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po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in Central Cambodia Examined Using a Multilayer Model
1
作者 Tatsuhiko NOBUHIRO Akira SHIMIZU +6 位作者 Katsunori TANAKA Koji TAMAI Naoki KABEYA Eriko ITO Takanori SHIMIZU Makoto ARAKI Sophal CHAN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09年第5期325-335,共11页
Development pressure has led to serious deforestation o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Particularly rapid defor-estation has occurred in easily accessible lowland areas, and it is thus important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bo... Development pressure has led to serious deforestation o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Particularly rapid defor-estation has occurred in easily accessible lowland areas, and it is thus important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bout these forests immediately. We measured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for a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in Kampong Thom Province, central Cambodia, using the energy balance Bowen ratio (EBBR) method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a 60-m-high observation tower. Daily evapotranspiration was higher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a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of the Asian monsoon clim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vapotranspiration generally corresponded to the seasonal difference in the vapor pressure deficit. A multi-layer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vapotranspiration. The multilayer model also reproduced the larger evapotranspiration rate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rainy season. However, observed values substantially exceeded model-calculated results during certain perio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y season and in the late dry season. Moreover,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model tended to overestimate evapotranspir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values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in the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that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bodia Energy Balance bowen ratio method evapotranspiration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MULTILAYERED Model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Reciprocal Analysis for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with Evapotranspiration at a Humid Region 被引量:2
2
作者 Toshisuke Maruyama Manabu Segawa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6年第4期230-252,共23页
Evapotranspiration act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logic cycle an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But the estimation issue still remains until nowadays.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make clear this problem by the following way... Evapotranspiration act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logic cycle an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But the estimation issue still remains until nowadays.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make clear this problem by the following way. In a humid region, by applying the Bowen ratio concept and optimum procedure on the soil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are estimated using net radiation (Rn) and heat flux into the ground (G). The method uses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a single height by reciprocally determining the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Ts)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rehs). This feature can be remarkably extended to the utilization.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of observed and estimated latent (lE) and sensible heat flux (H) using the eddy covariance method. The hourly change of the lE, H, Ts and rehs on the soil surface, yearly change of lE and H and relationship of estimated lE and H versus observed are clarified. Furthermore, monthly evapotranspiration is estimated from the lE.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hourly data of FLUXNET at a site of Japan, three si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wo sites of Europe in humid regions having over 1000 mm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 ratio eddy covariance Reciprocal Determination Estimation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下载PDF
Reciprocal Analysis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in a Forest Region Using Single Heigh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Based on the Bowen Ratio Concept 被引量:2
3
作者 Toshisuke Maruyama Manabu Segaw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7期724-742,共19页
Evapotranspiration in forests has been researched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it serves an important role in water resource issues and biomass production. By applying the recipro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Bowen ratio conce... Evapotranspiration in forests has been researched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it serves an important role in water resource issues and biomass production. By applying the recipro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Bowen ratio concept to the canopy surface, the sum result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i.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ET), is estimated from engineering aspect using the net radiation (Rn) and heat flux into the ground (G). The new method uses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a single height by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humidity (rehs) using the canopy temperature (Ts).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confirmed by the latent heat flux (lE) and sensible heat flux (H) observed by mean of eddy covariance method. The heat imbalance is correct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temporal change of lE and H at the canopy surface is clarified using hourly and yearly data. Furthermore, the observed and estimated monthly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 sites are compared.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using hourly data and the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 is conducted using observed covariance at five sites in the world using FLUX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 ratio eddy covariance Reciprocal Determination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Canopy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下载PDF
2017-2019年宁夏兰山骄子葡萄园日蒸散发观测数据集
4
作者 熊育久 林晓雨 +1 位作者 冯房观 张清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35-442,共8页
葡萄是重要经济作物,准确掌握葡萄逐日蒸散发变化特征,对研究葡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节水的关键。但国内葡萄蒸散发日数据相对匮乏。本数据集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高频温度法,在宁夏银川市郊的兰山骄... 葡萄是重要经济作物,准确掌握葡萄逐日蒸散发变化特征,对研究葡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节水的关键。但国内葡萄蒸散发日数据相对匮乏。本数据集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高频温度法,在宁夏银川市郊的兰山骄子葡萄园开展定位观测实验,获得同一观测点的两套日蒸散发数据,覆盖2017–2019年。本数据集在研制过程中剔除了波文比异常值影响,对逐日蒸散发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可望为研究葡萄园等高异质地表的蒸散发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为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蒸散发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高频温度法 葡萄
下载PDF
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测算森林蒸散的比较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2 位作者 张弥 韩士杰 金昌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5-1249,共5页
分别采用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测算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2年9、10月的森林蒸散量。结果表明,9月,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分别为83.1和87.9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不到6%,且两者日蒸散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分别采用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测算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2年9、10月的森林蒸散量。结果表明,9月,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分别为83.1和87.9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不到6%,且两者日蒸散量有较好的相关性(0.78),表明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在森林蒸散研究中有很好的一致性。10月,随着秋季落叶,林内水汽压梯度减小。涡动相关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为42.5 mm,BREB法测算的结果为49.1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达到了16%,两者日蒸散量相关系数为0.53。在水汽压梯度较小时,BREB法会产生较大误差。9月中上旬,森林主要热量消耗是用于蒸散,约占辐射平衡量的71%;落叶后,森林主要热量消耗变为森林-大气间的感热交换,蒸散耗热只占辐射平衡量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涡动相关法 波文比
下载PDF
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及其对农田蒸散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渡 李俊 +2 位作者 于强 同小娟 欧阳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309-5317,共9页
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测定农田蒸散量的标准方法。然而,能量不闭合现象在涡度相关测量中普遍存在。分析能量不闭合对涡度相关观测的影响,对于提高涡度相关观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蒸渗仪法为参照,探讨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对农田... 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测定农田蒸散量的标准方法。然而,能量不闭合现象在涡度相关测量中普遍存在。分析能量不闭合对涡度相关观测的影响,对于提高涡度相关观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蒸渗仪法为参照,探讨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对农田蒸散测定的影响,在导致涡度相关观测能量不闭合的诸多因素中,寻找对蒸散测定有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涡度相关观测的白天能量平衡比率(EBR)呈秋冬高、春夏低的变化特征,麦季日均EBR范围在0.26—2.84之间,平均1.15;玉米季日均EBR范围在0.19—2.59之间,平均0.78。无论麦季或玉米季,涡度相关法测定的平均蒸散量(ETec)均明显低于蒸渗仪法观测值(ETL),但两者显著相关(P<0.01),并有相似的季节变化。平均蒸散比(ETec/ETL)麦季约为0.61,玉米季约为0.50。在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ETec/ETL均与EBR显著相关(P<0.01)。麦田种植密度大,下垫面较均匀,蒸散比与EBR成正比(P<0.01),且不受叶面积指数(LAI)大小影响;反之,玉米田种植密度小,只有当LAI>1,下垫面变得较均匀后,蒸散比与EBR的关系才变得显著(P<0.01)。风速小时ETec/ETL与EBR显著相关,风速增加时二者相关性减弱。尤其在玉米田,当摩擦风速(u*)大于0.3 m/s时,ETec/ETL与EBR的相关性不再显著。风速小时,大气湍流微弱,湍流的涡旋较大。在有限的观测时段(0.5h)内,涡度相关仪的传感器难以捕捉足够的湍涡能量,所测湍流能量偏低,导致能量不闭合。以上结果为应用能量平衡比率校正农田蒸散提供了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比率 蒸散量 涡度相关法 蒸渗仪法 农田
下载PDF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蒸散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吴锦奎 陈军武 +3 位作者 吴灏 张世强 高明杰 秦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疏勒河上游草地综合观测点2011年草甸主要生长季节的观测资料,应用小型蒸渗仪法(ML)、涡动相关法(EC)、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高寒草甸的蒸散量进行估算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观测期间涡度相关法与能量平衡法所测定结果存在能... 利用疏勒河上游草地综合观测点2011年草甸主要生长季节的观测资料,应用小型蒸渗仪法(ML)、涡动相关法(EC)、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高寒草甸的蒸散量进行估算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观测期间涡度相关法与能量平衡法所测定结果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能量平衡闭合度0.84;波文比法估算的蒸散量为270.6 mm,比蒸渗仪法测定结果(238.9 mm)高13%,比涡度相关法结果(236.1 mm)高出15%。3种方法估算结果均有较好相关性。涡度相关法可能低估蒸散量,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蒸散量有所高估。考虑到蒸散估算精度和连续性观测等方面,涡度相关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涡度相关法 波文比 小型蒸渗仪 高寒草甸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被引量:30
8
作者 戚培同 古松 +3 位作者 唐艳鸿 杜明远 吴力博 赵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通量相当于有效能量的73%。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蒸散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涡度相关系统与小型蒸渗仪测定的蒸散量相关系数达0.96,与波文比法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5。然而,波文比法计算的蒸散量最大,比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高43%;小型蒸渗仪法的测定值次之,比涡度相关法的观测值高19%;涡度相关法测算的蒸散值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可能会过小评价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波文比 涡度相关技术 小型蒸渗仪 高寒草甸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婧梅 蔡海 +6 位作者 程茜 乔春连 褚晖 陈懂懂 徐世晓 赵新全 赵亮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蒸散 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 退化草地
下载PDF
温带草地蒸散发及波文比观测与比较:涡动相关及波文比系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佩 马琪顺 +3 位作者 王家琪 黄洁钰 李炜 张赐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9,共7页
蒸散发的精确观测及估算是水资源管理及水文遥感验证的基础。该文利用已有的涡动塔观测数据集,配合波文比系统进行了同步观测,对二者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法和波文比方法估算的蒸散发均值及季节变动分别为298.73... 蒸散发的精确观测及估算是水资源管理及水文遥感验证的基础。该文利用已有的涡动塔观测数据集,配合波文比系统进行了同步观测,对二者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法和波文比方法估算的蒸散发均值及季节变动分别为298.73±128.58 W·m-2和272.37±116.87 W·m-2,整体而言这两种方法所观测的蒸散发较为一致,决定系数R2=0.7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较涡动相关法,波文比方法估算潜热较低。生长季内,植被在生长初期及割草期出现明显的差别,表明波文比系统在植被生长旺盛期测量潜热效果更为稳定。两种方法估算的波文比具有相似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动趋势。波文比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动,其变动均值及标准差为0.21±0.42;其日变化与太阳辐射相关度较强(R2变动为0.41~0.52),其季节变化与叶面积指数(LAI)具有较高的非线性相关性(R2=0.65),而土壤水分对季节变动影响较小。该研究表明:在温带湿润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生长很大程度上调节着该系统能量的分配。以上研究结果对波文比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涡动相关法 能量平衡波文比法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人工草地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翔 刘晓琴 +3 位作者 张立锋 牛犇 赵亮 古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973-4983,共11页
为揭示建植人工草地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能量平衡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的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该区域人工草地能量收支及其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R_s)和净辐射(R_n)的日最高值分别为33.6和19.1 MJ m^(-2)d^(-... 为揭示建植人工草地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能量平衡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的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该区域人工草地能量收支及其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R_s)和净辐射(R_n)的日最高值分别为33.6和19.1 MJ m^(-2)d^(-1),年累计值分别为6789.4和2773.3 MJ/m^2;全年R_n与R_s的比值(R_n/R_s)为0.41,但生长季的R_n/R_s(0.54)明显高于年均值;显热(H)与潜热(LE)通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H最低值出现在12月,之后随R_s的增强而增加,但进入生长季后呈下降趋势,7月中旬出现次低值;而LE在冬季维持较低值,3月以后迅速增加,最高值出现在生长旺季的7月。在能量分配上,可利用能量主要消耗于LE和H,年均LE/R_n,H/R_n,G/R_n分别为0.46,0.45和-0.13。但能量分配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波文比(β=H/LE)在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值分别为3.33、0.68、0.42和1.29。受植被叶面积指数(LAI)等生物因素以及土壤含水量(SWC)、饱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冠层导度(g_c)和解耦系数(Ω)的年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其平均值分别为16.22mm/s和0.70,表明在植被生长盛期LE仍受R_n的控制,其它季节Ω均值低于0.5,说明LE更多的是受VPD调控。本研究说明,虽然三江源区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较强,但R_n/R_s相对较低,生态系统能量平衡中各分项的变化主要受植被、土壤含水量以及净辐射的控制,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由于建植人工草地增加了植被覆盖度,进而改变了能量收支过程及能量平衡各分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反射率 波文比 能量平衡 涡度相关系统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和蒸散 被引量:16
12
作者 颜廷武 尤文忠 +3 位作者 张慧东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占全年的71%。Rn月均值呈单峰状季节变化;5月份Rn最大,达101.73 W/m2;12月份最小,仅为-2.38 W/m2。Rn在晴朗天气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Rn在日出后0.5 h至日落前1.5 h为正值,其它时间为负值。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在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LE呈单峰型季节变化,7月份最大。H呈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在4月份,次峰值在9月份。波文比(β)近似呈"U"字型季节变化,非生长季β均值为1.50,即H占有效能量的60%,生长季β均值为0.43,即LE占有效能量的70%。生长季土壤热通量(G)为能量支出项,约占有效能量的2.5%,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G为能量收入项,约占有效能量的6.8%,1月份几乎没有日变化。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全年蒸散(E)总量为541.8 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3%,蒸散耗水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支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波文比 能量平衡 蒸散
下载PDF
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的插补方法比较 被引量:42
13
作者 徐自为 刘绍民 +1 位作者 徐同仁 王介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82,共11页
涡动相关仪在长时间连续观测中,观测数据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应用6种不同的插补方法(平均昼夜变化法MDV,非线性回归方法NLR,动态线性回归方法DLR,查表法LUT,FAO.PM方法,HANTS方法)对北京密云站2007年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数... 涡动相关仪在长时间连续观测中,观测数据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应用6种不同的插补方法(平均昼夜变化法MDV,非线性回归方法NLR,动态线性回归方法DLR,查表法LUT,FAO.PM方法,HANTS方法)对北京密云站2007年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数据进行了插补。结果表明:LUT方法在不同数据缺失时均得到较好结果(均方差小于8W/m^2);MDV和NLR方法更适合于短时间数据缺失的插补;DLR和FAO—PM方法在观测数据出现连续波动时插补结果较差。由LUT、DLR、NLR、HANTS、FAO—PM方法得到的年蒸散量分别为395.8mm、409.9mm、393.5mm、390.7mm、399.4mm,差异在2.3~19.2mm之间变化。对比分析了LUT方法得到的年蒸散量(潜热通量)与净辐射、降水量以及LAS观测潜热通量间的变化规律,表明插补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仪 蒸散量 缺失数据 插补方法
下载PDF
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化及冠层下土面蒸发模拟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川 闫浩芳 +2 位作者 大上博基 史海滨 王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地表面传输到大气中。模型中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不仅取决于表层土壤含水状况,而且受风速影响。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及微型蒸发器观测荞麦地实际蒸腾蒸发量及冠层下土面蒸发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成功预测冠层下土面蒸发,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5%。该研究对于实现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的分离估算,减少无效水分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蒸发 蒸散发 微型蒸发器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下载PDF
干旱区人工绿洲间作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田隆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间作作物蒸散量为688mm,日均3.4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666mm,日均3.3mm/d,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同期,水文平衡法计算结果为733mm。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中期、末期分别为1.19、4.41和2.58mm/d,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79%、78.73%和13.48%。ET月变化显示,3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月和5月剧烈增加;6月达到最大;此后的7月和8月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对ET日内变化分析可知,作物蒸散开始于早晨7:00~8:00,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19:00~20:00趋于0mm/d。不同生长阶段蒸散强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间作作物 波文比能量能量法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 绿洲
下载PDF
基于树干液流及涡动相关技术的葡萄冠层蒸腾及蒸散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白岩 朱高峰 +1 位作者 张琨 马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21-7831,共11页
针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经济作物葡萄树冠层蒸腾及蒸散发特征的相关问题,在甘肃省敦煌市南湖绿洲开展无核白葡萄树液流速率及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包裹式茎流计,详细分析了典型生长季7—9月份葡萄树蒸腾耗水规律,使用"... 针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经济作物葡萄树冠层蒸腾及蒸散发特征的相关问题,在甘肃省敦煌市南湖绿洲开展无核白葡萄树液流速率及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包裹式茎流计,详细分析了典型生长季7—9月份葡萄树蒸腾耗水规律,使用"单位叶面积上的平均液流速率SF×叶面积指数LAI"的方法,实现了从单株到林分冠层蒸腾的尺度扩展,并通过与涡动相关技术所测蒸散发数据对比,详细研究了葡萄地冠层蒸腾及蒸散发规律。结果表明:典型生长季中葡萄树液流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日均耗水量从2.76 kg到10 kg不等,胸径越大的葡萄树日均耗水量越大;冠层蒸腾及蒸散发日变化曲线亦为单峰型,白天8:00—12:00与17:00—20:00期间,葡萄冠层蒸腾与蒸散发曲线均比较吻合,该时间段葡萄地蒸散发绝大部分来源于葡萄冠层蒸腾,而12:00—17:00之间由于午后太阳辐射强烈土壤蒸发量增加,葡萄蒸散发大于冠层蒸腾;典型生长季3个月中,葡萄冠层蒸腾量的变化范围在1.88—8.12 mm/d之间,日均冠层蒸腾量为6.12 mm/d,蒸散发在1.74 mm/d至10.78 mm/d之间,日均蒸散发量为7.13 mm/d;日均土壤蒸发量约为1.01 mm/d,只占总蒸散发量的14.2%,日均冠层蒸腾占日均蒸散发的比重达到85.8%,说明该生长阶段冠层蒸散发以作物蒸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热平衡原理 涡动相关 冠层蒸腾 蒸散发
下载PDF
基于变分方法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水热通量估算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娟 周广胜 +1 位作者 王云龙 王玉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46-2051,共6页
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生长季(2004年8月13—18日、2005年5月21~26日)和非生长季(2004年12月10~15日)共18d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10Hz输出1次)和小气候梯度系统在线输出资料(0.5h输出1次),分析了变分方法对草原陆气通量估算... 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生长季(2004年8月13—18日、2005年5月21~26日)和非生长季(2004年12月10~15日)共18d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10Hz输出1次)和小气候梯度系统在线输出资料(0.5h输出1次),分析了变分方法对草原陆气通量估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变分法估算的感热与潜热通量与涡动相关法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能量闭合程度更高.变分法计算的感热通量在白天明显地较涡动相关法得到的通量值高,12:00前后两者通量都达到峰值,两者之差也达到峰值,而夜间则较为接近;变分法计算的潜热通量曲线的相位略微落后于涡动相关法的通量曲线,且夜间的涡动相关法测得的潜热通量负值极少,负值通量的绝对值也很小.这表明夜间大气稳定导致涡动相关法存在一定程度的通量低估现象.变分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陆气通量的估算比较表明,变分法可避免能量平衡法计算不稳定导致的虚假峰值现象,计算结果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典型草原 通量 变分法 涡动相关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下载PDF
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蒸散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施婷婷 关德新 +4 位作者 吴家兵 张弥 王安志 金昌杰 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可信度较高.潜热通量与净辐射(R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呈指数关系,模拟出的LE日总量与Rn、Ta经验关系式,可对比缺值进行插补.森林蒸散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最高,夜间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日)有低估的现象;季节变化特点是7、8月份蒸散量最高,冬季较低,且蒸散量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例为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该森林蒸散年总量为1126.99MJ/m^2,相当于450.8mm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538.4mm)的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蒸散 能量平衡 涡动相关法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蒸散量测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兴国 杨启国 +1 位作者 柯晓新 张旭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1-656,共6页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蒸渗计对农田蒸散量进行了为期3a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两者测算的农田蒸散量平均偏差为20%,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值大于蒸渗计实测值,基本满足精度要求;无感热平流时两种方法所得蒸散量...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蒸渗计对农田蒸散量进行了为期3a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两者测算的农田蒸散量平均偏差为20%,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值大于蒸渗计实测值,基本满足精度要求;无感热平流时两种方法所得蒸散量相关性较有感热平流时的好;在平流逆温状态下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计算误差大于非平流状态下的计算误差;由于蒸渗计隔断了与周围农田的水热交换,导致了蒸渗计测量的蒸散量较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计算值偏低,其偏差大小需要进一步试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春小麦 波文比—能量平衡 蒸渗计
下载PDF
R-K蒸散模型用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的参数校正与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娟 王建林 +2 位作者 刘家斌 姜永超 王国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5,共7页
为了解华北平原冬小麦田蒸散特征,并对蒸散估算模型在冬小麦田的适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该文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2013-2015年冬小麦田的蒸散量进行观测,以气象数据为基础对估算模型Rana和Katerji模型(简称R-K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 为了解华北平原冬小麦田蒸散特征,并对蒸散估算模型在冬小麦田的适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该文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2013-2015年冬小麦田的蒸散量进行观测,以气象数据为基础对估算模型Rana和Katerji模型(简称R-K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模型对日蒸散量进行预测;并与FAO-PM模型的预测值及涡度相关系统的测量值进行对比,来说明R-K模型在冬小麦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冬小麦田蒸散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蒸散量在1月底最小,返青期开始逐渐增大,于4、5月份达到最大值;2个冬小麦生长季总蒸散量分别为436.3和334.8 mm。统计参数的对比说明修正后R-K模型对冬小麦田日蒸散量的预测效果优于FAO-PM模型。敏感性分析说明R-K模型对气象因素不敏感,稳定性良好。R-K模型对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蒸散量预测效果在后期表现最佳,其次为发育期、中期和初期,越冬期表现最差。该研究可为利用模型估算蒸散量及指导农田精确灌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作物 模型 涡度相关法 气象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