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贬谪亭记文管窥北宋士大夫的困境心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继红 陈子瑄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通过对贬谪亭记文创作情况及士大夫代表作品的探索,从实际遭遇和文学观念两方面阐释士大夫迁谪与亭记文创作的关联,以阐述贬谪亭记文的创作契机;结合北宋士风及彼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分析贬谪亭记文中所展现的“兼济”“适意”两种士大夫... 通过对贬谪亭记文创作情况及士大夫代表作品的探索,从实际遭遇和文学观念两方面阐释士大夫迁谪与亭记文创作的关联,以阐述贬谪亭记文的创作契机;结合北宋士风及彼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分析贬谪亭记文中所展现的“兼济”“适意”两种士大夫困境心态;进一步从儒释道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亭记文中所展现的贬谪士大夫对道、理想及人生的重新审视,认为贬谪亭记作为其困境下的作品,更能体现士大夫文化心境的真实、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亭记文 士大夫 贬谪 心境
下载PDF
科举与北宋士人审美共同体的建构
2
作者 李昌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3,共11页
北宋是中国近世社会的开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举制,完善、成熟的科举制意味着平民士人进入政治舞台。不同于魏晋门阀士族,科举出身的士人没有门第可依,必须寻求出身相同、理想相同的同道作为政治基础,这是一种自觉的士人共同体的建构... 北宋是中国近世社会的开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举制,完善、成熟的科举制意味着平民士人进入政治舞台。不同于魏晋门阀士族,科举出身的士人没有门第可依,必须寻求出身相同、理想相同的同道作为政治基础,这是一种自觉的士人共同体的建构,也形成北宋政治突出的一个现象:结盟与朋党。士人跻身仕途的途径是科举,科举考察的是文化,因而北宋士人大多博学多识,以“文”著称。他们建构政治共同体的主要途径也是“文”,具体表现为集会、酬唱、书信等形式。“文”包含审美,这意味着他们在建构政治共同体的同时也在建构审美共同体。审美共同体在范围上要大于政治共同体,在政治上他们因为不同的政见而分裂为不同的派别,但在审美上表现出共同的趣味。身处唐宋变革的转折点,北宋士人以他们卓越的文化素养和强大的审美能力,建构了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审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北宋士人 审美共同体 审美范式
下载PDF
士之背叛:《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国家意识的沉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嘉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38,I0010,共7页
士人的崛起使宋代各层级转型的同时,亦推动政治生态重构。北宋中后期在党争漩涡的冲击下,士人艺事亦涵括诸多深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具典范意义。可惜现实主义的画谏却被视为艺术渲染的政治工具,而士人阶层的视若无睹最终使国家意... 士人的崛起使宋代各层级转型的同时,亦推动政治生态重构。北宋中后期在党争漩涡的冲击下,士人艺事亦涵括诸多深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具典范意义。可惜现实主义的画谏却被视为艺术渲染的政治工具,而士人阶层的视若无睹最终使国家意识渐趋沉潜。画之隐喻与国之意识构成“内圣”“外王”的关联,由此显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士人 清明上河图 国家意识
下载PDF
北宋中期释门与政坛文学互动的双重价值--以天台宗释长吉交游与创作为中心
4
作者 崔淼 张培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9,共9页
释长吉是北宋中期著名天台宗诗僧,终其一生都与政坛名士诗文唱和,所作在当时就受到高度评价。此种士释文学交往蕴含着双重价值:从政治角度而言,诗僧与官员的唱和,在文化政策、信仰态势、交往心理等层面,对双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北宋... 释长吉是北宋中期著名天台宗诗僧,终其一生都与政坛名士诗文唱和,所作在当时就受到高度评价。此种士释文学交往蕴含着双重价值:从政治角度而言,诗僧与官员的唱和,在文化政策、信仰态势、交往心理等层面,对双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北宋政坛与佛教关系的生动反映;从文学角度而言,与长吉唱和的士人,包括了林逋、宋祁、梅尧臣等晚唐体、西昆体以及北宋新诗风的代表人物,通过这些士人对长吉诗风的评价,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北宋中期诗歌革新运动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诗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中期 释长吉 士释交往 诗歌革新
下载PDF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 被引量:55
5
作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办事 ,奠定了...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办事 ,奠定了“共治”架构的稳定基础。而中唐以来社会思想的发展 ,为“共治”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有宋一代 ,最能体现“共治”架构的 ,是宋仁宗朝 ,故有“庆历之治”的美誉。剖析宋仁朝政治 ,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共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政治架构 皇帝 士大夫阶层 政治史 皇权 相权 宰相 宋仁宗时期 历史背景
下载PDF
两宋士风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宁 范立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89-96,共8页
中国历史在宋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形态呈现出与前代社会不同的世相,引起了巨大的士风与世风的扭转,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 中国历史在宋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形态呈现出与前代社会不同的世相,引起了巨大的士风与世风的扭转,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他们重义轻利,隐逸独善;同时,士大夫阶层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肯定工商业的社会价值,工商皆本的功利主义风习盛行,并对当时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在两宋之际与宋元之际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士林风习也有奔竞、华靡和苟且的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史 宋代 士大夫 士林风习
下载PDF
论北宋“不杀士大夫”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5,共5页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一条伪家法。从它对宋代的影响看,它无助于维护封建统治,适足以败坏宋代的政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誓约 士大夫 皇帝 祖宗家法
下载PDF
北宋馆阁文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论略 被引量:2
8
作者 成明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宋代精英文人的群体生存状态及宋代馆阁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结论认为:物质的困顿与精神的丰富,构成北宋馆阁文人生活对照鲜明的两个方面。虽然馆俸薄少,但这并不影响文人推崇馆职的热情,因为一经此职,遂... 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宋代精英文人的群体生存状态及宋代馆阁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结论认为:物质的困顿与精神的丰富,构成北宋馆阁文人生活对照鲜明的两个方面。虽然馆俸薄少,但这并不影响文人推崇馆职的热情,因为一经此职,遂践清途,跻身名流。馆阁的诱惑——蓬山藏室、育才之府、文人渊薮,使得文人士夫在学问、仕途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活的压力也在宴赏赋咏、切磋论艺、交游往还、戏谑调笑、恩宠优渥中得到了某些淡化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阁 文人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北宋
下载PDF
北宋南京应天府士人及文化成就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文佳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北宋时期的应天府,是陪都南京的所在地。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浓厚的兴学重教氛围,使得这里名人辈出,并创造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迎来了这一地区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为这一地区在明清时期文化的再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北宋 应天府 士人 文化成就
下载PDF
北宋士人的人格特征与其笔记创作的新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师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北宋士人因时代境遇而具有了特定的人格特征,集中体现在政治人格、社会人格和文化人格三个方面,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导致笔记创作特质的新变。创作主旨上,既实录社会政治、考辨名物制度,体认儒学思想;又增加谐闻趣语,文人轶事,认同世俗... 北宋士人因时代境遇而具有了特定的人格特征,集中体现在政治人格、社会人格和文化人格三个方面,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导致笔记创作特质的新变。创作主旨上,既实录社会政治、考辨名物制度,体认儒学思想;又增加谐闻趣语,文人轶事,认同世俗文化。艺术风格上,既不拘泥于经史的严肃庄重,又无词体的绮艳俗丽,兼具"雅"、"俗"的审美趣味;既有别于唐人近乎实录的史家笔记,又削减了六朝传奇、志怪的荒诞成分,文学叙写与历史追忆相映成趣。这些新的特质对南宋及后世笔记文体的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士人 人格特征 笔记 特质
下载PDF
北宋后期状元释褐职任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腊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沿袭仁宗朝后期的格局,英、神、哲3朝大部分状元的释褐职任为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事,而谅闇期间的状元,依惯例以初等幕职官释褐。徽宗朝状元的释褐职任,其寄禄官在前3朝的基础上又降一格,但其执事官几乎全是秘书省校书郎、正字等京... 沿袭仁宗朝后期的格局,英、神、哲3朝大部分状元的释褐职任为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事,而谅闇期间的状元,依惯例以初等幕职官释褐。徽宗朝状元的释褐职任,其寄禄官在前3朝的基础上又降一格,但其执事官几乎全是秘书省校书郎、正字等京官,不再安排到州郡历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后期 状元 释褐职任 签判 校书郎
下载PDF
论北宋党争对士人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北宋党争在士人词中的表现没有诗、文那么明显,但也是审视北宋词文学发展、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北宋党争大致分为三个演进阶段。仁宗朝党争初起,士大夫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士人词走向抒写个人性情的... 北宋党争在士人词中的表现没有诗、文那么明显,但也是审视北宋词文学发展、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北宋党争大致分为三个演进阶段。仁宗朝党争初起,士大夫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士人词走向抒写个人性情的雅化道路;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争愈发激烈,苏轼词记录个人心路历程,有诗化的自传倾向,开士大夫词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党争、文祸的双重压力面前,常借词之深幽隐约抒发颇具个性的士人胸怀。党争促使士人词风实现了抒写个人性情的重要变化,也促使士大夫词最终走向"自是一家"的正统文学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党争 士人词 发展线索
下载PDF
士风重建与人物书写:以陶榖形象的塑造为例
13
作者 游彪 周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陶榖曾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任官,是五代宋初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性格偏激急躁,追求名利,行事作风为当时人和后世所诟病。然而,陶榖的形象通过史料和文学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典型化、脸谱化,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其真实面目。通过... 陶榖曾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任官,是五代宋初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性格偏激急躁,追求名利,行事作风为当时人和后世所诟病。然而,陶榖的形象通过史料和文学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典型化、脸谱化,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其真实面目。通过对陶榖家庭背景和行为的具体分析,可以对陶榖其人有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五代宋初所面临的士风重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榖 五代宋初 士风重建 性格行为
下载PDF
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宋代士林风气
14
作者 郭学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宋代商业经济和由此崛起的商业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宋代士林风气发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即从"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主流意识形态中,衍生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注和体验:重商拜金,崇尚奢华,蓄养歌妓成风,"士志于道"的高雅人... 在宋代商业经济和由此崛起的商业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宋代士林风气发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即从"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主流意识形态中,衍生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注和体验:重商拜金,崇尚奢华,蓄养歌妓成风,"士志于道"的高雅人生信仰已部分地被世俗享乐人生所替代。宋代文人士大夫生存样态的变化,折射出商业文化对"人欲"肯定和张扬的价值观,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商业经济 商业文化 士林风气
下载PDF
宋夏战争与北宋文人的“倦客”情怀及文学呈现
15
作者 郭艳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9,共6页
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深刻影响着北宋社会的政治气候、文化思潮、文学风貌,以及士人的人格精神状态。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与革新精神,但战争的失利,以及主战与主和之激烈论争所引发的严酷党争,使得北宋文人透显出浓重的&qu... 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深刻影响着北宋社会的政治气候、文化思潮、文学风貌,以及士人的人格精神状态。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与革新精神,但战争的失利,以及主战与主和之激烈论争所引发的严酷党争,使得北宋文人透显出浓重的"倦客"情怀,并转化为沉郁感伤、敏感幽婉的创作心理,最5 4终流露于他们的诗词创作中。通过揭示宋夏战争与北宋文人"倦客"情怀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仅可以深入发掘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多重人格心理,同时也可窥见民族关系格局对时代精神以及文学风貌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夏战争 倦客情怀 文学呈现
下载PDF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基本特征初探
16
作者 王军营 《唐都学刊》 2011年第3期97-101,共5页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国家边患严重,文人谈兵的现实目的强烈;自我定位强调儒者身份,儒家思想影响深刻;学术经院化色彩强烈,文人书生气息浓...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国家边患严重,文人谈兵的现实目的强烈;自我定位强调儒者身份,儒家思想影响深刻;学术经院化色彩强烈,文人书生气息浓厚;崇文抑武时尚渗透,文人们内心鄙弃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人 谈兵 风尚
下载PDF
北宋真定府士人从政实践初探
17
作者 王慧杰 李素娟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4-98,共5页
宋初真定府士人对政治参与较多,且有官至宰辅者,但仁宗以后对政治参与减少,并渐渐远离决策中心。从其从政实践看,多泽政惠民和刚正廉洁,这与真定府地域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从其从政人数看,宋初多而仁宗后渐少,这与宋代对官僚队伍选材... 宋初真定府士人对政治参与较多,且有官至宰辅者,但仁宗以后对政治参与减少,并渐渐远离决策中心。从其从政实践看,多泽政惠民和刚正廉洁,这与真定府地域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从其从政人数看,宋初多而仁宗后渐少,这与宋代对官僚队伍选材的科举制度有关。总之,真定府士人在北宋一朝积极践行了孔孟所说"仕以行道"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真定府 士人 从政
下载PDF
北宋士人的地理意识与家乡观念——从欧阳修的“思颖”与“薄吉州”入手
18
作者 方丽萍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59-65,共7页
南宋笔记对欧阳修的"思颖"多有批判,赵翼也说"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考察有关诗文,结合北宋社会政治背景发现,北宋士大夫的不归本籍,缘于他们丰富的地理经历和融通的地域观念,与北宋皇帝对官员的防范、猜忌有关,... 南宋笔记对欧阳修的"思颖"多有批判,赵翼也说"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考察有关诗文,结合北宋社会政治背景发现,北宋士大夫的不归本籍,缘于他们丰富的地理经历和融通的地域观念,与北宋皇帝对官员的防范、猜忌有关,也出于他们对家族长远发展的考虑,并非鄙薄家乡不愿回去。绝大多数的北宋士人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更开放、更融通,自认是"东西南北之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能保持无根无住、适性自由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肇始于中唐的白居易的"大抵心安即是家",至北宋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士人 欧阳修 家乡观念 思颖诗 本籍 卒葬地 心安
下载PDF
琴意谁可听?(下)——欧阳修之琴与北宋士风
19
作者 沈冬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34-44,M0003,共12页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友、参与琴事、发为琴论,如何将他身为知识分子的理念浸润渗透入琴中,而他的琴学议论及抚琴实践又如何反过来成为北宋士风昭昭可见的脚注和诠释。由永叔之琴到北宋士风的联结,是文章试图提出的主要论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琴(七弦琴、古琴) 琴意 北宋士风
下载PDF
琴意谁可听?(上)——欧阳修之琴与北宋士风
20
作者 沈冬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7-21,3,共16页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友、参与琴事、发为琴论,如何将他身为知识分子的理念浸润渗透入琴中,而他的琴学议论及抚琴实践又如何反过来成为北宋士风昭昭可见的脚注和诠释。由永叔之琴到北宋士风的联结,是文章试图提出的主要论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琴(七弦琴、古琴) 琴意 北宋士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