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馆介入下的城市更新——以北京市老城区为例
1
作者 林雄斌 孙媛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在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随着城市绅士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不断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休闲空间与消费空间。作为绅士化的产物,这些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变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北京老城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平均最近邻、... 在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随着城市绅士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不断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休闲空间与消费空间。作为绅士化的产物,这些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变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北京老城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分析法及高德POI数据对研究范围内的咖啡馆分布特征、介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独立咖啡馆反映了城市更新方式的转变;咖啡馆使城市更新更具“日常性”;咖啡馆构建了多样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馆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北京老城区 日常性
下载PDF
从标志性到公共性与日常性——存量语境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 被引量:5
2
作者 支文军 王欣蕊 张懿文 《建筑师》 CSSCI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扩张时期,上海已逐步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在全球城市竞争深化、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切实改善人民日常生活体验等本质问题。聚焦公共性与日常性的... 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扩张时期,上海已逐步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在全球城市竞争深化、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切实改善人民日常生活体验等本质问题。聚焦公共性与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建设也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转型的路径之一。近几年上海以“全球卓越城市”为愿景,在城市发展思维、空间转型、治理模式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批典型项目体现了上海城市在公共性、日常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思考与实践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性 公共性 日常性 公共空间 空间转型 有机更新 城市治理
下载PDF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 被引量:2
3
作者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 城市更新 滨水工业区再生 公共空间 日常性
下载PDF
以日常性为导向的公共空间设计——合肥淝河中央智慧公园图书馆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笛 邓茜菲 《建筑技艺》 2023年第7期108-109,共2页
都市化进程自19世纪席卷全球,理性至上体现出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忽视,然而以日常性为导向的空间关系才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基础。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支撑,围绕合肥淝河中央智慧公园图书馆的项目实践,展开对多元社群需求下公共空间... 都市化进程自19世纪席卷全球,理性至上体现出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忽视,然而以日常性为导向的空间关系才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基础。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支撑,围绕合肥淝河中央智慧公园图书馆的项目实践,展开对多元社群需求下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日常性 社群需求 图书馆设计
下载PDF
从城市研究到驿站实践:关于日常性的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斌 《建筑师》 CSSCI 2023年第1期45-58,共14页
致正建筑工作室从田林新村到定海桥的基于上海的系列空间研究,揭示了基于日常生活的正规与非正规混杂的自发空间实践中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而从东岸望江驿到武宁路桥下驿站的系列市民服务驿站的设计和用后调研及观察,讨... 致正建筑工作室从田林新村到定海桥的基于上海的系列空间研究,揭示了基于日常生活的正规与非正规混杂的自发空间实践中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而从东岸望江驿到武宁路桥下驿站的系列市民服务驿站的设计和用后调研及观察,讨论了城市更新语境下基础设施功能复合化与空间协同化对于日常生活的支持作用和公共性提升的触媒作用。本文结合城市研究和建筑实践的关联性,将使用者基于日常生活的空间实践作为一种空间权利,探讨了其对于理解上海城市特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空间实践 使用价值 取用 城市研究 驿站 基础设施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棠之酒店——六片墙之间
6
作者 周维 《建筑技艺》 2022年第11期46-55,共10页
棠之酒店项目位于东江湖畔,作为风景名胜区内的酒店建筑,以“旅行者的家”为设计出发点,采用以公共空间为主体的设计,达成建筑内部和外部两种体验的相互感知,用建筑技术改变空间特质。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动线构成时间的剖面,置入乡村场地... 棠之酒店项目位于东江湖畔,作为风景名胜区内的酒店建筑,以“旅行者的家”为设计出发点,采用以公共空间为主体的设计,达成建筑内部和外部两种体验的相互感知,用建筑技术改变空间特质。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动线构成时间的剖面,置入乡村场地的新建筑在矛盾与共生中展开日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建筑 公共空间 建筑技术 乡村 时间剖面 日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