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CC1、K-ras、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王亚飞 张振军 +1 位作者 宋长亮 杨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以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增加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组间临床疗效、肿瘤标记蛋白、免疫指标、生存周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9.84%(44/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52.38%(33/6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54%(52/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6.67%(42/63)(P<0.05)。化疗1周期、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时,观察组ERCC1、K-ras、TP-7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CD40细胞低于对照组,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TP、PFS、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12/63),对照组为12.70%(8/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治疗安全性较好,且ERCC1、K-ras、TP-73水平变化可反映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在综合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紫杉醇 顺铂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 肿瘤蛋白P73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Emodin regulating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 through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signaling 被引量:3
2
作者 Gang Chen Hong Qiu +3 位作者 Shan-Dong Ke Shao-Ming Hu Shi-Ying Yu Sheng-Quan Z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6期2481-2491,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versal effect of emodin on platinum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After the addition of 10 μmol/L emodin to HepG2/oxaliplatin (OXA) cel...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versal effect of emodin on platinum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After the addition of 10 μmol/L emodin to HepG2/oxaliplatin (OXA) cells, the inhibition rate (IR),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50 ) and reversal index (IC 50 in experimental group/IC 50 in control group) were calculated. For HepG2, HepG2/OXA, HepG2/OXA/T, each cell line was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XA group, OXA +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7 (FGF7) group and OXA + emodin group, and the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FGF7, emodin and OXA in each group were 5 ng/mL, 10 μg/mL and 10 μmol/L, respectively.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DNA damage, and th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FGFR2),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p-ERK1/2) and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 (ERCC1)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each group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IC50 of 120.78 μmol/L in HepG2/OXA cells, the IC 50 decreased to 39.65 μmol/L after treatment with 10 μmol/L emodin; thus, the reversal index was 3.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ail length and Olive tail length in the OXA group, OXA + FGF7 group and OXA + emodi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tail length and Olive tail length were lower in the OXA + FGF7 group than in the OXA group, and this difference was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OXA + FGF7 group, the tail extent, the Olive tail moment and the percentage of tail DN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XA + emodin group, an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In comparison with its parental cell line HepG2, the HepG2/OXA cell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GFR2, p-ERK1/2 and ERCC1 expression levels, whereas the expression of all three molecule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HepG2/ OXA/T cells, in which FGFR2 was silenced by FGFR2 shRNA. In the examined HepG2 cells, the FGFR2, p-ERK1/2 and ERCC1 expression levels demonstrated increasing trends in the OXA group and OXA + FGF7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OXA group and OXA + FGF7 group, the FGFR2, p-ERK1/2, and ERCC1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XA + emodin group, an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HepG2/OXA/T cell line that was transfected with FGFR2 shRNA, the FGFR2, p-ERK1/2 and ERCC1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the OXA, OXA + FGF7 and OXA + emodin groups. CONCLUSION: Emodin markedly reversed OXA resistance by enhancing OXA DNA damage in HepG2/OXA cells,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ERCC1 expression being mediated by the FGFR2/ERK1/2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MODIN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 Platinum resistanc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下载PDF
ERCC1 m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吴梦馨 张丽娜 +1 位作者 何敏 谭金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XRCC1基因型(Arg194Trp、Arg280His、Arg399Gln),探讨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效果、肿瘤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ADR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非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XRCC1 Arg194Trp位点携带AG基因型、ERCC1 mRNA高表达的频率均高于非A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XRCC1 Arg194Trp AG基因型(OR=1.876)、ERCC1mRNA高表达(OR=1.109)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发生A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一检测相比,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联合检测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ADR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多态性 联合检测 局部晚期鼻咽癌 放化疗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ERCC1及转录因子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4
作者 刘慧玲 陈迎秀 +1 位作者 李靖 李大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核昔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转录因子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肿瘤医院妇科行卵巢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其中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10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良...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核昔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转录因子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肿瘤医院妇科行卵巢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其中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10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CC1及Nanog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分别用0mg/L、1mg/L、2mg/L、4mg/L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人卵巢癌OVCAR-3细胞24h,以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CC1、Nanog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间ERCC1及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ERCC1、Nanog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960、39.941,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中ERCC1与Nanog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3,P<0.01);对照组中ERCC1与Nanog蛋白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25,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中,FIGO分期为Ⅲ+Ⅳ期的ERCC1、Nanog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χ^(2)值分别为9.578、9.756),淋巴结转移阳性的ERCC1、Nanog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χ^(2)值分别为3.018、2.38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mg/L、2mg/L、4mg/L浓度顺铂处理的ERCC1和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0mg/L浓度顺铂处理的相对表达量,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564、6.571,P<0.05);在ERCC1、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中,顺铂处理浓度1mg/L与0mg/L相比(t值分别为17.236、5.381)、顺铂处理浓度2mg/L与0mg/L相比(t值分别为5.621、6.380)、顺铂处理浓度4mg/L与0mg/L相比(t值分别为12.813、6.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顺铂浓度的增加,ERCC1、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ERCC1及Nanog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呈现出高表达,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病情发展具有相关性。顺铂可诱导卵巢癌细胞ERCC1及Nanog蛋白高表达,可能为化疗耐药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核昔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Nanog蛋白 耐药性
下载PDF
PMS2通过ERK/ERCC1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雪茹 丁绪浩 +5 位作者 陈素贤 谭琦 吴月明 牛晓敏 王亚帝 佟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940,共10页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MS2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PMS2 siRNA质粒和PMS2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结肠癌SW480细胞(...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MS2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PMS2 siRNA质粒和PMS2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结肠癌SW480细胞(分别为PMS2敲减组和PMS2过表达组),同时设PMS2敲减对照组(siRNA-NC组)和PMS2过表达对照组(PMS2 contro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S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S2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作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率。通过String数据库,对PMS2、ERCC1和ERK上下游蛋白的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SW480细胞分别采用3条siRNA进行PMS2和ERCC1敲减,采用RT-qPCR法验证PMS2与ERCC1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S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MS2基因敲减和过表达细胞模型构建成功。与siRNA-NC组比较,PMS2敲减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顺铂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与PMS2 control组比较,PMS2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顺铂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蛋白-蛋白互作(PPI)富集P值为2.09e-07,包含ERCC1和ERK1/2等相互作用节点数共有13个,提示PMS2、ERCC1和ERK1/2之间可能存在调控作用。与siRNA-NC组比较,各PMS2敲减组细胞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siERCC1-NC组比较,各ERCC1敲减组细胞中PMS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NA-NC组比较,PMS2敲减组细胞中PMS2、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PMS2 control组比较,PMS2过表达组细胞中PMS2、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PMS2表达可影响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抗凋亡能力。PMS2与ERCC1存在互相作用关系,并可通过调节ERCC1参与ERK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SW480细胞 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信号通路
下载PDF
Ki-67、TEM1及ERCC1表达与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陈德志 陈巧辉 +4 位作者 林升禄 罗丽云 林冠 王佳坤 林光锬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550-3553,3558,共5页
目的分析Ki-67、TEM1及ERCC1表达与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并行胃癌新辅助化疗的112例胃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镜活检和手术病理中Ki-67、TEM1... 目的分析Ki-67、TEM1及ERCC1表达与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并行胃癌新辅助化疗的112例胃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镜活检和手术病理中Ki-67、TEM1及ERCC1的表达,分析与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16例(14.29%),有效68例(60.71%),无效44例(39.29%)。单因素分析: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分别与T分期、临床分期、Ki-67表达、Ki-67变化、TEM1表达、ERCC1表达明显相关(P<0.05),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与T分期、Ki-67表达、ERCC1表达明显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Ki-67表达、Ki-67变化、TEM1表达、ERCC1表达均是新辅助化疗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i-67表达、ERCC1表达均是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Ki-67、TEM1及ERCC1表达均是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独立分子生物学预测因子,对胃癌新辅助化疗长期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KI-67 TEM1 ercc1
下载PDF
Impact of SNP-SNP interactions of DNA repair gene ERCC5 and metabolic gene GSTP1 on gastric cancer/atrophic gastritis risk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5
7
作者 Liang Sang Zhi Lv +2 位作者 Li-Ping Sun Qian Xu Yuan Yu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5期602-612,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DNA repair gene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5(ERCC5) and the metabolic gen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 1(GSTP1) and their effects on atrophic gastritis(AG) a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DNA repair gene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5(ERCC5) and the metabolic gen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 1(GSTP1) and their effects on atrophic gastritis(AG) and gastric cancer(GC) risk.METHODS Seven ERCC5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rs1047768, rs2094258, rs2228959, rs4150291, rs4150383, rs751402, and rs873601) and GSTP1 SNP rs1695 were detected using the Sequenom MassA RRAY platform in 450 GC patients, 634 AG cases, and 621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RESULTS Two pairwise combinations(ERCC5 rs2094258 and rs873601 with GSTP1 rs1695) influenced AG risk(P_(interaction) = 0.008 and 0.043, respectively), and the ERCC5 rs2094258-GSTP1 rs1695 SNP pair demonstrate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while ERCC5 rs873601-GSTP1 rs1695 showed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AG risk OR = 0.51 and 1.79, respectively). No pairwise combinations were observed in relation to GC risk. There were no cumulative effects among the pairwise interactions(ERCC5 rs2094258 and rs873601 with GSTP1 rs1695) on AG susceptibility(P_(trend) > 0.05). When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was evaluated,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pairwise interactions(ERCC5 rs873601-GSTP1 rs1695)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AG risk in the case of negative H. pylori status(P_(trend)= 0.043).CONCLUSION There is a multifar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NA repair gene ERCC5 SNPs(rs2094258 and rs873601) and the metabolic gene GSTP1 rs1695, which may form the basis for various inter-individual susceptibilities to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5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 1 ATROPHIC GASTRITIS Gastric cance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Metallothionein、p53表达与铂类耐药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培钰 梁小曼 +3 位作者 林素瑕 罗荣臻 侯景辉 张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45-850,共6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分子预测指标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错配切除修复蛋白(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1,ERCC-1)、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p53蛋白与顺...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分子预测指标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错配切除修复蛋白(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1,ERCC-1)、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p53蛋白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这些指标与病人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用含铂方案(Gemzar+DDP或NVB+DDP)化疗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MT、p53的表达,并将病人的疗效和生存资料与上述指标的表达进行比较。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组51例标本中,ERCC-1阳性率为42.8%,MT阳性率为57.5%,p53阳性率为37.8%。化疗有效率在ERCC-1、MT、p53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33.3%、35.3%、21.4%和16.7%、27.3%、35.3%(即分别为1.99倍,1.29倍,0.61倍),但均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ERCC-1,MT均阴性组有效率为37.5%,均阳性组有效率为14.3%,前者为后者的2.6倍,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生存期ERCC-1、MT、p53蛋白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621.03天/523.14天,556天/479天,599.64天/416.60天。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三者过度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但Cox回归分析显示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性肺癌 ercc-1 MT p53 顺铂 耐药 预后
下载PDF
ERCC1表达与Ⅰ-ⅢA NSCLC患者术后生存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慧敏 张伟 +9 位作者 韩宝惠 沈洁 顾爱琴 姜丽岩 陈玉蓉 金波 张雪艳 何卫中 沙慧芳 冯久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2-1077,共6页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Ⅰ期NSCL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不化疗组和化疗组;Ⅱ、ⅢA期术后均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l表达。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性,并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景I期NSCLC患者ERCC1高表达者,不论化疗与否其预后都明显好于ERCCl低表达者。其中ERCC1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t.30%、86.74%,低表达组则为96.43%、60.71%、57.14%(P=0.0058)。不同于Ⅰ期NSCLC,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低表达则有较好预后。其中Ⅱ期ERCC1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MST)为60.0+月,而高表达者仅为25.5月(P=0.0442);ⅢA期ERCC1低表达组MST为41个月,高表达组仅为24个月(P=0.0203)。结论ERCC1表达对Ⅰ-ⅢANSCLC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存在双相效应。在Ⅰ期NSCLC中,ERCC1高表达是预后良好的独立指标;而对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1高表达更多体现的是对铂类耐药;故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能将无助提高术后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耐药性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ERCC1 C19007T多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熊兴东 古李中 +4 位作者 曾俐琴 杨志宏 张志珍 罗喜平 刘新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88,289,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9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103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的ERCC1C19007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并用年龄进行校正,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T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的分布频率(31.3%)高于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调整后的OR=3.68,95%CI=1.22~11.14,P=0.021)。而且T等位基因增加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Ⅰ期的宫颈癌患者(TTvsCC:调整后的OR=4.69,95%CI=1.36~16.21)以及在<45岁的人群中(TTvsCC:调整后的OR=5.05,95%CI=1.01~25.20)更加明显。结论:ERCC1C19007T多态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T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易感的一个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1 位作者 徐清华 严令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33例接受含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Log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分析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25%。ERCC1的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组(48.48%,16/33)要高于对照组(20.45%,9/40)(χ2=6.008,P=0.025)。ERCC1阳性组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31.3%,阴性组为58.8%(χ2=2.528,P=0.112);MST分别为36月和54月(P=0.118);3年生存率分别为43.8%和47.1%(χ2=0.029,P=0.866);5年生存率分别为18.8%和23.5%(χ2=0.414,P=0.52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疗与否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诱导NSCLC表达ERCC1,ERCC1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低,ERCC1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新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化疗联合恩度治疗ERCC1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柏沉 李燕宏 +1 位作者 孙建 曾小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04-2505,2508,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恩度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经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01例,根据ERCC1的表达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恩度组,...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恩度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经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01例,根据ERCC1的表达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恩度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301例NSCLC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率为55.1%。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治疗的效果低于ERCC1阴性患者;但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化疗联合恩度组能够显著提高ERCC1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其中位生存时间和疾病进展时间也显著延长(P<0.05)。结论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可有效增加NSCLC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药物疗法 联合 恩度 预后
下载PDF
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胜 李力 +5 位作者 张玮 唐兆前 王琪 姚德生 张洁清 阳志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1-663,共3页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反应及生存期的关系,并探讨ERCC1基因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RIZol试剂提取6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总RNA,逆转录...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反应及生存期的关系,并探讨ERCC1基因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RIZol试剂提取6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ERCC1基因及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化疗反应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①ER-CC1基因总mRNA和去除变异剪接体后ERCC1全长相对表达量在化疗敏感组的值均低于化疗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9)。②总ERCC1mRNA和去除变异剪接体后ERCC1全长相对表达量在低水平表达组比高水平表达组的生存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能够预测患者的化疗反应性与术后生存期,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与患者的化疗反应和术后生存期没有关系,无临床意义,是无功能的转录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选择性剪接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下载PDF
ERCC1对顺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的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娟 郑积华 +3 位作者 王蔚 谢波 徐志勇 张为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应用顺铂同期放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行顺铂同期放化疗的20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敏感组和治疗抵抗...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应用顺铂同期放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行顺铂同期放化疗的20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敏感组和治疗抵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ERCC1表达与治疗有效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在205例鼻咽癌组织中,110例(53.7%)ERCC1高表达,95例(46.3%)ERCC1低表达。ERCC1高表达组的有效率(RR)为97.3%(107/110),ERCC1低表达组为100.0%(9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敏感组的ERCC1低表达率与高表达率分别为61.4%和38.6%,而治疗抵抗组分别为35.9%和64.1%,两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RCC1低表达和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3个月和49.7个月(P=0.0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5%和36.2%(P=0.054),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和38.5%(P=0.03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表达、PS评分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RCC1可以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预测指标,ERCC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鼻咽癌 顺铂 放化疗
下载PDF
shRNA干扰沉默ERCC1对A549/DDP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艺凤 产翠翠 +2 位作者 方蕾 王莹 陈兴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ERCC1基因可能参与顺铂继发耐药,文中旨在探讨短发夹RNA(shRNA)靶向沉默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组1(ERCC1)对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的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shRNA)、空白对照...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ERCC1基因可能参与顺铂继发耐药,文中旨在探讨短发夹RNA(shRNA)靶向沉默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组1(ERCC1)对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的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shRNA)、空白对照组(lipofectamine 2000)、ERCC1-shRNA1组(ERCC1-shRNA1)、ERCC1-shRNA2组(ERCC1-shRNA2)。设计并合成靶向人的ERCC1基因shRNA1、shRNA2;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入A549/DDP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ERCC1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成功构建ERCC1-shRNA并转入A549/DDP,ERCC1-shRNA1组、ERCC1-shRNA2组mRNA表达量[(0.20±0.04)、(0.47±0.2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0.96±0.12)、(0.8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shRNA1组、ERCC1-shRNA2组蛋白表达量[(0.24±0.10)、(0.37±0.11)]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32±0.13)、(1.45±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shRNA1组IC50值[(7.78±0.54)]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6.71±2.33)、(16.69±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shRNA1组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82.99±4.23)%]较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72.87±3.23)%、(71.75±4.56)%]明显增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5、12.5μg/mL顺铂作用后ERCC1-shRNA1组细胞凋亡率[(11.91±1.41)%、(29.97±3.14)%]较0μg/mL顺铂作用下[(8.17±0.67)%]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C1-shRNA能有效沉默A549/DDP细胞中ERCC1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显著受抑而凋亡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A549/DDP 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依据ERCC1及RRM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个体化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佳 何松 +10 位作者 张晓东 郭燕 朱亚芳 吉志固 陆俊国 陶玉 朱兴华 王建红 杨书云 尹海兵 谭清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观察疗效差异,以期对个体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的肿瘤细胞进行ERCC1及RRM1基因的...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观察疗效差异,以期对个体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的肿瘤细胞进行ERCC1及RRM1基因的联合检测。入组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分为4组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4.2%,对照组有效率为37.5%,基因型组有效率为47.5%,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组中ERCC1阴性组有效率(56.7%)高于ERCC1阳性组(37.9%),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使用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有效率,而ERCC1高表达患者可能意味着对铂类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随机对照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韬 梁军 +3 位作者 宋珊爱 孙莹莹 李清芳 姜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胃癌患者对奥沙利铂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71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胃癌患者对奥沙利铂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71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疾病控制率(CR+PR+SD)及至肿瘤进展时间(TTP),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47例Ⅳ期胃癌患者可以评价化疗疗效,疾病控制率为55.3%,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和无效组之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97)。71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TTP为6个月,C/T+T/T基因型患者其中位TTP为5个月,与纯合基因型C/C中位TTP 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15,P=0.071)。其中24例Ⅲ期胃癌患者中位TTP为8个月,C/T+T/T型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与纯合基因型C/C中位TTP 8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97,P=0.11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相关趋势,需要进一步观察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多态性 药物遗传学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奥沙利铂
下载PDF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师怡 陈刚 +4 位作者 林贤东 张丽媛 胡丹 何银珠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07-91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rs11615 T>C、rs2298881 C>A和rs3212930 T>C、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以评估ERCC1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s11615 T>C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较野生纯合基因型降低一半(OR=0.49;95%CI:0.52~0.47;P=0.01),但是罹患弥漫型胃癌的风险上升1.68倍,预后更差(OR=1.68;95%CI:0.76~0.61;P=0.048)。单体型分析显示,基于这3个位点的单体型C-C-C降低了体患胃癌的风险(OR=0.729;95%CI:0.531~1.001;P=0.0499),而单体型T-C-T则增加了胃癌患病的风险(OR=1.321;95%CI:1.063~1.641;P=0.0118)。结论:ERCC1基因rs11615 T>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胃癌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I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下载PDF
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华 梁军 +1 位作者 吕红英 张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至疾病进展时间(1TrP)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C/C为50.51%,C/T为41.41%,T/T为8.08%。其中62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84%,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CR+PR+SD)和未控组(PD)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64,95%CI:1.310~10.813)。37例Ⅲ期大肠癌患者中位DFS为7个月(95%CI:5.483~9.653),C/C型患者中位DFS为10个月(95%CI:8.215~11.642),而C/T+T/T型患者为5个月(95%CI:4.663~7.267),两者差异显著(Log—rank X^2=12.864,OR=2.237,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态性 药物遗传学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奥沙利铂
下载PDF
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发病及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淳彩璞 朱劲松 +3 位作者 连文勇 高海霞 张锋利 袁伟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94-901,共8页
目的探讨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及两者多态性与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18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样本作为疾病组,另选23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 目的探讨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及两者多态性与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18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样本作为疾病组,另选23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检测ERCC1、XRCC1的SNP位点(ERCCC1 rs3212986、ERCCC1 rs11615、XRCC1 rsl799782和XRCC1 rs25487),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的患病风险,同时根据RECIST1.1疗效评价标准将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154例中晚期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分析以上SNP位点与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疾病组ERCC1rs3212986、rs116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及XRCC1 rs25487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rs3212986、rs11615及XRCC1 rs25487中,以野生型纯合子为参照,突变型纯合子食管鳞癌风险均升高,且4种SNP位点中以野生型等位基因为参照,突变型等位基因食管鳞癌风险均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仅放疗患者中,获CR者35例,PR者78例,SD 24例,PD 17例,故分为有效组113例和无效组41例。4种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野生型纯合子为参照,突变型纯合子放疗无效的风险均升高,且以野生型等位基因为参照,突变型等位基因放疗无效的风险均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且中晚期患者中突变型纯合子和突变型等位基因的放疗无效风险均升高,故检测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可能预测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多态性 食管鳞癌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