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a causal agent of grapevine shoot rot in cutting nurseries in China
1
作者 MA Xuan-yan JIAO Wei-qi +6 位作者 LI Heng ZHANG Wei REN Wei-chao WU Yan ZHANG Zhi-chang LI Bao-hua ZHOU Shan-yu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684-3691,共8页
Grapevine(Vitis vinifera L.)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and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 with approximately 15%of the world’s total yield.However,diseases that cause the deat... Grapevine(Vitis vinifera L.)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and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 with approximately 15%of the world’s total yield.However,diseases that cause the death of grapevine shoots pose a severe threat to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In this study,the fungus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 was identified as a causal pathogen of grapevine shoot rot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conidia and a phylogenetic analysi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isolates based on the combined sequence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egion of ribosomal DNA,part of th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Tef)and theβ-tubulin(Tub2)genes.The three isolates were all identified as N.eucalypti.Pathogenicity tests of the three fungal isolates were conducted on grapevines shoots in vitro and in viv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fungal isolates caused severe rot lesions on the inoculated grapevine shoots,and N.eucalypti was re-isolated from the inoculated grapevine shoots.Therefore,N.eucalypti was confirmed as a causal agent of the grapevine shoot rot.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eucalypti causing grapevine shoot diseas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 grapevine shoot rot multigene phylogenetic analysis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的重庆市桉树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晨 董昌平 +4 位作者 龙训建 陈桂芳 陈本文 姚佳 白耀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7,共9页
利用重庆市18个区/县98个桉树林样点天牛的危害调查结果,应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云斑天牛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局部视野下,3类不同受害程度桉树林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桉树林天牛幼虫种群... 利用重庆市18个区/县98个桉树林样点天牛的危害调查结果,应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云斑天牛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局部视野下,3类不同受害程度桉树林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桉树林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最适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球型模型和球型模型,3类受害林的天牛幼虫种群分布均属于聚集型;天牛幼虫数量在轻度、中度与重度受害林中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3.18、6.40、31.75 m;空间分布图显示,天牛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特征为明显的聚集型。在大尺度视野下,这些区/县间的桉树云斑天牛幼虫种群数量差异显著;各调查区/县的天牛危害以中度和重度为主,且具有明显的天牛高风险危害和扩散中心特征。交通道路及林分中树木分布格局是影响丘陵山地桉树云斑天牛种群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云斑天牛 空间分布 半变异函数 重庆
下载PDF
内生真菌Ⅲ.中国栎树内生真菌三个新记录种(英文)
3
作者 孙翔 郭良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3-545,共3页
内生真菌Camarosporiumeucalypti,Conostromadidymum和Pleuroplaconemasambuci是从辽东栎组织中分离到的我国3个新纪录种。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描述与图解。这3个种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关键词 Camarosporium eucalypti Conostroma didymum Pleuroplaconema sambuci
下载PDF
桉叶油对两种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李琛 李小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明显的体外杀灭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虫效果优于毛囊蠕形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蠕形螨死亡率增高。6.25%的桉叶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低有效浓度,而12.5%的桉叶油是杀死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浓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发现,加药后蠕形螨的形态及活动度变化大多为先剧烈收缩,活动加强,后虫体松弛,活动减弱,直至死亡。结论桉叶油是一种低毒、经济、高效的杀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桉叶油 杀螨率
下载PDF
桉叶、地榆、乌梅体外抗菌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继东 李淑芳 +2 位作者 李嘉诚 林红英 陈婷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20-22,共3页
研究桉叶、地榆、乌梅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相互影响。采用平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桉叶、地榆、乌梅单药水煎液,以及桉叶地榆、桉叶乌梅、地榆乌梅混合液和桉叶、地榆、乌梅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非O1群)、溶藻弧菌... 研究桉叶、地榆、乌梅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相互影响。采用平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桉叶、地榆、乌梅单药水煎液,以及桉叶地榆、桉叶乌梅、地榆乌梅混合液和桉叶、地榆、乌梅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非O1群)、溶藻弧菌、蜡状芽孢杆菌的药物敏感度、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显示,桉叶、地榆、乌梅单药及其两两对药和三药混合液对供试菌株均表现良好抑菌作用;单药以乌梅抑(杀)菌作用最强,桉叶次之,地榆最弱,地榆对乌梅的体外抑(杀)菌作用显示拮抗作用;对药混合液和三药混合液的体外抑菌作用与单药相似或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 地榆 乌梅 体外抗菌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桉叶油体外抗菌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倪木兰 孙万邦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本文对桉叶油溶液抗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8个/ml时,65%桉叶油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mg/ml,桉叶油丹参溶液MIC为0.163mg/ml,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63mg/ml和0.326mg/ml。桉叶油对... 本文对桉叶油溶液抗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8个/ml时,65%桉叶油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mg/ml,桉叶油丹参溶液MIC为0.163mg/ml,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63mg/ml和0.326mg/ml。桉叶油对革兰阳性菌有抑菌作用,而桉叶油丹参复合液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桉叶油及其与丹参的复合液都具有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油 叶药 抗菌作用 体外抗菌作用 实验
下载PDF
桉树紫斑病病原菌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彤燊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桉树紫斑病的原病菌,据以往报道,我国仅有桉壳针孢(Seploriamortarlensis Penz.et Sacc.)一个种。本文作者基于滇中、滇西的赤桉和大叶桉紫斑病标本,根据病原菌之产孢方式为全壁茅生环痕式 hb-ann),孢子梗顶部具1~3个环痕,分生孢子浅褐... 桉树紫斑病的原病菌,据以往报道,我国仅有桉壳针孢(Seploriamortarlensis Penz.et Sacc.)一个种。本文作者基于滇中、滇西的赤桉和大叶桉紫斑病标本,根据病原菌之产孢方式为全壁茅生环痕式 hb-ann),孢子梗顶部具1~3个环痕,分生孢子浅褐色,表面多有小粒状突起显粗糙等特征,确认其并非桉壳针孢而是桉壳褐针孢(Phaeoseptoria eucalypti Hansf.)。该病原在我国属首次报道。文中讨论了上述两个种形态特点的主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紫斑病 桉壳褐针孢 桉壳针孢 病原菌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惠州引种巨尾桉的生长状况与经济效益分析
8
作者 廖建良 贺握权 刘金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89-2390,共2页
对惠州地区营造的巨尾桉速生丰产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生长迅速,适合惠州地区生长。
关键词 巨尾桉 惠州市 引种栽培 林分生长
下载PDF
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佳琦 董昌平 +5 位作者 田艳 陈本文 陈桂芳 龙训建 陈红 白耀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46,共13页
【目的】研究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制定云斑天牛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7-9月系统调查了重庆市19个区县102个桉树林云斑天牛危害样点,通过解剖受害树干系统分析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及其相关... 【目的】研究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制定云斑天牛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7-9月系统调查了重庆市19个区县102个桉树林云斑天牛危害样点,通过解剖受害树干系统分析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桉树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并评估各调查点桉树云斑天牛危害的风险水平。【结果】重庆桉树林调查点云斑天牛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的受害株率分别为3.4%,15.8%和55.3%,平均值达到40.2%,为重度且成灾水平。危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当年有效刻槽数(虫口密度)与无效刻槽数在云斑天牛重度危害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无论是同一树高不同危害程度间还是同一危害程度不同树高间,当年株均无效刻槽数均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当年虫口密度在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下均以树高区间≤1.0 m为主,且≤1.0 m显著多于3.1 m以上(P<0.05);同一树高区间虫口密度均为重度危害显著大于轻度和中度危害(P<0.05),轻度和中度危害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轻度和中度危害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模型更适合用三次函数方程表示,但多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重度及总危害条件下,树高≤1.0 m及总高度上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其他高度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关系,且多数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均受到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的极显著影响(P<0.01)。基于调查点各因素得分的PCA排序表明,无危害和轻度危害样点的生境条件及危害特征相似性高,重度危害则差异很大,而中度危害居于前2类中间,呈明显的过渡特征。铜梁、璧山、丰都、渝北、垫江、长寿和永川等区县具有高风险危害中心。【结论】重庆各调查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总体属于重度且成灾水平;不同危害程度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三次函数或幂函数表示;重度危害下各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与生境条件差异很大,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是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桉树 危害特征 主成分分析 重庆
下载PDF
热软膏的薄层色谱鉴别
10
作者 陈秀琳 《海峡药学》 2005年第4期61-61,共1页
目的对热软膏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药品中所含的桉叶油进行鉴别。结果制定的鉴别方法排除了药品中其它成份对被检成份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法可用于热软膏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热软膏 桉叶油 薄层层析检查法
下载PDF
中国新入侵害虫——桉梳木虱(半翅目:木虱科)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心宇 张润志 梁红斌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2018年5月,在云南省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种植的蓝桉树苗上采集到了一种密集发生的木虱,其成虫和若虫均严重危害桉树叶片。经鉴定为桉梳木虱,该种木虱原产于澳大利亚,此前已入侵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危害桉树。本... 2018年5月,在云南省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种植的蓝桉树苗上采集到了一种密集发生的木虱,其成虫和若虫均严重危害桉树叶片。经鉴定为桉梳木虱,该种木虱原产于澳大利亚,此前已入侵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危害桉树。本文提供了桉梳木虱的危害情况和形态鉴别特征,提出了防范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害虫 桉梳木虱 蓝桉 中国
下载PDF
用有限稀释法在昆虫培养细胞中克隆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
12
作者 早坂昭二 河原畑 吴钢 《蚕学通讯》 1992年第1期44-48,共5页
数株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NIS001株的克隆株,是用有限稀释法,在桉大蚕蛾(Antheraea eucalypti)培养细胞系中接种该株孢子的孢原体(sporoplasm)而获得的。稀释感染的桉大蚕蛾培养细胞,并转移到96孔的细胞培养板小孔内,以分离出单... 数株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NIS001株的克隆株,是用有限稀释法,在桉大蚕蛾(Antheraea eucalypti)培养细胞系中接种该株孢子的孢原体(sporoplasm)而获得的。稀释感染的桉大蚕蛾培养细胞,并转移到96孔的细胞培养板小孔内,以分离出单个的感染细胞。随机选取一定数目的含单个细胞小孔,这是因为此时还不可能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孔内分离的单个细胞是否感染。在这些小孔内加入另一些未被感染的家蚕(Bombyx mori)S.P.C.Bm36或桉大蚕蛾细胞,则孔内可能被单个孢原体寄生的单细胞就会产生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NIS001的克隆株来。用此方法分离的数株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obycis)NIS001克隆株中,形态差异的孢子可分别观察到。经数次离体培养继代后,孢子的形态特征得以保持下来。胶乳凝集试验结果表明七株克隆的孢子表面抗原具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 克隆化有限稀释法 昆虫细胞培养 桉大蚕蛾(Antheraea eucalypti) 家蚕(Bombyx mori S. P. C. Bin36) 微孢子虫
下载PDF
桉树苗期抗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廖国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11种桉树品种的3月龄幼苗为材料,经不同低温处理以后,测定其电导率.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叶片处理的电导率(B值)难以对接树的抗寒性作出评价.而采用电解质透出率(B/C值)评价桉按的抗赛性结果较稳定.且以处于拐点附近的处理温... 以11种桉树品种的3月龄幼苗为材料,经不同低温处理以后,测定其电导率.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叶片处理的电导率(B值)难以对接树的抗寒性作出评价.而采用电解质透出率(B/C值)评价桉按的抗赛性结果较稳定.且以处于拐点附近的处理温度为好.但对抗寒住差异较小的材料,评价结果稳定住用差.对电解质透出率(B/C值)配以Logistic曲线方程,能定量地评价其抗寒性.为早期选择抗寒桉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评价 抗冻性
下载PDF
大叶桉煎剂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及其部分机理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涛 田仁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354-2357,2361,共5页
目的:探讨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外科收治的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大叶桉煎剂及消毒剂涂抹创面,1次/... 目的:探讨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外科收治的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大叶桉煎剂及消毒剂涂抹创面,1次/d。观察2组患者创面外观恢复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及对细菌的清除率。结果:1)观察组残余创面外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为(15.7±1.9)d,而观察组愈合时间为(24.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7 d及14 d愈合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有效率94.59%,对照组有效率78.38%,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在7 d及14 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清除率均明显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有明显治疗效果,且价格合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煎剂 烧伤残余创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柠檬桉流胶病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左华清 王子顺 《绵阳农专学报》 1989年第3期1-6,共6页
柠檬桉流胶病初期病斑红褐色。内皮层腐烂呈黄褐色,边缘开裂。病斑深达木质部后,胶液从裂缝或病斑脱落处流出。惟病植株叶黄枝枯,生长逐渐衰退至死。从20余株病树上取病斑60个,逐个分离,经接种、再分离证明病原是Cytospora eucalypti 和... 柠檬桉流胶病初期病斑红褐色。内皮层腐烂呈黄褐色,边缘开裂。病斑深达木质部后,胶液从裂缝或病斑脱落处流出。惟病植株叶黄枝枯,生长逐渐衰退至死。从20余株病树上取病斑60个,逐个分离,经接种、再分离证明病原是Cytospora eucalypti 和 Macrophoma eucalypti 两种,主要是 Cytospora eucalypti。两种病菌均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树的病皮中越冬,雨水传播、伤口侵入。在林中活立木上接种,气温25℃时,Cytospora eucalypti 潜育期为21~28天,Macrophoma eucalypti 的为14~21天。用内吸杀菌剂治疗病斑效果好,保护树皮免受损伤是预防该病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桉 流胶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