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rnessing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immediate perioperative period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following radical gastrectomy 被引量:1
1
作者 Lin-Bo Liu Jian Li +1 位作者 Jian-Xiong Lai Sen S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4期520-533,共14页
Although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GC)have been decreasing steadily worldwide,especially in East Asia,the disease burden of this malignancy is still very heavy.Except for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he... Although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GC)have been decreasing steadily worldwide,especially in East Asia,the disease burden of this malignancy is still very heavy.Except for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he management of GC by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surgical excis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is still the cornerstone intervention in the curative-intent treatment of GC.During the relatively short perioperative period,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gastrectomy will suffer from at least part of the following perioperative events:Surgery,anesthesia,pai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their related anxiety,depression and stress response,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affect long-term outcomes.Therefore,in recent years,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find and test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following radical gastrectomy,which will be the aim of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cal gastrectomy Perioperative events Gastric cancer survival METASTASIS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TIMP-3及DNMT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于娇 李汉杰 +3 位作者 陈鑫 王青 葛鹏 李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248-3253,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IMP-3、DNMT...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IMP-3、DNMT1、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将TIMP-3、DNM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生存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随访5年以上。结果:我们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3呈低表达,DNMT1呈高表达,TIMP-3及DNMT1的表达呈负相关;TIMP-3表达水平与Ki-67呈负相关,DNMT1表达水平与Ki-67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未见相关性。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只有临床分期和DNMT1表达水平是影响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风险因素。TIMP-3低表达组的5年OS和DFS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DNMT1高表达组的5年OS和DF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结论:研究表明乳腺癌中TIMP-3及DNMT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作为治疗计划制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 DNA甲基转移酶1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3
作者 苏展 车金辉 裴锐锋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晚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晚期HCC患者分为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治疗)和单抗组(信迪... 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晚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晚期HCC患者分为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治疗)和单抗组(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4.03)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08例晚期HCC患者,索拉非尼组36例,单抗组72例。单抗组中位PFS和OS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0.05)。单抗组ORR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0.05),但两组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致命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结论与索拉非尼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HCC中可获得更好的OS和PFS,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贝伐珠单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全程新辅助治疗模式
4
作者 周荻 周珺珺 +1 位作者 胡斌 陈海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目前公认的治疗模式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标准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明显降低LARC的局部复发率,但不影响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和总生存率,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通过提高化疗强度、延长放疗至手术的时间,从而提高肿瘤缓解率...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目前公认的治疗模式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标准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明显降低LARC的局部复发率,但不影响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和总生存率,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通过提高化疗强度、延长放疗至手术的时间,从而提高肿瘤缓解率,可明显改善无病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TNT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全身化疗完成度更高,能带来最大程度的肿瘤退缩,不但能改善远期生存,也能增加器官功能保留的机会。对于远处转移风险高或器官功能保留意愿强的LARC患者,TNT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模式。随着免疫治疗在TNT领域的应用,TNT模式不断拓展;同时,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探索将为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全程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放化疗 无病生存 器官保留
下载PDF
术前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探讨
5
作者 牛莉莉 阎萍 +1 位作者 李建明 闫文萍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21-23,45,共4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对乳腺癌患者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2018年军区总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82例,分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患者临床资料、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1)根据无疾病生存期,建立ROC曲线...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对乳腺癌患者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2018年军区总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82例,分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患者临床资料、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1)根据无疾病生存期,建立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取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得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临界值为5.78。(2)按照LMR5.78分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术前高值LMR组与低值LMR组的临床资料中,年龄、绝经状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均与LMR分组无统计学意义,DFS与LMR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函数分析,高LMR组乳腺癌患者的DF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LMR≥5.78是乳腺癌预后有力的因素,术前LMR检测方便、低廉、结果稳定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乳腺癌 生存时间
下载PDF
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王学谦 张英 +14 位作者 董军 王维 焦智民 张勇 蒋益兰 杨祖贻 薛文翰 王慧娟 都振利 王新杰 李润浦 孙红梅 曹晓红 张美英 侯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31-1637,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一线化疗4~6周期后疗效评价疾病稳定以上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患者...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一线化疗4~6周期后疗效评价疾病稳定以上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09例。对照组根据鳞癌和非鳞癌分别给予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单药化疗维持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均以21天为1个疗程,两组干预至少2个疗程,每周期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每2疗程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PFS)、生活质量,同时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269例入组患者中,246例患者出现PFS终点事件(91.45%),其中治疗组145例,中位PFS为106天,对照组101例,中位PFS为120天,两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美国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L4.0版)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中视觉模拟量表(EQ-5D-VA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两种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均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存在优势(P<0.05)。治疗期间两组共有19例患者出现ADR,治疗组7例(占治疗组人数4.38%),对照组12例(占对照组人数11.01%),ADR发生率在治疗组中更低,尤其表现在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结论:在延长PFS方面,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NSCLC的疗效非劣于现代医学单药维持化疗,且在高生活质量、低不良反应方面,复方红豆杉胶囊更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豆杉胶囊 非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生活质量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
7
作者 孙慧霞 许静 +1 位作者 郭哲 梁殿迅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75-1178,1182,共5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D-二聚体(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无瘤生存期。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分...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D-二聚体(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无瘤生存期。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分析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化疗疗程、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的患者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临床分期、术后CA125水平、术后D-D水平及术后残留病灶大小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与无瘤生存期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无瘤生存期 糖链抗原125 D-二聚体 残留病灶大小
下载PDF
艾灸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8
作者 叶知锋 黄挺 +3 位作者 胡科科 郭俊华 黄伶 周河燃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129-135,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治疗肺脾气虚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肺脾气虚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治疗,直至疾...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治疗肺脾气虚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肺脾气虚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化疗期间予常规抑酸护胃、止吐、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实体瘤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率分别为77.42%、41.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肿瘤总缓解率(ORR)分别为58.06%、51.6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87%、77.41%,2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FS长于对照组(Log Rank P<0.05)。治疗方式为影响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因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疾病进展风险较低[HR=0.57 (95%CI 0.33~0.99)]。治疗后,试验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乏力、食欲下降、免疫性肺炎总发生率及上述不良反应程度≥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治疗能改善肺脾气虚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症状,提高其免疫功能和延长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肺脾气虚型 艾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疗 无进展生存时间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初诊超高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基础方案治疗的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凤仪 李新 +5 位作者 詹晓凯 张佳佳 申曼 汤然 范斯斌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977,共7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超高龄老年MM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治疗决策和一般评价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在衰弱评估方面也有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初诊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超高龄老年MM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治疗决策和一般评价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在衰弱评估方面也有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初诊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价超高龄MM患者一般状况的最佳评估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收治的29例初诊超高龄MM患者病例资料,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案系统进行生存随访,随访截至2023-04-01,本研究结局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药治疗组(n=18)和三药治疗组(n=1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采用老年评分系统(GA)评分、英国骨髓瘤研究联盟风险状况(MRP)评分和梅奥(Mayo)评分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和PF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MM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中位PFS为8.70(1.90~43.87)个月,中位OS为17.23(2.00~72.83)个月。至末次随访,共21例(72.41%)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或复发,12例(41.38%)患者死亡;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82.76%(24/29),部分缓解(PR)率为51.72%(15/2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4.14%(7/29),完全缓解(CR)率为6.90%(2/29)。两组初诊超高龄MM患者CR率、VGPR率、PR率、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P衰弱(HR=0.213,95%CI=0.049~0.924,P=0.039)、血清校正钙升高(HR=0.153,95%CI=0.041~0.570,P=0.005)和维持治疗(HR=4.301,95%CI=1.219~15.169,P=0.023)是初诊超高龄MM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维持治疗(HR=4.372,95%CI=1.049~18.221,P=0.043)是初诊超高龄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含硼替佐米两药或三药治疗方案对初诊超高龄MM疗效和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血清校正钙升高和维持治疗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MRP评分可用于评估初诊超高龄MM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预后 衰弱 老年人 80以上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文静 彭杰 +2 位作者 张涛 伍玉南 陈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匹配前治疗组216例、... 目的探讨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匹配前治疗组216例、匹配前对照组78例。依据基线资料将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得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PSM后两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5年内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发生所需时间,以评价其疗效;分别观察PSM后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层次的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97%、77%、68%,对照组分别为91%、57%、52%,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2)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所需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腹水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3)PSM后,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按PLT计数不同各分为PLT<30×10^(9)/L、30×10^(9)/L≤PLT<50×10^(9)/L、50×10^(9)/L≤PLT<100×10^(9)/L、PLT≥100×10^(9)/L,各层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部分患者服用鳖龙软肝片后出现胃脘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程度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鳖龙软肝片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减少肝硬化腹水事件发生,延缓肝硬化终点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安全性较好,不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龙软肝片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 生存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不适合强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梦红 夏海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观察VA方案(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不适合强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A方案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疗的AML... 目的 观察VA方案(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不适合强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A方案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疗的AML患者55例,评估该方案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ML患者中位治疗疗程3(1~10)个,第一疗程结束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完全缓解伴血液学未完全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blood count recovery,CRi)率为78.2%,微小残留(minimal residual,MRD)转阴率61.8%;CR/CRi率和MRD转阴率均随着疗程增加而逐渐增加,有IDH1/IDH2、NPM1、ASXL1突变及无TP53突变的患者对VA方案的治疗反应较好。中位随访时间9.1(1.2~24.0)个月,生存39例,死亡16例,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17.4个月,CR/CRi患者的OS时间显著长于部分缓解或未缓解患者(P<0.001)。几乎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在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方面,感染最为常见。结论 VA方案在初诊不适合强化疗的AML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部分缓解患者可快速获得MRD转阴。IDH1/IDH2、ASXL1、NPM1、TP53突变可能是影响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生存 不良事件
下载PDF
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10年随访数据
12
作者 马桂芬 章倩 +2 位作者 刘娟 孙菁 林根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91-2097,共7页
背景局部进展期胃癌主要包括Ⅲ期胃癌,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的探究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 背景局部进展期胃癌主要包括Ⅲ期胃癌,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的探究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结果根据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第八版胃癌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明确诊断Ⅲ期胃癌。术后所有患者在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2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而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12-15。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TNM分期、年龄、转移淋巴结率(LNR)、胃切除方式患者生存差异。结果共纳入行术后辅助放疗的Ⅲ期胃癌患者135例,中位随访时间10.48年。5年内复发70例,死亡62例,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48.1%(65/135)、54.1%(73/135);10年内复发74例,死亡74例,10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为45.2%(61/13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pTNM分期、pT分期、LNR、癌结节、肿瘤位置、胃切除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TNM分期、pT分期、LNR、神经浸润、胃切除方式患者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ⅢA期,OS:HR=0.40,95%CI=0.19~0.83;DFS:HR=0.40,95%CI=0.19~0.92)、LNR(>50%,OS:HR=1.74,95%CI=1.03~2.94;DFS:HR=1.73,95%CI=1.02~2.94)、胃切除方式(全胃切除术,OS:HR=2.07,95%CI=1.22~3.50;DFS:HR=2.02,95%CI=1.20~3.41)是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O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40岁,HR=2.19,95%CI=1.06~4.53)是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另外,列线图表明年龄、pTNM分期、LNR、胃切除方式对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胃癌术后患者复发情况:10例(7.4%)局部复发(放射野内吻合口和淋巴结的复发),35例(25.9%)患者出现腹、盆腔播散种植,37例(27.4%)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包括肺、肝、骨、脑等脏器);部分患者发现了2种类型以上的复发。不同pTNM分期、年龄、LNR、胃切除方式的Ⅲ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复发或死亡主要在5年内。pTNM分期、LNR和胃切除方式是这类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2切除术 辅助放化疗 预后 存活率 无病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CD70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王蒙 朱俊锋 +8 位作者 伍燕平 朱清 张平平 朱太岗 葛洪峰 周黎黎 李佳佳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析CD70表达在DLBC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6例DLBCL患者中CD70阳性表达率为80.17%,其表达与中期评估疗效、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6、Ki-67、Hans分型、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CD70阳性组与CD70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0阳性组患者预后更差。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LDH、β2-MG、Ki-67、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及CD70表达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Ki-67、Hans分型、CD70是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期评估疗效、β2-MG、Ki-67、Hans分型和CD70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70在DLBCL中呈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下载PDF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4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6737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生存报告
15
作者 沈洁 王江立 +5 位作者 王泽洲 莫淼 周昌明 袁晶 徐大志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收集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6737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观察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中国的胃癌防控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纳入... 背景与目的:收集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6737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观察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中国的胃癌防控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737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和5年OS率和DFS率,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治疗时期、肿瘤分期及病理学特征等亚组中分别描述。结果: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经中位50.99个月随访后,5年OS率和Ⅰ~Ⅲ期患者5年DFS率分别为70.37%和69.46%。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4.32%、82.56%、51.01%和23.97%。不同年龄、部位、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和Lauren分型的患者生存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应加强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胃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夏坤健 王琳 孙振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3,共9页
【目的】探究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是否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方法】以2013年5月2日至2018年5月2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轻度骨髓抑制)与病例组(重度骨髓抑制)。本研究... 【目的】探究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是否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方法】以2013年5月2日至2018年5月2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轻度骨髓抑制)与病例组(重度骨髓抑制)。本研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TNBC患者2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125例(0级骨髓抑制20例、Ⅰ级骨髓抑制43例、Ⅱ级骨髓抑制62例),病例组患者126例(Ⅲ级骨髓抑制114例、Ⅳ级骨髓抑制12例)。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Nottingham分级、脉管内癌栓、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对TNBC患者DFS及OS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间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病例组患者5年DFS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5.2%vs.85.7%,P=0.027),5年O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vs.95.2%,P=0.05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是TNBC患者DFS(HR=0.332,95%CI:0.173~0.638,P=0.001)及OS(HR=0.193,95%CI:0.062~0.602,P=0.005)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TNBC患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DFS较无/轻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长,OS亦有延长的趋势,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无病生存期 总生存期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17
作者 杨昕 李和根 +8 位作者 周蕾 徐蔚杰 朱丽华 肖凌 侯宛昕 封佳莉 黄弦歌 管懋莹 陆恩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39-2345,共7页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于早期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臂、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分析415例接受中医药干预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于早期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臂、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分析415例接受中医药干预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响早期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经显著性检验后有意义的可疑影响因素纳入Cox回归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415例早期NSCLC患者的1年、2年、3年、5年、10年无瘤生存率为96.1%、87.5%、84.0%、76.5%、67.4%。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疗程、中医干预空白期、中医综合治疗持续时间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中成药疗程、中医综合治疗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干预可以提高早期NSCL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改善预后。2)早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不吸烟、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肺腺癌(贴壁型为主)、临床分期早、气阴两虚及肺脾气虚型患者预后佳。术后中医药干预空白期短且长期中医综合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非小细胞肺癌 根治术后 复发转移 预后因素 无病生存期 生存分析 疗效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预测MVI阴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
18
作者 瞿琦 张涛 +5 位作者 张学琴 鲁梦恬 徐磊 张继云 刘茂童 姜吉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59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者125例,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MRI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获得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1、3和5年RFS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随访过程中,37例HCC患者复发,中位RFS时间为27.1个月[95%置信区间(CI):43.3~54.1个月],术后1、3和5年RFS率分别为88.0%、71.9%、45.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风险比(HR)=4.807,95%CI:1.126~20.526,P=0.034]、肝胆期瘤周低信号(HR=3.755,95%CI:1.736~8.122,P=0.001)、肝胆期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RIR)(HR=0.019,95%CI:0.001~0.396,P=0.010)是HC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上述3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0.740~0.882),同时经Bootstrap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指数为0.795(95%CI:0.723~0.867),且校准曲线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概率吻合度较好。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MVI阴性HCC患者的术后R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浸润 列线图 无复发生存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根治性放疗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霍晶辰 王悦 +4 位作者 李华 邱嵘 苏景伟 王卓凡 杨洁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1周内的SII及相关炎症指标,同时应用X-Tile软件确定最佳截断值。分析患...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1周内的SII及相关炎症指标,同时应用X-Tile软件确定最佳截断值。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以及SII对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453例患者,低SII组336例(<1277.3),高SII组117例(≥1277.3)。高SII组的中位OS和中位PFS均较低SII组缩短(OS:20.8个月vs.31.0个月,Log-rankχ2=18.015,P<0.01;PFS:13.0个月vs.21.0个月,Log-rankχ2=15.06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SII是患者OS(HR=1.628,95%CI:1.294~2.047,P<0.001)和PFS(HR=1.559,95%CI:1.240~1.961,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较晚的TNM分期、放疗疗效欠佳,HALP评分下降。结论SII可作为接受根治性放疗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评价指标,SII升高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存活率 无进展生存期 Ⅲ期肺鳞癌 放疗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研究
20
作者 曹婷婷 丁雪委 +2 位作者 郑皓 葛敏 王世威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构建术前临床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探讨其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3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 目的构建术前临床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探讨其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3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与内部验证集40例。从肿瘤和瘤体向外扩5mm区域分别提取原始肿块和瘤内加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运用F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缩减后,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病理风险因素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并确定有效的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将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独立临床病理风险因素结合建立融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原始肿块影像组学模型、瘤内加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及融合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791(0.690~0.893)、0.898(0.839~0.956)、0.930(0.878~0.983)、0.969(0.941~0.996),灵敏度分别为0.789、0.895、0.842、0.947,特异度分别为0.714、0.821、0.857、0.938,其中融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特征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预测和个性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复发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