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sible Mechanism of Effects of Etimicin and Gentamicin on Intracellular Calcium Homeostasis
1
作者 李忠东 王建昌 李培忠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Aim Intracellular calcium ([Ca^(2+) ]_i) is mainly regulated by mitochondriaand endo-plasmic reticula.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elementary mechanismof the effects of etimicin (EM) and gentam... Aim Intracellular calcium ([Ca^(2+) ]_i) is mainly regulated by mitochondriaand endo-plasmic reticula.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elementary mechanismof the effects of etimicin (EM) and gentamicin (GM) on [Ca^(2+) ]_i is related to their effects onmitochondrion Ca^(2+) -uptake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uptake. Methods The effects of GMand EM on [Ca^(2+) ]_i in LLC-PK1 were determined with a fluorescent probe of Fura-2/AM. The effectsof EM and GM on mitochondrion Ca^(2+) -uptake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uptake weredetermined by isotope indicator (^(45)Ca^(2+) ) . Results EM and GM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mmol·L^(-1)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2+) ]_i(P. > 0.05) and at 10 mmol·L^(-1)significantly caused [Ca^(2+) ]_i to increase (P < 0.01). EM and GM at 1 mmol·L^(-1) causedmitochondrion Ca^(2+)-uptake to ascend dramatically (P < 0.05) and at 10 mmol·L^(-1) causedmitochondrion Ca^(2+) -uptake to descend significantly. EM and GM at more than 0.34 mrnol·L^(-1)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uptake (P < 0.05 or 0.01). Conclusion Novariation of [Ca^(2+) ]_i caused by EM and GM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might relate to theequilibrium of their promotion of mitochondrion Ca^(2+) -uptake with their inhibition of endoplasmicreticulum Ca^(2+) -uptake. The elevation of [Ca^(2+) ]_i caused by EM and GM at higherconcentration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ir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on Ca^(2+) -uptake and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upt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micin GENTAMICIN ca^(2+) homeostasis MITOCHONDRIA endoplasmic reticula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Etimicin and Gentamicin on Re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 ^(45)Ca^(2+)-Uptake and Ca^(2+)-Mg^(2+)-ATPase Activity
2
作者 李忠东 洪文清 李培忠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3期45-4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timicin (EM) and gentamicin (GM) on re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 45 Ca 2+ uptake and Ca 2+ Mg 2+ ATPase activity. Methods: Using 45 Ca 2+ inc...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timicin (EM) and gentamicin (GM) on re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 45 Ca 2+ uptake and Ca 2+ Mg 2+ ATPase activity. Methods: Using 45 Ca 2+ incorporation technique and peacock blue spectrophotometry respectively. Results: EM and GM (≥3.4×10 4 mol·L 1 ) inhibi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45 Ca 2+ uptake (the rate of inhibition: ≥17.4% and ≥25.5%, respectively); EM and GM (3.4×10 2 mol·L 1 ) inhibited Ca 2+ Mg 2+ ATPase activity (the rate of inhibition: 24.2% and 29.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t high concentration, EM and GM elevated intracellular calcium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ir nephr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micin (EM) Gentamicin (GM) Endoplasmic reticulum 45 Ca 2+ uptake Ca 2+ Mg 2+ ATPase
全文增补中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timicin, a new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 versus netilm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彩芸 李家泰 +3 位作者 侯杰 郭敏 张烨 陈亦芳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66-70,共5页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etimicin and netilm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hods A randomized, open lab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for t...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etimicin and netilm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hods A randomized, open lab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65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skin and tissue infections Thirty four patients received etimicin and thirty one patients received netilmicin at a dose of 100?mg every 12 hours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was 7-10 days in both groups Results 4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etimicin group; 35 patients were assessable for safety and 34 patients were assessable for efficacy, 4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netilmicin group; 32 patients were assessable for safety and 31 patients were assessable for effic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all efficacy was 85 3% for the etimicin group and 83 9% for the netilmicin group, whereas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s were 87 5% for the etimicin group and 89 7% for the netilmici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8 6% (3/35) and 9 4% (3/3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timicin and netilmicin wer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skin and tissue infe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micin netilmic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P
原文传递
41例依替米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4
作者 马晓东 谢彦军 +2 位作者 霍艳飞 王涛 李霞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泰安市ADR监测数据库(2008年1月1日~2023年7月31日)中41例涉及依替米星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报告中,新的一般报告8例(19.51%),严重报...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泰安市ADR监测数据库(2008年1月1日~2023年7月31日)中41例涉及依替米星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报告中,新的一般报告8例(19.51%),严重报告10例(24.39%)。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龄以45~64岁及65岁以上居多。既往有ADR史的患者2例。多数ADR发生在用药1 d内,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等,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氨基转移酶升高等。结论依替米星说明书警示信息不足,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上市后监测数据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增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提示。临床应重视老年患者超剂量用药风险并加强对患者肝肾功能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药品说明书
下载PDF
依替米星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循环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高泽 刘爱娣 陈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64-67,94,共5页
目的 探讨依替米星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循环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 探讨依替米星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循环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替米星,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循环功能、肾功能、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尿量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类杆菌、专性厌氧菌、假单胞菌、心率、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双歧杆菌、CVP、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类杆菌、专性厌氧菌、假单胞菌、心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75,P=0.012)。结论 依替米星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脓毒症患者,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循环功能,且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胸腺肽Α1 脓毒症 肠道菌群 循环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依替米星对斑马鱼细菌感染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蕊 张明芳 +2 位作者 陈代杰 经莉莉 殷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对抗细菌感染时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发挥了重要的防御功能。本文探索依替米星在治疗斑马鱼感染过程中,对中性粒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心包腔内注射方法,考察不同细菌负载量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对抗细菌感染时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发挥了重要的防御功能。本文探索依替米星在治疗斑马鱼感染过程中,对中性粒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心包腔内注射方法,考察不同细菌负载量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建立感染模型;通过考察斑马鱼生存率及体内细菌清除情况,确定依替米星的体内治疗浓度;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大肠埃希菌与绿色荧光标记中性粒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Tg(mpx:GFP)结合,通过苏丹黑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的颗粒,通过多色荧光成像和细胞计数观察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并统计分析依替米星对中性粒细胞的增殖、趋化及脱颗粒的影响。结果通过心包腔注射大肠埃希菌1000 CFU/胚胎,建立斑马鱼感染模型;确定依替米星治疗浓度为4 mmol/L,该浓度下感染斑马鱼24 hpi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体内的活菌数及细菌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趋化因子IL-8转录水平是感染组的1/3,心包腔部位中性粒细胞“+++”等级的斑马鱼占比是感染组的1/4,体内总中性粒细胞数量和脱颗粒比例占比略有下降,但不显著。结论依替米星在斑马鱼感染过程中,可有效清除心包腔部位的细菌,提高斑马鱼生存率,并且显著抑制趋化因子IL-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避免其在炎症部位聚集,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但对中性粒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斑马鱼 感染 中性粒细胞 增殖 趋化 脱颗粒
下载PDF
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清除率、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容 彭小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目的: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清除率、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 目的: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清除率、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研究组采用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77.50%)对比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病原菌清除率(90.00%)与对照组(70.00%)对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β、TNF-α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PaO_(2)及SaO_(2)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病原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动脉血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头孢他啶 重症肺炎 病原菌清除率 炎症因子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
8
作者 王亚兵 袁跃彬 +1 位作者 慕华 张艳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5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三代...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减退、咳嗽次数减少、黄痰量减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依替米星 三代头孢菌素 老年人
下载PDF
2822例患者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宋毅 唐尧 +2 位作者 徐廷 潘晓鸥 张李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2,51,共3页
目的了解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142/2822),其中听力平衡异常发生率为0... 目的了解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142/2822),其中听力平衡异常发生率为0.567%(16/282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14%(4/2822);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425%(12/2822)。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Ⅲ星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际安 田德英 +14 位作者 杨道峰 郑经川 何礼贤 陈尔章 李丽云 周霞英 吕晓菊 陈亚岗 余春艳 陈雪华 胡必杰 曹赵龙 赵宗珉 黄晶 俞汝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1-5,3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注射用氨基糖苷类新品种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其它系统感染 2 2 12例。给药方法分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 ,前者每次 10 0 mg,q12 h或每次 2 0 0 m... 为进一步了解注射用氨基糖苷类新品种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其它系统感染 2 2 12例。给药方法分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 ,前者每次 10 0 mg,q12 h或每次 2 0 0 mg,qd;后者将硫酸依替米星与已获批准文号的抗菌药物合用 ,疗程 5~ 10 d,结果显示 :单一用药总痊愈率为 6 1.2 % ,总有效率为 91.8% ,细菌清除率为 91.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3% ;联合用药总痊愈率为 48.5 % ,总有效率为 85 .1% ,细菌清除率为 8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一般反应轻微 ,患者可耐受 ,其中听力平衡功能异常 14例 ,发生率 0 .73% ,肝肾功能异常 7例 ,发生率0 .37%。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较低 ,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 期临床结论相似 ,对重度感染患者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细菌性感染 多中心临床试验
下载PDF
依替米星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启文 徐英春 +4 位作者 王辉 张小江 谢秀丽 原英 陈民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依替米星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依替米星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果。方法纸片扩散法比较依替米星与其他药物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肉汤棋盘法测试依替米星与哌拉西林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 目的研究依替米星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依替米星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果。方法纸片扩散法比较依替米星与其他药物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肉汤棋盘法测试依替米星与哌拉西林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依替米星与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协同作用。结果依替米星对克雷伯菌属、非产超广谱β-內?访?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菌属保持了较高的活性(敏感率68.9%~100.0%),对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也较高(85.1%~96.3%),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为59.8%;在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其敏感率高于庆大霉素,稍逊于阿米卡星;依替米星与哌拉西林对MSSA的联合抑菌效应,以及依替米星与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抑菌效应均获得90.0%的协同率,联合后各抗菌药物的MIC50及MIC90均比单药的MIC50、MIC90低75.0%~87.5%。结论依替米星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菌株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与β-内酰胺类药物在体外对MSSA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联合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协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家泰 赵彩云 +11 位作者 侯杰 郭敏 张烨 陈亦芳 张慧琳 梁德荣 穆国尧 周际安 刘晓晴 赵鸣武 姚婉贞 朱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奈替米星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方法,目的是评价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性。奈替米星与依替米星剂量均为100 mg,每12 h静脉注射,疗程7-10 d。本项临床试验共... 以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奈替米星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方法,目的是评价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性。奈替米星与依替米星剂量均为100 mg,每12 h静脉注射,疗程7-10 d。本项临床试验共入选病例243例,其中入选依替米星组122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3例,安全性评价倒数106例,入选奈替米星组121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I例,安全性评价病例102例。试验治疗结果如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4%和87.1%,治疗各种致病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7.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9%和89.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与8.8%。结果表明,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奈替米星 临床试验 疗效 药敏试验 药物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唐春兰 胡建林 +1 位作者 杨和平 李剑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比较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剂量均为 1 0 0mg ,溶于 1 0 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bid,疗程 5~ 1 2d。入选病例 1 65例 ,其中依替米星组 82... 目的 :比较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剂量均为 1 0 0mg ,溶于 1 0 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bid,疗程 5~ 1 2d。入选病例 1 65例 ,其中依替米星组 82例 [男性 43例 ,女性 39例 ,年龄 (44±s1 3)a] ,临床疗效评价病例 80例 ,安全性评价 82例 ;奈替米星组83例 [男性 45例 ,女性 38例 ,年龄 (44± 1 3)a] ,临床疗效评价病例 80例 ,安全性评价 83例。结果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9%和86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6 %和 8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 %和 6 % ,2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抗感染药 奈替米星 依替米星
下载PDF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35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雪华 何礼贤 胡必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6-10,23,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硫酸依替米星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在上海市组织 11家医院共 35 0例病例进行了 期临床实验 ,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式非对照试验设计 ,硫酸依替米星剂量为 2 0 0~ 30 0 mg/ d,1次或 2次静脉滴注 ,疗程 5~ 14d。研究表...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硫酸依替米星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在上海市组织 11家医院共 35 0例病例进行了 期临床实验 ,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式非对照试验设计 ,硫酸依替米星剂量为 2 0 0~ 30 0 mg/ d,1次或 2次静脉滴注 ,疗程 5~ 14d。研究表明依替米星治疗感染性疾病 ,有效率为 87.7% ,痊愈率为 5 2 .7% ,其中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为 88.3% ,痊愈率为 49.0 %。 32 2例病例共分离出菌株 2 73株 ,细菌学清除率为90 .1% ,体外抗菌作用表明依替米星对肠杆菌科的敏感性为 91.2 % ,高于奈替米星和庆大霉素。不良反应率为 3.43% ,且反应轻微 ,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即恢复正常。说明依替米星是一个高效、安全、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菌药物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细菌性感染 药物疗法 安全性
下载PDF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健 宋毅 +2 位作者 徐珽 吴逢波 唐尧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硫酸依替米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硫酸依替米星所致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 目的:分析硫酸依替米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硫酸依替米星所致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单一抗生素1096例,联合用药202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142/3125),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16例,发生率为0.5%(16/3125);泌尿系统损害14例,发生率为0.45%(14/3125);肝胆系统损害4例,发生率为0.13%(4/312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为了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注意用药剂量、浓度、滴速配伍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硫酸依替米星的药理及临床 被引量:19
16
作者 傅得兴 李树芬 张兵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524-526,共3页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依替米星的抗菌作用、药动学及临床评价。依替米星是一新型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 ,耐受良好。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抗菌作用 药物动力学评价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推定硫酸依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被引量:13
17
作者 袁耀佐 张玫 +1 位作者 钱文 张正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7-82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IT-MSn)对硫酸依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结构进行推定。采用Phenomnex Gemini NX C18色谱柱,以水-氨水-冰醋酸(96∶3.6∶0.4,V/V)-甲醇(70∶30,V/V)为流动相,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IT-MSn)对硫酸依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结构进行推定。采用Phenomnex Gemini NX C18色谱柱,以水-氨水-冰醋酸(96∶3.6∶0.4,V/V)-甲醇(70∶30,V/V)为流动相,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离子源温度350℃;雾化氮气压力275.8kPa;干燥氮气流速10L/min;离子阱质谱检测器,Smart扫描模式,扫描质量范围m/z100~900。硫酸依替米星样品中共检出18种有关物质,对其中的13种物质的结构进行了推定,其余5种有关物质的结构未进行解析,只提供了分子量和二级质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5′-差向庆大霉素C1a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卫 卓锦明 +2 位作者 张俊成 张发香 程元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2-595,共4页
以西索米星、奈替米星为母核 ,对双键进行选择催化氢化 ,得到氢化西索米星 ( 5′ 差向庆大霉素C1a)和新化合物氢化奈替米星 ( 5′ 差向依替米星 ) ,由于它们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抗菌活性的降低。
关键词 催化氢化 5′-差向庆大霉素C1a 5′-差向依替米星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含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小波 相秉仁 +2 位作者 王国华 宋喆 沈文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0-612,634,共4页
通过核磁共振法对硫酸依替米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DEPT、COSY、HSQC、HMBC),对1H-NMR谱和13C-NMR谱信号进行完整归属。在此基础上,采用氢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对苯二酚为内标,测得硫酸依替米星中依替米星的含量... 通过核磁共振法对硫酸依替米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DEPT、COSY、HSQC、HMBC),对1H-NMR谱和13C-NMR谱信号进行完整归属。在此基础上,采用氢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对苯二酚为内标,测得硫酸依替米星中依替米星的含量为59.19%,RSD为0.24%,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核磁共振 含量
下载PDF
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3
20
作者 夏冬根 王泽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依替米星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41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9a±s14a(27~86a),采用依替米星静脉滴注。≥70a,10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 目的:观察依替米星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41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9a±s14a(27~86a),采用依替米星静脉滴注。≥70a,10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h;<70a,15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h;疗程8.2d±2.8d。结果:有效率88%(36/41),细菌清除率76%(26/34)。除2例轻微头晕、恶心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耳、肾毒性。结论:依替米星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呼吸道感染 护生素类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