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西方人调查记中的彝族服饰文化研究
1
作者 林儒凡 王雨萍 夏帆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深入考析彝族服饰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异变,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通过将西方与本土资料结合互证,研究认为近代时期,彝族服饰在三大地理区域呈现显著差异,体现了各区域经济、文化影响与社会融合程度的不同,其中大凉山地区保留较多传统元素,红河流域受汉文化与外来文化影响较深,三江及金沙江流域则展现出中间态。服饰多样性与时代变迁反映了彝族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文化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 云南地区 服饰演变
下载PDF
麻黄“先煮”“去沫”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与探讨
2
作者 杨文华 王莹 +4 位作者 潘霖 李佳怡 张安特 雷珍珍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6-2211,共6页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不同朝代、不同本草、不同方书及方剂中对麻黄的煎煮要求及煎煮程度不尽相同。东汉至唐代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占比急剧下降,唐至宋金元时期小幅度下降,金元至明清时期无太大变化。汉晋时期含麻黄汤剂中要求麻黄“先煮”的占58.33%、“去沫”占55.56%,唐代时分别占20.87%、20.08%,至清代时分别仅占12.50%、12.50%。麻黄日剂量在2.01~10.00 g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仅占8.41%和5.61%,而麻黄日剂量大于60 g时“先煮”“去沫”的占比均超过50.0%,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麻黄日用剂量与“先煮”“去沫”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1=0.259、r2=0.263,(P<0.001)。结论自汉唐至明清乃至现代都有麻黄“先煮”“去沫”的记载,但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代医家多已不再沿用“先煮”“去沫”的特殊煎煮方法,临证用药时可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及麻黄用量等选择煎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先煮 去沫 历史演变 古今文献 麻黄用量
下载PDF
古代坐姿坐具和社会礼俗演变对现代设计的启发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晨暄 张新江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14-19,共6页
通过对中国古代坐姿和坐具的研究,揭示了坐姿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演变、坐具形制从低矮到高型的变化,感受了坐姿、坐具与传统礼俗三者之间的碰撞与渗透、关联与影响,进而以小窥大探索对应的人居饮食和社会礼俗的巨大变革。坐姿坐具... 通过对中国古代坐姿和坐具的研究,揭示了坐姿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演变、坐具形制从低矮到高型的变化,感受了坐姿、坐具与传统礼俗三者之间的碰撞与渗透、关联与影响,进而以小窥大探索对应的人居饮食和社会礼俗的巨大变革。坐姿坐具的演变与发展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意义,现代设计师可以吸收传统坐具的优势,结合现代文化,创作出顺应现代生活的坐具,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坐姿 坐具演变 社会礼俗 现代设计
下载PDF
从刘渡舟“古今接轨论”谈小柴胡汤在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邢洪霞 董利洋 +2 位作者 李长香 孔慧 赵琰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调和枢机、祛邪透热的功效,仲景用其治疗少阳发热、三阳合病发热、妇人经期发热等多种外感热病。经过后代医家的临床拓展,该方也可以治疗当今常见的发热疾病,如癌性发热、术后发热、不明原因高热等。“...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调和枢机、祛邪透热的功效,仲景用其治疗少阳发热、三阳合病发热、妇人经期发热等多种外感热病。经过后代医家的临床拓展,该方也可以治疗当今常见的发热疾病,如癌性发热、术后发热、不明原因高热等。“古今接轨论”是经方大家刘渡舟首先提出的,是将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一种理论,文章以小柴胡汤为桥梁,对古今发热疾病进行联系接轨,这不仅丰富了“古今接轨论”的内涵,也拓宽了经方的现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发热疾病 古今接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想演进与经验启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视域 被引量:2
6
作者 柏桦 周建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历史进程中,为了培育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理想新人,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诉求进行了不懈的思想探索和实践创新,从立足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历史进程中,为了培育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理想新人,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诉求进行了不懈的思想探索和实践创新,从立足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到围绕“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目标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四有”新人,再到站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形成了脉络清晰和特征鲜明的培育时代新人思想的演进逻辑和深邃内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深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推进路径和时代意涵,总结经验启示,有助于从大历史视野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人 时代新人 思想演进 经验启示
下载PDF
浅析现代标识设计与古文字艺术的深度融合
7
作者 任瑞芊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古文字融合于现代标识设计艺术,让现代标识设计呈现古文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效果,将朴素、率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加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群、企业的标识诉求,同时可提升现代标识的独特性与时代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组织竞争... 古文字融合于现代标识设计艺术,让现代标识设计呈现古文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效果,将朴素、率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加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群、企业的标识诉求,同时可提升现代标识的独特性与时代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组织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现代标识设计 情感传达 时代美感
下载PDF
古河型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随继 倪晋仁 王光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从古代河流沉积体系中识别出了河型随时间演化的 6种模式 :辫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辫状体系 ,辫状体系→网状体系 ,网状体系→辫状体系 ,网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网状体系。依据具体实例讨论了 3类河型的 6种转化模式的... 从古代河流沉积体系中识别出了河型随时间演化的 6种模式 :辫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辫状体系 ,辫状体系→网状体系 ,网状体系→辫状体系 ,网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网状体系。依据具体实例讨论了 3类河型的 6种转化模式的特点及其成因 ,分析了对应于各演化模式的古河型可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系统总结了古代冲积河型演化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①河道比降 ;②河岸及河漫滩物质组成 ;③植被覆盖度 ;④流域来沙量大小及来沙组成 ;⑤流量变率 ;⑥气候因素 ;⑦构造因素 ;⑧海平面变化。认为这些因素对河型的控制往往彼此相关 ,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其影响作用的相对大小有所不同。与现代冲积河型空间转化的影响因素相比 ,地质构造作用和古气候变化是古代河型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型 演化模式 沉积体系 辫状体系 曲流体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及反思 被引量:12
9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5-50,共6页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特征 。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高等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史 教育改革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黄侃先生古本音说中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兼论古今音变的“条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宁 黄易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67,共9页
黄侃古本音说认为,声母与韵母的洪细是相和谐的,上古音最初声母和韵母都是洪音,中古音的细音,是最初的上古音变化的结果。古今声音的变化,声母变则韵母也跟着变;韵母变就说明声母已经变,声母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声母后头i介音的产生。这... 黄侃古本音说认为,声母与韵母的洪细是相和谐的,上古音最初声母和韵母都是洪音,中古音的细音,是最初的上古音变化的结果。古今声音的变化,声母变则韵母也跟着变;韵母变就说明声母已经变,声母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声母后头i介音的产生。这是黄侃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声韵相挟而变理论是在综合考察大量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现象,并继承清代古音研究精华而提出的。一些用现当代古音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支持声韵相挟而变理论。这个理论启发我们对古今音变发生"条件"的通行说法提出怀疑。古今音变"条件"可以有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古音学 音变 “相挟而变”理论 声母 韵母
下载PDF
“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的古今演变、发展状况及炮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淑花 姜允国 +2 位作者 李群 张会敏 王培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1-236,共6页
自古以来中药炮制理论中就有“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的说法,即种子类药材都要经过炒制或者捣碎后才能入煎剂。通过对“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理论的古今演变、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考证和研究,为阐明其炮制目的和意义提供依据。
关键词 种子 古今演变 炮制
下载PDF
中国体育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论绎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洪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阐明中国体育文化生态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文化生态进行阶段式总结与阐释。认为:古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保持稳定,并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平衡,总体呈"自然而然&qu...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阐明中国体育文化生态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文化生态进行阶段式总结与阐释。认为:古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保持稳定,并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平衡,总体呈"自然而然"的基本样貌;近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因中西文化对抗和社会大变革而失衡,且在"龙虎交争"的现实境况中发生变化;现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面临"西化"挑战,且处于彻底失衡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文化生态 古代 近代 现代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译名研究回顾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英姿 许宏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4,共6页
自佛经翻译到民国时期的译名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明确,注重实践应用,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各自当时遇到的译名问题,以期达到译名统一的最终目的;二是理论意识逐步增强,各期的研究者都从译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 自佛经翻译到民国时期的译名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明确,注重实践应用,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各自当时遇到的译名问题,以期达到译名统一的最终目的;二是理论意识逐步增强,各期的研究者都从译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规则,特别是民国时期有关音译、义译的讨论和有关翻译名实、名义的讨论为后来的译名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近现代 译名研究
下载PDF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采煤方法与技术的演进 被引量:22
14
作者 薛毅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5,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约占70%;煤炭工业在中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采煤方法和技术是煤矿生产能力的中心环节和决定...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约占70%;煤炭工业在中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采煤方法和技术是煤矿生产能力的中心环节和决定性因素。在煤炭生产的主要环节中,采煤技术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矿井的生产技术面貌,堪称"煤矿生产的心脏"。从传统时代到现代,中国的采煤方法和技术大体经历了手工开采、放炮开采、机器开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不同地质条件的煤矿又因地制宜采用各具特色的采煤技术与方法。采煤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演进及采煤设备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整个煤炭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促进了煤炭产量的不断增长,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近现代 采煤方法 采煤技术 演进
下载PDF
从古今医案看失眠病因病机和用药规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鹏举 王亚珍 +5 位作者 李静文 武秋秋 赵云霞 李丹 苗润培 李易真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672-1674,共3页
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用药特点方面,古今对失眠的认识是一脉相承,但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各医家都以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为前提,并结合当下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发展自己对失眠认识的理论,从而做出相应的治... 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用药特点方面,古今对失眠的认识是一脉相承,但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各医家都以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为前提,并结合当下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发展自己对失眠认识的理论,从而做出相应的治疗。由于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现代人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导致的失眠越来越多,随之引发了更多的疾病。现代医家针对以上病因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多从肝、脾胃等脏腑定病位,从痰、郁、瘀等淫邪辨证定病性,但不离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并发展了"脑为神明之腑"的理论,并提出从肺论治失眠的观点。治疗方面,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也有进一步发展,多从情志方面着手,解郁化痰、安神定志,且各医家也总结出自己善用的对药以治疗失眠,为后学者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古今 病因病机 用药特点
下载PDF
“儿童文学”的知识考古——论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古已有之”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自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是"古已有之"还是"现代"文学的学术讨论,是事关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儿童文学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出来的一个观念。依据建构主义的本质论,对"儿童文...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是"古已有之"还是"现代"文学的学术讨论,是事关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儿童文学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出来的一个观念。依据建构主义的本质论,对"儿童文学"这一观念进行知识考古,就会发现,中国的"儿童文学"这一观念,是在从古代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清末民初这一历史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儿童文学"没有古代,只有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观念 建构主义 古代 现代
下载PDF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Ⅰ.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璜 廖晓兰 +1 位作者 王思明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6,共8页
2000a间,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区域由2495575km2缩减至1371094km2,减少了45.06%;分布纬度北界由38°3′N南移至28°14′N,南移9°49′、1140km;中国境内栽培稻分布区... 2000a间,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区域由2495575km2缩减至1371094km2,减少了45.06%;分布纬度北界由38°3′N南移至28°14′N,南移9°49′、1140km;中国境内栽培稻分布区域由4081860km2增加至9600000km2,增加了135.00%;分布北界由38°N北移至53°29′N,北移15°29′、1700km。人口分布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对该区域野生稻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促进栽培稻的发展,必须建立野生稻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区 野生稻 人口 栽培稻 逆向分离
下载PDF
从近代学制看中国女子教育的嬗变 被引量:8
18
作者 范立君 谭玉秀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9-83,共5页
近代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益在学制当中从遭受漠视到有所体现再到完全确立,经历了艰难的演进历程,大体萌芽于《癸卯学制》,初定于《女子学堂章程》,发展于《壬子癸丑学制》,定型于《壬戌学制》。它是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民族危... 近代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益在学制当中从遭受漠视到有所体现再到完全确立,经历了艰难的演进历程,大体萌芽于《癸卯学制》,初定于《女子学堂章程》,发展于《壬子癸丑学制》,定型于《壬戌学制》。它是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逐步确立起来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女子教育学制的变革从模仿外国到逐渐贴近本国实际,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也昭示了女子受教育的被动性和非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制 女子教育 发展嬗变 思考及认识
下载PDF
时间: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汀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分析了时间概念,讨论了物理时间、形而上时间和人文时间各自的有效性。着重研究了人文时间的多种时态,特别是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论述了"古今"概念与"作"(创制)概念何以化时间为历史以及在定义历史性上的决... 本文分析了时间概念,讨论了物理时间、形而上时间和人文时间各自的有效性。着重研究了人文时间的多种时态,特别是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论述了"古今"概念与"作"(创制)概念何以化时间为历史以及在定义历史性上的决定性意义,并且说明了中国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哲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历史 古今 “作”
下载PDF
“动宾动词+宾语”结构及现象探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兴才 王艳芳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动宾动词+宾语”结构,是汉语里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由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所造成。句法成分的“移位”带来动宾动词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其可以再跟上一个受事宾语。这种结构本身的诸多特点以及深厚... “动宾动词+宾语”结构,是汉语里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由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所造成。句法成分的“移位”带来动宾动词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其可以再跟上一个受事宾语。这种结构本身的诸多特点以及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和根基,是“动宾动词+宾语”得以普遍使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动词+宾语 原型结构 移位 语法变化 古今源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