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乌里胡枝子愈伤组织及种子EMS诱变研究
1
作者 朱泯珏 陈橙 +4 位作者 史文甯 李景冲 殷俐娜 王仕稳 邓西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优化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及比例,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愈伤组织及种子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诱导的影响,并针对愈伤组织和种子处理分别设置了两时间两浓度(2 h... 为优化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及比例,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愈伤组织及种子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诱导的影响,并针对愈伤组织和种子处理分别设置了两时间两浓度(2 h和6 h,0.3%和0.9%)及三时间两浓度(6 h、8 h、10 h,0.4%、0.8%)的EMS处理时间和浓度的组合,研究各处理对愈伤分化系数和后期植株成活率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表型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种子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为0.25 mg/L NAA+0.5 mg/L 6-BA+0.5 mg/L 2,4-D,此时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率为94.9%。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为0.3%,处理时间为6 h,分化系数和植株相对成活率分别为46.31%和47.78%,接近半致死范围,且生根数、根长和平均株高等指标与高浓度EMS处理相比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8%,处理时间10 h,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分别为53.61%、51.06%和53.28%,均接近半致死量,同时发现多株幼苗叶片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变异。本试验在达乌里胡枝子原有种质资源基础上,丰富了达乌里胡枝子突变体库,也为后续开展达乌里胡枝子诱变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ems 愈伤组织 种子诱变
下载PDF
EMS诱变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及幼苗表型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喇黑麦 董文科 +5 位作者 马福钦 郑雨琴 陕亚宁 马菲阳 康婷婷 马晖玲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6-124,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鹰嘴紫云英的EMS诱变条件。【方法】以鹰嘴紫云英品种甘绿2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的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不同时间(2、4、6、8 h)的诱变处理,探究EMS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特征及... 【目的】筛选适宜鹰嘴紫云英的EMS诱变条件。【方法】以鹰嘴紫云英品种甘绿2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的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不同时间(2、4、6、8 h)的诱变处理,探究EMS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特征及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和短时间EMS处理促进鹰嘴紫云英种子的萌发,随EMS浓度升高和诱变时间的增加,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随诱变条件的加深呈上升趋势,在2~6 h时,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苗长和根长均随处理时间和诱变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 h处理下,随EMS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EMS浓度在0.8%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达到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4.45%和56.67%;经形态学筛选,发现有鹰嘴紫云英幼苗表现出幼苗矮小、停滞生长、叶片黄化、宽叶、窄叶、叶片发紫、诸多病斑等特殊变异性状。【结论】0.8%EMS处理6 h可作为最佳诱变组合;幼苗的生长随诱变时间和浓度增加而明显受到抑制,且表型变异类型也逐步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紫云英 ems诱变 种子萌发 表型特征
下载PDF
EMS诱变对大麦种子萌发及M_(1)代植株成熟期主要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宋凌宇 何余 +5 位作者 李金平 刘豪 张松 孟玲 宋瑞娇 齐军仓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为探究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麦种子萌发及M_(1)代植株成熟期主要表型性状突变的影响,以啤酒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材料,分别用0.00%、0.05%、0.10%、0.15%和0.20%的EMS浸种10 h,分析各浓度EMS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致死率、畸变率、... 为探究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麦种子萌发及M_(1)代植株成熟期主要表型性状突变的影响,以啤酒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材料,分别用0.00%、0.05%、0.10%、0.15%和0.20%的EMS浸种10 h,分析各浓度EMS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致死率、畸变率、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形态指标的影响,记录0.10%EMS诱变后M_(1)代成熟期植株主要性状的突变类型和突变频率。结果表明,EMS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产生了大量的性状突变。与对照相比,0.10%EMS浸种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致死率和畸变率显著提高;0.15%和0.20%EMS浸种显著降低了幼苗根和芽的长度、鲜重和干重,胚芽鞘干重显著提高。田间统计发现,0.10%EMS处理的M_(1)代植株主要突变性状集中在茎秆、叶片、穗形和育性等方面,产生了红秆、矮秆、红叶、芒卷、穗畸形、结实率低和分蘖少等性状,突变频率分别20.17%、4.87%、1.08%、16.67%、0.94%、14.00%和6.02%。因此,通过EMS诱变构建大麦突变体库和创制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诱变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萌发 成熟期性状
下载PDF
EMS诱变的水稻不同位点突变体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差异
4
作者 周佳伟 王歆凯 +2 位作者 唐兆成 凌溪铁 张保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稻田杂草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高效解决稻田杂草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华占水稻进行化学诱变,创建突变体,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咪唑烟酸(20 g/hm 2,有效成分)对... 稻田杂草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高效解决稻田杂草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华占水稻进行化学诱变,创建突变体,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咪唑烟酸(20 g/hm 2,有效成分)对突变体进行筛选,获得抗甲咪唑烟酸突变体材料,并对上述突变体的OsAL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明确其突变类型。最后对不同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交互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占水稻经EMS诱变和甲咪唑烟酸筛选后共获得11株抗甲咪唑烟酸突变体材料,其突变类型为Pro171Leu、Ser627Cys、Ser627Asn和Gly628Glu 4种。其中,Ser627Cys为首次发现的突变类型。4种突变类型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Ser627Asn、Ser627Cys、Pro171Leu、Gly628Glu突变类型的抗性指数分别为8.71、5.16、3.28和3.69。4种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er627Asn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的抗性最高,抗性指数为20.57,Gly628Glu对甲基二磺隆抗性最高,抗性指数为5.11。综上,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了4种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华占水稻突变类型,并鉴定了其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差异及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交互抗性,为进一步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培育和除草剂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ems诱变 抗除草剂突变体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Mutant Population and Analysis of Dwarf Mutants in "6421"(Capsicum annuum L.)through EMS Mutagenesis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博智 周书栋 +6 位作者 欧立军 刘周斌 马艳青 陈文超 张竹青 戴雄泽 邹学校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6期1322-1325,1408,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mprove the genetic property of peppers, the mutant population of Capsicum annuum L cultivar "6421" was constructed. [Method] The seeds of "6421" were treated with 0.2% to 1.2% ethyl me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mprove the genetic property of peppers, the mutant population of Capsicum annuum L cultivar "6421" was constructed. [Method] The seeds of "6421" were treated with 0.2% to 1.2%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to identified LD50, and then 10 000 LD^o of treated seeds were sowed to construct mutant populatio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genetic regularity of dwarf mutants in M4 gener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GR and SSR were 45.2% and 40.2% respectively at 1.0% EMS, close to LD50, with GI (17.6) and seed Ⅵ (19.7) being half of that of control; 562 M4 mutants were identified in 2015, and the mutation could be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11 major categories and 32 subcategories; Simultaneously, we found that plant height, plant width, diameter of mainstem, length of main-stem, the number of main-stem nodes and branch of lines E29, E58, E142 and E312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mutation of lines E29, E58 and E312 was all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Conclusionl The study first created a pepper mutant population, which provides not only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for further breeding but also direct and effective materials for genomic study of the pe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icum annuum L-. ems mutagenesis Mutant population construc-tion dwarf mutants
下载PDF
EMS诱变创制胡麻新种质的研究
6
作者 王炜 陈军 +4 位作者 陈琛 叶春雷 罗俊杰 王一 王剑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1-1937,共7页
为创制胡麻新种质,本研究以胡麻品种陇亚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开展胡麻EMS诱变研究。结果表明,诱变效果最佳的EMS浓度和时间参数为0.20%和24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表型逐代田间观察和考种数据分析,在M8代筛选... 为创制胡麻新种质,本研究以胡麻品种陇亚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开展胡麻EMS诱变研究。结果表明,诱变效果最佳的EMS浓度和时间参数为0.20%和24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表型逐代田间观察和考种数据分析,在M8代筛选出22份在株高、生育期、白粉病抗性等性状方面与原野生型对照具有明显差异的胡麻变异材料,其中早熟材料4份、大粒材料1份、矮秆和半矮秆材料3份、高秆材料2份、抗白粉病材料17份、白花材料2份、持绿性材料2份。这些材料既可以作为种质资源应用于胡麻遗传改良,也可以作为重要性状基因发掘的基础材料,同时部分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的材料可进一步培育成新品种应用于胡麻生产。本研究为胡麻种质创新和EMS诱变育种提供了参考,为新品种选育和重要性状基因发掘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新种质
下载PDF
EMS诱变对西瓜种子萌发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翟永琪 贾利 +7 位作者 马绍鋆 江海坤 丁强强 张其安 孙学良 张涛 宋江华 严从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以高代自交系W-17-FGFB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EMS浓度(0.5%、1.0%、1.5%、2.0%)和3个诱变时间(12、16、24 h)处理,研究不同诱变条件对西瓜种子发芽率、出苗率以及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5%~1.5%)EMS 3个时间处理的西瓜种... 以高代自交系W-17-FGFB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EMS浓度(0.5%、1.0%、1.5%、2.0%)和3个诱变时间(12、16、24 h)处理,研究不同诱变条件对西瓜种子发芽率、出苗率以及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5%~1.5%)EMS 3个时间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均在68%以上;2.0%EMS处理24 h的致死率接近半致死量。诱变处理后西瓜植株在叶形、叶色、花器官、果实等表型性状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2.0%EMS浸种24 h为西瓜种子突变的最适宜诱导条件,可以获得丰富的表型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ems诱变 突变体 农艺性状
下载PDF
Ethyl Methane Sulphonate (EMS) Induced Mutagenesis in Malaysian Rice (cv. MR219) for Lethal Dose Determination 被引量:11
8
作者 Ali Benjavad Talebi Amin Benjavad Talebi Behzad Shahrokhifar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12期1661-1665,共5页
Chemical and physical mutagenesis has been used to increas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crop plants. More than 430 new varieties have been derived as mutan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ia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utag... Chemical and physical mutagenesis has been used to increas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crop plants. More than 430 new varieties have been derived as mutan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ia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utagenic agents. Chemical mutagens such as ethyl methane sulphonate (EMS), diepoxybutane-derived (DEB), sodium azide and irradiation (Gamma rays, X-rays and fast neutr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induce a large number of functional variations in rice and others crops. Among chemical mutagens, the alkylating agent,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 plants as it causes a high frequency of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as detected in different genomes. In this study, seeds of potential genotype of the popular variety, (Oryza sativa L. spp. Indica cv. MR219) were treated with EMS at concentrations of 0.25%, 0.50%, 0.75%, 1%, 1.25%, 1.5% and 2%. Sensitivity to EMS was determined by various measurements on the M1 generation. As concentration of applied EMS increased, will decrease in germination, seedling height, root length and emergenc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was observed in M1 gener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non-treatment control. Plant height and root length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EMS mutagenesis in an approximately linear fashion. The LD25 and LD50 values were observed based on growth reduction of seedlings after EMS treatment with 0.25% and 0.50% on the rice variety (Oryza sativa L. spp. Indica cv. MR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 LETHAL Dose Chemical mutagenesis Ethyl-Methane SULFONATE Oryza Sativa Indica cv. MR219
下载PDF
苦荞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SCoT标记筛选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方小梅 杨文娟 +8 位作者 王于栋 唐恬 吴银环 陶建波 王艺钢 王俊珍 朱剑锋 张建 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5,共12页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1) 0.6%EMS处理12 h为“品苦1号”最佳诱变处理;(2)构建了包含966个株系的苦荞突变体库,M2代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包括籽粒大小因子、籽粒形状因子、植株产量因子、植株表型因子的4大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将M2代群体按农艺性状的差异分为4大类;(3)利用26条SCoT引物对“品苦1号”诱变M2代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条清晰稳定的条带;诱变M2代与野生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 8~0.324 5之间,其中PKM2-803和对照“品苦1号”(CK)间的遗传距离最大,PKM2-097和C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将966份材料分为4大类,与表型分类相似,表明EMS诱变导致苦荞在表型性状及DNA分子水平均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
下载PDF
EMS诱变对岷江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鸽 张铭芳 +7 位作者 魏蕾 韩东洋 杜运鹏 杨凤萍 薛静 陈绪清 张秀海 董然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7,F0003,共8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对百合干种子及经过沙藏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对岷江百合的自交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设置3个处理时间(2 h,4 h,8 h)和4个EMS浓度(0,0.4%,0.8%,1.2%)对岷江百合... 研究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对百合干种子及经过沙藏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对岷江百合的自交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设置3个处理时间(2 h,4 h,8 h)和4个EMS浓度(0,0.4%,0.8%,1.2%)对岷江百合自交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干种子在0.4%,4 h时相对成活率达65.38%,接近半致死剂量,而沙藏处理的种子在0.4%,2 h时相对成活率达62.3%,接近半致死剂量。因此,0.4%浓度的EMS,处理4 h为EMS处理百合干种子的较适宜方式,0.4%浓度的EMS,处理2 h为EMS处理沙藏种子较适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百合 ems 化学诱变
下载PDF
小麦品种衡观35抗茎基腐病EMS突变及其鉴定
11
作者 秦鹏亮 周霄 +5 位作者 Kahsay Tadesse Mawcha 王爽 李佳琪 刘颖 张娜 杨文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1-2238,共8页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衡观35抗茎基腐病EMS突变及其鉴定。【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小麦品种衡观35进行诱变,以未经诱变的衡观35为感病对照,以石优17为中度抗病对照。人工接种假禾谷镰刀菌,对诱变材料进行抗性鉴定,...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衡观35抗茎基腐病EMS突变及其鉴定。【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小麦品种衡观35进行诱变,以未经诱变的衡观35为感病对照,以石优17为中度抗病对照。人工接种假禾谷镰刀菌,对诱变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经温室加代获得抗茎基腐病M 3代材料。【结果】适于衡观35突变的EMS浓度为0.4%,并且从106株M 3衡观35材料中获得7株期表现免疫的突变株,突变体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整体病情指数比感病对照分别降低34.93%和34.62%。【结论】EMS突变小麦衡观35,适宜的突变浓度为0.4%,共从供试突变品种M 3代中筛选获得了7份免疫的抗小麦茎基腐病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ems 诱变 突变株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化学诱变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正景 职钤华 +5 位作者 刘素娟 张昊 安冰洁 武静静 龙圆 李辰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化学诱变是农业上一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植物抗逆育种方面受到育种家的青睐,用于改善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等育种方面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细胞或个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突变的频率,人... 化学诱变是农业上一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植物抗逆育种方面受到育种家的青睐,用于改善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等育种方面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细胞或个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突变的频率,人为扩大植物遗传变异范围。近年来,化学诱变与生物技术结合在植物抗逆诱变育种方面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前景,对于植物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化学诱变的特点、常用化学诱变剂[主要是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的诱变机制、使用方法、诱变效果以及影响化学诱变的因素等,并介绍了化学诱变在植物抗逆育种领域中的新近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变 抗逆育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叠氮化钠(NaN3) 植物诱变育种
下载PDF
EMS化学诱变技术在新疆耐盐碱甜高粱培育中的应用
13
作者 艾斯坎尔·买提尼牙孜 刘翔宇 +2 位作者 艾尼瓦尔·阿不都拉 徐彦军 阿力木·阿不迪力木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2期81-82,85,共3页
文章总结了EMS化学诱变用于耐盐碱甜高粱的培育可行性,剖析了EMS化学诱变机制,研究EMS化学诱变技术在耐盐碱甜高粱培育中的应用,首先利用EMS化学诱变剂对甜高粱种子进行化学诱变,并创建突变体库。然后将这些突变体在新疆重度盐碱地种植... 文章总结了EMS化学诱变用于耐盐碱甜高粱的培育可行性,剖析了EMS化学诱变机制,研究EMS化学诱变技术在耐盐碱甜高粱培育中的应用,首先利用EMS化学诱变剂对甜高粱种子进行化学诱变,并创建突变体库。然后将这些突变体在新疆重度盐碱地种植,并通过耐盐碱指标鉴定和筛选耐盐碱甜高粱突变体,从而可以实现耐盐碱甜高粱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碱 ems化学诱变技术 甜高粱 培育方法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萝卜早期发育性状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骆海波 邹颉 +5 位作者 贺从安 李德超 熊秋芳 张小康 张贵生 李世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育种有着诱变频率高、突变性状多及破坏性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作物诱发突变育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EMS对不同品种的萝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发现EMS对萝卜的种子发芽率、萝卜苗根部长度及田间性状等指...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育种有着诱变频率高、突变性状多及破坏性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作物诱发突变育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EMS对不同品种的萝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发现EMS对萝卜的种子发芽率、萝卜苗根部长度及田间性状等指标上的诱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0.2%~2%)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急剧降低且萝b苗期根长明显变短,整体呈显著的抑制生长作用。不同品种间对EMS的敏感度依次顺序为短叶-13〉夏抗40〉春白11-58〉双红一号。以半致死浓度为EMS浓度选择标准,确定了EMS处理不同品种萝卜间的适宜浓度为0.4%~0.6%。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发现0.5%EMS处理短叶13萝卜种子下播大田后,相比对照处理品种表现子叶卷曲及撕裂、真叶增厚及黄化等情况,进一步表明EMS对短叶13萝卜存在的诱变效应。本研究确定了化学诱变剂EMS对萝卜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初步确认EMS对萝卜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诱变效应,将为后期的萝卜诱变育种研究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ems 萝卜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高粱EMS诱变及突变体筛选、鉴定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春语 朱振兴 +2 位作者 李丹 丛玲 张丽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83,共6页
突变率和突变类型是突变体表型筛选和构建饱和突变体库的重要依据。采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高粱品种BTx623的种子,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差异较大。突变类型可分为叶色、叶形、穗型、育性及生育期等,变异类型较丰富。... 突变率和突变类型是突变体表型筛选和构建饱和突变体库的重要依据。采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高粱品种BTx623的种子,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差异较大。突变类型可分为叶色、叶形、穗型、育性及生育期等,变异类型较丰富。根据处理后种子出苗率、结实率和突变率的情况,最终确定20 h+EMS 0.2%为最佳的诱变处理时间和浓度。但构建饱和突变体库,建议采用多浓度多时间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甲基磺酸乙酯(ems) 突变体 突变率 突变类型
下载PDF
EMS诱导小麦品种烟农15突变体的鉴定和EST-SSR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许云峰 蒋方山 +2 位作者 郭营 李瑞军 李斯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用EMS对小麦品种烟农15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突变体库、创造小麦新种质,为小麦功能基因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经过M2代筛选和M3代鉴定,得到11个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系,其中籽粒大小和株高2个性状的变异幅度最大。11个... 用EMS对小麦品种烟农15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突变体库、创造小麦新种质,为小麦功能基因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经过M2代筛选和M3代鉴定,得到11个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系,其中籽粒大小和株高2个性状的变异幅度最大。11个突变系均有复合性状突变出现,将其分为3类突变表型:8个大粒、高秆突变系;2个半矮秆突变系;1个高秆、多蘖突变系。用715个EST-SSR引物对受体烟农15和4个M3突变系进行了分析,共有14个引物对在受体和突变系间能扩增出差异条带。其中12个引物对扩增结果的差异表现为条带的有无;2个引物对表现为扩增出长度不同的差异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诱变 ems 突变体 EST-SSR
下载PDF
EMS诱变西瓜种子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学征 朱娜娜 +3 位作者 高清宇 刘璐 张雅楠 栾非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5-39,共5页
以东北农业大学西甜瓜育种研究室自育的西瓜品系"W1-17"为材料,以EMS为诱变剂,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2%、0.6%、1.0%、1.4%和1.8%),4个处理时间(3、6、9和12 h),分析诱变后种子发芽率、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情况,最终确定EM... 以东北农业大学西甜瓜育种研究室自育的西瓜品系"W1-17"为材料,以EMS为诱变剂,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2%、0.6%、1.0%、1.4%和1.8%),4个处理时间(3、6、9和12 h),分析诱变后种子发芽率、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情况,最终确定EMS处理浓度1.0%、诱导时间9 h为西瓜品系"W1-17"种子最佳诱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化学诱变 ems
下载PDF
EMS诱变选育花生新品种-花育40号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月异 王秀贞 +3 位作者 吴琪 杨珍 宋国生 王传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7-969,共3页
花育40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将浓度为0.3%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种花育16号开放的花朵内,育成的高产稳产、高出米率、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于2011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花育40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将浓度为0.3%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种花育16号开放的花朵内,育成的高产稳产、高出米率、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于2011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育40号 ems诱变 选育
下载PDF
EMS诱变对花生油酸、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侯睿 岳福良 +3 位作者 张小红 张相琼 张小军 李文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5-1249,共5页
EMS诱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诱变方法,能高效地创造各种突变体。本实验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3个特色花生品种(系)的种子,设置4个处理浓度(0.6%,0.9%,1.2%,1.5%)和4个处理时间(1,3,5,7 h),分析花生发芽率、产量以及种子的蛋白质、油酸... EMS诱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诱变方法,能高效地创造各种突变体。本实验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3个特色花生品种(系)的种子,设置4个处理浓度(0.6%,0.9%,1.2%,1.5%)和4个处理时间(1,3,5,7 h),分析花生发芽率、产量以及种子的蛋白质、油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系)的发芽率绝大多数低于对照,绝大多数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但少数处理的产量出现较大提升。高油酸品种处理(0.6%,3 h)的产量和油酸含量均出现提高,产量达4582 kg/hm2,油酸含量达到84.1%,产量提高11%,油酸含量提高8%。高蛋白品系处理(0.9%,3 h;1.5%,5 h)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出现较大增幅,达到37.8和38.4%,增幅最高可达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ems诱变 蛋白质 油酸
下载PDF
EMS诱变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建胜 孙万仓 +7 位作者 刘自刚 刘海卿 杨刚 张树娟 张晶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20,共8页
为探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丰富白菜型冬油菜的种质资源,利用不同浓度(0、0.3%、0.6%、0.9%、1.2%)EMS溶液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种子进行处理,对M_1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M_2籽粒品质变化... 为探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丰富白菜型冬油菜的种质资源,利用不同浓度(0、0.3%、0.6%、0.9%、1.2%)EMS溶液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种子进行处理,对M_1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M_2籽粒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白菜型冬油菜产生较大变异,叶片出现嵌合性白化、花瓣白化、雌雄蕊畸形,除分枝数增加外,株高、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等均显著降低,脂肪酸含量发生较大变化;在M_2中筛选到3株芥酸含量较低的植株和1株低硫苷含量植株,3株芥酸含量较低植株的油酸含量分别为48.56%、47.57%、45.08%,平均比对照高出15个百分点,芥酸含量分别为17.89%、19.03%、19.37%,平均比对照低10个百分点;低硫苷植株硫苷含量为21.97μmol·g^(-1)。产生有利变异的EMS处理浓度为0.3%~0.6%,处理时间为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冬油菜 ems诱变 农艺性状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