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1
作者 Tong Li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8期215-219,共5页
With the aim of deepen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and role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Firstly,the paper expounds the imp... With the aim of deepen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and role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Firstly,the paper expoun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and affirms the necessity of several related educational reforms.Secondly,it expoxmds the orientation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function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from four aspects: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supervising teaching work,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eaching work,and guiding examination propositions.The advantages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re emphasiz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further drive the progres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examination evaluation High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下载PDF
高校大规模招生应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靳培培 周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要表现为“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四大困境”。实现高校在大规模招生中对综合素质评价“能用”“愿用”“会用”“敢用”,需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质量,扩大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空间;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控制招生录取工作成本;加强相关研究与探索,提升高校招生能力;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包容的改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招生 大规模 新高考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的历史成就、现实审思与发展愿景 被引量:2
3
作者 曲铁华 高海冰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0,共11页
高考招生制度不仅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而且也是选拔人才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推行多年,成效显著,逐步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布局,选拔标准也从分数优先转向倚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突破传统分层分批录... 高考招生制度不仅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而且也是选拔人才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推行多年,成效显著,逐步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布局,选拔标准也从分数优先转向倚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突破传统分层分批录取的束缚,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录取机会,改变学校教育的培育模式,从传统的文理分科转向了选科自由的新样态。同时,审视新高考改革的进程,发现政策鼓励与执行过程的偏差、科学选才与考试负担的冲突、个性发展与职业选择的博弈以及普通教育与生涯教育的对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纵然如此,对新高考这种具有全局性的系统改革,必须坚持系统性的思维模式,稳步推进,在目标层面、主体层面、技术层面与治理层面都将找准关键点,阐明关键目标与价值主体,把握教育综合性改革的未来方向与技术路线。未来,新高考改革展现新的发展愿景:锚定发展目标,保障选拔体系的公平性;观照学生的主体需求,尊重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实现数字赋能,凸显高考改革的科技性;实现科学治理,增强“教、考、招”的联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选科 综合评价 公平性 自主性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希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高考现代化命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轮新高考改革是此前系列高考改革探索的迭代升级与高中新课改的逻辑推进。高中学考科目被纳入高校招生评价,具有与高考科目类似的选拔属性,本质上等同于高考科目。十年新高考改革实践再度表明,高中毕业考试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必须分开举行;不宜过度批判考试科目的统一性、过度强调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想要将综合素质纳入统一高考招生评价,需以赋予高校一定招生自主权为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学考 综合素质评价
下载PDF
试论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三大价值转向
5
作者 罗立祝 李立峰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主张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应得到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在教育需求、教育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迫切要求... 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主张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应得到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在教育需求、教育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实现三大价值转向:科学选才观由单一高考总分标准转向以高考分数为主、兼顾多元标准,公平选才观由片面追求形式公平转向更加注重实质公平,高效选才观由一档一投录取转向一档多投、智能匹配。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专长特长与高校多样化特色专业的稳定匹配,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考改革 高校招生录取制度 价值转向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研究基于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视角
6
作者 杨磊 朱德全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41,共6页
作为建设职普融通“双轨”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维,职业教育高考不仅需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更要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教育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公平正义。通过对1019名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 作为建设职普融通“双轨”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维,职业教育高考不仅需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更要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教育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公平正义。通过对1019名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充分彰显类型化教育评价理念;性别、生源类型对考生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影响明显;学生群体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导致整体感知正义较低。为优化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的感知正义,职业教育高考要更加重视招生考试各环节的公平性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感知正义差异;要加强制度普及和制度正义的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考 感知正义 类型化评价
下载PDF
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于83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 基于83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评价 新高考改革 高考公平 高考改革问卷调查 利益相关主体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工具在高考评价中的应用:以Kimi为例
8
作者 许志勇 范英军 《考试研究》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选用Kimi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分析工具,以某市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学科试卷和考生答题卡为分析内容,探讨AIGC在高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表明:Kimi协同工作模式可以优化试卷结构分析,提升考生水平临界分数划定效度,提高... 选用Kimi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分析工具,以某市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学科试卷和考生答题卡为分析内容,探讨AIGC在高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表明:Kimi协同工作模式可以优化试卷结构分析,提升考生水平临界分数划定效度,提高评价结果反馈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但存在问题判定过分广泛、不能深入推理发现材料之间的关系、有时会给出错误结论或理由、无法明确进行微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考评价 试卷结构分析 评价反馈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政策执行分析与优化调整
9
作者 郑若玲 罗青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象征性执行等问题。为推动下一阶段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地,需要从政策的前期准备、执行主体和改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十年 高校招生制度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录取方式
下载PDF
职教高考中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困境与对策
10
作者 张艳 夏英 濮海慧 《职教通讯》 2024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职教高考所承载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明确了中职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功能与意义。然而,职教高考中语文考试也面临评价与教学的双重困境,即“知识立意”的评价理念,导致教学目标背离“标准”;封闭静态的考试内容... 职教高考所承载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明确了中职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功能与意义。然而,职教高考中语文考试也面临评价与教学的双重困境,即“知识立意”的评价理念,导致教学目标背离“标准”;封闭静态的考试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割裂;脱离实际应用的考试载体,导致教学方式因循守旧。为此,要正确、有效发挥职教高考中语文课程考试的评价功能,急需修订考试大纲,明晰考试评价的功能和内容;推进命题改革,强化发展素养的评价导向;加强队伍培训,推动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职教高考 考核评价
下载PDF
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评价发展脉络与改革路径——以江苏省为例
11
作者 夏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73-78,共6页
为适应不同阶段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评价大致经历了招生与考试一体化、招生与考试分离、标准建设到系统设计的过程。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背景下,文化素质评价要在教育综合改革中重新定位,要在职教高考制度中厘清... 为适应不同阶段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评价大致经历了招生与考试一体化、招生与考试分离、标准建设到系统设计的过程。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背景下,文化素质评价要在教育综合改革中重新定位,要在职教高考制度中厘清与职业技能评价的关系,要跟进课程改革步伐实现从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变。文化素质评价改革需在宏观层研究技能人才具备的文化素质要求,在中观层改革文化素质评价内容及方式,在微观层依据课程标准研制素养导向的文化科目考试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高考 文化素质评价 改革路径
下载PDF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路径协同创新探究
12
作者 刘玉祥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启动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在改革实践中,注重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效,通过优化招生录取配套信息系统、省级考试机构投档规则、高校录取规则和高校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在...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启动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在改革实践中,注重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效,通过优化招生录取配套信息系统、省级考试机构投档规则、高校录取规则和高校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在春季高考、统一高考综合评价等项目中,融合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深入探索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的协同创新路径。高考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相关探索深化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丰富了中学教育教学内涵,调动了高校精准招生积极性,创新了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对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 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基础教育领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热点、演进与启示——基于2004—2022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冯永华 惠凯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综合素质评价”自2004年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推进素质教育和中高考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满足其持续的“完善”需求,结合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和文献质性分析,对2004—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素质评... “综合素质评价”自2004年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推进素质教育和中高考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满足其持续的“完善”需求,结合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和文献质性分析,对2004—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热点和演进进行了深入探寻。研究发现,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研究热点涵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内涵、主体探讨,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研究,借助网络平台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与实施问题的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发展经历了初步建立框架下的早期探索、制度确立背景中的深入推进、规范实施指向下的多维探讨、完善实施诉求下的技术支持四个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既受到政策的引导,又具有实际操作的性质。在未来研究中,应该整合理论指导、实践发展与技术支持,强化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区域一体化与校本化协同落地的实践研究、评价结果使用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支持实施新方式的研究,以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基础教育 高考改革 可视化分析 研究启示
下载PDF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考试现状及困境分析
14
作者 朱迎新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是贯彻国家“职教高考”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考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 招考方式 职教高考
下载PDF
职教高考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困境与突破——以广东省招生改革实践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翠香 梁快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1,84,共4页
职教高考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重要渠道,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现有的招生类型,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模式。职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面临困境,包括普职生源结构性矛盾、生源素质差异大、选拔评价方式单一、本科职... 职教高考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重要渠道,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现有的招生类型,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模式。职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面临困境,包括普职生源结构性矛盾、生源素质差异大、选拔评价方式单一、本科职业教育有待升级和突破、职业教育认同感低等,建议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加大职业本科学位供给、完善生源选拔及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人才培养核心功能、发挥区域优势推进职教高考改革,走出生源质量困境,实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高考 招生改革 结构性矛盾 生源质量 职业本科
下载PDF
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方慧 赵志群 余越凡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4,共9页
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借助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有效性框架,采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元评价。结果显示,所选技能评价方法的整体有... 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借助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有效性框架,采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元评价。结果显示,所选技能评价方法的整体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在测试分数和测试分数解释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多数技能证书的评价方法设计缺乏评价理论基础,职业技能标准设计缺乏足够的方法基础,测试试题设计缺乏情境性,结果导向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职业认知技能。为提高职业技能评价质量,建议引进科学的职业技能评价质量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技能评价技术规范,将职教高考中的技能评价部分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开发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职教高考技能测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高考 技能评价 评价方法 有效性 元评价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模式下的高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志超 王淑慧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1期64-66,79,共4页
目前,全国新高考改革落地省份已有14个,全国高校招生录取系统全面升级,改革省份与非改革省份录取系统版本各不相同,设计与开发新的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招生信息管理系统,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原有信息管... 目前,全国新高考改革落地省份已有14个,全国高校招生录取系统全面升级,改革省份与非改革省份录取系统版本各不相同,设计与开发新的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招生信息管理系统,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新高考改革省份录取系统特点,开展了高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分析,以提升招生工作的智能性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校招生 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NVivo12的我国职教高考政策文本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甘兆兰 阮春蕾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针对职教高考的政策文件,以促进职教高考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以我国国家政府部门及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文本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以...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针对职教高考的政策文件,以促进职教高考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以我国国家政府部门及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文本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家对职教高考的政策指导由最初的总体布局到逐步细化;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地落实国家政策,在招生主体、招生对象、考试内容与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区域化发展方案。同时,地区职教高考制度存在招生主体集中于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主要面向省内应届毕业生、考试内容以文化素质为主,以及职业技能测试由院校组织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招生院校类型、合理配置生源比例、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省级统一开展职业技能测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高考 高职分类考试 招生制度 NVivo12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一飞 邢博特 师格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1,共10页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扭转两类学位的同质化发展现象。在考试招生环节,探索形成契合两类学位差异化选拔要求、适应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扭转两类学位的同质化发展现象。在考试招生环节,探索形成契合两类学位差异化选拔要求、适应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政策分析基础上,组织开放式访谈,借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欧洲资历框架等理论模型,整理高频核心概念并予以结构化,经德尔菲法检验初步构建包括专业基础、通用能力、职业素养、价值体认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为落实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要求,实现差异化选拔,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据此提出优化考试科目设置、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强化复试选拔功能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考试 评价指标体系 分类发展 差异化选拔
下载PDF
汽车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以《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琦 王东生 +3 位作者 徐礼锋 高宁煜 吴问天 郭蓓蓓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为满足汽车后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面向中职学校招生。由于对口高考学生与普通高考学生的培养模式存在差异,因此需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对口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课程改革以《汽车... 为满足汽车后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面向中职学校招生。由于对口高考学生与普通高考学生的培养模式存在差异,因此需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对口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课程改革以《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为例,结合对口班学生特点,采用理实结合的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学习效率;组建学习团队,营造互学促学良好氛围。基于创新型课改方案,开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对口班学生的具体教学工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表明新型教学模式适合于对口班学生的教学需求。同时也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不断优化,为进一步深化课改思路,完善对口班学生教学模式,提供具有积极作用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高考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课程改革 理实结合 过程考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