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with shear wave velocity based on laboratory study using bender element
1
作者 周燕国 陈云敏 柯瀚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8期805-812,共8页
Recent studies using field case history data yielded new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 saturated granular deposits based on in situ, stress-corrected shear wave velocity. However, the conditions of... Recent studies using field case history data yielded new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 saturated granular deposits based on in situ, stress-corrected shear wave velocity. However, the conditions of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case histories and limited site conditions in this approach call for additional data to more reliably defin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as a function of shear wave velocity.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undrained cyclic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aturated sand with shear wave velocity Vs measured by bender element. By normalizing the data with respect to minimum void ratio, the test results, in-corporat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laboratory data, statistically revealed good correlation of cyclic shear strength with small-strain shear modulus for sandy soils, which is almost irrespective of soil types and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consequently determined cyclic resistance ratio, CRR,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Vs4.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boundary curves were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is relationship and compared to liquefaction criteria derived from seismic field measure-ments. Although in the range of Vs1>200 m/s the presented curves are moderately conservative, they are remarkably consistent with the published field performance criteria on the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Shear wave velocity sand Cyclic triaxial test Laboratory correlation Bender element
下载PDF
纳米硅溶胶改良辽宁台安砂土的抗液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钢 任星龙 +2 位作者 赵明志 郭文博 张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辽宁台安砂土属于易液化砂,提升其抗液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针对纳米硅溶胶(CS)对辽宁台安砂土抗液化性能的改良效果进行探究,通过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对纯砂样和改良砂样的液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CS浓度和固化时间两个参量... 辽宁台安砂土属于易液化砂,提升其抗液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针对纳米硅溶胶(CS)对辽宁台安砂土抗液化性能的改良效果进行探究,通过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对纯砂样和改良砂样的液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CS浓度和固化时间两个参量对改良砂样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S能够显著提升台安砂土的抗液化性能,在动载作用下改良砂样均未发生液化破坏。(2)随CS浓度和固化时间的增加,试样动孔压u_(d)、动应变ε_(d)呈现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发展规律;当CS浓度增至4%、固化时间达到3周后,试样抗液化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再明显。(3)改良砂样的滞回曲线变得更加稳定。随CS浓度增加,阻尼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但伴随有一定的波动;随固化时间增大,阻尼呈减小趋势,动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辽宁台安地区砂土液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溶胶 台安砂土 动三轴试验 抗液化性能 动力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中国砂土液化数据库的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维铭 陈龙伟 +2 位作者 郭婷婷 汪云龙 凌贤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数据库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 概率水平
下载PDF
地震历史对各深度土体抗液化性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磊 刘理腾 +3 位作者 刘润 刘历波 董林 任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57-2666,共10页
地震引起的液化会对岩土结构造成重大破坏,而震后伴随的余震可能导致砂土再次发生液化。为研究自由场地下地震历史对各深度饱和砂土的抗液化能力的影响,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振动台试验。试验中对砂土输入了4次不同加速度的震动事件,细分... 地震引起的液化会对岩土结构造成重大破坏,而震后伴随的余震可能导致砂土再次发生液化。为研究自由场地下地震历史对各深度饱和砂土的抗液化能力的影响,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振动台试验。试验中对砂土输入了4次不同加速度的震动事件,细分为7次小的事件。通过计算对比每次振动事件的超静孔压比、加速度响应以及土体沉降,以研究不同地震历史下各深度土体抗液化能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输入的地震波加速度大小与加速度响应系数呈正相关关系;饱和砂土遭受轻微和中等地震时液化更容易发生在浅层而非表层;表层土体中,强烈地震后的中等余震使得土体对地震烈度的敏感性降低,孔隙水压力在峰值加速度后消散迅速,液化时间缩短;有强震历史的土体会降低浅层土体的抗液化性能,深层土体抗液化性反而会在经历强地震后增强,影响深度范围取决于地震的烈度;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等级的循环地震在各深度土体的抗液化提升比的量化公式。试验结果可以反映在地震实际中各等级的地震历史对各深度土体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历史 砂土液化 抗液化性能 超静孔隙水压力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火山碎屑砂砾岩支撑类型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小青 王翔宇 +2 位作者 张志国 张维峰 陈海峰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火山碎屑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受河流搬运与火山作用共同影响,造成岩石粒径变化大、不同粒级组合的孔隙结构复杂,影响储层品质。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岩石粒级及不同粒级的组合模式是储层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X衍射的全岩分析实验结... 火山碎屑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受河流搬运与火山作用共同影响,造成岩石粒径变化大、不同粒级组合的孔隙结构复杂,影响储层品质。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岩石粒级及不同粒级的组合模式是储层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X衍射的全岩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研究区主要矿物成分及母岩类型特征。通过观察岩心照片结合岩电实验数据,发现研究区火山碎屑砂砾岩普遍存在骨架含有酸性火山岩的低阻砾石及正常沉积的高阻砾石。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利用分水岭算法,定量计算高、低阻砾石含量,并建立研究区岩性识别划分标准。在基于滑动窗口法生成的粒度谱基础上,构建粒度面积谱用来定量评价不同粒级砾石的含量,以获得不同粒级砾石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岩心不同粒级组合关系的含油性特征,确定砾石颗粒支撑类型,结合粒度谱及粒度面积谱,形成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火山碎屑砂砾岩支撑类型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在砾石识别中的优势,为火山碎屑砂砾岩岩性识别及粒级组合模式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火山碎屑砂砾岩 母岩类型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粒度面积谱 砾石颗粒支撑类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珊瑚礁砂地震液化评价与排水阈值条件研究
6
作者 曹振中 史欢欢 +2 位作者 秦志光 莫红艳 袁晓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2,共11页
历史地震曾多次出现珊瑚礁砂液化并造成了严重的液化震害,目前缺乏针对珊瑚礁砂的液化评价方法与依据。针对动三轴液化试验中动应力衰减现象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动应力衰减校准方法。对南海珊瑚礁砂开展动三轴、室内标准贯入试验,以... 历史地震曾多次出现珊瑚礁砂液化并造成了严重的液化震害,目前缺乏针对珊瑚礁砂的液化评价方法与依据。针对动三轴液化试验中动应力衰减现象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动应力衰减校准方法。对南海珊瑚礁砂开展动三轴、室内标准贯入试验,以Seed石英砂液化判别临界曲线为基准,提出基于标贯击数的珊瑚礁砂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思路与判别公式,并采用1993年关岛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的珊瑚礁砂液化实测标贯数据对判别公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判别公式具有较高可靠性。开展渗透与孔压消散体积变形试验,构建埋藏与排水条件的分析模型,给出珊瑚礁砂达到完全可排水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排水层厚度。采用Seed的APOLLO计算程序分析珊瑚礁砂的孔压增长与消散,给出珊瑚礁砂发生液化的渗透、排水阈值条件,为珊瑚礁砂的抗液化措施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砂 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 渗透系数 排水条件
下载PDF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的珊瑚礁砂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7
作者 梁小丛 陈平山 +2 位作者 刘志军 王永志 朱明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73-3181,3212,共10页
工程现场珊瑚礁砂场地主要以珊瑚砂、砾组成的宽级配珊瑚礁砂,其砾粒含量分布从20%~90%,其液化特性与普通石英砂有较大区别,如仍采用现行液化判别方法评估珊瑚礁砂场地液化潜势,则容易导致工程场地的抗液化处理设计不经济或无法满足要... 工程现场珊瑚礁砂场地主要以珊瑚砂、砾组成的宽级配珊瑚礁砂,其砾粒含量分布从20%~90%,其液化特性与普通石英砂有较大区别,如仍采用现行液化判别方法评估珊瑚礁砂场地液化潜势,则容易导致工程场地的抗液化处理设计不经济或无法满足要求。以中国南海岛礁和东帝汶珊瑚礁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级配大动三轴试验分析,建立了基于抗液化强度(cyclic resistance ratios,简称CRR)与相对密实度Dr关系液化判别方法,并通过离心机振动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采取相同地震动工况时,由动三轴试验产生的超孔压比相比模型试验超孔压比大;当持时增加到30周时(对应震级8级),土体液化深度达20m,有效证明了珊瑚礁砂场地遭遇强地震动时具有液化潜在风险。此外,通过液化判别计算,验证了基于CRR-Dr关系的液化判别方法准确率达82.5%,且判别不一致工况的判别结果偏保守,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法可应用于工程抗液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砂 液化判别方法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 强地震动
下载PDF
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试样的电阻率变化特性
8
作者 王炳辉 李松星 +3 位作者 李炎 张雷 金丹丹 袁志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30,共6页
为了研究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砂土的孔隙结构与其电阻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基本认识,自主研发了动三轴液化电测试验设备,建立了变高度等体积试样的电阻率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相对密度和循环荷载幅值下饱和砂样的... 为了研究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砂土的孔隙结构与其电阻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基本认识,自主研发了动三轴液化电测试验设备,建立了变高度等体积试样的电阻率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相对密度和循环荷载幅值下饱和砂样的液化电测试验。结果显示:循环荷载作用初期,电阻率波动不明显,在孔压比较高、动应变出现较大波动时,饱和砂土试样的电阻率才出现明显的波动响应;循环末时刻的电阻率变化量随动荷载振次的增多而下降,并可划分为3个阶段:平稳下降阶段、快速下降阶段和缓慢下降阶段,且受到试样相对密度和动荷载幅值的显著影响;循环末时刻的电阻率变化量与孔压比存在反比函数关系,并在初始液化后继续减小。基于上述测试结果,探讨了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存在孔隙结构变化的规律性,为砂土液化过程数值模拟获得的细观结构变化规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循环液化 电阻率 相对密度 循环加载
下载PDF
考虑沉积时间效应的原位砂土抗液化强度剪切波速评价
9
作者 周燕国 周鑫辉 +2 位作者 桑毅佳 石安池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9-24,共6页
剪切波速是评价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的常用指标之一。在基于初始液化标准的砂土抗液化强度剪切波速表征模型(即“周-陈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考虑沉积时间效应的修正系数,分别对原位测得的剪切波速和重塑砂土抗液化强度进行修正,使... 剪切波速是评价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的常用指标之一。在基于初始液化标准的砂土抗液化强度剪切波速表征模型(即“周-陈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考虑沉积时间效应的修正系数,分别对原位测得的剪切波速和重塑砂土抗液化强度进行修正,使得“周-陈模型”能适用于原位砂土抗液化强度评价。针对云南巧家县某工程场地,进行原位剪切波速测试、现场取样并开展室内单元体试验,得到了“周-陈模型”的关键表征参数,据此建立了相应的地震液化剪切波速判别方法。利用该判别方法对该工程场地砂土层不同钻孔土层进行了地震液化判别,并与国内外其它液化判别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判别结果基本一致。本文发展的考虑沉积时间效应的剪切波速表征模型为评价实际工程场地原位砂土抗液化强度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液化强度 原位砂土 沉积时间效应 剪切波速 表征模型
下载PDF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铮涛 秦悠 +1 位作者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48-2656,共9页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Hz、循环主应力路径90°跳转的系列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试验表明:孔压比ru和广义剪应变γg的增长速率随f增大而降低,到达初始液化所需的液化次数NL随f增大而增大;不同循环加载方式引起的广义剪应变幅值γga与峰值孔压比rumax存在事实上的唯一性关系,且γga可表示为以rumax为自变量的正切函数;f的增大会减弱试样的剪胀性。引入单元体循环应力比USR作为施加于试样的循环应力水平指标,USR-NL关系曲线随f的增大而移向右上侧,不同f的USR-NL关系曲线均服从相同形式的负幂函数。这意味着饱和珊瑚砂的抗液化强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液化特性 加载频率 循环加载模式 抗液化强度
下载PDF
基于SPT-APD-DDA的砂土液化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少雷 张兵 +4 位作者 徐世光 李岳峰 陈梦瑞 邓立雄 郭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7-886,共10页
传统的规范法在建立经验判别准则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中亟需针对复杂场地液化判别方法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包头路段沉管抢修项目49组砂土土样的研究,在标准贯入试验法(SPT)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绝对差值百分比... 传统的规范法在建立经验判别准则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中亟需针对复杂场地液化判别方法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包头路段沉管抢修项目49组砂土土样的研究,在标准贯入试验法(SPT)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绝对差值百分比法(APD),划分出35组判别结果精确及14组存在判别误差的土样。借鉴判别分析理论思想,将平均粒径D50、不均匀系数Cu、比贯入阻力Ps、标准贯入点深度ds、地下水埋深dw和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等物理力学参数加入液化评价,利用精确土样建立适宜研究区工程地质特性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DDA),对14组存在判别误差或失误的土层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砂土液化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研究区砂土液化情况。最终通过合理的抗液化沉陷措施,保障了后续工程的稳步进行,为类似地质条件场区的砂土液化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标准贯入试验法(SPT) 绝对差值百分比(APD) 距离判别分析法(DDA) 综合分析评价
下载PDF
日本地震砂土液化破坏案例及抗液化处置措施
12
作者 蔡飞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2-23,共12页
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振动作用下,饱和的松散粉、细砂土中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大,当有效应力降为零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即发生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可引起地基强度丧失,从而加重建筑物破坏程度,使重要运输生命线瘫痪,造... 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振动作用下,饱和的松散粉、细砂土中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大,当有效应力降为零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即发生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可引起地基强度丧失,从而加重建筑物破坏程度,使重要运输生命线瘫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梳理了砂土液化的历史文献记录,阐述了砂土液化产生的机制,概述了砂土液化造成的各种破坏,并介绍了日本判别砂土液化的最新方法、抗液化处置措施及一些成功案例,以期为砂土液化研究及抗液化处置措施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液化机制 液化判别 抗液化处置措施
下载PDF
基于临界状态理论的海相含细粒土砂液化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蔡世兴 唐译 关云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3-66,共4页
采用饱和海相含细粒土砂开展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和轴向-扭转耦合循环剪切试验,基于临界状态理论,研究砂土状态参数与其液化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海相含细粒土砂,其临界孔隙比和归一化有效平均正应力具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 采用饱和海相含细粒土砂开展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和轴向-扭转耦合循环剪切试验,基于临界状态理论,研究砂土状态参数与其液化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海相含细粒土砂,其临界孔隙比和归一化有效平均正应力具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轴向-扭转耦合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结果显示,循环应力比CRR相同时,状态参数ψ越大,液化振次N_(L)越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砂土液化振次N_(L)的计算公式,N_(L)与ψ很好的满足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细粒土砂 轴向-扭转耦合循环剪切试验 临界状态 液化 循环应力比
下载PDF
水泥固化海砂抗液化试验及细观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许万强 孔秋平 +3 位作者 费丽珊 俞缙 罗承浩 郭琼玲 《福建建筑》 2023年第7期88-94,136,共8页
海砂天然含水量高、黏聚力低、稳定性差,在振动荷载下容易发生振动液化。工程建设中,常用水泥加固以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而水泥剂量对海砂抗液化能力的影响规律及细观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以水泥固化海砂为研究对象,利用英国GDS动... 海砂天然含水量高、黏聚力低、稳定性差,在振动荷载下容易发生振动液化。工程建设中,常用水泥加固以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而水泥剂量对海砂抗液化能力的影响规律及细观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以水泥固化海砂为研究对象,利用英国GDS动三轴仪进行有效围压400 kPa下的循环荷载试验,利用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与室内试验相匹配的数值模型,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细观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水泥剂量(0%、3%、5%)试样的抗液化能力及细观力学特性。研究表明:模拟试验与室内试验规律基本相符,水泥剂量对水泥固化海砂样抗液化能力影响显著,水泥剂量越大,试样的抗液化能力越强;细观组构上,三种水泥剂量试样在达到初始液化后,试样内颗粒接触总数随振次先急剧下降,后变得波动缓慢下降。且水泥剂量越大,黏结破坏数越多,试样内部黏结破坏产生的微裂缝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水泥固化 循环荷载 抗液化能力 细观模拟
下载PDF
桥梁新型防风沙支座系统性能与可靠性评估
15
作者 谈志鸿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2期228-230,M0021,M0022,共5页
为研究新型支座系统防风沙效果,通过试验模拟对新型球型支座系统防风沙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与传统支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支座系统具有很好的抗风沙特征,在试验模拟年限为5 a的情况下,新型的支座系统弹性围板表... 为研究新型支座系统防风沙效果,通过试验模拟对新型球型支座系统防风沙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与传统支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支座系统具有很好的抗风沙特征,在试验模拟年限为5 a的情况下,新型的支座系统弹性围板表面磨损程度比传统的支座明显小很多,新型支座系统结构内部风沙侵袭率基本为0,而且在严寒和风沙的条件下运作新型支座预计使用年可以延长至37 a。因此,在沙尘暴频发区域桥梁新型球型支座系统的使用前景是比较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支座系统 桥梁设计 防风沙性能 可靠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新疆巴楚地震调查的砂土液化判别新公式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兆焱 袁晓铭 +3 位作者 曹振中 孙锐 董林 石江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3-489,共7页
以新疆巴楚—伽师Ms6.8级地震液化现场勘察和测试为基础,获取了47个场地的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分析了现有基于标准贯入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分析表明国内外现有基于标准贯入击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不... 以新疆巴楚—伽师Ms6.8级地震液化现场勘察和测试为基础,获取了47个场地的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分析了现有基于标准贯入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分析表明国内外现有基于标准贯入击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不适用于新疆地区,中国现有规范对此次巴楚地震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88%,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仅为38%,会给出明显偏于危险的结果。以新调查数据建立的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由地震烈度、实测标准贯入击数、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地下水位、砂土埋深等5个参数构成,其中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以及地下水位和砂土埋深的影响系数分别采用归一化方法和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给出。与中国现有规范相比,新疆巴楚液化土层有所增加,推导出的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远小于现有规范,表明巴楚地区抗液化能力显著低于以往形成我国规范时调查的可液化场地,深层土和低水位砂层液化可能性更大。所建立的砂土液化判别新公式,液化回判成功率为91%,非液化回判成功率为85%,表明构建的模型合理,计算公式可靠,同时新公式延续了中国现有规范的基本形式,工程使用方便,可为新疆地区区域性规范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标准贯入击数 判别式 新疆巴楚地震
下载PDF
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抗液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0
17
作者 许明军 方磊 姜在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99-104,共6页
就目前国内外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抗液化理论、动力分析以及液化判别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的归纳和评述。在加固机理研究方面,主要认为碎石加固砂土有以下几种作用:(1)挤密作用;(2)振密作用;(3)排水减压作用;(4)预震作用;(5)加筋作用。其次... 就目前国内外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抗液化理论、动力分析以及液化判别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的归纳和评述。在加固机理研究方面,主要认为碎石加固砂土有以下几种作用:(1)挤密作用;(2)振密作用;(3)排水减压作用;(4)预震作用;(5)加筋作用。其次,在理论研究方面如排水效应和桩体效应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从总应力法深入到有效应力法,从只对孔压的研究发展到对水土共同作用的研究。并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值计算为复杂条件下的问题解答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现在已经可以模拟地震时土体的变形和孔压变化情况。但是在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的判别标准研究方面发展较慢。最后,对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主要包括:(1)上部荷载对复合地基的影响;(2)碎石桩处理深度设计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3)碎石桩加固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4)考虑碎石桩排水、应力集中和附加应力共同影响下的液化判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 砂土液化 抗液化 地基加固 排水效应 桩体效应
下载PDF
饱和砂土液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8
作者 任红梅 吕西林 李培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6-175,共10页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从三方面总结了饱和砂土的最新进展: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试验研究以及液化后分析,特别是探讨了液化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饱和砂土 液化判别 人工神经网络 振动台试验 液化后
下载PDF
静力触探法对巴楚地震液化判别的适用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兆焱 孙锐 +3 位作者 曹振中 石江华 董林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07-3912,共6页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的6.8级地震中出现了自199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境内最为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以此地震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Robertson方法和Olsen方法的国内外现有静力触探试验为指...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的6.8级地震中出现了自199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境内最为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以此地震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Robertson方法和Olsen方法的国内外现有静力触探试验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我国规范、Robertson方法、Olsen方法在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判别中,总体上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高于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非液化场地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71%和88%,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分别为55%、73%和45%,明显偏于危险,原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建立适合局部地区的液化判别方法应是未来必须进行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砂土液化 判别 巴楚地震
下载PDF
砂土液化的灰色综合评判 被引量:25
20
作者 赵艳林 杨绿峰 吴敏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2-79,共8页
通过研究砂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砂土液化的灰色综合评判理论模型,并成功地将 该理论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对26个实例的评判和与实际液化结果的比较,说明了本文方法 对砂上液化评判的有效性。
关键词 砂土液化 灰色关联 综合评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