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 eutropha的缺氧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舜和 汪群慧 +1 位作者 王建龙 刘宇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68-71,共4页
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是硝化过程中一类常见的自养菌,它可以从氧化氨氮的过程中获得能量而生长繁殖。近期的研究发现,它并非只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出更为复杂的代谢途径。人们着重对N.e... 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是硝化过程中一类常见的自养菌,它可以从氧化氨氮的过程中获得能量而生长繁殖。近期的研究发现,它并非只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出更为复杂的代谢途径。人们着重对N.eutropha菌种的缺氧代谢过程进行了细致研究,逐步揭示了反应机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实验室小试和中试结果表明,缺氧代谢途径可以与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结合,提高工艺脱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pha NO_x 短程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Ralstonia eutropha菌株镉抗性调节基因CzcR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段学军 黄春晓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65-1668,共4页
G-细菌镉抗性决定子是一个编码4个蛋白的CzcCBAD操纵子,参照GenBank已登录Czc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利用PCR技术,从可在含350mg/LCdCl2的培养基上生长的抗镉菌株Ralstoniaeutropha质粒中,扩增出长度约为1200bp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镉抗性系... G-细菌镉抗性决定子是一个编码4个蛋白的CzcCBAD操纵子,参照GenBank已登录Czc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利用PCR技术,从可在含350mg/LCdCl2的培养基上生长的抗镉菌株Ralstoniaeutropha质粒中,扩增出长度约为1200bp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镉抗性系统中的抗性调节基因CzcR,然后将其亚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并转化至受体菌中,构建重组质粒,采用碱性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后,经EcoRI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CzcR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8%,显示其具有正确的CzcR基因核苷酸序列。镉抗性基因的获得将大大推动对微生物抗重金属机理的研究,并为进一步构建耐镉基因工程菌,高效净化重金属污染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lstonia eutropha CzcR基因 克隆 序列测定
下载PDF
高密度Ralstonia eutropha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生成及其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尚龙安 范代娣 Ho Nam Chang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3-637,共5页
测定了高密度R. eutropha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当通气量维持在1.0vvm时,出口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最大浓度高达15%。为了了解高密度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对细胞生长代谢可能产生的抑制作用,通过施加不同浓度、不同持续时间的... 测定了高密度R. eutropha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当通气量维持在1.0vvm时,出口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最大浓度高达15%。为了了解高密度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对细胞生长代谢可能产生的抑制作用,通过施加不同浓度、不同持续时间的二氧化碳脉冲,模拟测试了5升发酵罐内二氧化碳对R. eutropha细胞生长代谢的抑制作用。实验发现,二氧化碳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二氧化碳脉冲时间的增长和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当在细胞指数生长初期施加6小时浓度为22%的二氧化碳脉冲,最终细胞浓度降低了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细胞培养 二氧化碳抑制作用 二氧化碳生成 Ralstonia eutropha
下载PDF
Ralstonia eutropha CH34酯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水山 Alexander Steinbchel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7,共6页
采用含α 乙酸萘酯和固兰RR的表面琼脂法从RalstoniaeutrophaCH34的基因文库中筛选酯酶基因estA ,对含有estA的 1 7kbDNA片段的核甘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全长82 5bp,编码由 2 75个氨基酸组成的EstA蛋白 ,分子量为 30 785D。经推导氨... 采用含α 乙酸萘酯和固兰RR的表面琼脂法从RalstoniaeutrophaCH34的基因文库中筛选酯酶基因estA ,对含有estA的 1 7kbDNA片段的核甘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全长82 5bp,编码由 2 75个氨基酸组成的EstA蛋白 ,分子量为 30 785D。经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发现EstA与参与芳香化合物代谢中间位裂解途径的水解酶有很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utrophaCH34 酯酶基因 DNA序列 大肠杆菌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Ralstonia eutropha CH34酯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特性
5
作者 宋水山 贾振华 高振贤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RalstoniaeutrophaCH34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编码酯酶EstA的基因 ,将其克隆于大肠杆菌可以得到稳定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较高的酯酶活性。对重组酯酶的各种酶学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 ,酯酶EstA的最适反应 pH为 7.0 ,其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80... 从RalstoniaeutrophaCH34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编码酯酶EstA的基因 ,将其克隆于大肠杆菌可以得到稳定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较高的酯酶活性。对重组酯酶的各种酶学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 ,酯酶EstA的最适反应 pH为 7.0 ,其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80℃ ,该酶对酸碱环境适应性较强。在 pH4~ 10 .5范围内保持稳定 ,而在 0~ 6 0℃范围内保温 2h ,该酶仍能保持 80 %以上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酯酶 基因表达 酶学性质 Ralstonia eutropha CH34 大肠杆菌 酯酶活性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Propionic Acid Feeding for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in Fed-Batch Culture of Ralstonia eutropha 被引量:3
6
作者 Longan SHANG Jin Hwan Do +2 位作者 范代娣 姜岷 Ho Nam C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0-223,共4页
The feeding method of propionic acid for production of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 xyvalerate)[P(3HB-co-3HV)]by fed-batch culture of Ralstonia eutropha was optimized to achieve high cell density and high 3HV yi... The feeding method of propionic acid for production of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 xyvalerate)[P(3HB-co-3HV)]by fed-batch culture of Ralstonia eutropha was optimized to achieve high cell density and high 3HV yield,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strategies of propionic acid on the production of P(3HB-co-3HV) were investigated,A decline of specific synthesis rate of copolymer and the yield of 3HV unit from propionic acid were observed due to the propionic acid accumulation in culture broth when the feeding solution with high P/G(ropionic acid to glucose) ration was employed,It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controlling propionic acid concentration at a low leve in the separate feeding of propionic acid.An optimed feeding strategy was demonstrated to reduce the propionic acid accumulation ,The cell concentration,P(3HB-co-3HV) productivity and 3HV unit fraction reached to 163.9 kg.m^-3,1.8kg.m^-3.h^-1,and 10.6%(by mass),respectively,resulting in a yield of 0.33g HV per g propion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utropha 批式流加培养 生产 羟基丁酸 丙酸 混合聚酯 进料 优化 发酵 PHA
下载PDF
Activation of Ethanol Production by Combination of Recombinant <i>Ralstonia eutropha</i>and Electrochemical Reducing Power
7
作者 Bo Young Jeon Jun Yeong Yi +1 位作者 Il Lae Jung Doo Hyun Park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Ralstonia eutropha wa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induce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glucose. An electrochemical bioreactor was prepared to generate electrochemical reducing power coupled to regeneration of NADH. Growing cel... Ralstonia eutropha wa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induce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glucose. An electrochemical bioreactor was prepared to generate electrochemical reducing power coupled to regeneration of NADH. Growing cells of recombinant R. eutropha produced about 29 mM of ethanol in conventional conditions and 56 mM of ethanol in electrochemically reduced conditions from 100 mM glucose. Grown cells of the recombinant produced about 52 mM of ethanol in conventional conditions and 142 mM of ethanol in electrochemically reduced condition from 100 mM glucose. These results are a clue that electrochemical reducing power can induce the recombinant R. eutropha to produce more ethanol coupled to increase of NADH/NAD+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lstonia eutropha ELECTROCHEMICAL Reducing Power Genetic Recombination PYRUVATE DECARBOXYLASE Alcohol DEHYDROGENASE
下载PDF
Coupling System for Food Wastes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Polyhydroxyalkanoates Production with Ralstonia eutropha 被引量:1
8
作者 堵国成 YU Jian 陈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A new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to couple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food wastes with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cetic, propionic, butyric and lactic acids were produced during food wastes anaerobic d... A new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to couple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food wastes with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cetic, propionic, butyric and lactic acids were produced during food wastes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reached 5.5, 1.8, 27.4 and 32.7 g/L, respectively under appropriate digestion conditions. The fermentative acids were transferred through a dialysis membrane to an air-lift reactor for PHA synthesis by Ralstonia eutropha. Dry cell concentration and PHA content reached 22.7 g/L and 72.6%,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PHA was a copolymer of b-hydroxybutyrate (HB) and b-hydroxyvalerate (HV) with 2.8% (mole ratio) of HV units in poly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废弃物 发酵 有机酸 废水处理
下载PDF
Prospects for engineering Ralstonia eutropha and Zymomonas mobilis for the autotrophic production of 2,3-butanediol from CO_(2)and H_(2)
9
作者 Hui Wei Wei Wang +4 位作者 Yat-Chen Chou Michael E.Himmel Xiaowen Chen Yannick J.Bomble Min Zhang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The decarbonization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a shift toward circular economies because of high global CO_(2) emissions make CO_(2) an attractive feedstock for manufacturing chemicals.Moreover,H_(2) is a low-cost a... The decarbonization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a shift toward circular economies because of high global CO_(2) emissions make CO_(2) an attractive feedstock for manufacturing chemicals.Moreover,H_(2) is a low-cost and carbon-free reductant beca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solar-driven electrolysis and supercritical water(scH_(2)O) gasification enabl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molecular hydrogen(H_(2)).We review the recent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Ralsto-nia eutropha,the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Knallgas”bacteria,for utilizing CO_(2) and H_(2) to autotrophically produce 2,3-butanediol(2,3-BDO).This assessment is focused on state-of-the-art approaches for splitting H_(2) to supply en-ergy in the form of ATP and NADH to power cellular reactions and employing the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for CO_(2) fixation.Majo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pplicat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other promising CO_(2) and H_(2)-utilizing microorganisms,exemplified by Zymomonas mob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lstonia eutropha Zymomonas mobilis Butanediol CO_(2)fixation CO_(2)sequestration Metabolic engineering HYDROGENASE RUBISCO
原文传递
重组菌Ralstonia eutropha W50-EAB D-木糖代谢相关的限速靶点
10
作者 王露 刘桂明 +3 位作者 张英姿 王宇 丁久元 翁维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目的】通过代谢工程改造真养罗氏菌(Ralstonia eutropha)W50-EAB木糖代谢的相关限速靶点,进一步提高R.eutropha W50-EAB的D-木糖利用效率,为获得高效利用纤维素水解液的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R.eutropha转酮酶基因tkt... 【目的】通过代谢工程改造真养罗氏菌(Ralstonia eutropha)W50-EAB木糖代谢的相关限速靶点,进一步提高R.eutropha W50-EAB的D-木糖利用效率,为获得高效利用纤维素水解液的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R.eutropha转酮酶基因tkt A,cbb T2和转醛酶基因tal,将扩增的tkt A,cbb T2和tal基因分别构建到表达载体p BBR1MCS-3上,获得重组质粒p WL1-TKT,p WL1-CBBT2,p WL1-TAL。通过电转的方式将质粒分别转化W50-EAB获得重组菌W50-KAB,W50-CAB和W50-TAB。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获得醛还原酶基因h16_A3186敲除株W50'-EAB。通过电转的方式将重组质粒p WL1-TAL导入敲除株W50'-EAB获得重组菌株W50'-TAB。通过摇瓶发酵研究重组菌株W50-KAB,W50-CAB,W50-TAB,W50'-EAB以及W50'-TAB的发酵特性。【结果】酶活分析结果表明,转酮酶和转醛酶基因实现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转酮酶基因过表达菌株W50-KAB和W50-CAB相比于对照菌株W50-EAB/p3,表现出降低的木糖利用能力;而转醛酶基因过表达重组菌株W50-TAB以及敲除菌株W50'-EAB对木糖的利用得到一定的提高。在0.1 mol/L木糖的发酵培养基中,W50-EAB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35 h-1,PHB干重比为16.2±1.01%;而W50-TAB的最大比生长速率提高到0.039 h-1,PHB干重比达到20.5±0.76%;醛还原酶基因敲除菌株W50'-EAB最大比生长速率提高到0.040 h-1,PHB含量提高到19.8±1.05%。结果显示转醛酶基因的过表达与醛还原酶基因的敲除对木糖利用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将这两种优势组合获得菌株W50'-TAB,摇瓶发酵分析结果为最大比生长速率达到0.042 h-1,PHB积累达到27.9±0.47%,相比于对照菌株提高了72.2%。另外,在含有葡萄糖(0.01 mol/L)和木糖(0.09 mol/L)的混合糖培养下,重组菌株W50-TAB,W50'-EAB和W50'-TAB相比于在纯木糖培养下都表现出更高的生物量和胞内PHB积累量。【结论】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转醛酶基因的过表达加速了木糖代谢流,从而可以高效利用木糖积累一定量的PHB。醛还原酶对木糖代谢有阻碍作用,敲除该酶基因后木糖代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两者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重组菌株的木糖利用效率和PHB积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utropha W50-EAB 木糖代谢 聚-β-羟基丁酸酯 磷酸戊糖途径 醛还原酶
原文传递
真养雷氏菌DKC1菌株镉抗性czc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学军 闵航 +1 位作者 吕文平 夏颖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真养雷氏菌 (Ralstoniaeutropha)菌株质粒中扩增出 1 2kb的镉抗性系统结构修饰蛋白的编码基因czcC ,然后将其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上 ,构建重组质粒 ,经EcoRⅠ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与Gen Bank中登录的czcC基因序... 利用PCR技术从真养雷氏菌 (Ralstoniaeutropha)菌株质粒中扩增出 1 2kb的镉抗性系统结构修饰蛋白的编码基因czcC ,然后将其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上 ,构建重组质粒 ,经EcoRⅠ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与Gen Bank中登录的czcC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 98% ,显示其具有正确的czcC基因核苷酸序列 ,并利用pET 30a(+)Vector在E .coliBL2 1中进行了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养雷氏菌 DKC1菌株 抗性 czcC 基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真氧产碱杆菌利用短链有机酸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被引量:8
12
作者 严群 堵国成 陈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利用单一以及混合短链有机酸作为碳源进行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生物合成. 不同的碳氮浓度比对产物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在同样的碳源浓度下,较低氮源浓度更加有利于产物的合成;当短链有机酸浓度为8 g/L、硫酸铵浓度为0.3...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利用单一以及混合短链有机酸作为碳源进行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生物合成. 不同的碳氮浓度比对产物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在同样的碳源浓度下,较低氮源浓度更加有利于产物的合成;当短链有机酸浓度为8 g/L、硫酸铵浓度为0.3 g/L时对PHAs的合成最为有利.在4种短链有机酸分别单独用作碳源时,乳酸的消耗速度最快,其次为乙酸、丁酸以及丙酸;在单酸发酵条件下,丁酸的PHAs产量最高(2.72 g/L). 通过比较摇瓶以及5 L罐水平的混合酸发酵发现,发酵罐中的各项发酵指标均优于摇瓶. 研究还发现,真氧产碱杆菌在利用丙酸为碳源进行产物合成时,在发酵后期还伴随有乙酸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氧产碱杆菌 短链有机酸 聚羟基烷酸酯 PHAS 生物合成
下载PDF
真氧产碱杆菌利用混合有机酸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群 堵国成 陈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80-1585,共6页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利用混合有机酸作为碳源进行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 .实验表明 ,在由乙酸、丙酸、乳酸、丁酸组成的混合酸中 ,各有机酸在细胞生长以及聚羟基烷酸酯的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另外 ,通过 5L罐进行的分批以及...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利用混合有机酸作为碳源进行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 .实验表明 ,在由乙酸、丙酸、乳酸、丁酸组成的混合酸中 ,各有机酸在细胞生长以及聚羟基烷酸酯的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另外 ,通过 5L罐进行的分批以及流加发酵实验证实 ,流加发酵 ,特别是经优化后的流加发酵 ,可以获得更高的细胞干质以及PHAs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氧产碱杆菌 聚羟基烷酸酯 混合有机酸 分批发酵 流加发酵
下载PDF
一株氨氧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氨氧化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浩锋 谢柳 +2 位作者 周俊利 张挺 杨岳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通过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自养型氨氧化细菌CM-NRO14,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及氨氧化特性。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亚硝酸... 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通过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自养型氨氧化细菌CM-NRO14,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及氨氧化特性。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亚硝酸单胞杆菌。CM-NRO14菌株的最大氨氧化速率24.54mg/(L·d),利用氨的Km值45.66mg/L,氨自身的抑制常数2401mg/L,最大氨氧化速率的氨浓度331.2mg/L。亚硝酸盐对氨氧化的抑制常数1524mg/L。氨氧化的最适pH7.79。氨氧化的最适温度34℃。菌株在初始氨氮浓度为180mg/L,最佳氨氧化pH、温度条件下,4d内氨氮降解率达到91.6%,菌株倍增时间2.9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单胞杆菌 鉴定 氨氧化特性 动力学
下载PDF
畜禽养殖废水来源的自养氨氧化菌筛选及氨氮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宏 张恒 +6 位作者 王新 李园成 汤江武 吴逸飞 姚晓红 沈琦 葛向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1-176,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自养氨氧化菌。将处置养殖废水的活性污泥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后,分离筛选获得1株自养氨氧化菌,命名为AH-7。该菌株经过电镜形态观察、氨单加氧酶基因验证和16S rDNA序列比对后鉴定为亚硝化单胞菌(Nit... 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自养氨氧化菌。将处置养殖废水的活性污泥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后,分离筛选获得1株自养氨氧化菌,命名为AH-7。该菌株经过电镜形态观察、氨单加氧酶基因验证和16S rDNA序列比对后鉴定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菌株AH-7在稀释灭菌养殖废水中经过5 d的培养,养殖废水中氨氮降解率达到92.59%,氨氧化速率达到16.87 mg/(L·d),均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菌株AH-7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氨氧化菌 养殖废水 亚硝化单胞菌 氨氮去除
下载PDF
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的条件以及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群 堵国成 陈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研究了利用食品废弃物进行厌氧酸化的各种条件 .结果表明 ,当食品废弃物与水的质量比为 1 3、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 pH值为 6 .5以及酸化温度为 30℃时 ,对酸化后废液中各有机酸的产生有利 ,酸化过程中总有机酸产量最大为 2 5~ 35g/L ... 研究了利用食品废弃物进行厌氧酸化的各种条件 .结果表明 ,当食品废弃物与水的质量比为 1 3、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 pH值为 6 .5以及酸化温度为 30℃时 ,对酸化后废液中各有机酸的产生有利 ,酸化过程中总有机酸产量最大为 2 5~ 35g/L .特别当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中加入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后 ,酸化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还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 (Raltoniaeutropha)利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生成的有机酸进行聚羟基烷酸酯 (polyhydrox yalkanoates)合成的摇瓶分批发酵过程 .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废弃物 厌氧酸化 酸化条件 聚羟基烷酸酯 真氧产碱杆菌
下载PDF
真氧产碱杆菌在双营养(碳、氮)限制区内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群 堵国成 陈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以混合有机酸为碳源 ,硫酸铵为氮源 ,在双营养 (碳、氮 )限制区内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结果表明 :双营养限制区的长度与聚羟基烷酸酯的产量呈正相关。同时 ,在对两种不同的双营养限制区实现方式进行比较后发现 ,...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以混合有机酸为碳源 ,硫酸铵为氮源 ,在双营养 (碳、氮 )限制区内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结果表明 :双营养限制区的长度与聚羟基烷酸酯的产量呈正相关。同时 ,在对两种不同的双营养限制区实现方式进行比较后发现 ,首先限制碳源的双营养限制方式比首先限制氮源的双营养限制方式更有利于聚羟基烷酸酯的合成 ;在这两种不同营养限制方式下 ,PHAs的最高产量分别为 3 72g L和 2 5 5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氧产碱杆菌 双营养限制区 聚羟基烷酸酯 生物合成
下载PDF
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毒素蛋白Reu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一折 包振霞 +1 位作者 刘国祥 刘永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8,共4页
为深入研究罗尔斯通氏菌H16新毒素蛋白Reu的理化性质,以初孵菜青虫四龄幼虫为试虫,进行Reu胃毒毒力测定,计算其LD50,检测Reu的热稳定性及其对蛋白酶的敏感性,通过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测定Reu的分子量;SDS-PAGE电泳分析Reu的亚基组成;等... 为深入研究罗尔斯通氏菌H16新毒素蛋白Reu的理化性质,以初孵菜青虫四龄幼虫为试虫,进行Reu胃毒毒力测定,计算其LD50,检测Reu的热稳定性及其对蛋白酶的敏感性,通过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测定Reu的分子量;SDS-PAGE电泳分析Reu的亚基组成;等电聚焦电泳测定Reu的等电点等。结果表明,Reu对菜青虫四龄幼虫毒力LD50为110.84μg/g;此毒素蛋白经80℃处理10min和蛋白酶K处理后,基本丧失了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作用;Reu的分子量为221.3kDa,由64.4kDa和57.5kDa2种亚基组成,等电点为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 毒素蛋白Reu 理化性质 杀虫活性
下载PDF
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一折 刘国祥 +2 位作者 刘伟 张守涛 王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8-1231,共4页
利用(NH4)2SO4盐析、超滤、Sephacryl-400HR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Ralstonia eutropha H16)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杀虫毒素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杀虫毒素蛋白存在于胞... 利用(NH4)2SO4盐析、超滤、Sephacryl-400HR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Ralstonia eutropha H16)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杀虫毒素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杀虫毒素蛋白存在于胞内和胞外上清液中,电泳结果显示胞内和分泌到胞外的杀虫毒素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此毒素对菜青虫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口服毒性,LD50为2.7mg/头。SDS-PAGE图谱显示此杀虫毒素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 毒素蛋白 纯化 杀虫活性
下载PDF
硒化锌协同真养产碱杆菌的杂化光合系统研究
20
作者 冯渝骅 姜雷 +2 位作者 许梦莹 TREMBLAY Pier-Luc 张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1-647,共7页
通过传统的生物发酵方式获得PHB(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各项生产条件均有学者进行了优化,但是通过传统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的PHB在成本上仍无法和化学合成的PHB或其他石油化工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竞争.该研究提出利用水热... 通过传统的生物发酵方式获得PHB(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各项生产条件均有学者进行了优化,但是通过传统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的PHB在成本上仍无法和化学合成的PHB或其他石油化工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竞争.该研究提出利用水热法合成闪锌矿结构的ZnSe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真养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H16构建杂化光合系统,测试系统中PHB含量变化,结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来探究光催化材料在生物杂化光合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纯材料光催化产氢时,材料在短时间虽有不错的产氢性能表现,但是在长时间循环中表现不佳.在结合细菌后,该生物杂化光合系统有着优秀的表现,相较对照组最高可将PHB产量提升至1.87倍,并且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条件下系统保持稳定.材料在高浓度下依然对该系统起到正面的作用.并且通过测定底物消耗和计算效率的方式探讨了光催化材料影响该生物光合杂化系统的具体方式.证明了这种方式合成的ZnSe与Ralstonia eutropha H16相结合在光照下能够有效提升PHB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硒化锌 生物光合杂化系统 Ralstonia eutropha H16 聚-β-羟基丁酸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