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损失法(loss of life expectancy,LLE)可以对致癌和非致癌物质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和比较,是一种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中国目前危害较大的6种典型致癌和非致癌污染物砷、DDTs、苯并芘、铅、汞、镉造...预期寿命损失法(loss of life expectancy,LLE)可以对致癌和非致癌物质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和比较,是一种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中国目前危害较大的6种典型致癌和非致癌污染物砷、DDTs、苯并芘、铅、汞、镉造成的人体的预期寿命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6种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大小.结果表明,预期寿命损失法可以作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致癌物质砷、DDTs、苯并芘分别导致一个健康个体寿命损失3.6 d、2.2 d和12.1 d,非致癌物质铅、汞、镉分别导致一个健康个体寿命损失1.1 d、1.7 d和5.8 d;用预期寿命损失方法可以对致癌、非致癌风险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在目标污染物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6种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苯并芘>镉>砷>DDTs>汞>铅.展开更多
预期寿命损失(Loss of life expectancy)是一种将环境污染导致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归一化评价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有无暴露条件下的各年龄段人口的预期剩余寿命之差即为该暴露条件下的预期寿命损失。应用预期寿命损失法对杭...预期寿命损失(Loss of life expectancy)是一种将环境污染导致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归一化评价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有无暴露条件下的各年龄段人口的预期剩余寿命之差即为该暴露条件下的预期寿命损失。应用预期寿命损失法对杭州地区在一定致癌风险下的预期剩余寿命及预期寿命损失当量进行了分析,并对预期寿命损失进行了人群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位致癌风险(10-5)的污染暴露下,杭州地区男性和女性在0岁时的预期剩余寿命分别为79.4和83.2a;预期寿命损失当量分别为50.6和51.7min;不同年龄段上的过剩死亡量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女性在84岁左右达到峰值,男性在80岁左右达到峰值;50岁之后人群预期寿命损失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说明环境因素不是老龄化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杭州市近10年的预期寿命损失呈增加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预期寿命损失法(loss of life expectancy,LLE)可以对致癌和非致癌物质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和比较,是一种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中国目前危害较大的6种典型致癌和非致癌污染物砷、DDTs、苯并芘、铅、汞、镉造成的人体的预期寿命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6种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大小.结果表明,预期寿命损失法可以作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致癌物质砷、DDTs、苯并芘分别导致一个健康个体寿命损失3.6 d、2.2 d和12.1 d,非致癌物质铅、汞、镉分别导致一个健康个体寿命损失1.1 d、1.7 d和5.8 d;用预期寿命损失方法可以对致癌、非致癌风险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在目标污染物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6种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苯并芘>镉>砷>DDTs>汞>铅.
文摘预期寿命损失(Loss of life expectancy)是一种将环境污染导致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归一化评价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有无暴露条件下的各年龄段人口的预期剩余寿命之差即为该暴露条件下的预期寿命损失。应用预期寿命损失法对杭州地区在一定致癌风险下的预期剩余寿命及预期寿命损失当量进行了分析,并对预期寿命损失进行了人群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位致癌风险(10-5)的污染暴露下,杭州地区男性和女性在0岁时的预期剩余寿命分别为79.4和83.2a;预期寿命损失当量分别为50.6和51.7min;不同年龄段上的过剩死亡量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女性在84岁左右达到峰值,男性在80岁左右达到峰值;50岁之后人群预期寿命损失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说明环境因素不是老龄化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杭州市近10年的预期寿命损失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