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s induced by tunnelling in soft ground 被引量:1
1
作者 梁荣柱 夏唐代 +2 位作者 林存刚 俞峰 吴世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4300-4309,共10页
Tunnelling-induced long-term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attracts a great interes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tunnelling-induced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Tunnelling-induced long-term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attracts a great interes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tunnelling-induced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long-term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A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tunnel-induced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calculation in soft clay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and SKEMPTON's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theory.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field measurements and the finite-element modelling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suggested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theory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FE results. A series of parametric analyses are also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soft 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L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geostress relie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expansion and dissipation of gasbag in fine sediments based on pore water pressure survey
2
作者 Shiyun Lei Xiujun Guo Haoru T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1-100,共10页
Deep-seated gas in seabed sediments migrates upwards from effect of external factors,which easily accumulates to form gasbags at interface of shallow coarse-fine sediments.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is process is impor... Deep-seated gas in seabed sediments migrates upwards from effect of external factors,which easily accumulates to form gasbags at interface of shallow coarse-fine sediments.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is process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disaster.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monitoring methods,so we attempt to apply multi-points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when simulating forming and dissipation of gasbags in sediment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This study focuses on discussion of sensitivity of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as well as typical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corresponding to crack generation,gasbag formation and gas release.It was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sediment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sensors and gas source,and the evolution of gasbag forming and dissipation has 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ng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Gasbag forma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ransverse crack development,longitudinal cavity expansion,and oblique crack development.Formation of gasbag begins with the transverse crack at the interface of coarse-fine sediments whil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ttenuates rapidly and then drops,pressure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when cavity expanses longitudinally,oblique crack appeared in final stage of gasbag evolution whil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ccumulated and dissipated again.The variation curv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gas release stage has saw-tooth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value and time of pressure accumulation are also fluctuating,indicating the uncertainty and non-uniqueness of gas migration channels in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gasbag cracks gas migration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路基翻浆冒泥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家生 贾羽 +3 位作者 丁瑜 王晅 闫宏业 陈晓斌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33,共8页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及细颗粒迁移特性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论:(1)循环荷载幅值对粉质黏土路基翻浆冒泥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加,试样产生的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路基翻浆冒泥程度也不断增加;(2)加载频率对路基翻浆冒泥特性有一定影响,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试样的最终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均有所减小,试验结束后翻冒的泥浆质量减少;结合试验现象来看,加载频率的增加并不能加剧翻浆冒泥的程度,但能显著缩短翻浆冒泥发生的时间;(3)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梯度驱动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从而产生翻浆冒泥病害;(4)本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翻浆冒泥 轴向应变 超孔隙水压力 细颗粒迁移 超孔隙水压力梯度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含夹层饱和砂土孔压变化规律分析
4
作者 金丹丹 鲁先东 +2 位作者 王炳辉 施展 张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091,1120,共12页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夹层饱和砂土的孔压发展呈现3个阶段,即快速上升、快速消散、缓慢消散阶段。高渗透性夹层高度越高,其下方土层孔压快速消散时长越短,越快趋于稳定值,但消散总时长无明显影响;低渗透性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大,均会使夹层上方孔压快速消散阶段速率加快,孔压消散稳定阶段延长,孔压消散总时长随之线性增长;同时,孔隙水会在低渗透性夹层下方形成水膜,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加均会使水膜持续时间增长,但水膜形态主要受夹层厚度影响。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一致,说明了试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砂土 冲击荷载 超孔隙水压力 夹层高度 夹层厚度 水膜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振冲碎石桩加密效果评价方法
5
作者 周燕国 王春 +2 位作者 庄端阳 姚鹏飞 张东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20,共5页
采用常规检测手段进行处理地基的工后质检存在时间滞后与空间局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处理地基的整体加固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周土振动加密效果评价方法,为实现桩周土加密效果的准实时评价提供参考。首先,根据... 采用常规检测手段进行处理地基的工后质检存在时间滞后与空间局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处理地基的整体加固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周土振动加密效果评价方法,为实现桩周土加密效果的准实时评价提供参考。首先,根据地基弹性波传播理论建立振冲施工过程中桩周土吸收波动能量的计算方法,通过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建立典型饱和粉砂土基于吸收能量的超静孔压模型,为进一步根据固结理论预测处理后复合地基桩周土密实度提供依据;其次,依托某工程水电站深厚坝基碎石桩处理工程实例,采用桩周土超静孔压峰值和处理后孔隙比两个关键物理量对方法进行了检验,发现与施工现场实测超静孔压和工后质检得到的孔隙比相比,方法的预测精度达到90%左右,说明基于能量的振冲碎石桩加密效果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振动能量 弹性波 留振加密 超静孔压
下载PDF
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局部可液化场地响应
6
作者 赵密 曲恕宁 +1 位作者 申轶尧 钟紫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121,共11页
为研究速度脉冲效应对可液化场地的影响,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与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局部可液化场地的竖向位移、加速度时程、土体剪应力-应变、超孔隙水压力比、循环应力比等土体的响应差异进... 为研究速度脉冲效应对可液化场地的影响,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与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局部可液化场地的竖向位移、加速度时程、土体剪应力-应变、超孔隙水压力比、循环应力比等土体的响应差异进行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同输入地震动幅值前提下,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可液化土体的竖向永久位移与位移发展持时平均值比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分别大13%、19%;而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土体最大剪应变是无速度脉冲地震动的约5.4倍,最大剪应力约1.7倍;速度脉冲效应使土体的剪应力-剪应变滞回圈所围面积更大但滞回圈数量较少,且不同深度土体具有更大的循环应力比,从而促进土体发生液化;非液化密砂层放大地震动加速度幅值;液化松砂层对地震加速度时程进行了高频滤波,使地表加速度时程更为平滑且稀疏;速度脉冲效应作用下液化土层超孔隙水压力比整体较小,表明土体剪胀效应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脉冲 液化场地 近断层地震 超孔隙水压力比 循环应力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施工环境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佳锦 马俊杰 +2 位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静钻根植桩采用先钻孔注浆后植桩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桩施工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问题。然而,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和注浆过程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文章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的钻... 静钻根植桩采用先钻孔注浆后植桩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桩施工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问题。然而,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和注浆过程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文章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注浆搅拌和植桩阶段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进行研究。静钻根植桩施工前在钻孔周围土体中埋设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测斜管,分别测试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中水平土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会对周围土体造成一定扰动,而施工完成后周围土体中的水平土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迅速恢复;当水平距离达到4D(D为钻孔直径)时,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基本不会对土体产生影响;试验结果可以为静钻根植桩在地铁周围等施工位移控制敏感区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环境效应 水平土压力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土体水平位移
下载PDF
饱和砂土液化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轩 马淑芝 +1 位作者 马硕 文生奡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6-387,共12页
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配制3组不同平均粒径和3组不同细粒含量的6个砂土模型,通过埋置于砂土内部的传感器监测模型内部不同位置的超孔隙水压力等指标,分析砂土模型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及孔压比时程曲线,归纳出地震波加载峰值... 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配制3组不同平均粒径和3组不同细粒含量的6个砂土模型,通过埋置于砂土内部的传感器监测模型内部不同位置的超孔隙水压力等指标,分析砂土模型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及孔压比时程曲线,归纳出地震波加载峰值、砂土平均粒径、细粒含量及埋置深度等因素对饱和砂土液化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波加载峰值的增大,砂土模型液化程度逐渐增大,液化势逐渐增大,抗液化强度逐渐减小;随着砂土埋置深度的增加,砂土细粒含量的增加,砂土平均粒径的增加,砂土模型液化程度逐渐减小,液化势逐渐减小,其抗液化强度逐渐增大。同时,试验结果还表明,砂土液化各影响因素对砂土液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地震波强度>砂土埋置深度>砂土平均粒径、细粒含量。试验结果可为后续数值模拟的参数选取提供支持,为研究其他因素对砂土液化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影响因素 振动台 超孔隙水压力 孔压比
下载PDF
软土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孔压扰动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彪 陈星欣 +2 位作者 尹清锋 郭力群 何明高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549,共15页
在软土地层中应用盾构地中对接法能大大缩短长隧道施工周期,但先、后行盾构施工在盾构对接段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会影响土体应力状态和地层稳定性。建立软土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的流固耦合模型,在时间方面,分析了盾构地中对接横断面上... 在软土地层中应用盾构地中对接法能大大缩短长隧道施工周期,但先、后行盾构施工在盾构对接段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会影响土体应力状态和地层稳定性。建立软土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的流固耦合模型,在时间方面,分析了盾构地中对接横断面上不同距离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时间分布;在空间方面,分析了先、后行盾构施工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纵向分布,以及盾构对接施工过程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横断面分布。另外,分析了盾构地中对接施工对孔隙水压力的扰动规律,并进行施工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完成盾构对接时,盾构施工对拱顶扰动范围最大,侧边次之,底部最小;后行盾构施工对开挖面前方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范围是先行盾构施工的1.5倍,其值大约为3.4倍的隧道直径;当分层土体的渗透性差异过大时,会出现超静孔隙水压力突变的情况;在盾构地中对接施工过程中,先行盾构施工阶段产生的扰动影响要远大于后行盾构,至对接位置时,先行盾构对拱顶产生的孔压扰动指标是后行盾构的2倍左右;对接点处未进行注浆加固时,建议先、后行盾构在距对接点2D(D为隧道外径)前,将掌子面支护力减小至0.8倍标准掌子面支护力,或在先行盾构到达对接点前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减小盾构对接施工过程的扰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盾构对接 超静孔隙水压力 扰动度
下载PDF
双洞隧道地铁运行引起的软土地基振动及孔压研究
10
作者 丁峰 程扬 +2 位作者 钱春宇 宋春雨 陈龙珠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建立双洞隧道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通过车轨耦合计算得到地铁运行中隔振器的力时程,以集中力的形式施加到地铁轨道对应的节点上,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基中振动加速度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等。结果表明:左侧隧道和右侧隧道振... 建立双洞隧道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通过车轨耦合计算得到地铁运行中隔振器的力时程,以集中力的形式施加到地铁轨道对应的节点上,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基中振动加速度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等。结果表明:左侧隧道和右侧隧道振动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基本一致,在地铁的一次相向运行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地表竖向振动加速度在两隧道中心处出现最大值,在距隧道中心轴约25 m处存在地表振动加速度放大现象,在距隧道中心轴150 m外,地表加速度峰峰值衰减至2 gal以下。软土地基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远离隧道而快速减小,在距隧道中心轴80 m外,超静孔隙水压力便衰减至100 Pa以下。白天地铁运行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出现较平稳的振荡,晚间地铁停运后,超静孔隙水压力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且随着地铁的反复运行下降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隧道 软土地基 数值模拟 振动响应 超静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软黏土地层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量计算方法
11
作者 孟凡衍 贾琪 +2 位作者 陈仁朋 陈曈 程红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1-2409,共9页
下部地层注浆是盾构隧道过大沉降的常用治理措施。结构性软黏土地层中注浆引起的超孔压在注浆后持续消散,导致隧道抬升后因地层固结而发生沉降,进而降低隧道抬升效率。为预测下方地层注浆引起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提出了考虑土体结构性... 下部地层注浆是盾构隧道过大沉降的常用治理措施。结构性软黏土地层中注浆引起的超孔压在注浆后持续消散,导致隧道抬升后因地层固结而发生沉降,进而降低隧道抬升效率。为预测下方地层注浆引起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提出了考虑土体结构性的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量—沉降量两阶段计算方法。应用于宁波地铁2号线注浆抬升案例,隧道抬升效率计算值约51%,与同为软黏土地层的上海地铁2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实测抬升效率非常接近。此外,针对注浆参数、地层参数与隧道参数开展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最终抬升量及抬升效率与土体基床系数、注浆体积呈正相关,与地层屈服应力成负相关;随埋深比增大,注浆区域隧道最终抬升量减小,而抬升效率变化甚微。计算方法可以为软黏土地层运营盾构隧道注浆抬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注浆 隧道抬升 超孔压消散 固结沉降
下载PDF
排水桩-网复合地基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杨耀辉 辛公锋 +1 位作者 陈育民 李召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8-186,共9页
排水刚性桩融合了刚性桩基础承载力高和具有排水性能的双重优点。为研究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采用7#硅砂作为路堤地基模型材料,3×5群桩布置形式,在水平向和竖直向施加双向动力荷载,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 排水刚性桩融合了刚性桩基础承载力高和具有排水性能的双重优点。为研究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采用7#硅砂作为路堤地基模型材料,3×5群桩布置形式,在水平向和竖直向施加双向动力荷载,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和普通桩-网复合地基处理可液化路堤地基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从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沉降等动力响应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桩-网复合地基的处置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排水桩工况超孔压比峰值最大值为0.79,最小值为0.61,普通桩工况超孔压比峰值均达到1.0,处于完全液化状态。排水桩工况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沿路堤模型底部至顶部呈现明显的放大效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60。普通桩工况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一定的液化地基减震效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07。排水桩工况沉降平均值为11.4 mm。普通桩工况沉降平均值为25.7 mm,排水桩工况最终沉降量平均值较普通桩工况减小55.6%。排水桩能够有效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小路堤沉降量,是一种处置可液化地基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刚性桩 桩-网复合地基 可液化地基 振动台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竖向沉降
下载PDF
深厚淤泥地层超静水压力条件下超深灌注桩施工孔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锦栋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依托某地铁车辆段管桩施工后超静水压力条件下的钻孔灌注桩工程,研究了超静水压力条件下钻孔孔壁的稳定条件。推导出了孔壁坍塌的临界水力坡度公式和保证孔壁稳定性的临界固结度公式,并分析了土体固结对孔壁稳定的影响;探讨了新奥法原... 依托某地铁车辆段管桩施工后超静水压力条件下的钻孔灌注桩工程,研究了超静水压力条件下钻孔孔壁的稳定条件。推导出了孔壁坍塌的临界水力坡度公式和保证孔壁稳定性的临界固结度公式,并分析了土体固结对孔壁稳定的影响;探讨了新奥法原理在淤泥质软土超静孔隙水压力下灌注桩成孔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饱和淤泥质地层中管桩施工后超静孔隙水产生的渗透力是造成灌注桩钻孔过程中孔壁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土体的黏聚力是影响钻孔缩颈和塌孔的关键参数;超静水压力下软土中钻孔孔壁的稳定条件主要是圆拱支撑力和渗透力;钻孔期间孔壁土体的蠕变大、渗透路径短和土体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固结可使孔壁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超静孔隙水压力条件下的软土可以借鉴新奥法原理进行钻孔灌注桩成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地层 超静水压力 钻孔灌注桩 孔壁稳定性
下载PDF
比奥固结理论下基于有效应力法的尾矿库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吴焕新 张峰 《工程建设》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抗滑稳定计算是尾矿库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无法有效估算因尾矿库上升而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目前常采用总应力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然而,尾矿库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可能存在超静孔隙压力,且该部分超静孔隙压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以某... 抗滑稳定计算是尾矿库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无法有效估算因尾矿库上升而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目前常采用总应力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然而,尾矿库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可能存在超静孔隙压力,且该部分超静孔隙压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以某平地型尾矿库为例,基于比奥固结理论,采用有限单元法定性分析尾矿库断面堆坝期和退役期超静孔隙压力的产生和消散,并以此进行有效应力法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1)超静孔隙压力在堆坝末期达到最大,约为130 kPa,全部消散需要约28 a;2)在堆坝末期,利用有效应力法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486,随着坝体有效应力的增长,超静孔压全部消散后的安全系数达到1.648,增长幅度约为11%;3)采用有效应力法可以较为细致地考虑尾矿库上升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且结果更为科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固结 超静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法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离心振动试验的深埋砂层液化研究
15
作者 彭文明 夏勇 张雪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8,共6页
砂层地震液化的判别经验一般在10~20 m深度范围内,基于离心振动试验研究30~40 m埋深砂层是否地震液化的问题。用密度较大的钢球堆积体模拟上覆土层,进行埋深15 m和25 m这2种情况下砂层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深部12.8 m厚砂层在地震作用... 砂层地震液化的判别经验一般在10~20 m深度范围内,基于离心振动试验研究30~40 m埋深砂层是否地震液化的问题。用密度较大的钢球堆积体模拟上覆土层,进行埋深15 m和25 m这2种情况下砂层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深部12.8 m厚砂层在地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并进行液化判别。试验表明,2种埋深条件下砂土超静孔隙水压力比均<1,未发现砂土液化现象。通过对比,砂土中各测点初始孔隙水压力和试验过程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上覆厚度增加而逐渐变大,但超静孔压比随着上覆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表明砂层埋深对抗液化能力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砂层 地震动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 液化 超静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下滨海滩涂软基长期性能劣化机制试验研究
16
作者 肖汉清 赵斌 +3 位作者 熊力 陈令 秦朗 刘杰 《河南科学》 2024年第9期1325-1333,共9页
淤泥属于软土范畴,具有超高含水量、高触变性、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地基承载力低、土体结构性差等特性,工程地质条件极差,正确认识软黏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和强度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浙江省台州市沿海滩涂软基为研究对象,开... 淤泥属于软土范畴,具有超高含水量、高触变性、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地基承载力低、土体结构性差等特性,工程地质条件极差,正确认识软黏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和强度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浙江省台州市沿海滩涂软基为研究对象,开展往复荷载作用下滩涂软土的室内物理特性以及静动态响应试验.通过考虑荷载振动波形、幅值、围压等多种影响因素,阐明动荷载作用下土体超孔隙水压上升、有效应力减少的发生机理,进而获得滨海滩涂软基长期性能的劣化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往复荷载作用下,软土累积塑性应变历经了快速增长→匀速增加→衰减稳定3个阶段的变化.在荷载初期作用下,软土地基土体的累积变形较大,但随着荷载作用时间的增长,土体逐渐趋于密实,其变形速率逐渐减小,累积变形和累积孔压最终趋于稳定.随着往复次数的增加,孔压的增长幅度及速度逐渐减弱,最终达到稳定值.相同波形下,加载持续时间越长或间歇时间越短,累积塑性应变和累积孔压越大.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累积塑性应变和累积孔压逐渐减小,频率越大,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和累积孔隙水压力曲线越先达到稳定.围压、动应力幅值是影响软基长期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软基 动静态三轴 孔隙水压力 劣化机制
下载PDF
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应力变化规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秦利波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揭示黏土地区成桩后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竖向有效应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依托岭南师范学院第五教学实训楼项目,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竖向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和超孔隙... 为揭示黏土地区成桩后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竖向有效应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依托岭南师范学院第五教学实训楼项目,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竖向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受传感器位置影响较为显著,传感器位置越靠近桩端数值越大。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受土层性质影响,当桩体位于粉质黏土层时,桩端孔压增幅更小。桩端位置处的超孔隙水压力峰值达到了25kPa,桩顶位置处超孔隙水压力始终保持在0附近。桩土界面的超孔隙水压力和竖向有效应力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数值大小和随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桩基数值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孔隙水压力 竖向有效应力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大直径桩可打性分析
18
作者 邹昌喜 张明峻 +1 位作者 王伟 汤李斌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8期99-104,共6页
随着海上风电建设中大直径钢管桩的广泛应用,可打性分析在预判和解决沉桩施工技术难题及安全隐患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考虑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下桩周土体承载力变化的分析研究,提出可打性分析过程中土参数获取的新方式,并通过某海上风... 随着海上风电建设中大直径钢管桩的广泛应用,可打性分析在预判和解决沉桩施工技术难题及安全隐患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考虑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下桩周土体承载力变化的分析研究,提出可打性分析过程中土参数获取的新方式,并通过某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的沉桩过程进行可打性分析应用,应用结果显示:可打性分析对桩承载力、桩身最大应力值、终锤贯入度等数据的预测均与实际测得值十分接近,验证考虑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大直径桩可打性分析准确性较高,能为沉桩施工可行性提供科学性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桩 超静孔隙水压力 GRLWEAP 可打性分析
下载PDF
预制桩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19
作者 付鑫国 叶宏林 +1 位作者 张笑 许铭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4期103-106,共4页
为厘清沉桩过程中因挤土效应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距离沉桩位置越近,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随地层深度越深,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联系地层变化发... 为厘清沉桩过程中因挤土效应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距离沉桩位置越近,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随地层深度越深,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联系地层变化发现,位于砂层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度较其他土层更快。并针对以上规律,提出合适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控制措施和监测方式,为指导实践、保障施工安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超孔隙水压力 挤土效应 控制措施
下载PDF
软基处理PST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及CPTU验证
20
作者 李伟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76-80,85,共6页
对于厂房、仓库、露天堆场等沿海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采用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如真空预压或堆载预压,其施工工期长、工后沉降大;采用水泥搅拌桩由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桩体强度低、处理效果不佳;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存在地面堆载沉降不... 对于厂房、仓库、露天堆场等沿海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采用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如真空预压或堆载预压,其施工工期长、工后沉降大;采用水泥搅拌桩由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桩体强度低、处理效果不佳;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存在地面堆载沉降不均匀等难题。“PST”复合地基处理方法采用预制桩与桩帽及厚褥垫层组合,将预制桩的高承载力转化为褥垫层均布承载力;地面均布荷载引起的变形应力传递到桩身而非其下的软土。以某大型地基处理工程为例,通过CPTU孔压静力触探技术评价PST桩地基处理加固效果与挤土效应,通过对打桩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掌握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变化规律。通过打桩过程中的超孔压的变化情况,分析打桩顺序和速率对孔压的影响程度,了解PST桩施工对软土的扰动规律,以指导施工,降低PST桩施工对地基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PST桩复合地基 CPTU孔压静力触探 超静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