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al Capital Approach for Explaining Ethnic Conflicts Within a Liberal Society
1
作者 Michiya Kawamur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7年第3期153-169,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many ethnic movements surge in liberal societies-even though these societies are supposed to enable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a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solv...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many ethnic movements surge in liberal societies-even though these societies are supposed to enable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a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solve ethnic conflicts within these societies. Social capital, such as mutual trust, diffusion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is used in this discussion, as successful coexistence in a liberal society is only possible when social capital is adequately provided to all people. Since social capital is generated from social networks, minorities want networks that ma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will attain an adequate level of social capital. They attempt to build such networks by making their cultural symbols recognized by others. Confrontations that result from this kind of movement often cause ethnic conflicts. The key to resolution, then, is whether a broad network can be built, to which all different people are satisfactorily connected. As a result, this paper shows that even though such a resolution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in reality there are three serious obstacles: (1) people tend to be driven by strong emotions; (2) people cannot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extent of suffering and/or the level of required support; and (3) minorities' primary networks are too solidified to be connected suitably to the wider network. These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argument of what conditions should be met in order to take feasible measures to resolve ethnic conflicts within a libera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conflict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social capital liberal society social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多民族小区域社会共同性的形成——以贵州榕江县“宰牙四寨”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正文 龙宁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实践中去认知和理解共同拥有的文化认同基础,进而才能引导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具体实践。本文聚焦于贵州榕江县郎洞镇的宰牙四寨小区域社会,梳理自清代雍正年间国家“开辟”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实践中去认知和理解共同拥有的文化认同基础,进而才能引导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具体实践。本文聚焦于贵州榕江县郎洞镇的宰牙四寨小区域社会,梳理自清代雍正年间国家“开辟”建制治理下,重构了村寨人群地理空间,使之步入苗、侗、汉等多民族共居互动的社会结构过程。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是各民族面临相同的自然与社会生境,形成了共同的社会诉求和生活方式,一些被认为对共同生活与社会秩序稳定有保障的族性社会文化规则,被接纳重构为地缘性规则;另一方面是国家制度、文化理念、通用文字及现代民族平等政策等先后植入,与地方社会文化传统互动,生成新的整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超越单一民族的小区域共同体凝聚。该个案的意义在于透析出具有共同性的“文化中国”是由若干类似超越族性的小区域共同体及其文化共遵共享连缀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共居 小区域社会 协作与竞争 宰牙四寨
下载PDF
从共享的图像透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机制--以甘肃岷县神案为例
3
作者 刘洋 杨文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多元化发掘与书写,是一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心聚力工程。“神案”作为多民族共享共创的图像的载体,形成于区域社会特殊的生态、历史语境,是一种社会关...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多元化发掘与书写,是一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心聚力工程。“神案”作为多民族共享共创的图像的载体,形成于区域社会特殊的生态、历史语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呈现,跨代际、跨区域地传递着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共享共创、构建和合共生的民族关系的社会经验。甘肃岷县位于我国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交合地带,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走廊交叠之区域,历来为汉、藏、蒙古、回等民族分布与杂居之地。文章通过分析岷县“神案”的生成、内涵、运转机制与社会功能,论述岷县神案既是地方社会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结构的隐喻,又是大一统的王朝国家在场地方社会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等突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 神案 象征 民间社会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全球化变局下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
4
作者 邹诗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第一、二波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第三波全球化,则是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而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的全球化。全球化变局下,奈格里式集资本、技术与网络三位一体的“帝国”观日渐式微。主权民族国家的复兴... 第一、二波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第三波全球化,则是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而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的全球化。全球化变局下,奈格里式集资本、技术与网络三位一体的“帝国”观日渐式微。主权民族国家的复兴,尤其是美国的帝国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面对全球化变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并赓续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基础,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变局 第三波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经济社会
下载PDF
海外音乐民族志研究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书峰 赵飞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海外音乐民族志研究是国内民族音乐学学者运用“双重语言能力”,在基于跨国境与跨文化比较视野下,以汉语为音乐民族志叙事与书写符号,对异国音乐文化展开的长期居住式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同时,研究主体从西方学者的被表述与中国本土学... 海外音乐民族志研究是国内民族音乐学学者运用“双重语言能力”,在基于跨国境与跨文化比较视野下,以汉语为音乐民族志叙事与书写符号,对异国音乐文化展开的长期居住式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同时,研究主体从西方学者的被表述与中国本土学者的自表述,转变成为基于全球视野下的针对异国他乡音乐为叙事主体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从全球化文化维度重新思考音乐风格特征的生成、发展与文化变迁原因与其所在国经济、技术、媒体、意识形态、族群建构等文化景观的关系。海外音乐民族志研究除了聚焦国外原住民音乐的研究,更应关注跨界语境中的中国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音乐民族志 双重语言能力 跨文化比较 跨界族群音乐 “世界性社会”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电影创作分析
6
作者 和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察,尝试分析影片的整个摄制情况。与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相比,该影片以复原拍摄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动画、图表、字幕等影像方式,呈现出强烈的论文电影特征,影片对傣族社会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着力用笔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中所未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傣族 民族志电影 论文电影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的多维传播模式——基于鄂西南土家族民俗的田野考察
7
作者 罗翔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民俗与媒介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理应构成少数民族民俗研究的重要论域。鄂西南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实践显示,在大众媒介、社交媒介、空间媒介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媒介生态中,土家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由“殿堂模式”“广场模式”和“村寨模式”所建构的多维传播格局,从而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一条媒介生态互嵌、社会场域互动、文化功能互补的现代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少数民族民俗 传播模式 媒介生态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传承路径研究
8
作者 李佳妍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8期113-115,共3页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变脉络进行了梳理,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变脉络进行了梳理,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传承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社会中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现代社会 传承路径
下载PDF
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诠释与建构
9
作者 王莉娟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推动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取决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否形成一种相互帮扶、互动协调与互惠共生的“政社关系”。“国家支持”与“社会支持”... 推动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取决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否形成一种相互帮扶、互动协调与互惠共生的“政社关系”。“国家支持”与“社会支持”存在着自身的行动逻辑与具体要素,同时,两者之间存在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阻滞与平衡问题,其合作畛域取决于意识、能力与效果三对基本关系。据此,特从构建原则、结构要素、运作机理与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系统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普惠性学前教育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从互嵌到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互嵌社会建设的云南实践
10
作者 贺佳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3,21,共7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民族互嵌式社会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空间,既是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也是推动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具有双重价值。本文以推动民族互嵌社区建设为研究视角,以云南磨...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民族互嵌式社会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空间,既是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也是推动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具有双重价值。本文以推动民族互嵌社区建设为研究视角,以云南磨憨为案例,通过考察发现,云南多民族地区从空间、经济、文化的互嵌,逐步向多维度共生融合的边疆多民族社会共同体转变,呈现出从互嵌到融合的路径。在空间维度上,兴边富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边疆的地理连通性和社会整合度;在经济维度上,产业发展和共享经济模式提升了社区的经济弹性和依存度;在文化维度上,节庆活动和族际婚姻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浸润与融合,强化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云南民族互嵌社会建设实践揭示了进一步强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民族团结、边疆社会稳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会 中老边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磨憨
下载PDF
长征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战线建立研究述评
11
作者 李治兵 刘超 张江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理论内涵、历史背景、方法策略等角度梳理了有关自长征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四川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战线建立的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不足... 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理论内涵、历史背景、方法策略等角度梳理了有关自长征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四川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战线建立的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并从研究的系统性、研究视野、研究深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统一战线建立
下载PDF
Development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Progress, Inadequacies and Solutions
12
作者 Wang Yanzhong Ning Yafa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2期52-65,共14页
Since the dawn of the new era,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under the strategy to "build a mode... Since the dawn of the new era,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under the strategy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deepen reform,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 Nevertheless,in order to fully satisfy the growing needs of people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China must continuously promot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rural income growth, skills training,urbanization,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common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ddress the issues related to im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In light of China's goal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for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regions, this paper rai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enhance skills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 fair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enhance targete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eply poor regions, create a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volving diverse stakeholders, increase the fairness of ethnic policy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nd regions, and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ra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TARGETED POVERTY reduction public services
下载PDF
都柳江流域“兜”的概念与侗人的亲属观念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彦芸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1期115-131,156,共18页
“兜”(Douc)是黔东南都柳江流域侗族社会中的基本人群单位,以往研究中多将“兜”作为相似于“房族”的父系世系群开展类比理解,但对“兜”在地方的实际意义、亲属关系及其日常实践仍较缺乏关注。基于都柳江流域西山侗族社会田野调查,... “兜”(Douc)是黔东南都柳江流域侗族社会中的基本人群单位,以往研究中多将“兜”作为相似于“房族”的父系世系群开展类比理解,但对“兜”在地方的实际意义、亲属关系及其日常实践仍较缺乏关注。基于都柳江流域西山侗族社会田野调查,通过回溯地方历史上的姑舅表婚传统婚制,并结合当下侗族社会特定亲属分类与关系实践,以婚姻为核心重思“兜”之概念,进而在特定亲属观念、历史中的婚姻联结和区域社会变迁之下,重新把握“兜”所构成之整体侗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 姑舅表婚 亲属研究 侗族社会
下载PDF
网络社会中民族事务治理的特征、困境与行动路径——基于群际接触理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夺先 陈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0,共10页
如何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亟须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开辟的网络社会,是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的重要场域。各民族群众在此形成了一种超越物理时空限制的虚拟接触,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如何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亟须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开辟的网络社会,是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的重要场域。各民族群众在此形成了一种超越物理时空限制的虚拟接触,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在厘清网络社会中民族事务治理特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涉民族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泛化、舆情监测分析缺位以及网络民族交往层级递进凝滞等治理困境,提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阵地、完善网络民族舆情动态监管机制、增加各民族网络社交圈层链接的路径设计,满足网络民族虚拟接触的最优解,进而助推网络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务治理 网络社会 群际接触理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媒体
下载PDF
美国后工业化时代少数族裔经济地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光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二战后,美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族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迁。尽管在美国后工业化时代,种族歧视和种族排斥的行为变得更加隐晦,但种族主义的思想仍... 二战后,美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族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迁。尽管在美国后工业化时代,种族歧视和种族排斥的行为变得更加隐晦,但种族主义的思想仍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美国后工业社会中,一部分少数族裔在就业、收入和教育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契机,由此步入了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并与白人之间产生了种族融合的迹象。而另一部分少数族裔却始终处于社会底层,隔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且与美国中上阶层少数族裔出现了分化的现象。因此,美国后工业社会的少数族裔在经济地位和社会状况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少数族裔 后工业社会 经济地位
下载PDF
基于碑刻与文书文献的清代“北侗九寨”乡村社会治理摭论
16
作者 杨军昌 杨芳琴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135,170,共12页
“北侗九寨”是贵州省锦屏县西北部由九个侗族传统村落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而形成的典型的侗族山地文化区。历史上该地长期为自组织的传统社会,即通过非正式制度,特别是“款”“联款”组织以及寨老、款(团)首等乡绅的作用实现乡民社会的... “北侗九寨”是贵州省锦屏县西北部由九个侗族传统村落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而形成的典型的侗族山地文化区。历史上该地长期为自组织的传统社会,即通过非正式制度,特别是“款”“联款”组织以及寨老、款(团)首等乡绅的作用实现乡民社会的治理。清代,面对动荡的时局和诸多影响地方秩序的社会问题,基于力量对比、秩序维系和图存发展等方面的考量,“北侗九寨”地方“精英”引入国家力量,在特定时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相向互动及资源的有效整合,从治理秩序乱象以宁村社环境、修路建桥以利内外交通、兴起团练联防以御外患护家园、开展婚俗改革以纯社会风气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对九寨一带的乡村治理及其秩序重构进行梳理。以碑刻与文书文献呈现出的清代西南民族乡村社会治理为个案分析,撷取可借鉴的经验,以期为当下实现民族乡村的有效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社会 民族地区 “北侗九寨” 清代
下载PDF
Cultural interactions among diverse ethnic groups in a frontier region of a mainstream culture:A case study of Thai Korat,Laotian,and Tai Yuan vernacular houses in the central Lamtakong watershed,Nakhon Ratchasima
17
作者 Narathip Thubthun Kanjana Tansuwanrat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4年第3期543-560,共18页
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for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vernacular houses of Thai Korat,Laotian,and Tai Yuan ethnic groups living in the central Lamtakong watershed.Nineteen stilt houses with the age of ... 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for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vernacular houses of Thai Korat,Laotian,and Tai Yuan ethnic groups living in the central Lamtakong watershed.Nineteen stilt houses with the age of fifty-three to one hundred years were incorporated in the case study.Data were meticulously gathered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observation,photography,surveying,architectural drawing,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and interviews.The analysis,conducted within the frameworks of ethnic identity and cultural diffusion,involved morphological and comparative assessments.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houses in the present case study could maintain their ethnic identities as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space planning and the shapes of the houses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In addition,there was cultural acceptance among these ethnic groups through exchanging,adopting,and borrowing hous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in order to express the common traits in the larger social context in a friendly and smoother way.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co-existence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is the key that makes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be able to maintain their ethnic identity and live with the larger society in a friendly way.Hence,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stilt vernacular houses in the study area is embedded 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xchanging hous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fostering harmony within the broader social context.This preservation simultaneously safeguards the essential elements and key attributes of ethnic identity in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Stilt house ethnic house Cultural baggage Multicultural society Cultural diffusion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近代留日回族教育活动研究
18
作者 洪伟 季芳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74-84,共11页
论文探讨了留日回族对近代中国教育转型改革的作用和贡献。认为留日回族是近代回族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生源地最广的群体。立身特殊的时代中,留日回族以强烈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投身国家教育事业,在回族社会中积极... 论文探讨了留日回族对近代中国教育转型改革的作用和贡献。认为留日回族是近代回族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生源地最广的群体。立身特殊的时代中,留日回族以强烈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投身国家教育事业,在回族社会中积极普及国民教育,奠定了近代回族教育的爱国传统,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回族社会的思想文化顺应国家需要与时代发展。这既是他们参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讨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方面,也是近代回族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回族 近代教育 留东清真教育会 “中华民族观”
下载PDF
论民族互嵌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以新疆塔城市的实证研究为例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平 严学勤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3,共7页
文本通过实证研究,对新疆塔城市多民族和谐关系表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研究发现,塔城市的多民族关系呈现出较为和谐的民族互嵌型特征,呈现为居住格局、语言、习俗、文化与地域认同等多方面的民族互嵌。塔城市民族互嵌型的... 文本通过实证研究,对新疆塔城市多民族和谐关系表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研究发现,塔城市的多民族关系呈现出较为和谐的民族互嵌型特征,呈现为居住格局、语言、习俗、文化与地域认同等多方面的民族互嵌。塔城市民族互嵌型的民族关系特征的形成是历史、地域、民族文化特性、政策、宗教等方面影响的结果,这种和谐民族关系的生成机制对新时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会 和谐民族关系 塔城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跨国婚姻关系与边疆民族社会变迁——以中越边境红岩寨苗族为例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宇 杨红巧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中越跨国婚姻关系的变迁反映了两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国家界限的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婚姻的基础正在发生从传统社会文化向市场经济的变迁,它带来了跨国婚姻性质的改变,甚至可... 中越跨国婚姻关系的变迁反映了两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国家界限的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婚姻的基础正在发生从传统社会文化向市场经济的变迁,它带来了跨国婚姻性质的改变,甚至可能由此带来该区域社会稳定形态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婚姻 边疆民族社会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