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事件名词的物性结构及其篇章功能
1
作者 张大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物性结构理论揭示了事物名词所关联的语义角色。采用事物名词的物性结构建构原则,可以建立事件名词的物性结构。两类名词的物性结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基于事件名词语义的各种物性角色的建构,体现了事件名词的特点。此外,事件... 物性结构理论揭示了事物名词所关联的语义角色。采用事物名词的物性结构建构原则,可以建立事件名词的物性结构。两类名词的物性结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基于事件名词语义的各种物性角色的建构,体现了事件名词的特点。此外,事件名词物性结构还可用于分析事件名词的篇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事件名词 物性结构 篇章功能
下载PDF
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事件名词是汉语名词的特殊子类。通过调查大规模语料库中原型成员的句法分布趋势 ,可以看出 ,事件名词所代表的事件范畴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事件名词 句法分布 语料库 原型成员 量词
下载PDF
汉语事件名词的界定与系统构建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175,196,共15页
事件范畴是由事物与动作两个基本范畴融合而成的复合范畴。从跨语言角度看,事件范畴在语言层面编码为词而非句子,是一种有标记映射。可即使在形态语言里,仍然存在无标记事件名词,同时存在事件名词多义兼类这样一种普遍的语言共性。因此... 事件范畴是由事物与动作两个基本范畴融合而成的复合范畴。从跨语言角度看,事件范畴在语言层面编码为词而非句子,是一种有标记映射。可即使在形态语言里,仍然存在无标记事件名词,同时存在事件名词多义兼类这样一种普遍的语言共性。因此目前形态语言中事件名词的主要界定方法,仍然是利用分布这一功能标准。将汉语现有的框架与之比对后可发现,它们的核心分布都是名词事件结构的实现,因此汉语事件名词的界定方法总的来说是一种事件结构测试法。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各框架优先度的差异,赋予不同的权值,再以这些不同权值的框架为标准,按义项辨析事件名词备选成员,从而初步构建起现代汉语事件名词逐级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范畴 有标记映射 形态语言 事件名词多义兼类 语言共性 事件结构测试法 框架权值
下载PDF
事件名词的语义基础及相关句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蕾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事件名词原型成员跟动词的短距离搭配,证明该类名词包含[+动作性]。但通过考察名词所依存的各类句式,其更确切的语义基础是[+事件性]。
关键词 事件名词 句式 动作性 事件性
下载PDF
英语事件名词的建构机制——体验认知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仇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英语事件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重要子类,在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视角,探究事件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成的理据。研究表明,英语事件名词彰显两个语义特征:数量性和有界性,这两个特征及原生动词到事件名... 英语事件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重要子类,在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视角,探究事件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成的理据。研究表明,英语事件名词彰显两个语义特征:数量性和有界性,这两个特征及原生动词到事件名词的类转都是人们体验心智和认知的外在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名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理据
下载PDF
语法隐喻的共时与历时维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红阳 丛迎旭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5-112,共8页
语法隐喻是语义层在词汇语法层的重新联接与投射。语法隐喻的界定与阐释存在共时与历时两个互补维度。本文以语法隐喻的最典型体现形式——动词名物化现象为例,借助英汉语料库进行了共时与历时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共时角度看,动词... 语法隐喻是语义层在词汇语法层的重新联接与投射。语法隐喻的界定与阐释存在共时与历时两个互补维度。本文以语法隐喻的最典型体现形式——动词名物化现象为例,借助英汉语料库进行了共时与历时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共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不是一个两元的跨类,而是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的连续统;2)许多表达事件过程的语义常体现为名词,但并不存在动名转换;3)从历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常包含名转动、动转形、形转名等多个过程。总之,语法隐喻现象在不同的层面受到语言类型、认知方式、社会功能等多种因素的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动词名物化 共时 历时 事件名词
下载PDF
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语义概念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仇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4,共5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句法结构,英语乏词义结构在研究中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探究该结构的语义概念化特征。研究发现,这类结构的显现主要受"隐喻概念化"和"选择概念化"两个认知原则的统摄。从隐喻概念化的角度看,这一... 作为一种常见的句法结构,英语乏词义结构在研究中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探究该结构的语义概念化特征。研究发现,这类结构的显现主要受"隐喻概念化"和"选择概念化"两个认知原则的统摄。从隐喻概念化的角度看,这一结构受基于想象思维的本体隐喻的支配;从选择概念化的角度看,该结构突显了一个有界片段,而这种突显又与认知主体意向行为投射中心的变化相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词义结构 事件名词 语义概念化
下载PDF
X-ER构式下的事件名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高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6-31,共6页
X-er名词向来被以偏概全称为"施事名词",但X-ER构式实际可以编码"施事"以外的诸多语义角色,其指称范围涵盖人、物、事件等范畴,语义范围涵盖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甚至时间等语义格,词基X牵涉多种词类。X-ER构式下... X-er名词向来被以偏概全称为"施事名词",但X-ER构式实际可以编码"施事"以外的诸多语义角色,其指称范围涵盖人、物、事件等范畴,语义范围涵盖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甚至时间等语义格,词基X牵涉多种词类。X-ER构式下的"事件"名词具有与"物件"意义上的X-er名词相同的概念结构,也可再划分为施(致)事性、受事性、工具性等次类,而除此还有一类无法分析为具体语义角色的X-er"事件"名词。X-er事件名词的生成既遵循"事件即物件"这一总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转喻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r名词 事件名词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0,共9页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一组合的语义分析和识解的过程。本研究将有助于计算机准确地理解这类组合并提供正确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组合 非事件强迫 物性结构 语义识解
下载PDF
时间方位词“来”对事态助词“来”形成的影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9
10
作者 梁银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4-59,共6页
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 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态助词演变。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到隋代已经正式确立。唐代以后,动态助词“来”也开始大量... 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 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态助词演变。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到隋代已经正式确立。唐代以后,动态助词“来”也开始大量出现,在某些语境中它也可以转化为事态助词“来”,这加速了事态助词“来”的语法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方位词 事态助词
下载PDF
从物性结构看工具类名词的动词化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琳 穆柔云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90,共11页
在语言使用中,名词动词化现象比较常见。长期以来,人们常从动词的视角研究名词,物性结构为该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物性结构作为生成词库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接口,为名词向动词演化提供语言知识。它与理想认知模型一起推动着词义的传承与... 在语言使用中,名词动词化现象比较常见。长期以来,人们常从动词的视角研究名词,物性结构为该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物性结构作为生成词库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接口,为名词向动词演化提供语言知识。它与理想认知模型一起推动着词义的传承与递变,影响着人们对意义的建构与理解。工具类名词作为高频词,在使用中动词化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动词义临时浮现,有的动词义已经固化。从事件视角剖析物性结构,可为工具类名词动词化现象提供一个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类名词 名转动 物性结构 事件视角
下载PDF
概念转喻视域下的英汉动转名现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明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99-402,共4页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名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动转名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词类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英汉动转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名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动转名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词类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英汉动转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为进一步开展词类转换研究和探究人类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转名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突显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转喻认知理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明杰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名词"动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的认知理据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名词“动用”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突显
下载PDF
对比视角下英语隐性事件类名词词组的翻译研究
14
作者 常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96-101,共6页
英语隐性事件类名词词组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常见书面表达方式。如何理解和翻译该类词组有一定的难度。提出英语事件类名词词组的概念,探讨英语事件类名词词组的构成,并从对比的角度运用词语的语义关系特征和语境分析讨探讨隐性事件类词... 英语隐性事件类名词词组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常见书面表达方式。如何理解和翻译该类词组有一定的难度。提出英语事件类名词词组的概念,探讨英语事件类名词词组的构成,并从对比的角度运用词语的语义关系特征和语境分析讨探讨隐性事件类词组的理解与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 英语名词词组 事件 显性 隐性 翻译
下载PDF
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的事件类名词的耦合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国华 赵克 +1 位作者 李亚涛 易帅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年第6期60-63,66,共5页
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事件类名词耦合的一种处理方法。事件类名词是汉语名词的一个特殊子类,这类名词兼事物性与动作性于一身。给出了事件类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并采用基于知识的方法,应用概念从属理论,对事件类名词进行详细的语义... 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事件类名词耦合的一种处理方法。事件类名词是汉语名词的一个特殊子类,这类名词兼事物性与动作性于一身。给出了事件类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并采用基于知识的方法,应用概念从属理论,对事件类名词进行详细的语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事件类名词的耦合情况进行分类,并给出了事件名词解耦处理的具体方法。这种对事件类名词的耦合处理方法在智能辅导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类名词 语义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 耦合 智能辅导系统
下载PDF
论英语名转动的概念转喻认知理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明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词类转换研究和进一步探究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思维方式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转动 概念转喻 认知理据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突显
下载PDF
诗歌语言名转动现象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玚 刘颖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2期5-11,共7页
"转类"是语法学和修辞学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议题,文章系统考察了诗歌语言中的名转动现象及其与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诗歌语言中存在大量名转动用法,涵盖了结果转指动作、对象转指动作、施事转指动作等八种基本类型... "转类"是语法学和修辞学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议题,文章系统考察了诗歌语言中的名转动现象及其与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诗歌语言中存在大量名转动用法,涵盖了结果转指动作、对象转指动作、施事转指动作等八种基本类型。其中以双音节名词最多,单音节次之,三音节与四音节名词最少,大体上遵循"词形越长,被转化的难度越大"这一基本规律。诗歌中的名转动属于一种逻辑转喻,可用生成词库理论中的事件强迫来解释。造成这种用法高频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追求诗歌作品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其二,顺应诗歌语言简约化的语体特征。本研究充分证明,诗歌这一"语言特区"可以给诗人提供一个不必拘泥于一般语言规则的语言运用平台,产生大量的创新用法。此类用法可增添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扩大句式修辞的使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名转动 事件强迫 陌生化 语言特区
下载PDF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文波 齐正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也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词汇具体性影响情绪名词加工的晚期阶段,LPC波幅能够分辨出不同情绪效价的抽象词,对于具体词仅能区分出情绪与非情绪,这说明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负载了更多的情绪信息,反映出对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名词 词汇具体性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都”约束单数名词的语义允准条件及相关因素研究
19
作者 孙竞 袁毓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3,共10页
本文分析了'都'约束单数名词的语义允准条件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在语义原子理论的框架下,讨论'N单数+都+VP'格式中N单数的复数化问题。文章认为,N单数的复数化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1)N单数的语义原子与VP之间的... 本文分析了'都'约束单数名词的语义允准条件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在语义原子理论的框架下,讨论'N单数+都+VP'格式中N单数的复数化问题。文章认为,N单数的复数化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1)N单数的语义原子与VP之间的语义选择限制;(2)'整'字结构对N单数'整体—部分'语义关系的激活。接着文章对N单数语义原子的隐晦性及其原因进行了考察。最后,从认知扫描的角度对该结构所表示的事件类型以及所反映的认知模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单数名词 语义原子 复数事件 次第扫描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研究——以“準備”“用意”和“准备”的对比为例
20
作者 安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分别使用日语语料库BCCWJ和汉语语料库BCC对日语近义词“準備”“用意”和汉语词汇“准备”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点总结了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名词用法的“準備”和“准备”相对应;动词用法的“用意”和名词用法的... 分别使用日语语料库BCCWJ和汉语语料库BCC对日语近义词“準備”“用意”和汉语词汇“准备”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点总结了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名词用法的“準備”和“准备”相对应;动词用法的“用意”和名词用法的“用意”均对应动词用法的“准备”;在与饮食相关的名词搭配使用时,“準備”“用意”的名词用法与“准备”的动词用法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準備 用意 准备 对比语言学 事件名词 物体名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