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Li 1 ,YU Zhong-xiang 1 ,MA Wei-peng 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6800,China 2.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01,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8期60-63,67,共5页
Based on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and location advantages of Qiaocheng District,we discusse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local 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proposed to explore p... Based on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and location advantages of Qiaocheng District,we discusse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local 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proposed to explore potential of farming land,speed up transfer of farming land in Qiaocheng District,and develop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SUR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conomy LAND transf
下载PD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The Studies of Minority Regions in the Western China
2
作者 LU La-cha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Gu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05, P. 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many nationalities. Each of them has formed its own special cultur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of majority Han nationality, by adapting to geo-environment during history. Due to di...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many nationalities. Each of them has formed its own special cultur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of majority Han nationality, by adapting to geo-environment during history.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al model of minorities in the wester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western countries. Combining a knowledge-based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inority areas can seek the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culture-economy-ecology.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minority areas in western China should take the way of emphasizing developmental quality rather than developmental quantity for a harmonious system of culture-economy-ecology. Some approaches for developing minority areas in western China have been put forew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西方的中国的少数区域 多种文化的背景 economy-culture-ecology 的综合模型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
3
作者 陈子华 李嘉欣 王振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③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④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山地民族 生态响应 环境秩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根植性研究
4
作者 阮雯雯 刘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多元文化生态在乡村扎根,文化生态具有根植性。湘西少数民族聚落作为湘西少数...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多元文化生态在乡村扎根,文化生态具有根植性。湘西少数民族聚落作为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聚落文化生态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失衡、传统聚落文化的生态适应与现代化转换、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多重挑战。基于此,分析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根植性的特征及作用,进而提出湘西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根植性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湘西 少数民族 聚落 文化生态 根植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三重逻辑
5
作者 孙全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发展生态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三重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继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促进了生态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中国不断研发环保技术,建立了较完善...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发展生态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三重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继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促进了生态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中国不断研发环保技术,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资金的管理,保障了生态经济发展;中国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消费和供应链,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宣传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加强科技与制度对生态经济的支撑,促进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经济 生态实践 生态文化 科技和制度 三重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广西滨水碧道建设规划探讨
6
作者 黄旭升 陈书军 +2 位作者 吴卫熊 李存武 梁学文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域水系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布特征,从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推广、水景观游憩、水经济价值转换、水智慧管理共八个方面对广西滨水碧道建设规划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广西滨...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域水系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布特征,从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推广、水景观游憩、水经济价值转换、水智慧管理共八个方面对广西滨水碧道建设规划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广西滨水碧道建设的基本原则、范围、类型、八大重点实施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碧道建设 水利 生态 水经济 水文化 实施任务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发扬了“崇尚节俭”的生态生产生活理念,推进了传统生态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借助传统文化阐释现代生态理念,倡导将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在传承创新中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经济 中华传统文化 生态理念 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
8
作者 方世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6,共7页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政治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嘉贝 王珂珂 +1 位作者 施天乐 刘润歌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4-1692,共9页
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系统的协同发展能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12—2021年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三系统的耦合协调... 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系统的协同发展能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12—2021年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发现:(1)2012—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与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高,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黄河流域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关联性和空间集聚性,集聚程度主要以“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两种类型为主导,具有较高的空间稳定性,其他集聚类型则具有一定的空间流动性;(3)生态保护方面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化肥施用量,数字经济增长方面的每千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电信业务总量占GDP比例、互联网普及率,文旅融合方面的公路客运量、A级以上景区密度和国内外游客接待数,是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数字经济 文旅融合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下载PDF
广西红瑶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建构及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彪 张锋腾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发展的转型情况。红瑶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现状和特征对于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红瑶文化及村寨空间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寨分布于山腰和河谷平地,红瑶民族独特的物质、精神和社会... 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发展的转型情况。红瑶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现状和特征对于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红瑶文化及村寨空间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寨分布于山腰和河谷平地,红瑶民族独特的物质、精神和社会文化等建构了以山水为主的生态空间,以果木林、梯田稻作、晒谷地等为主的生产空间,以民居、寨门、戏台等为主的生活空间;并表现出:以生活空间为中心的同心圆空间,以山水林田为中心的交错空间,以宜居为中心的三生之间此消彼长等特征。研究紧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探析红瑶民族村寨空间建构特征,旨在为其保护与开发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瑶文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生空间 建构
下载PDF
湘赣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区位分析、现状扫描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吉安 王贤昀 刘慧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湘赣边区域是革命老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与耕地的双重任务。为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国家出台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精准把握总体方案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需要找准湘赣边区域发展与合... 湘赣边区域是革命老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与耕地的双重任务。为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国家出台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精准把握总体方案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需要找准湘赣边区域发展与合作水平不高的原因,解决跨省区域合作难题,有针对性地设立准政府体制的合作特别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构建区域内统一的市场体系。与此同时,结合湘赣边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生态经济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有的放矢推动湘赣边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边区域 生态经济 红色文化 路径选择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特征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刚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0期9-11,共3页
瑶族作为一个具有广西地域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而服饰作为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地域特征的重要内容,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本文以广西瑶族为例研究其民族服饰的审美特... 瑶族作为一个具有广西地域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而服饰作为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地域特征的重要内容,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本文以广西瑶族为例研究其民族服饰的审美特征,针对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进行生态美学研究,从瑶族服饰中探索更多生态美学,进而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瑶族服饰 生态美学 民族文化 服饰文化
下载PDF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关系解析
13
作者 欧阳志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24,共10页
文章对作者已有的生态哲学成果进行了完善,以此为基础对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解析。文化是人类活动及其成果,文明是文化的进步状态。文明发展可分为:“孕育——萌芽——生长——壮大——成型”五个阶段。在同期纵向上,文明可... 文章对作者已有的生态哲学成果进行了完善,以此为基础对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解析。文化是人类活动及其成果,文明是文化的进步状态。文明发展可分为:“孕育——萌芽——生长——壮大——成型”五个阶段。在同期纵向上,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四个层次,物质文明是高层文明的基础,高层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在历史横向上,物质文明可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形态。“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属于母项与子项的关系。在农业文明中,生态文明处于孕育阶段;工业革命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态文明处于萌芽阶段,此后生态文明处于生长阶段;为壮大生态文明,须以“自觉经济”取代“自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物质文明 生态文明 自发经济 自觉经济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濒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路径
14
作者 王婷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非遗传统技艺因耗时耗力,制作成本高,传承人稀少,市场堵点严重等原因,濒临消亡。在此背景下,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濒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路径包括:保护区内划定专门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多元帮扶力量主动... 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非遗传统技艺因耗时耗力,制作成本高,传承人稀少,市场堵点严重等原因,濒临消亡。在此背景下,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濒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路径包括:保护区内划定专门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多元帮扶力量主动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通市场堵点,消费者主动融入文化生态保护区;唤醒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性,凝聚共同体认同价值,实现涵养非遗传承发展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濒危非遗 文化生态保护区 现状 路径
下载PDF
探寻瓯江山水诗源 振兴生态经济乡村
15
作者 魏素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瓯江山水是瓯越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是四方文人亟盼回归的精神家园。作为浙江省诗路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瓯江山水诗路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与其他诗路相比,瓯江山水诗路不仅蕴藏了最为悠久的历史... 瓯江山水是瓯越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是四方文人亟盼回归的精神家园。作为浙江省诗路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瓯江山水诗路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与其他诗路相比,瓯江山水诗路不仅蕴藏了最为悠久的历史记忆,而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到生态与经济的矛盾统一关系。该文探寻瓯江山水诗歌源头,解读浙南群山秀水背后隐藏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认为应充分关注瓯江一地的物质成果、制度范式、风俗习惯,以及优秀思想价值,构建出山水宜居、生态宜业的共富发展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山水诗路 永嘉学派 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 地域文化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智媒体促进乡村发展治理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16
作者 赵苡平 罗倩 李柏廷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0期22-26,33,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农村地区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面临严峻的发展难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及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党中央采取多项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农村地区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面临严峻的发展难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及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党中央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加快农业数字化和现代化,制定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包括数字乡村、智慧农业、云上智农等,并利用智能媒体技术,不断提升农村管理的效率,以此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该文尝试对智媒体在乡村发展治理中运营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体 乡村发展治理 内在逻辑 乡村经济 乡村文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 被引量:70
17
作者 王洪珅 韩玉姬 梁勤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44,共12页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原生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容括多种因素的社会环境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日趋增大。基于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当在自然环境维度,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体的建设和优化;在社会环境维度,进行内涵发掘,并针对传承、教育、交流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发展的生境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生态 生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论以文化生态为依托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经济模式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庆行 曾智 刘燕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3,49,共3页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差异性适应。如今,各民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是经济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区别。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环境的共...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差异性适应。如今,各民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是经济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区别。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环境的共生让寻求少数民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生态 生态经济 文化生态经济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与突破关键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珊 吕君 +2 位作者 高永 汪季 党晓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综合考量,对其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区域经济条件。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先天后天、压力叠加,波及广...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综合考量,对其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区域经济条件。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先天后天、压力叠加,波及广泛、影响深远,分异复杂、治理艰巨等特性;民族文化具有赋存地域性、内涵民族性、交融多元性、原生活态性、发展脆弱性等特征;区域经济具有开发矛盾性、制度失衡性、嵌入发展性、科技落后性、观念约束性等瓶颈。西部民族地区扬长避短,持续进步的关键突破在于通过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加以示范,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彼此适应、相互促进中实现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民族文化 区域经济 制度创新 西部民族地区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生态文化”的当代契合——兼论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发展的应然之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杰远 刘远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6-144,共9页
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观的契合性,表现为注重和谐、共生、生命与道德精神的核心文化价值。生态文化有两种存在状态:生态文化哲学和生态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哲学,它具有导向我国文化发展的... 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观的契合性,表现为注重和谐、共生、生命与道德精神的核心文化价值。生态文化有两种存在状态:生态文化哲学和生态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哲学,它具有导向我国文化发展的"生态"走向的意义。同时,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在于人、国家与民族的和谐发展,这正是生态文化的内在精神。故而,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发展可遵循生态文化哲学指向,在学校文化形态上,学校文化应是生态文化景观的一种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民族地区 学校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