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wards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with Commonality:A Comparison of Inner Mongolia,Guangxi and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1
作者 Naran Bilik Chunyang Y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11-130,共20页
One crucial measure of strengthening and advancing the Party's work on ethnic affairs in the new era is to promote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so as to enhance commonality.En... One crucial measure of strengthening and advancing the Party's work on ethnic affairs in the new era is to promote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so as to enhance commonality.Entering the new era,Inner Mongolia,Guangxi and Ningxia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encouraging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By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successes of the three autonomous region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commonalit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c revelations:1)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thnic policies and ensure the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2)we should proactively promote the substantial progress of the economy,so as to provide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3)we should facilitate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so that the promotion of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can be seen,be felt and gain actual outcomes;4)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hat suit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e all-round embedd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foster the ethos for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5)we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rient precisely to the cause of encouraging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ethnic work enhance commonality empirical comparison
原文传递
城市群建设视域下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的多维探析——基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永亮 李思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高水平协同共建,对周边各族群众产生典型的“磁吸效应”。城市中各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上升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现实空间。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主城... 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高水平协同共建,对周边各族群众产生典型的“磁吸效应”。城市中各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上升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现实空间。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为例,依据三种社区生活模式,对嵌入式社区环境、渐进式文化交流以及互助式社团生活展开深入探讨。引导城市中各族群众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在人口流动融居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化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3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4
作者 赵维玺 张正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 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形成了不断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心理认同。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客观上提升了民众的归属感,促进了转型期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黑生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汲取历史滋养,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全国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汲取历史滋养,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全国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全民健身、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民族运动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6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宁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方式与经验启示
7
作者 马茜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任务中有关社会层面的重点领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唯一正确途径,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在促...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任务中有关社会层面的重点领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唯一正确途径,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国家战略与市场调节、共性发展与特性创新、社会实体与精神领域相结合的路径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结合区位优势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的经验。这成为进一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
下载PDF
物见共融:南宋与金境内瓷器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8
作者 张大鹏 司伟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 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融态势。南宋境内的金瓷与金境内的南宋瓷,体现了双方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本文选取宋金境内典型窑址出土的瓷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揭示两国瓷器之间的交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瓷器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深层联系。我们希望通过考古学的视角,为宋金时期南北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 瓷器 分期 交流关系 形成原因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培育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的社会心态: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刘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对于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交往交流交融具备根基性的重要意义。由于“融入”“交融”“流动”“安定”等客观问题存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存在理论特殊性和实践难点,呼唤夯实“三交”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对于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交往交流交融具备根基性的重要意义。由于“融入”“交融”“流动”“安定”等客观问题存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存在理论特殊性和实践难点,呼唤夯实“三交”社会心态这一政治心理基石。这种社会心态包括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线上社会心态、线下社会心态,本地居民的线上社会心态、线下社会心态四个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挑战,仍应精准施策,在城市民族工作中走心、用心、交心,让城市更好接纳各族群众、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民族工作 交往交流交融 社会心态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凌云县浩坤村为例
10
作者 秦娟 谭满棚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民族旅游发展是驱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动力。广西凌云县浩坤村紧抓民族旅游发展契机,实现“穷山村”向“新桃源”的巨大转变,推动各民族关系朝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党建引领、经济促进、文化认同、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探讨... 民族旅游发展是驱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动力。广西凌云县浩坤村紧抓民族旅游发展契机,实现“穷山村”向“新桃源”的巨大转变,推动各民族关系朝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党建引领、经济促进、文化认同、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探讨浩坤村民族旅游发展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旅游发展、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加大旅游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形成文旅融合模式的“浩坤村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验
下载PDF
金花园民族互嵌式社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模式研究
11
作者 马梦雨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9-12,18,共5页
宁夏吴忠市金花园社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方面形成了宝贵经验。基于对该社区的田野调查,展示其以“人民至上”为原则,主动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 宁夏吴忠市金花园社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方面形成了宝贵经验。基于对该社区的田野调查,展示其以“人民至上”为原则,主动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总结概括了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金花园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架起宣传教育、交往交流和解决问题“三座桥梁”,以志愿者服务为中坚力量黏合民族关系,以各族居民为主体促进社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式社区 交往交流交融 “金花园模式”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连山县蒙洞村为例
12
作者 郭璇瑄 陈少榕 黄文浩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48,85,共8页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基于三元空间理论,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中形成了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空间辩证关系。物质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物质载体,精神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精神内核,社会空...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基于三元空间理论,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中形成了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空间辩证关系。物质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物质载体,精神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精神内核,社会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实践场所,三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复杂图景。本研究通过对连山县蒙洞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分别体现为物质空间的直观感知、精神空间的情感联结和社会空间的共融共促,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实践案例和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文化空间 交往交流交融 连山县蒙洞村
下载PDF
新疆饮食文化多重叙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3
作者 路童越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新疆饮食文化的融合性特征,是新疆各民族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心灵归聚和精神相依的直观写照,也蕴含了指涉与确证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重叙事。其在功能叙事中因适应交往的显性需求而生成、在地缘叙事中因契合交流的隐性脉络而形构... 新疆饮食文化的融合性特征,是新疆各民族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心灵归聚和精神相依的直观写照,也蕴含了指涉与确证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重叙事。其在功能叙事中因适应交往的显性需求而生成、在地缘叙事中因契合交流的隐性脉络而形构、在群体叙事中是集结多民族经验智慧的实践范例、在文化叙事中是凝聚共同体信念力量的象征标识,由此也更应担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与使命。新时代,需进一步思考新疆饮食文化的现实应用,通过宣传造势明确感知、开辟场域延展空间、发起活动强化体验,有效发挥新疆饮食文化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的牵引与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饮食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叙事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4
作者 张梧 顾超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全新范式。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优势,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与优越性,破解了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叙事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15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倚歌择偶的传统,使“三月三”成为融祭祖、对歌、赏歌、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遍布壮乡的歌圩,人潮涌动,歌声飞扬,塑成了广西“歌海”的美誉,是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汉族上巳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范式
下载PDF
回族民间龙故事及其文化渊源
16
作者 谢乙 王凌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3-120,共8页
龙形象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包容的精神内核。回族龙故事是回族先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适应自然气候、地域特征和民族交际而衍生出的想象故事,主要包括降伏恶龙、斩杀恶龙、龙女报恩、龙形象衍生四种... 龙形象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包容的精神内核。回族龙故事是回族先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适应自然气候、地域特征和民族交际而衍生出的想象故事,主要包括降伏恶龙、斩杀恶龙、龙女报恩、龙形象衍生四种故事类型。在龙故事本土化过程中,回族加入了自己的审美感受,使龙故事传递出独特民族性格。其文化渊源也见证了回族与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交融。龙故事也成为外界了解回族民俗的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龙故事 文化内涵 民族交往 文化交融
下载PDF
“东北三少”民族文化与哈尔滨市文旅发展研究
17
作者 郭雨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
口头文学、民歌舞蹈、狩猎和桦皮文化是“东北三少”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也是推动东北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三少”民族历史文化借助哈尔滨市文旅爆火获得更大关注,这是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 口头文学、民歌舞蹈、狩猎和桦皮文化是“东北三少”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也是推动东北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三少”民族历史文化借助哈尔滨市文旅爆火获得更大关注,这是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途径的重要实践。文旅产业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通过不断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地域合作、民族文化宣传人才的培养、塑造出共有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来推进“三交+文旅融合”实践,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东北三少” 哈尔滨市 文旅融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辽金时期西京大同府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8
作者 秦豪冉 肖忠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西京大同府是辽金王朝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京大同府成为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辽金西京大同府的设置,为各民族的互动交融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西京大同府是辽金王朝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京大同府成为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辽金西京大同府的设置,为各民族的互动交融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经济贸易方面,各民族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在文化教育方面,受到中原传统文化教育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因此,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西京大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成为反映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大同府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乐舞表演“场景”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贵州雷山黄里村、大龙村苗族鼓藏节的田野考察
19
作者 李星星 赵书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105-113,共9页
贵州雷山县黄里村、大龙村鼓藏节节庆文化空间中的乐舞表演由村寨建筑(有形客体)、芦笙场(文化设施)、歌舞活动(艺术实践)、各身份人群(多样性人群)构成,这四项客观结构要素与“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三个主维度及其十五个子维... 贵州雷山县黄里村、大龙村鼓藏节节庆文化空间中的乐舞表演由村寨建筑(有形客体)、芦笙场(文化设施)、歌舞活动(艺术实践)、各身份人群(多样性人群)构成,这四项客观结构要素与“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三个主维度及其十五个子维度的主观认识要素之间相互驱动、协同,促成了该节庆活动中“起芦笙”“讨花带”“跳篝火”三种核心的乐舞表演场景类型。这些场景直观地体现了各类乐舞交织的形态,同时作为各身份人群共建、共享、共融的互动空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表征与文化缩影。多样性人群通过身体实践以期待的、想象的且关涉到实质空间的、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去思考、行动、抉择,在鲜活的体验与共同的表演中随乐舞表演场景的变化逐渐深入,因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该过程中表现出从“圈层扩展”到“互嵌互融”,再到“多元碰撞”的递进特征,并形成多元主体间连续的、稳定的社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乐舞表演 场景 鼓藏节
下载PDF
On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Music in th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Era
20
作者 Ning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1期96-97,共2页
Into the era of new media art, music develops 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novel direction. Music is no longer pure spirit product, and becomes a resource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media... Into the era of new media art, music develops 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novel direction. Music is no longer pure spirit product, and becomes a resource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media era music creation mode change, as a result of this mode of music dissemination of new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tools generated for music culture, find some means of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rt in the new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everyone can become the creator and disseminator of music.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concept and the mode of creation have changed, music dissemination way is to find a broader approach. In numerous new media era music works, those who conform to the times and the nature of music works will also become a classic in the information after the bub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edia New Media Art MIDI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 INTERACTI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