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文化资源整合——以天津市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村为例
1
作者 马伟华 顾旭琛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135,共9页
文化整合是实现不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必然路径,能够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天津市蓟州区隆福寺村通过文化空间、文化资本、文化记忆三个维度,为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架设了文化资源的整... 文化整合是实现不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必然路径,能够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天津市蓟州区隆福寺村通过文化空间、文化资本、文化记忆三个维度,为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架设了文化资源的整合框架。在文化空间的整合中以满汉共融的空间设计智慧,为满汉族际的接触、互动与交融建设,提供了交往场所。以文化资本的生产、传承、积累、转换,在实现人与环境和谐互惠、各类资本畅通循环之中达致中华民族文化资本的持续生产。以满汉各族迁居共生、保家卫国的文化记忆整合认同感的微观边界,增强满汉各族在历史发展中的关联。隆福寺村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索,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特色村镇 文化空间 文化资本 文化记忆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2
作者 吕沁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0期45-49,共5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地域、文化等形成和演变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地域、文化等形成和演变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作为多民族省份,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看,新时期要从民族特色村寨的现实需求出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把握发展的方向,既要重视智慧发展,也要重视文化传承,利用特色村寨的民族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建立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特色村寨的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3
作者 赵伟军 周慧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1期64-66,共3页
湖南民族村落的文化空间是村民生活的载体和精神的寄托,现面临着风貌较差、活力不足及社会参与弱化的问题,亟需实现保护和传承。文章针对景观、苗绣等不同形式的文化空间提出针对性的原则与策略,旨在为民族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 湖南民族村落的文化空间是村民生活的载体和精神的寄托,现面临着风貌较差、活力不足及社会参与弱化的问题,亟需实现保护和传承。文章针对景观、苗绣等不同形式的文化空间提出针对性的原则与策略,旨在为民族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落 文化保护 苗绣传承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
4
作者 陈子华 李嘉欣 王振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③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④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山地民族 生态响应 环境秩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角下水族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云南补掌村为例
5
作者 邓盈盈 张定青 陈思佳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85-91,107,共8页
少数民族村落是由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社会关系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商业化的影响,面临文化特征弱化、社会关系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挑战,其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少数民族村落是由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社会关系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商业化的影响,面临文化特征弱化、社会关系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挑战,其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有机性受损,成为少数民族村落保护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云南补掌水族村为例,基于文化生态视角分析补掌村村落特征,探究其文化生态系统中“文化—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及其对村落形成发展的影响作用,探讨文化生态系统整体理念下的水族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少数民族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系统 少数民族村落 保护与发展 水族 补掌村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根植性研究
6
作者 阮雯雯 刘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多元文化生态在乡村扎根,文化生态具有根植性。湘西少数民族聚落作为湘西少数...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多元文化生态在乡村扎根,文化生态具有根植性。湘西少数民族聚落作为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聚落文化生态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失衡、传统聚落文化的生态适应与现代化转换、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多重挑战。基于此,分析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根植性的特征及作用,进而提出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根植性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湘西 少数民族 聚落 文化生态 根植性
下载PDF
论松桃苗族生态文化的叙事特色及其现代转化
7
作者 罗碧红 余满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松桃苗族在长期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在其传统民俗文化、村规民约以及农耕等独特叙事中凸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以及兼顾自然生态与自身发... 松桃苗族在长期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在其传统民俗文化、村规民约以及农耕等独特叙事中凸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以及兼顾自然生态与自身发展统筹的生态智慧。鉴于生态文明现代化同化效应的影响,松桃苗族生态文化叙事在坚守本土特色的同时,也亟需通过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等多元策略实现现代转化,进而有力驱动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桃苗族 生态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 村规民约 现代转化
下载PDF
“诗与远方”共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8
作者 邹黎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在游客、政府和当地人的凝视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依托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重构民族文化和村落文化的时代价值。文章基于对龙潭仡佬古寨文化旅游实践现状的分析,指出在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坚持保... 在游客、政府和当地人的凝视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依托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重构民族文化和村落文化的时代价值。文章基于对龙潭仡佬古寨文化旅游实践现状的分析,指出在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坚持保存、延续、更新的整体原则,拓展文旅体验的深度,多主体协同参与,推动融资模式创新,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旅游凝视 文旅产业 龙潭村
下载PDF
云南沧源竹文化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模式构建——以班洪乡南板村为例
9
作者 辉宇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云南省沧源县是中国巨龙竹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具有发展特色竹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在沧源县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产业“一村一品”模式,符合当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需求,能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同时能够促进边疆少数民... 云南省沧源县是中国巨龙竹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具有发展特色竹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在沧源县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产业“一村一品”模式,符合当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需求,能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同时能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具有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沧源县班洪乡南板村为例,基于大量实地调研,分析了沧源县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优势,提出班洪乡南板村民族竹文化产业“一村一品”模式建设的内容与路径,旨在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竹文化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并在学术上填补少数民族竹文化产业“一村一品”模式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竹文化产业 一村一品 少数民族 品牌建设 云南沧源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民族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为例
10
作者 肖志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非遗在其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一种耦合共生互洽的关系。据此,乡村振兴战略可实现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乡村文化形态得以丰富,衍生品的附加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非遗在其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一种耦合共生互洽的关系。据此,乡村振兴战略可实现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乡村文化形态得以丰富,衍生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作为研究案例,龙井村需要整合各类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积极将少数民族非遗融合到乡村文化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乡土非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遗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龙井村
下载PDF
基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满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价值探究——以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魁府”为例
11
作者 刘志宏 李姝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少数民族建筑作为传播各民族建筑文化的纽带,表达各民族独特的生活智慧和生活习惯,维护各民族间的伟大团结,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少数民族建筑的典型性分析和创新性转化,该文通过分析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魁府”... 少数民族建筑作为传播各民族建筑文化的纽带,表达各民族独特的生活智慧和生活习惯,维护各民族间的伟大团结,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少数民族建筑的典型性分析和创新性转化,该文通过分析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魁府”,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美学价值,分析少数民族建筑的民族性、地域性价值与其内部的历史价值,并针对少数民族建筑的价值分析创造性转化方向,结合“魁府”建筑的地理位置分析满族镇现状问题和村镇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满族传统村落民居创新性转化解决方案,以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适应新时代语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传统村落 满族民居建筑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燕 冯胜刚 张元章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8-94,109,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贵州省为例,探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价值和发展策略。从体育非遗旅游、节庆体育旅游、特色体育旅游三方面梳理发展现状。价值:村寨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贵州省为例,探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价值和发展策略。从体育非遗旅游、节庆体育旅游、特色体育旅游三方面梳理发展现状。价值:村寨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旅游新的发展点,民族文化新的传承点,特色村寨新的建设点。发展策略:延伸型融合发展,渗透型融合发展,重组型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特色村寨 体育旅游 融合发展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飞 张泽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7期77-81,共5页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村落 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 数字化 生态旅游
下载PDF
社会治理新模式:少数民族无讼村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轲亮 唐一然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6,145,共12页
无讼村屯治理模式是在无讼文化回归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重治理政策合力作用下产生的。少数民族无讼村屯将无讼文化、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这三个分别具有传统属性、现代属性、民族属性的概念有机结合,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无讼村屯治理模式是在无讼文化回归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重治理政策合力作用下产生的。少数民族无讼村屯将无讼文化、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这三个分别具有传统属性、现代属性、民族属性的概念有机结合,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可靠尝试。融合少数民族元素从主体、布局、方略、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究极具文化特色无讼民族村屯的建设实践,挖掘无讼民族村屯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剖析阻碍无讼民族村屯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原因,明晰无讼民族村屯建设中主体定位偏差、纠纷解决机制局限性,以及“三治”元素缺失的建设生态。针对其建设生态,直面少数民族乡村基层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建设者宜构建一核多元、调解高效、“三治”元素与民族元素相融合的少数民族无讼村屯治理模式,以真正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多重政策要求,从而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屯 无讼文化 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特色村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案例分析——以通海县白阁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贞凯 杨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打造特色村寨的重要内容,在增强村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赋能于村寨农文旅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功能与作用日趋凸显。云南通海县白阁村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内容丰富...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打造特色村寨的重要内容,在增强村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赋能于村寨农文旅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功能与作用日趋凸显。云南通海县白阁村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基础好,白阁村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机遇,努力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在实现村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村寨农文旅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 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以澜沧老达保村为例
16
作者 许佳君 顾豆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41-246,共6页
云南澜沧老达保村是少数民族村寨建立特色文旅品牌、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阐述了老达保村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老达保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文化优势和政策... 云南澜沧老达保村是少数民族村寨建立特色文旅品牌、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阐述了老达保村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老达保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文旅产业、建设特色文旅品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 文旅产业 老达保村
下载PDF
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艺术乡建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衡璇 冯凤举 +2 位作者 陈建国 郭松 唐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2期95-100,共6页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承载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生态景观,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基址选择、环境意象构建、村落绿化、人文景观创造等多种景观生态智慧。需要通过多维生态景观系统耦合、多重生态审美文化体验、多种人文生态景观构建、生...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承载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生态景观,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基址选择、环境意象构建、村落绿化、人文景观创造等多种景观生态智慧。需要通过多维生态景观系统耦合、多重生态审美文化体验、多种人文生态景观构建、生态化和人性化生态景观智慧设计,经由艺术乡建将传统村落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化利用”转变,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间找到平衡点,进行传统村落生态景观的现代营造。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传承与发展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智慧,对传统村落景观予以整体规划并加以改造提升,对传统村落古建筑文旅项目进行开发,依托传统村落优秀乡土文化开展产业培育,探寻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传统村落 景观生态智慧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生态审美文化 和美家园
下载PDF
广西红瑶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建构及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牟彪 张锋腾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发展的转型情况。红瑶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现状和特征对于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红瑶文化及村寨空间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寨分布于山腰和河谷平地,红瑶民族独特的物质、精神和社会... 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发展的转型情况。红瑶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现状和特征对于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红瑶文化及村寨空间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寨分布于山腰和河谷平地,红瑶民族独特的物质、精神和社会文化等建构了以山水为主的生态空间,以果木林、梯田稻作、晒谷地等为主的生产空间,以民居、寨门、戏台等为主的生活空间;并表现出:以生活空间为中心的同心圆空间,以山水林田为中心的交错空间,以宜居为中心的三生之间此消彼长等特征。研究紧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探析红瑶民族村寨空间建构特征,旨在为其保护与开发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瑶文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生空间 建构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以琼中什寒村为例
19
作者 王振恺 许先升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133-137,共5页
民族聚落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生态复合体,只有对聚落景观特征、文化内涵形成准确认知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该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省琼中县什寒村为例,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利用GIS识别聚落景观特征,... 民族聚落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生态复合体,只有对聚落景观特征、文化内涵形成准确认知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该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省琼中县什寒村为例,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利用GIS识别聚落景观特征,同时剖析文化基因内涵,尝试构建聚落景观特征与文化基因嵌合关系谱,讨论什寒村聚落景观形成机制,为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与利用保护提供理论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民族聚落 文化基因 海南岛 什寒村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生态审美文化的新建构——艺术乡建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系列论文之六
20
作者 唐衡璇 冯凤举 +2 位作者 陈建国 郭松 唐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6期121-125,共5页
艺术赋能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振兴,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生态审美文化的构建过程,需要对传统村落的生态审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生态审美文化的新构建。该文考察传统村落从“生境”到“艺境”的艺术提升、审美地生存和... 艺术赋能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振兴,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生态审美文化的构建过程,需要对传统村落的生态审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生态审美文化的新构建。该文考察传统村落从“生境”到“艺境”的艺术提升、审美地生存和诗意地栖居生成及村落生态审美文化体系的系统生成机制,艺术赋能传统村落的振兴,需要坚持因地制宜、文化自觉、导向和谐等原则,通过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村落优秀文化、促进现代城市和传统村落的文化循环相生、营造传统村落生态审美文化场、培养具有生态审美意识的传统村落居民等,建构传统村落生态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传统村落 生态审美文化 创新性发展 诗意地栖居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