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ackground Variation of Natural Source ELF and Its EM Abnormal Phenomena in Yunnan Earthquakes 被引量:2
1
作者 Fan Ye Tang Ji +2 位作者 Han Bing Cui Tengfa Xu Q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In order to add earthquake monitoring methods and develop new method research,the ELF Network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elected 30 stations in the Capital Circle and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Finding electromagnetic... In order to add earthquake monitoring methods and develop new method research,the ELF Network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elected 30 stations in the Capital Circle and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Find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background variation is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the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Shexian,Anqiu,Lijiang and Dali stations which have recorded for longer time with better data and are located on the similar latitude. Then we use the natural sourc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uto-power spectrum to express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By using power spectral data of many frequencies in the observation frequency band,after the data pre-processing and sliding average noising,the background variation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stations and the range ability were acquired.Taking the Baoshan M5. 1 earthquake on October 30,2015 and Dali M5. 0 earthquake on May 18,2016 as examples,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earthquake electro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 of ELF stations around the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OURCE 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uto-power spectrum BACKGROUND VARIATION Earthquake electromagnetic anomaly(EM)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肖 左红艳 +3 位作者 王德文 彭瑞云 王水明 徐新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为明确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的神经生物效应,研究了ELF-EMFs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首先将雄性Wistar大鼠放在ELF-EMFs(50Hz、400μT、<1V/m)中连续曝露60d,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大鼠的体质量。终止曝露后,采用Morri... 为明确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的神经生物效应,研究了ELF-EMFs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首先将雄性Wistar大鼠放在ELF-EMFs(50Hz、400μT、<1V/m)中连续曝露60d,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大鼠的体质量。终止曝露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最后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并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图像分析检测尼氏体含量。结果表明: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于曝露期间显著延缓,终止曝露2周后恢复;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于终止曝露后即刻显著延长(P<0.01),7d后恢复。终止曝露后即刻可观察到部分海马神经元发生变性、早期凋亡、突触结构破坏,尼氏体含量减少(P<0.05);终止曝露后15d,上述病变改善,30d后恢复。以上结果表明,极低频电磁场曝露(50Hz,400μT,60d)会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延缓、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结构损伤及尼氏体含量减少;以上影响主要发生于终止曝露后早期,并具有持续时间较短暂且可恢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 海马神经元 认知功能 形态结构 尼氏体含量 神经突触 大鼠体质量
下载PDF
电磁场扰动下的细胞系统鲁棒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秀秀 包家立 朱朝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37-3845,共9页
生物鲁棒性是生物系统抵抗外界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引起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能力。电磁场是一种外界物理因素,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为了建立一种电磁场扰动下生物系统稳定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以Lyapunov理论为基础,用电磁场细胞暴露系统... 生物鲁棒性是生物系统抵抗外界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引起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能力。电磁场是一种外界物理因素,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为了建立一种电磁场扰动下生物系统稳定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以Lyapunov理论为基础,用电磁场细胞暴露系统实时记录了在磁感应强度B为0、0.09、0.38、0.76、7.33、14.78 m T的电磁场暴露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钙离子(Ca2+)的含量,分析了电磁场扰动前的细胞状态稳态点和稳定域,以及电磁场扰动后的状态转移和稳定鲁棒域。结果表明:(1)细胞无扰时ROS的稳态点是46.157~120.913,Ca2+的稳态点是25.430~55.686,ROS的稳定域半径是1.688~10.278,Ca2+的稳定域半径是2.782~13.345;(2)B〈7.33 m T的电磁场扰动没有提高胞内ROS含量,B为14.78 m T的电磁场扰动可阶跃性提高胞内ROS含量,B为0和0.09 m T的电磁场扰动没有提高胞内Ca2+含量,B为0.38 m T的电磁场扰动可持续性提高胞内Ca2+含量。结论是:(1)无电磁场扰动时,细胞内ROS和Ca2+状态可以保持稳定;(2)电磁场扰动在较高水平(如B为14.78 m T)时,才能改变细胞内ROS和Ca2+的状态;(3)细胞的鲁棒域与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s 生物鲁棒性 细胞 LYAPUNOV稳定性 钙离子 活性氧自由基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关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新元 方文攀 +1 位作者 林晨 陈光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3-1389,共7页
随着现代化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环境极低频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来越高,因此,公众日益关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为此,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 随着现代化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环境极低频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来越高,因此,公众日益关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为此,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集中于高压输电线路及视频显示终端来源的极低频电磁场对出生体质量、流产、早产及出生缺陷。有限研究提示妊娠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低出生体质量、流产发生存在相关性,但是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结果有待验证;研究结果未支持极低频电磁场与早产和出身缺陷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对极低频电磁场是否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没有得到一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低出生体质量 流产 早产 出生缺陷 流行病学研究 风险
下载PDF
100μT极低频电磁场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兴发 李东 +4 位作者 赖金胜 万保权 周兵 张斌 陈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08-2518,共11页
为了明确长时间的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制作了1个可以稳定产生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00μT)的装置,并将128只SD大鼠暴露于其中,每天暴露20 h时间,共暴露12周时间,同时采用128只未接受暴露的SD... 为了明确长时间的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制作了1个可以稳定产生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00μT)的装置,并将128只SD大鼠暴露于其中,每天暴露20 h时间,共暴露12周时间,同时采用128只未接受暴露的SD大鼠作为对照。暴露期间每隔4周时间进行了SD大鼠血液生化检测。暴露结束后,取SD大鼠的肝脏、肾脏进行了组织形态学染色和检测。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尿素氮和肌酐)、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电解质(钙离子和镁离子)均没有影响。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肝脏的苏木素-伊红染色提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的肝脏正常结构没有影响,炎性细胞染色结果提示暴露组SD大鼠肝脏中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类似地,肾脏的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提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的肾脏结构没有影响,马松染色结果提示暴露组SD大鼠肾脏中无明显纤维化病变。由此可得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化和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μT elf-emfs 极低频电磁场 SD大鼠 血液生化 肝肾功能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环境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群健康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黎大明 詹思延 蔡承铿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3-195,共3页
为探讨环境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调查了广州市某区220kV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环境极低频电磁场(ELF场)的强度,并就ELF场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ELF场强度未超出国外推荐的暂行最大容许... 为探讨环境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调查了广州市某区220kV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环境极低频电磁场(ELF场)的强度,并就ELF场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ELF场强度未超出国外推荐的暂行最大容许标准。接触ELF场1~2、3~4年和5年及以上的居民与对照组比较,神衰综合征阳性率的差异不显著;尿中17-KS和VMA水平两组亦无差异显著性。提示在目前的接触水平和接触时间下,ELF场对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上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 电磁辐射 健康 人群健康
下载PDF
工频电磁场对T、B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锐 许溟宇 +1 位作者 范纯武 黄瑾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2-333,共2页
为了探讨工频电磁场对人体T、B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检测 2 5名长期工作在 30万伏特高压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与 15名正常对照者T和B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接触组T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30 5± 4 0 ) % ... 为了探讨工频电磁场对人体T、B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检测 2 5名长期工作在 30万伏特高压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与 15名正常对照者T和B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接触组T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30 5± 4 0 ) % ,明显低于对照组 (5 1 7± 10 6 )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接触组与对照组B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说明长期工作在超高压环境中 ,机体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人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电磁场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华 张学林 谢怀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极低频电磁场是否对人体或生物存在不良影响 ,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课题。本文综合近年国外相关的研究报告 ,较系统地叙述了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或生物体的致癌、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和对心脏。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生物效应 致癌作用 生殖毒性 致突变作用 心脏功能 内分泌功能 神经系统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的健康效应 被引量:65
9
作者 包家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50-2561,共12页
来自于输电线路、变压器、家用电器的极低频电磁场已经在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险还不清楚。为了综合评述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以指引未来极低频电磁场健康效应的研究方向,在介绍极低频电磁场物理特性的基础上,着... 来自于输电线路、变压器、家用电器的极低频电磁场已经在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险还不清楚。为了综合评述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以指引未来极低频电磁场健康效应的研究方向,在介绍极低频电磁场物理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极低频电磁场在流行病学调查、人体志愿者、动物实验、细胞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极低频电磁场的健康风险比值比在1~2之间。人体志愿者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心肺生理、脑电与神经、血常规、褪黑素等方面。动物实验研究主要包括认知、血管渗透性、褪黑激素、免疫系统、转基因白血病动物模型、协同致癌作用等方面。细胞和分子研究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分裂、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方面。生物物理学研究主要包括ROS机制、胞内Ca^2+、离子通道、鲁棒行为、信噪比、体内磁性颗粒等方面。极低频电磁场限值方面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ICNIRP指南和IEEE标准,国内标准主要包括职业卫生标准和环境控制标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系统特性如鲁棒性和涌现性等、电磁场作用下的生物实时响应和电磁能量的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s 生物效应 健康效应 流行病学 人体 动物 细胞 生物物理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大鼠脑电图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新萍 彭瑞云 +7 位作者 左红艳 刘肖 李杨 王少霞 杨蕾蕾 王长振 王惠 王德文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电图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暴露组,每组24只,磁场暴露组大鼠置于ELF-EMFS(50 Hz,400μT,<1V/M)中连续暴露60 d。终止暴露后6 h、7 d、15 d和30 d,采...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电图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暴露组,每组24只,磁场暴露组大鼠置于ELF-EMFS(50 Hz,400μT,<1V/M)中连续暴露60 d。终止暴露后6 h、7 d、15 d和30 d,采用MP150生理监测仪监测脑电图近似熵和功率谱分布;采用光镜观察大脑皮层组织结构。结果 (1)磁场组大鼠脑电图(EEG)于暴露后6 h和7 d,近似熵降低;(2)磁场组大鼠EEG信号于6 h出现δ频段相对功率值呈升高改变,而β频段相对功率值降低;对照组和入场前磁场组大鼠EEG基本节律为30μV左右的β波及少量不典型α波,偶见低幅θ波和δ波,磁场组大鼠θ波和δ波增多以及波幅增加,以β波为主要节律。(3)磁场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呈缺血性改变。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会导致大鼠EEG近似熵降低、功率谱分布异常及脑组织结构损伤,且此改变主要发生于终止暴露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大鼠 脑电图 形态结构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于大鼠敏感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李滚 严雅静 +2 位作者 黄勇 周艳 庞小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4-1197,共4页
极低频电磁场非热生物效应的发生与生物组织接受电磁辐射后微观结构的改变有关,利用红外光谱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研究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发生的微观机制。研究了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于大鼠电磁敏感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对曝露于50Hz,0.... 极低频电磁场非热生物效应的发生与生物组织接受电磁辐射后微观结构的改变有关,利用红外光谱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研究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发生的微观机制。研究了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于大鼠电磁敏感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对曝露于50Hz,0.75mT极低频电磁场作用20天的大鼠的血液、脑和睾丸组织的红外光谱与正常大鼠组织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阐述了极低频电磁场曝露作用生物效应的发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可导致大鼠敏感组织某些特征吸收峰峰位和峰强产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是研究电磁场不同生物效应的发生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生物效应 极低频电磁场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
作者 金焕荣 谢怀江 +2 位作者 赵肃 段晓军 王任群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进行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交变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每天暴露8h,连续15d,对照组不进行电磁...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进行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交变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每天暴露8h,连续15d,对照组不进行电磁场暴露。结果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的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具有增加抗氧化酶活力,使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大鼠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的电磁现象
13
作者 范晔 汤吉 +5 位作者 缪杰 叶青 崔腾发 董泽义 韩冰 孙贵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9-685,共17页
文中使用时间域波形分析、滑动傅式去年变分析、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和矢量方位角方法处理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古冶M_(S)5.1地震震中距400km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地电场、极低频观测数据。在排除各台站仪器运行、台站观测环境、空间电磁活... 文中使用时间域波形分析、滑动傅式去年变分析、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和矢量方位角方法处理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古冶M_(S)5.1地震震中距400km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地电场、极低频观测数据。在排除各台站仪器运行、台站观测环境、空间电磁活动等影响因素后,认为有6个地电阻率台站于震前出现了“趋势性下降—加速下降—震后恢复”的变化过程,7个地电阻率台站在震前1a内的归一化变化速率超过±2.4阈值;滦县地电场NS和NW向测道于震前3个月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且矢量方位角在震前向古冶地震方向偏移,后恢复为沿滦县-乐亭断裂方向;文安和丰宁极低频台清晰地记录到16hz天然源磁场同震变化,磁场垂直分量的变化超过水平分量的2倍,由于台站的地下结构存在巨大差异,2个台站的电场观测值差别较大,且电场同震扰动淹没在背景噪声中。文中利用首都圈极低频台站观测数据反演了地下电性结构,发现古冶地震的震源位于电性发生变化的边界附近,北边为高阻区,西南方向为低阻区,宝坻和文安处于局部低阻区,并据此初步分析了古冶地震的电磁现象特征。针对异常空间选择性问题,认为可能与京津唐地区NEE和NW向2个主要共轭构造方向有关。对地震电磁异常机理开展研究时,应从地震电磁同震现象入手,从地震电磁信号产生的源和传播路径2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M_(S)5.1地震 地电阻率 地电场 极低频 电磁异常
下载PDF
焊接环境下电磁场的检测及安全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超 张军 +3 位作者 宋永伦 杨庆轩 支楠 苏东 《电焊机》 2007年第2期12-16,52,共6页
焊接过程产生的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焊接操作人员电磁防护与安全的相关标准,开展了对弧焊与点焊作业现场电磁场的测量试验。分析了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提出的低频电磁... 焊接过程产生的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焊接操作人员电磁防护与安全的相关标准,开展了对弧焊与点焊作业现场电磁场的测量试验。分析了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提出的低频电磁场安全限值以及电磁生物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焊接作业现场的电磁环境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较多的焊接作业场合电磁辐射量超过了目前国际相关安全标准。该结果对建立焊接行业电磁安全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emf) 低频磁场 安全评估 ICNIRP
下载PDF
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现状及防护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永 李云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年第11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典型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工频电磁场的现场检测,阐明了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界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短期和长期效应研究的明确结论,介绍了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 通过对典型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工频电磁场的现场检测,阐明了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界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短期和长期效应研究的明确结论,介绍了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卫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防止和减少工频电磁场影响的综合防护措施,其中包括:慎重选址,合理设计,适当个体防护和必要的警示标识。另外,扼要地介绍了工频电磁场的有关卫生标准和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高压输变电 电磁场 工频 极低频 防护措施
下载PDF
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在毛发生长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寅 李新平 +1 位作者 区家源 张鸣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37-1541,共5页
低频电磁场属于非辐射电磁波,能量低,不能破坏电子键,会使生物体产生微弱的电流和电子重分布,对生物体有积极的效应,FDA已批准脉冲电磁场(PMEF)用于治疗骨折,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电磁场的积极生物效应拓展到促... 低频电磁场属于非辐射电磁波,能量低,不能破坏电子键,会使生物体产生微弱的电流和电子重分布,对生物体有积极的效应,FDA已批准脉冲电磁场(PMEF)用于治疗骨折,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电磁场的积极生物效应拓展到促进毛发生长领域中,本文将首先阐述细胞如何应答外加电磁场,其次介绍应答电磁场后产生的生物效应,最后概述了目前低频电磁场在毛发生长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低频电磁场用于促进毛发生长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磁场 生物效应 分子机制 毛发生长
下载PDF
50 Hz低频电磁场对酿酒酵母蛋白组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蔡杏华 任浩锋 +2 位作者 杨慧 林日辉 蒋满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72-77,共6页
为了从蛋白和代谢水平进一步探究LF-EMF的分子机制,本文采用SWATH-MASS技术测定50 Hz LF-EMF辐射处理后的酿酒酵母蛋白组变化,得到的差异蛋白数据经过Unitprot数据库匹配,并对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相关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50 Hz LF-... 为了从蛋白和代谢水平进一步探究LF-EMF的分子机制,本文采用SWATH-MASS技术测定50 Hz LF-EMF辐射处理后的酿酒酵母蛋白组变化,得到的差异蛋白数据经过Unitprot数据库匹配,并对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相关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50 Hz LF-EMF可显著影响酿酒酵母胞内12种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包括3种上调蛋白(↑15.78%~34.21%)和9种下调蛋白(↓14.43%~40.59%)。上调的蛋白主要富集在自由基代谢、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甘油脂代谢等代谢通路上;下调的蛋白主要富集在肌醇磷酸代谢、氮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嘧啶代谢、嘌呤代谢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上;此外,下调表达的肌醇三磷酸合酶同时会导致其相关代谢物三磷酸肌醇的代谢水平下降(P<0.05)。因此,LF-EMF辐射可影响酿酒酵母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产物的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磁场(LF-emf) 酿酒酵母 蛋白组学 代谢通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低频电磁场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晓芳 段斐 +2 位作者 寇素茹 刘晋芝 马幼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低剂量(0.1mT)、高剂量(12.8mT)电磁场暴露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有10只持续暴露2和12周;用苏木苏-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低剂量(0.1mT)、高剂量(12.8mT)电磁场暴露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有10只持续暴露2和12周;用苏木苏-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睾丸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变化,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定。结果低、高剂量电磁场暴露组暴露2周Bax灰度值分别为(25.58±4.98),(39.17±4.33);Bcl-2灰度值分别为(68.12±3.64),(39.62±4.35);暴露12周Bax灰度值分别为(40.12±2.45),(62.32±5.90);Bcl-2灰度值分别为(55.78±2.43)(23.84±3.62)。结论随着电磁场暴露频率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大鼠生精细胞Bax的表达明显上调,Bcl-2的表达逐渐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生精细胞 凋亡相关基因 Bax Bcl-2
原文传递
极低频电磁场对实验大鼠睾丸组织红外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安英 袁平 +2 位作者 周玉荣 邓波 庞小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研究表明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影响动物生殖功能,本文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法分析雄性大鼠睾丸组织受高场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后组织结构改变情况。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其中1组暴露于电场强度E... 研究表明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影响动物生殖功能,本文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法分析雄性大鼠睾丸组织受高场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后组织结构改变情况。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其中1组暴露于电场强度E为3500-4000V/m,磁场强度B为8-10μT的极低频电磁场400d,然后观察其组织病理切片及其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雄性大鼠睾丸组织受高场强极低频电磁场辐照后,其红外谱有显著变化,说明长期暴露于高场强极低频电磁场环境可能导致雄性实验动物睾丸组织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高场强 极低频电磁场 蛋白质二级结构 睾丸组织
原文传递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医学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建华 叶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94-98,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在各种设备产生的电磁场中,极低频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对生物体的致癌作用,对生殖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在各种设备产生的电磁场中,极低频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对生物体的致癌作用,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细胞增殖、细胞膜和膜信号转导、遗传物质的影响,以及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健康保健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 电磁场 生物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