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语致使交替事件的句法语义分析
1
作者 王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朝鲜语致使交替事件的谓词一般为作格动词,整个致使结构属于词汇型致使的下位形式。句法结构上,致使交替事件可以与致事指向型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共现。语义上,谓词语义角色与致使主体或客体的融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谓词语义角... 朝鲜语致使交替事件的谓词一般为作格动词,整个致使结构属于词汇型致使的下位形式。句法结构上,致使交替事件可以与致事指向型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共现。语义上,谓词语义角色与致使主体或客体的融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谓词语义角色与致使论元具有语义特征上的吻合性,即通过图式与例示关系直接融合;二是谓词语义角色与致使论元的部分语义相同,在构式中通过转喻方式进行融合,即典型与扩展关系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交替事件 构式压制 语义融合
下载PDF
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0,共9页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一组合的语义分析和识解的过程。本研究将有助于计算机准确地理解这类组合并提供正确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组合 非事件强迫 物性结构 语义识解
下载PDF
“V+目的宾语”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吉益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63,96,共11页
"V+目的宾语"是汉语目的范畴表达系统中的最简结构,其中的V具有代体动词性质,顺序象似和句末封闭是其重要建构动因。结构省缩使"V+目的宾语"出现语义断堑,需要结构成分的协同共组方能实现其结构语义的完整解读。从... "V+目的宾语"是汉语目的范畴表达系统中的最简结构,其中的V具有代体动词性质,顺序象似和句末封闭是其重要建构动因。结构省缩使"V+目的宾语"出现语义断堑,需要结构成分的协同共组方能实现其结构语义的完整解读。从生成机制来看,"V+目的宾语"是一种事件压制形式,压制的动因在于方式与目的共处一个认知域,二者组合可以涵盖整个复合事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目的宾语”目的范畴 成分共组 事件压制
下载PDF
新词语的语义压制类型及其交叠与类推——兼论新词语造词机制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凯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4-132,共9页
压制是新词语产生的一种重要方式(约1/3),主要包括两类:(1)事件压制,成分组合义不足以通达新词语的确切涵义,需还原到事件中去解读语义,如“朝阳群众、飞天旗帜”;(2)功能/特征压制,以成分的功能/特征体现事物或事件的特点,如“敲黑板... 压制是新词语产生的一种重要方式(约1/3),主要包括两类:(1)事件压制,成分组合义不足以通达新词语的确切涵义,需还原到事件中去解读语义,如“朝阳群众、飞天旗帜”;(2)功能/特征压制,以成分的功能/特征体现事物或事件的特点,如“敲黑板、娘、A4腰”。两类语义压制往往交叠共词,并有一定的选择倾向;两类的类推性强弱也因类型差异而不同。语义压制视角的新词语研究可以管窥复杂语义与词语形式的形义适配关系,拓展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语 语义压制 类推 事件 功能/特征 造词机制
下载PDF
“舌尖上的X”构式认知理据分析
5
作者 王敏 吴小芳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5-58,共4页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式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成为构式的主体,"X"则表示插入构式的填充词汇,通过注意力视窗开启使"吃"这一事件框架中的某个或多个概念成分前景化。构式压制凸显了填充词汇语义框架内饮食这一语义成分并弱化了其他的语义成分,导致填充词汇的语义发生转变从而消解了构式义与填充词汇之间语义语用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框架 注意力视窗的开启 构式压制 填充词汇
下载PDF
诗歌语言名转动现象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玚 刘颖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2期5-11,共7页
"转类"是语法学和修辞学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议题,文章系统考察了诗歌语言中的名转动现象及其与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诗歌语言中存在大量名转动用法,涵盖了结果转指动作、对象转指动作、施事转指动作等八种基本类型... "转类"是语法学和修辞学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议题,文章系统考察了诗歌语言中的名转动现象及其与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诗歌语言中存在大量名转动用法,涵盖了结果转指动作、对象转指动作、施事转指动作等八种基本类型。其中以双音节名词最多,单音节次之,三音节与四音节名词最少,大体上遵循"词形越长,被转化的难度越大"这一基本规律。诗歌中的名转动属于一种逻辑转喻,可用生成词库理论中的事件强迫来解释。造成这种用法高频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追求诗歌作品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其二,顺应诗歌语言简约化的语体特征。本研究充分证明,诗歌这一"语言特区"可以给诗人提供一个不必拘泥于一般语言规则的语言运用平台,产生大量的创新用法。此类用法可增添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扩大句式修辞的使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名转动 事件强迫 陌生化 语言特区
下载PDF
英语轭制构式的“惯性压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可可 韩娇阳 颜小英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轭式搭配历来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为人们所关注,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用构式语法来研究的甚少。基于语料库分析把轭式搭配作为轭制构式来研究,并用惯性压制+对其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作为构式的惯性压制句法特点及... 轭式搭配历来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为人们所关注,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用构式语法来研究的甚少。基于语料库分析把轭式搭配作为轭制构式来研究,并用惯性压制+对其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作为构式的惯性压制句法特点及凸显简洁的语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压制 惯性压制+ 事件域模型 认知参照点 轭式搭配
下载PDF
“非X不可”的构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龙艳琴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7-119,共3页
"非X不可"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又颇具特色的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式不断固化,拥有自己独特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非X不可"结构实质上是一个表达未然事件的构式。
关键词 “非X不可” 构式语法 语义压制 未然事件
下载PDF
压制因素在视窗开启过程中的作用——语义冲突与解决研究之一
9
作者 胡志勇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3-76,共4页
现据认知语义学压制理论逐一考察了五类事件框架的注意视窗开启情况,结果发现,压制在注意视窗开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焦点调变作用。研究认为,只有综合考虑各类压制因素才能充分解释语言中的视窗开启现象,这一发现补充和完善了Talmy的注... 现据认知语义学压制理论逐一考察了五类事件框架的注意视窗开启情况,结果发现,压制在注意视窗开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焦点调变作用。研究认为,只有综合考虑各类压制因素才能充分解释语言中的视窗开启现象,这一发现补充和完善了Talmy的注意窗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压制 事件框架 调变 注意视窗开启
下载PDF
基于概念结构的构式压制限制条件分析
10
作者 吴可 王文斌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构式压制"是构式语法理论体系中用于解决语义冲突的重要手段,而学界目前对于构式压制发生的条件和规则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Talmy宏事件理论为框架,从汉语双及物构式和述结构式的概念语义入手,通过对这两类构式在典型... "构式压制"是构式语法理论体系中用于解决语义冲突的重要手段,而学界目前对于构式压制发生的条件和规则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Talmy宏事件理论为框架,从汉语双及物构式和述结构式的概念语义入手,通过对这两类构式在典型和非典型情况下的概念编码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了一组基于概念结构的构式压制限制条件,即核心图式编码者不受压制,副事件编码者可受压制。这一假设能够解释非典型双及物句的产生及其与把字句的不兼容性、述结谓语前项与后项词类的差异、非典型述补结构的产生,以及"V成"类述结式与双及物构式的不兼容性等问题。本研究为推动构式压制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压制 概念结构 核心图式 副事件
下载PDF
类词缀与事件强迫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宋作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8,共13页
现代汉语中有些类词缀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后构成名词,其中隐含动词,在理解和释义中需要重建一个事件。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把这种现象归为一种事件强迫,给出统一的解释,从而解决了之前研究中一些尚存的问题。研究发现:1)能触发事件强... 现代汉语中有些类词缀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后构成名词,其中隐含动词,在理解和释义中需要重建一个事件。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把这种现象归为一种事件强迫,给出统一的解释,从而解决了之前研究中一些尚存的问题。研究发现:1)能触发事件强迫的类词缀都是后置的,形式上表现为既能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后,也能黏附在动词性成分VP后,语义上与事件活动密切相关,包括指人、指物和指情状三类。其中前两类构成的多是施事名词,不能是受事名词,而且这些施事名词倾向于高度范畴化的恒常性名词、人造类名词。2)除了少数例外,隐含的动词基本上是名词性成分NP的目的角色或施成角色,具体选择哪种角色受类词缀语义的制约,也与NP的语义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词缀 生成词库理论 事件强迫 目的角色 施成角色
原文传递
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 被引量:26
12
作者 宋作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17,287,共13页
针对前人在事件强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轻动词假设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事件强迫的形式判定标准,使之可以对更多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的事件强迫,即宾语强迫进行... 针对前人在事件强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轻动词假设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事件强迫的形式判定标准,使之可以对更多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的事件强迫,即宾语强迫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得到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重点分析了事件动词、隐含动词和宾语名词的特点,并把宾语强迫分成了六类:事件隐含、活动隐含、句法补位、词汇化、事件实体和轻动词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逻辑转喻 事件强迫 宾语强迫 轻动词
原文传递
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0,共12页
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 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和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原文传递
基于使用的“动词-构式”论元融合模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坤 文旭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9,共14页
动词与构式的非常规论元配置是句法语义界面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式压制不能解释入构动词与构式之间的论元冲突得以消解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从经验事件出发探讨非常规论元配置的经验基础,提出规约化事件是动词进入构式的经验前提,为动词... 动词与构式的非常规论元配置是句法语义界面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式压制不能解释入构动词与构式之间的论元冲突得以消解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从经验事件出发探讨非常规论元配置的经验基础,提出规约化事件是动词进入构式的经验前提,为动词准入构式提供百科语义参照;然后结合样例表征观分析具体动词构式这一低层构式图式对非常规论元配置的影响,提出基于类比扩展的"语义牵引效应",即在词汇语义或语义类型方面相似的词汇,彼此容易发生句法框架的牵引;最后基于"语义牵引效应"对几个典型非常规论元配置的案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制 规约化事件 语义牵引效应 论元融合 基于使用
原文传递
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强 袁毓林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恰当的语义。此外,... 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恰当的语义。此外,"场"还具有非事件量化用法。据此,我们尝试将"场"的语义实现分为:(1)"场1":突出时间过程性;(2)"场2":突出时间过程性并兼具空间场景性;(3)"场3":淡化时间和空间性,突出事件计量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场” 生成词库论 类型强迫 事件量化 非事件量化 时间性与事件性
原文传递
事件称谓性NV结构的来源、属性及其整合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为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6,共8页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背景,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的事件称谓性NV结构(2+2)的来源、属性及其整合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试图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NV结构的来源与自主动因;(2)NV结构的属性与构...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背景,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的事件称谓性NV结构(2+2)的来源、属性及其整合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试图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NV结构的来源与自主动因;(2)NV结构的属性与构式赋义;(3)NV结构的整合与非离散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一些与方法论、认识论有关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构式强制 事件称谓 统计优选
原文传递
因果压制式的语义类型、生成机制及构式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延波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本文从构式形义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形义错配因果压制式的语义类型、生成机制及构式特征等问题。该构式可以根据"因为+N"中N背后隐含的语义类型分为事件类、性质类和规约类三种,它们统一存在转喻机制并依靠"压制—激活&q... 本文从构式形义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形义错配因果压制式的语义类型、生成机制及构式特征等问题。该构式可以根据"因为+N"中N背后隐含的语义类型分为事件类、性质类和规约类三种,它们统一存在转喻机制并依靠"压制—激活"模式生成,但在依赖路径和压制类型上却各不相同:事件类是依赖"参与者—行为"路径的事件压制,性质类是依赖"主体—性质"路径的性质压制,规约类是依赖"概念—规约"路径的内涵压制。该构式主要具有核心主旨概括、语义隐晦性及语篇依赖性这样一些构式特征。最后,本文对分析构式压制类型、路径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N” 构式压制 事件压制 性质压制 内涵压制
原文传递
程度态“X+着呢”构式的共时扩张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延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6,共10页
文章详细讨论程度态"X+着呢"构式从原型到非原型的共时扩张发展过程,并提出原型压制概念,从而说明非原型构式的生成机制。该构式可以根据X的使用频率、复杂度和可修饰度等因素划分为原型构式、中间构式和边缘构式。中间构式... 文章详细讨论程度态"X+着呢"构式从原型到非原型的共时扩张发展过程,并提出原型压制概念,从而说明非原型构式的生成机制。该构式可以根据X的使用频率、复杂度和可修饰度等因素划分为原型构式、中间构式和边缘构式。中间构式和边缘构式都基于构式压制而生成。活用性边缘构式"N+着呢"是在"压制-激活"模式及原型压制下,分别基于"N→a"路径的性质压制和"N→v"路径的事件压制而生成;前者要求N关联或体现某种性质义,后者要求N是事件结构中的凸显成分。最后,文章讨论了边缘性现象和理论阐释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式扩张与构式压制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构式扩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着呢” 构式 构式扩张 构式压制 原型压制 性质压制 事件压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