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ibetan Areas
1
作者 Tao Zh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4期14-16,共3页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predicament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when facing modem ecological problems was analyzed, ...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predicament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when facing modem ecological problems was analyz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ctive roles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beneficial factors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capturing the bonding point of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and modern science, and meeting legitimate development demand and rationally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natur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ROLES china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理路
2
作者 刘建荣 陈红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考这一重大命题,可以从“何以可能”“何以必须”“何以实现”三个维度进行审视与建构,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着重...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考这一重大命题,可以从“何以可能”“何以必须”“何以实现”三个维度进行审视与建构,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坚守正确政治立场,秉承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用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锚定发展良机,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助推民族复兴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结合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何以可能——论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的三个向度 被引量:3
3
作者 余一凡 吕倩怡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破解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中人的异化困境,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现代社...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破解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中人的异化困境,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秘密并指明了人类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实现路径,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的生存发展的智慧结晶,与马克思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内在契合,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精神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现实条件,使人的现代化成为现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两个结合”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究
4
作者 袁春梅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两个结合”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立足时代新潮、传达中国声音的需要,是坚守文化根脉的举措。文章从教师、教材... “两个结合”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立足时代新潮、传达中国声音的需要,是坚守文化根脉的举措。文章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旨在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
5
作者 王维 铁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思想中,“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既是对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遵循,也是对中国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思想中,“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既是对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遵循,也是对中国传统“万物一体”整体观的创新发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也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创新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思想的时代阐释,也是对中国传统的“取用有度”观念的创新发展。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把握“马克思主义行”的多重维度探析
6
作者 于亚男 桂翔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共10页
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包括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首先在于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为苦苦寻求国家出路的近代中国人民指... 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包括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首先在于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为苦苦寻求国家出路的近代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所展示的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图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二者相融相通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的文化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确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前提。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两个结合”,既是深刻的历史经验,也是始终保持和激发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
7
作者 毛华兵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共9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鲜明彰显,也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置身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鲜明彰显,也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置身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题中应有之义。考察二者相结合的思维契合和时代要求,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逻辑肇始、澄明价值旨归、彰显核心要义、厘定创新理念、展望世界图景,科学构建二者相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进一步回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诉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精神育人”的历史梳理、理论渊源及经验启示
8
作者 谢瑜 刘鸿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百多年中着力实施“精神育人”,历经了四个从自发到逐渐自觉的历史阶段:以思想改造为中心开展精神灌输、以树立榜样为抓手进行精神激励、以伟大事件为主题凝练精神实质、以中国精神为核心建构精神体系。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百多年中着力实施“精神育人”,历经了四个从自发到逐渐自觉的历史阶段:以思想改造为中心开展精神灌输、以树立榜样为抓手进行精神激励、以伟大事件为主题凝练精神实质、以中国精神为核心建构精神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力量能动作用的科学观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高尚精神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育人”的理论渊源。梳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精神育人史可以得出三点经验启示:一是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精神育人 中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载PDF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三重逻辑分析
9
作者 黄俊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从历史逻辑分析,其扎根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生态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价值逻辑分析,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和世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乡村生态振兴 人与自然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0
作者 梅岚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代优秀精神产品的总和,体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蕴含的规律性原则,体现着马克思精神生产活动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要对伟大精神生产成果进行谱系化传承,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引导力,在党的自我革命的推进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与学习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穿透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11
作者 常顺利 徐菱灵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7期8-12,共5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相结合、同中国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两个结合”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家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相结合、同中国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两个结合”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教育家精神彰显了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优秀师道文化,凝结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光辉。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师道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基因 中国教育实践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向
12
作者 刘伟杰 戴祯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来源于对“为何结合”“何以结合”“以何结合”三个问题的深刻回答。从理论维度看,“第二个结合”为党的理论创新开...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来源于对“为何结合”“何以结合”“以何结合”三个问题的深刻回答。从理论维度看,“第二个结合”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出广阔空间;从实践维度看,“第二个结合”有利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从文化维度看,“第二个结合”能够为守护中华文化主体性提供坚强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第二个结合”的发展路向,可以从巩固定力、激发活力、赓续动力三重视角探析,从而促进“第二个结合”向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审视和实践进路
13
作者 韩影 王浩州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势在必行。“两个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遵循,讲好中国故事是强化“两个结合”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现实意义、建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势在必行。“两个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遵循,讲好中国故事是强化“两个结合”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现实意义、建设目标、实践进路三部分分析探索,为“两个结合”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两个结合”前沿问题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14
作者 赵荣锋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当前,“两个结合”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主题,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丰富内涵、历史贡献;其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当前,“两个结合”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主题,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丰富内涵、历史贡献;其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内容向度、价值意蕴、实践路径;其研究特点主要包括“两个结合”研究的独特视角、基本原则、方法论析和具体结合。在已有学术贡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未来关于“两个结合”的学术研究需要强化“两个结合”的研究深度、拓展“两个结合”的研究宽度、凸显“两个结合”的研究价值,以提升“两个结合”研究的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流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轨迹
15
作者 郭彬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其语境展现出四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其语境展现出四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今发展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的这一历史流变,清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从青涩走向成熟,映射到文化观上展现为从“中西对立、批判否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到“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如今发展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转变与发展过程,擘画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生成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红岩精神生成逻辑的三维审视
16
作者 韩旭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近代重庆地方文化的土壤,是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的传承发展。从历史之维看,红岩精神熔铸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奋斗历程,是伟大建党精神初心使命的延续传承。从实践之维看,红岩精神凝结于中国革命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特质的内在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 重庆地方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
下载PDF
中国式空间正义的历程、特征及意义
17
作者 朱国平 朱国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空间正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学界新的研究热点,西方聚焦于社会生活批判,国内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思想。在中国仍是“两半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空间权属争夺战、特色道路探寻、美好... 空间正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学界新的研究热点,西方聚焦于社会生活批判,国内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思想。在中国仍是“两半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空间权属争夺战、特色道路探寻、美好空间建设,实现中国式空间正义的三次飞跃。中国式空间正义的三次飞跃,既有世界各民族追求空间正义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自我革命为内生动力。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和全世界而言,中国式空间正义的三次飞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空间正义 党的领导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万物一体”管理学范式的提出
18
作者 黄金枝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58-72,270,共16页
管理学范式与科学学术范式同出一炉。管理学范式遵循牛顿机械还原论,还原论的本质建立在“万物分立”上。在此范式下,管理学将人、事、物当成彼此分立事件来看待,并将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万物分立来建构。而中华优... 管理学范式与科学学术范式同出一炉。管理学范式遵循牛顿机械还原论,还原论的本质建立在“万物分立”上。在此范式下,管理学将人、事、物当成彼此分立事件来看待,并将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万物分立来建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且具有“含三归一”和以“一”摄多的特性,本文据此特性凝练出“万物一体”含融且统摄“万物分立”的观点。本研究重要成果是将整体性与还原论关系的考量转变为“万物一体”与“万物分立”关系的考量,进而凸显西方管理学范式停留在万物分立“物-物”层面的局限性,未能实现“万物一体”层次的统摄,其是导致对管理难题的束手无策和解释世界全貌乏力的原因之所在。鉴于此,本文提出“万物一体”的管理学范式。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不只是向牛顿机械还原论挑战,虽然其有许多局限性,但当还原论被相容地放入现实世界的更大的图景中去时,还原论范式依然有效,此更大的“图景”即“万物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物一体” 管理学范式 还原论 万物分立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淮南子》的现代启示
19
作者 王静博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被文史学家梁启超称为“汉人著述第一流”的《淮南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被文史学家梁启超称为“汉人著述第一流”的《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理,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淮南子》 绿色发展 全民行动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交互关系
20
作者 黄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审思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存在着内与外的视角之异、宽与窄的属性之别、体与用的实施之惑,理清关系、融通互用需要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两个结合”的方法论,以契合性促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审思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存在着内与外的视角之异、宽与窄的属性之别、体与用的实施之惑,理清关系、融通互用需要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两个结合”的方法论,以契合性促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交互,即牢铸契合天然基因、深挖契合精炼内容、多措交互同向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契合 交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