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toxicity reports in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database:A comparison of drugs that cause injury via mitochondrial or other mechanisms
1
作者 Payal Rana Michael D.Aleo +1 位作者 Xuerong Wen Stephen Kogut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857-3868,共12页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is a leading reason for preclinical safety attrition and postmarket drug withdrawals.Drug-induced mitochondrial toxicity has been shown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various forms of DIL...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is a leading reason for preclinical safety attrition and postmarket drug withdrawals.Drug-induced mitochondrial toxicity has been shown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various forms of DILI,especially in idiosyncratic liver injury.This study examined liver injury reports submitted to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 for drugs associated with hepatotoxicity via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compared with non-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The frequency of hepatotoxicity was determined at a group level and individual drug level.A reporting odds ratio(ROR) was calculated as the measure of effect.Between the two DILI groups,reports for DILI involving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 had a 1.43(95% CI 1.42-1.45;P <0.0001) times higher odds compared to drugs associated with non-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Antineoplastic,antiviral,analgesic,antibiotic,and antimycobacterial drugs were the top five drug classes with the highest ROR values.Although the top 20 drugs with the highest ROR values included drugs with both mitochondrial and non-mitochondrial injury mechanisms,the top four drugs(ROR values> 18:benzbromarone,troglitazone,isoniazid,rifampin) were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The major demographic influence for DILI risk was also examined.There was a higher mean patient age among reports for drug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 [56.1±18.33(SD)] compared to non-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48±19.53(SD)](P <0.0001),suggesting that age may play a role in susceptibility to DILI via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ports of liver injury were 2.2(odds ratio:2.2,95% CI 2.12-2.26)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older patient age,as compared with reports involving patients less than 65 years of age.Compared to males,female patients were 37% less likely(odds ratio:0.63,95% CI 0.61-0.64) to be subjects of liver injury reports for drug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toxicity mechanisms.Given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severe liver injury reports among drug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if a drug causes mitochondrial toxicity during pre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when drug design alternatives,more clinically relevant animal models,and better clinical biomarkers may provide a better translation of druginduced mitochondrial toxicity risk assessment from animals to humans.Our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lign with 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toxicity being an important cause of DILI,and thi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real-world studies with robust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l toxicity FAERS databas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HEPATOTOXICITY
原文传递
Establishing nursing adverse events’reporting content of hospital:using the Delphi method
2
作者 Yue Liu Hua-Ping Liu 《Frontiers of Nursing》 CAS 2020年第4期337-344,共8页
Objective:To develop nursing adverse events’reporting content of hospital.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two phases.The first phase was to develop the category and definition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that need to be rep... Objective:To develop nursing adverse events’reporting content of hospital.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two phases.The first phase was to develop the category and definition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that need to be reported through an expert meeting.The second phase was to develop every nursing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content by using the Delphi method.In total,8 experts attended the meeting and 15 experts conducted two rounds of consultation letter.Results:Nursing adverse events that need to be reported of hospital include pressure sore,fall/falling from bed,unplanned extubation,medication error,and accident.Reporting content of these events in detail had also been obtained,which was helpful for cause analysis systematically.Conclusions:The reporting content of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 of hospital is established,and it is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and feedback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sing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content expert meeting Delphi method Swiss Cheese Model adverse event report
下载PDF
Analysis of Data on Adverse Drug Events Reported to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3
作者 Emmanuel M. Baah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0年第2期203-227,共25页
Background: Th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of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known as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s a mechanism for collectin... Background: Th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of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known as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s a mechanism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drugs for redress, as they are used on large scale. The data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came from the FAERS database.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analysis of data covering 2013 to 2018 period, but compares the observed trends in the variables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at of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trends change over time;as this paper is, in a sense, a sequel to an earlier one with a similar title as this but covering the period 2007 to 2012.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re to: i) explore the trends in the variables involved with the adverse events problem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and compare these trends with that found in the study covering the 2007 to 2012 period;ii)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level of missing variable values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is lower than, the same or higher than it was in the 2007 to 2012 period;iii) find out how the first twenty principal suspect drugs most cited to be involved in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during drug use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compare with that of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Methods: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makes extracts from the FAERS database freely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on quarterly basis. Fourteen (14) out of over fifty (50) variables contained in these extracts were reckoned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nd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tools of frequencies, proportions and averages, on account of the nature of the data. Results: For the period 2013 to 2018, adverse events reports submitted to the FDA (US) more than doubled (2.1 times), accounting for an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15.8 %, which i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22.1% for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However, the reported number of cases for 2015 was 53.8% more than that of 2014.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or 2007 to 2012 period,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saw Female subjects accounting for over 60% of the annual and the overall number of reports. Overall,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ppear to have a slight edge over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reporting adverse drug events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with an indication that reports from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re on the decline and that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is on the rise.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were almost equally likely to report adverse events in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Also, the findings for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suggest that the older one gets the more vulnerable one becomes to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drug us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for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Conclusion: The dangers that come with the use of drugs is an evolving one and therefore there is the need to examine SRS data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emerging drug safety concerns can be dealt with tim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s ADVERSE DRUG events (ADE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林晓云 包浔娜 +2 位作者 庄海虹 罗梓菁 陈金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研究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 目的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研究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持续监测;再选取2022年1—12月的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情况,通过对比改进前后验证PDCA循环法的作用效果。结果2022年1—12月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为887例,季度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分别为:第一季度15.5例,第二季度21.0例,第三季度19.4例,第四季度32.8例。2021—2022年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2022年1—12月医院不良事件上报例数高于2021年1—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能有效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加强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床均医疗质量 安全不良事件 上报例数 医疗安全 服务质量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莫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经纬俊 彭苗苗 葛卫红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报告比值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数据库中,以替莫唑胺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24 725份,共识别出300个ADE信号,共涉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惊厥发作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挖掘到42个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这些在说明书中未有记录,如假单胞菌皮肤感染、疱疹性脑膜脑炎、舌下神经性瘫痪、汗孔角化病等。结论 替莫唑胺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被发现,临床使用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新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下载PDF
达罗他胺ADE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乔丽娟 陈金花 康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挖掘并分析达罗他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9年第3季度到2022年第3季度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 目的 挖掘并分析达罗他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9年第3季度到2022年第3季度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 提取到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565份,其中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356份,挖掘得到38个ADE信号,涉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达罗他胺ADE信号的SOC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该药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有13个,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男性乳腺发育、血小板计数降低等。结论 临床在使用达罗他胺时,除了关注该药说明书中提及的ADE外,还应密切关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横纹肌溶解、男性乳腺发育、血小板计数降低等潜在ADE,以避免因ADE引起的停药或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罗他胺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文露 陈力 +2 位作者 何绪成 陈佳 徐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别嘌醇AE报告5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SOC差异,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非布司他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塞来昔布不良事件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珊 谢波 +1 位作者 刘慧敏 李志浩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90-194,198,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塞来昔布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和信息成分法挖掘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报告数...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塞来昔布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和信息成分法挖掘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报告数据。结果ADE报告人主要为45岁以上人群,以女性居多,上报国家主要是美国。获得塞来昔布ADE报告37020例,涉及ADE 4068种,挖掘ADE信号406个,经筛选后得到有效信号285个,累及23个系统-器官(SOC)。根据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信号分别为:食管纤维化、与性活动有关的原发性头痛、脑血管疾病、胃肠道腺癌、心血管障碍。说明书未载明的ADE信号主要有: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失明、健忘、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所得ADE信号基本与说明书一致;信号提示塞来昔布ADE主要集中在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说明书黑框警告心血管血栓事件,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均有相关ADE信号检出。在使用该药时,除注意患者心脑血管、胃肠道不适症状以外,还应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并做好相关监护,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FAERS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综合标准法 信息成分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泊妥珠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9
作者 宋再伟 李欣亚 +4 位作者 门鹏 姜丹 董菲 赵荣生 杨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2-761,共10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泊妥珠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替罗非班相关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0
作者 梁皓楠 李中华 +1 位作者 王巧云 李祥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1016-1019,1024,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替罗非班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进行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对美国FAERS数...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替罗非班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进行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4季度上报的替罗非班相关ADE信号进行挖掘。结果:纳入研究的报告共17 307 472份,收集到以替罗非班为主要怀疑药物的报告共2 387份,报告者主要来自中国(1 221份,占51.15%);报告者身份主要为医师(1 466份,占61.42%);涉及适应证共2 444例次,主要为抗血小板治疗(1 428例次,占58.43%);挖掘出有效信号111个,包括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心肌梗死等;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为心脏器官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现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肌钙蛋白T升高、心源性死亡、黏膜出血等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结论:通过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替罗非班相关ADE信号的挖掘分析,提示临床使用该药时除了要关注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外,对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一些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的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也需要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药品不良事件 药物警戒 比例失衡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秋水仙碱相关神经毒性风险分析
11
作者 吴汀溪 赵志刚 +3 位作者 石延枫 张杨 张伊楠 朱斌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 评价秋水仙碱相关神经系统不良事件(nAEs)的风险及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秋水仙碱相关nAEs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 目的 评价秋水仙碱相关神经系统不良事件(nAEs)的风险及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秋水仙碱相关nAEs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对nAEs及缺血性、出血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并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及患者结局。结果 共提取秋水仙碱相关nAEs 906例,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不良事件分别是头痛(ROR_(025)=1.09,IC_(025)=0.30)、感觉减退(ROR_(025)=1.79,IC_(025)=1.09)、意识丧失(ROR_(025)=1.62,IC_(025)=0.99),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枢神经血管疾病中均不存在信号。秋水仙碱相关nAEs发生时间中位数为30 d,7.42%的患者死亡。结论 秋水仙碱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枢神经血管疾病中未检测到信号,但临床应警惕一些其他罕见神经毒性不良事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毒性 缺血性 出血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贝伐珠单抗相关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2
作者 庞培杰 殷鑫 +1 位作者 刘天宇 贾映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目的 促进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借助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 目的 促进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借助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联合检验ADE信号,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25.1中的首选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DE信号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60 675份,涉及患者60 675例,上报地区主要为北美洲(48.78%)和亚洲(29.00%);严重ADE报告中,以死亡报告数最多(14 358例,23.66%)。605个PT信号涉及ADE报告20 127份(患者20 127例),可归入21个SOC,信号数排前3的SOC分别为胃肠系统疾病(89个),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肿瘤,68个)及眼器官疾病(66个);ADE例数排前3的SOC分别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 059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2 813例)和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2 235例)。ADE报告例数排前5的PT分别为疾病进展(1 279例)、高血压(1 072例)、贫血(585例)、骨髓抑制(583例)和蛋白尿(569例)。结论 临床医师在用药期间除关注贝伐珠单抗的常见ADE外,应重点关注其导致的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出血、胃肠穿孔、间质性肺病等严重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3
作者 阴敏 陈佳丽 +2 位作者 刘皓天 菅凌燕 刘晓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9期122-126,共5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enVigil 2.1平台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的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其中帕拉米韦只...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enVigil 2.1平台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的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其中帕拉米韦只有2015年至2022年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挖掘ADE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MedDRA 25.0)中的首选语(PT)对检索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编码,按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归类。结果共获得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4646份,其中奥司他韦12223份、扎那米韦2377份、帕拉米韦46份。共挖掘到ADE信号228个,涉及15个SOC,SOC主要集中在精神病类、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生频次较多的ADR,奥司他韦为呕吐、异常行为、幻觉、失眠、意识模糊状态等,扎那米韦为异常行为、幻觉、谵妄、意识丧失、意识状态改变等,帕拉米韦为休克和急性肾损伤;信号强度较大的ADR,奥司他韦为婴儿痤疮、热性谵妄、病态人格、出血性小肠结肠炎、睡惊症等,扎那米韦为热性谵妄、热性惊厥、眼黏膜皮肤综合征、异常行为、梦话,帕拉米韦为休克和急性肾损伤;未列入药品说明书的ADR,奥司他韦有失眠、上腹痛、攻击、意识丧失、心动过缓等,扎那米韦有意识丧失、意识水平下降、惊厥发作、攻击、激越等。结论临床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时,应关注精神病类、胃肠系统疾病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ADR,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报告比值比法 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
下载PDF
基于美国VAERS数据库的肝、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不良事件分析
14
作者 武一 何金阳 +6 位作者 王晓剑 周效竹 刘冉佳 郭明星 赵莹 代文迪 崔向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72-579,共8页
目的通过对美国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中肝、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其具体特征,为器官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安全性数据参考。方... 目的通过对美国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中肝、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其具体特征,为器官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安全性数据参考。方法提取2020年12月18日到2023年5月24日VAERS数据库中肝、肾移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相关不良事件数据,用比例失衡法统计分析不良事件报告基本情况,对例数大于3的不良事件进行筛选和系统-器官分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13个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反应报告,肝移植253例,肾移植817例,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疲劳、发热、寒战、肢体疼痛、头晕、咳嗽、腹泻等。其中临床需关注新的不良反应有急性肾损伤、心房纤颤、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移植排斥反应、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结论通过VAERS系统对肝、肾移植患者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数据挖掘,检测出多个值得关注的新的不良反应,为进一步开展移植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肝移植受者 肾移植受者 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系统-器官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分析
15
作者 游晓炎 郑盈盈 王宪英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 目的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到满足阈值标准的ADE报告数175930份,获得信号963个,共涉及2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英夫利西单抗主要ADE表现为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和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等,这与药品说明书记录一致。此外,还发现了英夫利西单抗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损伤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等疾病的风险。结论在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时,除了关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ADE之外,也应密切关注说明书未提及的ADE,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风险信号 药品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阿伐曲泊帕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6
作者 熊瑞 王瑾 +4 位作者 杨振 罗艳梅 张宏 仝永涛 来小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6,共8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药物阿伐曲泊帕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2.1药物警戒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5月至20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药物阿伐曲泊帕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2.1药物警戒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阿伐曲泊帕的ADE数据,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中ADE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 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 PT)对ADE信号进行分类和描述,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 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ADE数据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获取到阿伐曲泊帕相关ADE报告1 879份,累及24个SOC,在PT层级检测到阳性ADE信号28个,其中信号最强的是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报告数最多的是头痛、疲劳和乏力,新发现了8个ADE信号,分别是季节性过敏、背部疾病、肌肉骨骼不适、肠胃气胀、睡眠过度、斑状皮疹、情绪障碍和流涕。结论 临床应用阿伐曲泊帕时不仅要关注其血栓形成风险,还应密切关注季节性过敏、背部疾病、肌肉骨骼不适、肠胃气胀、睡眠过度、斑状皮疹、情绪障碍和流涕等说明书尚未记载的ADE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血小板减少症 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皮肤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评价
17
作者 幸婷婷 陈光华 李文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10年至2021年各季度以全球已上市DPP-4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挖...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10年至2021年各季度以全球已上市DPP-4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挖掘DPP-4抑制剂的ADE信号,并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提取并整理其中的皮肤ADE信号。结果以吉格列汀、奥格列汀、曲格列汀、安奈格列汀、依格列汀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数均为0份;以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替格列汀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数分别为192131,2034,6787,3635,4532,2份,对应的皮肤ADE信号数依次为20,4,15,10,14,0个,且其中分别有18,2,7,9,8,0个ADE信号未在相应药品说明书中提及。在发生皮肤ADE的患者中,阿格列汀用药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余4种药物反之;年龄多在65岁以上;维格列汀用药时长集中在0.5~1年,其余4种药物的用药时长集中在半年内或1年以上;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用药剂量依次集中在100,50,5,25,5 mg/d。使用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的患者临床结局大多为住院,其余3种药物多为其他临床结局。结论DPP-4抑制剂可致多种皮肤ADE,临床用药时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皮肤不良事件 FAERS 报告比值比法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塞利尼索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8
作者 陈亚轻 徐梦丹 +2 位作者 顾航烨 吴君琳 陈永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6.0版)药物ADE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语(PT)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获得塞利尼索ADE报告3084份,ADE阳性信号共134个;已报告性别中男性127例、女性124例,年龄以≥65岁为主(4.12%);美国报告数量最多(96.53%),报告者主要为消费者(77.27%);严重ADE主要为住院/住院时间延长(26.26%),其次为死亡(17.15%)。发生频次排名前3位的ADE分别为恶心(1162次)、疲劳(790次)、食欲减退(610次),均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分别为装置相关性菌血症(ROR=115.07,PRR=114.94)、睑板腺功能障碍(ROR=106.70,PRR=106.54)、沙门菌性脓毒症(ROR=99.90,PRR=99.81),均未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结论临床使用塞利尼索时除需关注说明书提及的恶心等常见ADE外,还应关注装置相关性菌血症、睑板腺功能障碍、沙门菌性脓毒症等未被说明书提及的ADE;建议每周复查患者血常规,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感染症状等进行监测,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利尼索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阿可替尼ADE信号挖掘与分析
19
作者 熊瑞 雷静 +3 位作者 张世鹏 张宏 仝永涛 来小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挖掘和分析阿可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平台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17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与阿可替尼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 目的挖掘和分析阿可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平台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17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与阿可替尼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ADE信号进行检测。结果提取到以阿可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7869份,从中检测到142个ADE阳性信号,涉及20个系统器官分类,基本与其药品说明书记载的ADE一致,主要涉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器官疾病等。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未在其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新的潜在ADE信号,包括心源性猝死、肺毒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胸腔积液、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骨痛、血压降低、血钠异常等。结论在应用阿可替尼时,除了需要关注其说明书已记载的ADE外,还应评估其包括心源性猝死、肺毒性等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ADE风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可替尼 药物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套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拉罗尼酶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Ⅰ型药品潜在不良事件的挖掘与分析
20
作者 纵尚尚 杨小娟 +1 位作者 高茂威 陈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挖掘出拉罗尼酶不良事件2795例,男性占1272例(45.5%)与女性1242例(44.4%),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数据上报人员主要是医护工作者(1455例,占52.1%)和消费者(1314例,占47.0%);AE报告中病人年龄2岁以下445例(12.3%),2~17岁1191例(42.6%),>17~64岁638例(22.8%);全部AE事件中死亡病例526例(18.9%)。共挖掘不良事件信号61个,映射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发热、肺炎、呕吐、呼吸困难、咳嗽、不适、荨麻疹及呼吸衰竭等为主要首选术语(PT)信号。结论基于FARES数据库的挖掘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依据;拉罗尼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要进行长期研究,以确定其对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罗尼酶 黏脂质累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Ⅰ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风险信号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