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H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
1
作者 田珅 李婉君 +5 位作者 曹钰莹 许立慧 任建鸾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的基础上构建vscH缺失株ΔvscH及回补株CΔvscH,比较各菌株在生物被膜形成、细胞毒性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量及其在HeLa细胞中易位量;通过GST-Pull Down试验鉴定与VscH相互作用的T3SS1相关蛋白。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H在生长性能上无明显差异,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下降;vscH基因的缺失使效应蛋白VopR、VopS和胞外针结构蛋白VscI的分泌显著减少,同时使VopR和VopS在HeLa细胞内易位量显著下降;GST-Pull Down试验发现VscH与一种位于T3SS1的ATP酶VscN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表明,vscH基因影响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参与T3SS1介导的毒性作用,同时对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和易位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型分泌系统 vscH 分泌 易位
下载PDF
An AIEgens and exonuclease Ⅲ aided quadratic amplification assay for detecting and cellular imaging of telomerase activity 被引量:5
2
作者 Xuehong Min Lei Xia +5 位作者 Yuan Zhuang Xudong Wang Jie Du Xiaojin Zhang Xiaoding Lou Fan Xia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4期997-1003,共7页
Monitoring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high sensitive and reliabl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ncer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sensitive and facile method to detect telomerase activity using AIEgens mod- ified ... Monitoring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high sensitive and reliabl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ncer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sensitive and facile method to detect telomerase activity using AIEgens mod- ified probe (TPE-Py-DNA) as a fluorescence reporter and exonuclease llI (Exo lIl) as a signal amplifier. With the aid of telomerase, repeat units (TrAGGG)n are extended from the end of template substrate oligonucleotides (TS primer) that form duplex DNAs with TPE-Py-DNA. Then, Exo llI catalyzes the diges- tion of duplex DNAs, liberating elongation product and releasing hydrophobic TPE-Py. The released hydrophobic TPE-Py aggregate together and produce a telomerase-activity-related fluorescence signal. The liberated product hybridizes with another TPE-Py-DNA probe, starting the second cycle. Finally, we obtain the target-to-signal amplification ratio of 1 :N2. This strategy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 for detecting clinical urine samples (distinguishing 15 cancer patients' samples from 8 healthy ones) and checking intracellular telomerase activity (differentiating cell lines including HeLa, MDA-MB-231, MCF-7, A375, HLF and MRC-5 from the cells pretreated with telomerase-related drug), which shows its potential in clinical diagnosis as well as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tic amplification AIEgens Telomerase Urine samples exonuclease Ill Cell imaging
原文传递
A novel aptasensor strategy for protein detection based on G-quadruplex and exonuclease Ⅲ-aided recycling amplification
3
作者 Huan Shi Tian Jin +4 位作者 Jiewen Zhang Xiaoting Huang Chunyan Tan Yuyang Jiang Ying T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5-158,共4页
The detection of biomark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numerous diseases,especially cancer.Herein,we developed a sensitive and universal fluorescent aptasensor strategy based on magnetic beads,DNA G-... The detection of biomark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numerous diseases,especially cancer.Herein,we developed a sensitive and universal fluorescent aptasensor strategy based on magnetic beads,DNA G-quadruplex,and exonuclease Ⅲ(Exo Ⅲ).In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protein,a label-free single strand DNA(ssDNA)hybridized with the aptamer was released as a trigger DNA due to specific recognition between the aptamer and target.Subsequently,ssDNA initiates the ExoⅢ-aided recycling to amplify the fluorescence signal,which was caused by N-methylmesoporphyrin IX(NMM)insertion into the G-quadruplex structure.This proposed strategy combines the excellent specificity between the aptamer and target,high sensitivity of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by G-quadruplex and ExoⅢ-aided recycling amplification.We selected(50-1200 nmol/L)MUC1,a common tumor biomarker,as the proof-of-concept target to test the specificity of our aptasenso r.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ensor sensitively and selectively detected the target protein with limits of detection(LODs)of 3.68 and 12.83 nmol/L in buffer solution and 10%serum system,respectively.The strategy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other targets by simply substituting corresponding aptamers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sever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ASENSOR exonuclease-aided recycling AMPLIFICATION G-QUADRUPLEX Magnetic beads MUC1
原文传递
Target-induced Trivalent G-quadruplex/hemin DNAzyme for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Hg^(2+) Based on an Exonuclease III Assisted 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
4
作者 Zhenghua LIU Zhonghai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Mercury ion(Hg^(2+)),a highly noxious of heavy metalion,has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Herein,we have developed an exonuclease III(Exo III)assisted 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 fo... Mercury ion(Hg^(2+)),a highly noxious of heavy metalion,has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Herein,we have developed an exonuclease III(Exo III)assisted 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 formation of a trivalent G-quadruplex/hemin DNAzyme for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Hg^(2+).A hairpin DNA(Hr)was designed with thymine-Hg^(2+)-thymine pairs that catalyzed by Exo III is prompted to happen upon binding Hg^(2+).A released DNA fragment triggers the catalytic assembly of other three hairpins(H1,H2,and H3)to form many trivalent G-quadruplex/hemin DNA enzymes for signal output.The developed sensor shows a dynamic range from 2 pM to 2μM,with an impressively low detection limit of 0.32 pM for Hg^(2+)detection.Such a sensor also has good selectivity toward Hg^(2+)det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common metal ions.This strategy shows the great potential for visual detection with portable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quadruplex/hemin DNAzyme Multivalence 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 exonuclease III Signal amplification Colorimetric detection
下载PDF
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鲁建鹏 陈龙 +1 位作者 乐佳迪 章建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01-4406,共6页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与弯曲力,因此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选择理想的内固定装置还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与弯曲力,因此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选择理想的内固定装置还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一名健康年轻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正常股骨的三维模型。根据70°骨折线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使用Geomagic和UG软件优化和构建4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倒三角空心钉、股骨颈固定系统、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前)、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最后利用Ansys软件分析4种不同内固定模型中股骨近端骨折块的应力分布、峰值应力和峰值位移;观察内固定装置和股骨颈骨折上断面的位移分布和峰值位移。结果与结论:(1)4组骨折近端碎片应力峰值集中在骨折线附近,峰值应力股骨颈固定系统组最大,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小;(2)骨折碎片峰值位移均位于股骨头顶部,峰值位移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大,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最小;(3)内固定模型峰值位移均位于模型顶部,峰值位移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大,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最小;(4)断裂面的位移在断裂端的上部,峰值位移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大,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最小;(5)提示与其他3种内固定方式相比,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当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发生于年轻人时,从有限元分析的角度,使用其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能是更有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固定系统 空心螺钉 Pauwels型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MARKⅢ型围护系统波纹板自动焊应用研究
6
作者 孙剑 张浩 +1 位作者 孟天家 谭颖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提高MARKⅢ型围护系统主屏蔽的焊接施工质量,以达到减少现场焊接缺陷,从而提高现场焊接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文主要对MARKⅢ型围护系统主屏蔽波纹板自动焊焊接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现场主屏蔽波纹板焊接技术应用现状的阐述,针对现场... 为了提高MARKⅢ型围护系统主屏蔽的焊接施工质量,以达到减少现场焊接缺陷,从而提高现场焊接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文主要对MARKⅢ型围护系统主屏蔽波纹板自动焊焊接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现场主屏蔽波纹板焊接技术应用现状的阐述,针对现场自动焊波纹板焊接质量出现的几种缺陷,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现场波纹板焊接质量、减少焊接缺陷的形成,对MARKⅢ型围护系统主屏蔽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 围护系统 PAW自动焊 焊接工艺 波纹板
下载PDF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成聪 许开良 +3 位作者 陈忠军 曾金敏 周家杰 廖义翔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86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86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尿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自由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最大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8、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缓解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 生物反馈电刺激 型前列腺炎 尿动力学
下载PDF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FPD⁃LinkⅢ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吴斌 郑永军 +1 位作者 王学影 郭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8,共8页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FPD-LinkⅢ作为高速串行视频传输接口,正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系统。为对其进行检测,提出一套基于DS90UB948解串芯片的FPD-LinkⅢ视频处理方案。系统采用ZYNQ作为处理核心,对解串芯片输出的并行信号进行图像压缩...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FPD-LinkⅢ作为高速串行视频传输接口,正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系统。为对其进行检测,提出一套基于DS90UB948解串芯片的FPD-LinkⅢ视频处理方案。系统采用ZYNQ作为处理核心,对解串芯片输出的并行信号进行图像压缩拼接和输出,输出的拼接视频流用于实时显示。采集的单路图像用于质量检测,通过图像相似度算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正确接收、处理三路FPD-LinkⅢ视频流,拼接图像连贯流畅,采集图像清晰;并且SSIM图像相似度算法可准确定位异常通路,满足了FPD-LinkⅢ的质量验证要求,为构建高阶智能驾驶仿真测试平台的图像采集与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D-Link 智能座舱 座舱域控制器 视频压缩 视频拼接 SSIM
下载PDF
基于缓存模型改进NSGA-Ⅲ算法车联网卸载策略
9
作者 武斌 刘鹏程 +1 位作者 丛佳 赵洁 《物联网技术》 2025年第1期108-112,117,共6页
车联网场景中,计算任务处理的时延敏感性极高,将计算任务卸载至边缘服务器是降低时延的有效手段,进行任务卸载还需要综合考虑负载均衡以及能耗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融合差分进化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DE)卸载方案,引入了... 车联网场景中,计算任务处理的时延敏感性极高,将计算任务卸载至边缘服务器是降低时延的有效手段,进行任务卸载还需要综合考虑负载均衡以及能耗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融合差分进化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DE)卸载方案,引入了缓存模型、时延模型、能耗模型、负载均衡模型,实现多目标优化问题。所提出的算法与NSGA-Ⅱ算法相比,系统时延降低了18.5%,能量消耗减少了44.5%,负载均衡标准差下降了14.7%,充分验证了NSGA-Ⅲ-DE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任务卸载 缓存模型 差分进化 多目标优化 NSGA-算法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吴丰财 陈世桢 +2 位作者 蔡立平 周浩 张仲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PF)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瑞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Ⅲ型TPF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锁...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PF)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瑞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Ⅲ型TPF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反应[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恢复情况、关节功能[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1β、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术后IL-1β、TNF-α、CRP水平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HSS膝关节评分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Ⅲ型TPF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缩短负重时间,提升踝关节、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 关节镜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剥后锁边缝合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周海洋 冯六泉 +3 位作者 石玮 尚永建 石淑敏 孙文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结合外剥后锁边缝合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20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时间2020年4月—2021年5月,58例)采取RPH术结合外...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结合外剥后锁边缝合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20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时间2020年4月—2021年5月,58例)采取RPH术结合外痔切除,观察组(入院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62例)采取内痔RPH术结合外剥后锁边缝合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肛门疼痛程度、排便状况、肛门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失禁评分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水平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Ⅲ度混合痔患者采取内痔RPH术结合外剥后锁边缝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肛门疼痛、改善排便状况和肛门动力学,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痔疮套扎术 外剥后锁边缝合 度混合痔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ⅢB宫颈癌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孙亚楠 张建东 翟瑶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IMRT)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ⅢB宫颈癌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住院的102例ⅢB宫颈癌鳞癌患者分为参照组(51例)与联合组(51例),参照组采... 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IMRT)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ⅢB宫颈癌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住院的102例ⅢB宫颈癌鳞癌患者分为参照组(51例)与联合组(51例),参照组采用IMRT+二维后装腔内放疗,联合组用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MRT。比较两组疗效、毒副作用、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SCC-Ag)、糖类抗原50 (CA50)、糖类抗原72-4 (CA724)、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CD4^(+)、CD4^(+)/CD8^(+)、CD3^(+)]。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ORR)为74.51%,高于参照组的54.90%(χ^(2)=4.293,P=0.038)。治疗后,联合组E2为(120.01±40.21) pmol/L,高于参照组的(95.42±10.25) pmol/L;FSH、LH分别为(40.03±5.34) mIU/mL、(38.02±4.04) mIU/mL,低于参照组的(50.23±6.85) mIU/mL、(47.14±6.54) mIU/mL (t=4.232,P<0.001;t=8.387,P<0.001;t=8.471, P<0.001)。治疗后联合组CEA、 SCC-Ag、 CA50、 CA724分别为(1.96±0.30)μg/L、(2.04±0.16) ng/mL、(15.59±1.60)U/mL、(5.08±1.20)U/mL,均低于参照组的(3.07±0.45)μg/L、(3.39±0.22)ng/mL、(20.59±2.03)U/mL、(8.25±2.58) U/mL (t=14.657,P<0.001;t=35.441,P<0.001;t=13.815,P<0.001;t=7.956,P<0.001)。治疗后联合组CD4^(+)、CD4^(+)/CD8^(+)、CD3^(+)分别为(33.98±2.35)%、0.91±0.19、(59.15±3.14)%,高于参照组的(30.41±1.75)%、0.72±0.15、(54.89±4.07)%(t=8.701,P<0.001;t=5.605,P<0.001;t=5.918,P<0.001)。联合组血小板下降、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Z=-2.324,P=0.020;Z=-2.313,P=0.021;Z=-3.242,P=0.001)。结论 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MRT治疗ⅢB宫颈癌鳞癌疗效更好,可抑制肿瘤发展,调节性激素表达,减少毒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B宫颈癌鳞癌 三维后装腔内放疗 免疫功能 性激素
下载PDF
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Ⅲ度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13
作者 唐庞淼 付全有 许琳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对比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Ⅲ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从我院Ⅲ度混合痔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Ⅲ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从我院Ⅲ度混合痔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d、术后3d、术后5d创面水肿程度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肛门功能并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排便疼痛程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3d、术后7d两组非排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后当天(P<0.05);在术后3d、术后7d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便疼痛程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3d、术后7d明显低于术后1d(P<0.05);在术后7d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水肿程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1d、术后3d明显高于术后当天(P<0.05);对照组创面水肿程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明显高于术后当天(P<0.05);在术后1d、术后3d、术后5d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较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Ⅲ度混合痔患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疼痛和水肿程度更轻,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康复效果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混合痔 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 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创面愈合时间
下载PDF
Detection of Interaction of Binding Affinity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 to the Specific DNA by Exonuclease Protection Mediated PCR Assay
14
作者 孙晞 徐顺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A novel exonuclease protection mediated PCR assay (EPM-PCR)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in and DNA at a dioxin-responsive enhancer (DRE) upstream of the CYP1A1 gene in rat hepatic cytosol was established. A doub... A novel exonuclease protection mediated PCR assay (EPM-PCR)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in and DNA at a dioxin-responsive enhancer (DRE) upstream of the CYP1A1 gene in rat hepatic cytosol was established. A double-stranded DNA fragment containing two binding sites was designed and incubated with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 transformed by 2,3,7,8-tetrachlorodibenzo-p dioxin (TCDD) to generate TCDD:AhR:DNA complex which could protect receptor-binding DNA against exonuclease Ⅲ (Exo Ⅲ) digestion. With ExoⅢ treatment, free DNAs were digested and receptor-bound DNAs remained that could be amplified by PCR.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es a clear band (285bp) was detected using TCDD-treated sample, while nothing with control samples. To detect transformed AhR-DRE complex, 2 fmol DNAs and 3 ug cytosol proteins were found to be sufficient in the experiment. Compared with gel retardation assay, this new method is more sensitive for monitoring the Ah receptor-enhancer interaction without radioactive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dioxin-responsive element exonuclease S1 nuclase PCR
下载PDF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文渊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水稻Ⅲ类过氧化物酶基因IPH1调控水稻株高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萍 刘杨 +4 位作者 杨杰 马宏蕾 秦诚 王楠 沈文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RX)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解除H2O_(2)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其中Ⅲ类过氧化物酶(CⅢPRXs)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通过...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RX)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解除H2O_(2)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其中Ⅲ类过氧化物酶(CⅢPRXs)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通过清除活性氧(ROS)在植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CⅢPRXs在水稻株型建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获得CⅢPRXs基因(LOC_Os12g09460)两种不同形式的敲除突变体iph1-1,iph1-2.iph1突变体的株高显著高于野生型,除倒1节节长(即第5节)外,其他节节长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野生型.农艺性状考察表明,穗长及结实率等主要性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T-qPCR技术进行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IPH1在根、茎、叶、鞘、穗中均表达,并在茎和鞘中表达相对较高;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IPH1蛋白主要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进一步通过生理分析,发现突变体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H2O_(2)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IPH1能够通过过氧化氢途径调控水稻株高的形成,可为丰富株高调控网络提供有利的基因资源,进一步为株型相关生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技术 类过氧化物酶 株高
下载PDF
基于CatBoost-NSGA-Ⅲ算法的盾构姿态预测与优化
17
作者 吴贤国 刘俊 +3 位作者 曹源 雷宇 李士范 覃亚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共9页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因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及纠偏等影响施工安全性与高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类别型特征梯度提升(CatBoost)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相结合的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方法;以贵阳地铁为例,选取22个影...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因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及纠偏等影响施工安全性与高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类别型特征梯度提升(CatBoost)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相结合的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方法;以贵阳地铁为例,选取22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参数,利用CatBoost算法建立输入参数与盾构姿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函数关系,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评价输入参数的重要性;以盾构姿态绝对值最小化为目标,构建CatBoost-NSGA-Ⅲ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CatBoost算法训练工程实测数据得到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5个盾构姿态目标的R^(2)范围为0.916~0.943;所研发的CatBoost-NSGA-Ⅲ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使盾构姿态得到显著优化,整体改进的平均值为5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型特征梯度提升(CatBoost) 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 盾构姿态 多目标优化 重要性排序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力 饶佳琪 +2 位作者 刘冉 蒋丽忠 余志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0-2611,共12页
在雨水充沛或排水不畅地区,积水会造成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扩展显著加速。针对含层间离缝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水力特性问题,建立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积水双向瞬态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揭示无砟轨道层间... 在雨水充沛或排水不畅地区,积水会造成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扩展显著加速。针对含层间离缝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水力特性问题,建立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积水双向瞬态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揭示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内动水压力和水流速度的分布及其峰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列车轴重、行车速度、离缝形态及积水深度对动水压力和水流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的趋近与远离,层间离缝内固定点处的动水压力与水流速度呈周期性的正负交替变化;动水压力沿着离缝出口方向逐渐减小,其峰值发生在离缝尖端处,而水流速度沿着离缝出口方向逐渐增大,其峰值发生在离缝出口处;动水压力与水流速度峰值随列车轴重增加而线性增大,轴重每增加1 t,动水压力和水流速度峰值分别增加2.850 kPa、0.085 m/s;动水压力峰值与车速呈二次方增大关系,而在车速小于300 km/h时水流速度峰值与车速基本上呈线性关系,超过该车速后流速增长趋势较之前更大;动水压力、水流速度峰值与离缝开口量呈反比关系;动水压力与水流速度峰值都随着离缝深度和离缝积水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大,且两者都与离缝深度呈3次多项式增大关系,与离缝积水深度呈2次方增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的层间离缝扩展分析以及养护维修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 层间离缝 流固耦合 动水压力 水流速度
下载PDF
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晔 葛晓磊 +4 位作者 张士珑 覃缘 侯彦 卢海燕 马文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的疗效。方法:将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磨牙关系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应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照组磨牙近中关系,应用传统前方牵引矫治器。2组患... 目的:评价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的疗效。方法:将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磨牙关系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应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照组磨牙近中关系,应用传统前方牵引矫治器。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角度测量中,SNA、ANB、SN-MP、U4-SN显著增加(P<0.01),SNB显著减小(P<0.01);SN-OL在试验组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矢状向测量指标中,除对照组上颌牙弓长度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改变(P<0.05);垂直向测量指标中,U1-PP、L1-MP、U4-SN、U6-SN、ANS-Me显著增加(P<0.05);U4-PP、U6-PP在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变化量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上颌牙弓长度显著增加,U6位置更偏远中,磨牙关系变化更小(P<0.01)。结论: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患者具有良好的前方牵引和推磨牙向远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改良前方牵引 牙列拥挤 推磨牙向远中
下载PDF
以箬叶“炭”究Cr(Ⅲ)和Cr(Ⅵ)的检测与吸附综合实验
20
作者 张蕾 肖长生 +1 位作者 苏明伟 张洪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本文以“科教融合”为导向,以湖北鹤峰的箬叶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和碳量子点并进行基本表征,以生物质炭吸附Cr(Ⅲ)和Cr(Ⅵ),以荧光淬灭法检测Cr(Ⅲ)和Cr(Ⅵ),吸附和检测过程绿色环保。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吸附Cr(Ⅲ)的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 本文以“科教融合”为导向,以湖北鹤峰的箬叶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和碳量子点并进行基本表征,以生物质炭吸附Cr(Ⅲ)和Cr(Ⅵ),以荧光淬灭法检测Cr(Ⅲ)和Cr(Ⅵ),吸附和检测过程绿色环保。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吸附Cr(Ⅲ)的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吸附Cr(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二者均为自发吸热过程。作为本科生综合教学实验,本实验不仅涉及多种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还包含了制备、表征、数据处理、吸附机制分析等重要环节,同时融入了文化自信、地域文化和绿色化学等课程思政理念。该创新实验教学时长约为24小时,适合用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实现了基础化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升了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叶 生物质炭 碳量子点 Cr()和Cr(Ⅵ) 检测与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