北方游牧民族族源传说的阐释,其核心内涵“华夷同源”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各族在“华夏认同”基础上进一步交融的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族源 炎黄 华夏认同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边文教材与藏族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励轩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0,152,共10页
教科书是链接国家、知识精英与社会大众的纽带,是塑造共同认同的有力工具。南京国民政府较为重视边文教材的编译与使用,希冀借此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建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下设的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编译了一套《国文藏文对照... 教科书是链接国家、知识精英与社会大众的纽带,是塑造共同认同的有力工具。南京国民政府较为重视边文教材的编译与使用,希冀借此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建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下设的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编译了一套《国文藏文对照初级小学语文常识课本》,试图分别从政治、民族、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对藏族学生的国家意识进行塑造。边文教材的编译者考虑到了藏族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编译教材内容,同时非常注重在编译中加入乡土元素,也很注意内外有别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藏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虽然编译边文教材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进国家认同建设的重要工程,但由于当时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加之国民党深陷内战,无暇顾及边疆教育等客观因素,该套教材最终并没有大规模和持续性地对藏族社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文教材 藏族 中华民族 国家意识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