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for Innovation Ability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Jiangxi Province
1
作者 Jun Yang Ling Lin +1 位作者 Can Huang Xin Fe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12期2446-2461,共16页
Innovativ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judg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four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judg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four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built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three first-level indicators, eight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24 three-level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combined weighting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parks are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gap in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ach park is wide, and the radiation-driven function has not yet appeared.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by promoting the synergy and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ark, encouraging the park to constru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building and improving innovation plat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ordinating relations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2
作者 ZHU Siwei DU Na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3期93-95,共3页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loc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agg...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loc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Firstly, the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novation input and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result.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outside the region is introduced as a variable influencing the correlation effect,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are divided into moderate disorder class, serious disorder class, extreme disorder clas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accumulation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spatial correla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战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现代通风技术课程为例
4
作者 刘国丹 胡松涛 +3 位作者 王刚 赵一舟 王甫来 马开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53-56,共4页
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关重要,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发挥团队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经验优势,建设“产学研赛”一体化案例库。案例紧密贴近社会需求,现实应用价值大;案例源于工程实践,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案例... 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关重要,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发挥团队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经验优势,建设“产学研赛”一体化案例库。案例紧密贴近社会需求,现实应用价值大;案例源于工程实践,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案例源于科研项目,达到“教”“研”合一,“多课共享”;CFD仿真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理论分析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全过程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成绩。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指导的研究生在全国科技创新获奖多次,授权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案例式教学 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 现代通风技术
下载PDF
福建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5
作者 苏绍玉 郑丽霞 林静静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其核心产业之一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构建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10个省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其核心产业之一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构建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10个省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福建发展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科技创新能力 福建 评价
下载PDF
浙江大学医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调查分析
6
作者 黄海 陈健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722-728,共7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就浙江大学医学部2020-2023级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3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就浙江大学医学部2020-2023级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3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有助于提升医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73.77%)、文献检索能力(80.33%)、实验操作能力(73.77%)、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81.97%)、学术论文构思与写作能力(62.30%)和团队协作能力(75.41%)。大创项目的训练不仅有益于提高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获得学术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医学科技创新 科研思维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CDIO的工科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朱权洁 梁娟 +2 位作者 王奕 郑贵强 王阳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9期90-93,共4页
在行业智能化建设及创新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开展了基于CDIO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首先,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人才培养现状和未来需求转变;其次,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了基于CDIO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最后,从... 在行业智能化建设及创新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开展了基于CDIO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首先,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人才培养现状和未来需求转变;其次,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了基于CDIO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最后,从实践探索、科创驱动等方面初步探索了工科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施与验证,该模式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工科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新时期工科类人才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 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科创竞赛 防灾减灾
下载PDF
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建议
8
作者 谈润方 彭莉 +2 位作者 杨娇 魏媛 杨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兰州市围绕“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兰州”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4个维度对兰州市8个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区... 兰州市围绕“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兰州”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4个维度对兰州市8个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区域科技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关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安宁区、七里河区处于中间水平,西固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对各县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各自优势、劣势和潜力指标,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科技发展水平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经济科技耦合协调分析
9
作者 滕雅琼 张小宁 黄磊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研究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文章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模型,并实证分析2014-2019年8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节点城市间的经济科技综合... 为研究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文章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模型,并实证分析2014-2019年8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节点城市间的经济科技综合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8个节点城市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处于高强度耦合状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加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处于耦合协调的第1和第2等级,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节点城市两两之间经济科技综合耦合协调也不高,处于耦合协调的第1、第2、第3等级。文章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创新资源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4个方面提出推动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节点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走廊
下载PDF
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金辉 郭利杰 +2 位作者 张丹 夏令 冯粲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2期211-225,共15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学科发展、孕育重大科研成果、培育科技领军人才、承接重大项目和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运行管理和评估...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学科发展、孕育重大科研成果、培育科技领军人才、承接重大项目和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运行管理和评估考核方面的相关工作也需要适应发展和改革需求持续完善。本文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分析其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其管理和评估机制方面的方法与作用,并为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评估机制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各类实验室的科学改革与长效运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应当强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机制,优化评估分组、专家遴选和评估指标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全面而客观地体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科研水平,为国家战略部署和实验室创新发展提供导向和参考,使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科技创新中坚力量,在战略必争领域、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推动中国在世界科技博弈的战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 评估 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生态
下载PDF
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胡博 李永亮 +4 位作者 秦朋遥 张卓立 吴凡 贾云乾 王文泉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0期57-65,共9页
为进一步探讨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并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梳理2006至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72篇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决策实... 为进一步探讨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并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梳理2006至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72篇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和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明确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层次关系,识别出影响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因素、中间因素和结果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12项核心因素包括科技观念不强、创新文化建设不足、技术推广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创新环境不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优秀领军人才、缺乏协同创新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受限和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大,其中创新环境不佳、人才流失严重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是根本原因,可从改善科技观念不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优秀领军人才等因素着手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从创新观念、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和创新评价体系等4个关键点着手,全面提升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 林草类科研院所
下载PDF
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测评框架建构与量表开发--以编程教育为例
12
作者 钟秋菊 彭瑞文 张一春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在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本研究以编程教育为例,依据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和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关键事件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创新学习、心理操作、创作实践、创新产出)、14个二级指... 在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本研究以编程教育为例,依据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和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关键事件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创新学习、心理操作、创作实践、创新产出)、14个二级指标的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测评框架。基于测评框架,研制了包含26个题目的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测评量表,并进行试测。数据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有效测评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创新能力 科技强国 测评框架 编程教育 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量表
下载PDF
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13
作者 赵五一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9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路径,针对在校及已毕业大学生、科技竞赛指导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指标分为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 为探究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路径,针对在校及已毕业大学生、科技竞赛指导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指标分为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实践4个目标层的14个指标,进一步针对科技竞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影响方面研究不足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有关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深入考察参与和未参与科技竞赛的两个对照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科技竞赛经历对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均有显著正面影响。科技竞赛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结合,而跨学科的参赛团队合作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竞赛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兰州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全国创新策源地城市的比较
14
作者 杨娇 谈润方 +2 位作者 彭莉 杨虎 魏媛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创新策源地城市是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的集聚地,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原始创新能力。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科技创新投入、原始创新力、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对兰州在创新策源地城市中的科技... 创新策源地城市是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的集聚地,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原始创新能力。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科技创新投入、原始创新力、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对兰州在创新策源地城市中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排名靠前,具有优势;科技创新支撑、原始创新力、科技创新资源方面排名居中,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方面排名靠后与其他创新策源地城市差距较大。因此,兰州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做好创新企业培育,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强化政策支撑,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凝聚人才力量,进一步提高兰州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策源地
下载PDF
广西现代化产业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15
作者 徐绮枫 丁益 +1 位作者 祝晶涛 关勇军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针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特点筛选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关键的两个投入指标与三个产出指标对我国产业现代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针对...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针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特点筛选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关键的两个投入指标与三个产出指标对我国产业现代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针对广西区内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发现,广西区内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即科技资源并未发生浪费且流向了产能较高的高技术企业,促进了广西区内产业现代化进程。广西区内规模效率很低,即现代化产业规模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规模调整实现促进产业现代化进程。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广西产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指标 产业现代化评价 科技资源配置 数据包络分析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验证中心研究综述与展望
16
作者 许彬彬 周超 范存义 《杭州科技》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着力点,概念验证中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概念验证中心的定义分为三类:新型组织模式、可行性验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本文提出概念验证中心的... 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着力点,概念验证中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概念验证中心的定义分为三类:新型组织模式、可行性验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本文提出概念验证中心的功能,即技术评估、创新指导、融资助力和教育培训。概念验证中心发挥了加速科学创新到技术创新、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的作用。概念验证中心对成果转化方案的技术、生产、投融资和商业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服务,促进方案的优化、迭代和转化。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议,希望在政府引领、完善流程、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体系创新方面进行强化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验证中心 评估评价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创业指导
下载PDF
甘肃省兰州市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综合分析
17
作者 彭莉 谈润方 +2 位作者 杨娇 魏媛 杨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近年来,兰州市响应甘肃省提出的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科创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科技企业、产业体系、科技管理等,出台一系列旨在深化科技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近年来,兰州市响应甘肃省提出的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科创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科技企业、产业体系、科技管理等,出台一系列旨在深化科技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政策。为客观评价现行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文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构建甘肃省兰州市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兰州市2017-2021年科技创新供给、需求、环境政策进行评分,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兰州市科技创新政策效果逐年提升,供需政策得分贡献较大,但科技创新环境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策 模糊综合评价 熵值法
下载PDF
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政策框架体系研究
18
作者 陈锐 李美桂 李壮壮 《今日科苑》 2024年第1期4-14,25,共12页
人才是科技发展第一资源。为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和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部委出台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274份主要文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探索构建由环... 人才是科技发展第一资源。为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和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部委出台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274份主要文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探索构建由环境建设、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管理和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四方面组成的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为各级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人才 人才政策 政策评价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效应的机理与检验
19
作者 蔡湘杰 贺正楚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差异性科技创新能力之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非线性正“U型”关系,即促进作用来源于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形成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区域层面,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特征。据此,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为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多层级指标清洗与聚合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
作者 刘钰莹 王一峰 李伯泽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6期81-96,共16页
在科技评价和科技管理须融合应用多源异构数据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目前仍未形成普适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框架,且现有评估有关创新活动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无法分析指标间复杂的关联性,有必要构建能够提高数据可信度、实现可迁移性、适... 在科技评价和科技管理须融合应用多源异构数据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目前仍未形成普适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框架,且现有评估有关创新活动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无法分析指标间复杂的关联性,有必要构建能够提高数据可信度、实现可迁移性、适应多种算法的多级综合评价算法框架。鉴于此,提出基于多层级指标清洗与聚合的综合评价框架,包括数据处理层、指标聚合层和综合评价层三层算法,其中双流指标清洗算法根据指标相关性与指标数据间距离关系识别并修正数据中的异常点、极端值,可以提供高可信数据;而结合优劣解距离法的灰色关联法通过构建自适应评价算法,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特点实现智能的指标聚合,从而克服现有方法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局限性。基于此,依托深圳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平台和载体专项项目(国际科技信息中心),通过政府官方渠道、调研访谈和次级数据形成研究数据资料,对2016—2021年珠三角地区214家主要科研事业单位,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投入程度和科技项目承接能力4个一级指标及其二级指标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14家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近5年稳步增长,于2021年达到峰值,但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科技创新投入程度提升显著,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项目承接能力也明显上升,但整体科技创新基础环境仍有待改善;此外,科技创新头部事业单位格局比较稳定,新兴头部事业单位的成长路径不同,宜根据自身特点强化优势补足劣势。可见,运用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框架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精确度和稳健性,可有效揭示珠三角地区不同创新主体的主要优势、发展态势、创新潜力以及薄弱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多层指标 数据清洗 指标聚合 双流指标清洗算法 灰色关联法 量化评价 科研事业单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