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与体验时间之关系探赜
1
作者 宋超凡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探讨技术与体验时间的关系是理解人类生存方式及存在状态的有效路径,二者间的关系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具体经验方式变革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情绪表征的间接作用,前者指向斯蒂格勒话语下的“第三记忆”... 探讨技术与体验时间的关系是理解人类生存方式及存在状态的有效路径,二者间的关系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具体经验方式变革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情绪表征的间接作用,前者指向斯蒂格勒话语下的“第三记忆”概念、“记忆工业化”的过程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后者则指向马克思对劳动时间的理解与“社会加速现象”对体验时间的情绪表征的“摄动”。这意味着基于体验的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受具体技术形态制约的,它并非纯理性的价值无涉的认知对象,而是附着了丰富情绪体验的,这激发着我们思考促进时间体验附着良好情绪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即应在充分把握了现实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谨慎采取“社会减速”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体验时间 第三记忆 社会加速 情绪表征
下载PDF
Experiencing, Psychopathology, and the Tripartite Mind
2
作者 Douglas Ozier Chris Westbury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3年第2期252-275,共24页
The philosopher Eugene Gendlin argues that a distinctive mode of reasoning, called experiencing, is necessary for working through personally salient problems such as are encountered in psychotherapy. We review support... The philosopher Eugene Gendlin argues that a distinctive mode of reasoning, called experiencing, is necessary for working through personally salient problems such as are encountered in psychotherapy. We review supporting empirical support. It is now possible to consider Gendlin’s ideas from a neurological perspective. Work directed at understanding the neur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consciousness and self-related processing, as well as comparative neuroanatomical work, are all consistent with and elucidated by Gendlin’s experiencing construct. We argue from this data that the human mind is composed of three interacting systems that are unique to or enhanced in humans compared to other primates. Two are dedicated to “hot and cold” cognition. The most important, least well-studied third system is dedicated to mediating between these forms of cognition. We outline how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systems define different forms of psychopathology and what they suggest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tion Consciousness Eugene Gendlin experiencing NEUROPSYCHOLOGY PSYCHOPATHOLOGY PSYCHOTHERAPY Self-Related Processing EMBODIED Cognition PHENOMENOLOGY
下载PDF
数学情感教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国强 邵光华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成分.调查显示,学生希望数学教师能够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数学情感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注意调整师生观、学生情感体验、数学史料渗透、教师情绪状态等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成绩能够提高.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情感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 情感因素 数学教师 情感体验 数学史料 情绪状态 数学情感 学生成绩
下载PDF
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莉 陈知君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3,共3页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亲近自然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亲近自然本是幼儿的天性,但在当今时代,幼儿大部分时间被局限在室内,电子产品充斥着现代生活,各种各样的因素阻碍了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因此对幼儿亲自然的培养显得尤...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亲近自然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亲近自然本是幼儿的天性,但在当今时代,幼儿大部分时间被局限在室内,电子产品充斥着现代生活,各种各样的因素阻碍了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因此对幼儿亲自然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树立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意识,带领幼儿走进"真正"的大自然;在自然中释放幼儿的天性,追随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重复某项活动的机会;加强对幼儿家庭亲自然情感培养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自然 亲自然情感
下载PDF
去焦点化提升体验幸福的积极意义及心理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爱梅 李欣 +2 位作者 熊冠星 孙海龙 谭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2-1810,共9页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升体验幸福,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可以...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升体验幸福,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去焦点化策略,减少个体对不同类型消极情绪的聚焦错觉,以达到提升体验幸福的目的。其心理机制可从注意分散假设和情感加工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1)一般去焦点化与自我相关去焦点化的比较与探讨;(2)去焦点化对后续体验幸福的影响;(3)重新聚焦对个体体验幸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焦点化 消极情绪 体验幸福 注意分散假设 情感加工理论
下载PDF
返回“体验学习”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慎英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2,共4页
有效学习必须返回学习的原始状态,重新恢复知识与身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恢复知识与"身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恢复知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目的在于... 有效学习必须返回学习的原始状态,重新恢复知识与身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恢复知识与"身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恢复知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目的在于:使学习项目本身有意义,让学生"热情求知",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恢复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学习 身体 情感 活动
下载PDF
李清照咏花词情感探微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春玲 王妍 《北方论丛》 2003年第3期79-81,共3页
 李清照词中咏花词占有一定比重。在咏花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变化,与当时政治时局的变化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女词人高标凌世、乱世挺拔的性格特点;而咏花词中浸透着的那种青春美、别情美、沧桑美,则表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咏花词 情感世界 青春美 别情美 沧桑美
下载PDF
情绪状态、结果反馈对记忆效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志强 马剑虹 《人类工效学》 CSSCI 2009年第2期5-8,13,共5页
采用多轮群体两难投资决策任务,以大学生为被试,分析情绪状态、结果反馈对记忆效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记忆效用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中性情绪状态,消极情绪状态能够显著降低记忆效用,积极情绪状态不能显著提高记忆效用... 采用多轮群体两难投资决策任务,以大学生为被试,分析情绪状态、结果反馈对记忆效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记忆效用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中性情绪状态,消极情绪状态能够显著降低记忆效用,积极情绪状态不能显著提高记忆效用;(2)结果反馈对个体的记忆效用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无结果反馈情境,消极结果反馈情境能够显著降低记忆效用,积极结果反馈情境不能显著提高记忆效用;(3)情绪状态和结果反馈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效用 体验效用 情绪诱发
下载PDF
解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2
9
作者 段秀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庄子》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秋水》篇又被人们公认为《庄子》中第一等文字,作为《秋水》篇中一则著名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自然也属于极妙之作。庄子与惠施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梁之上,俯看儵鱼出游从容,因... 《庄子》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秋水》篇又被人们公认为《庄子》中第一等文字,作为《秋水》篇中一则著名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自然也属于极妙之作。庄子与惠施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梁之上,俯看儵鱼出游从容,因而引发联想,开展了一场人能否知鱼快乐的辩论。对这一话题,现有些学者发表论说,认为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反映了庄子与惠施的思想。但笔者认为,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涉及到了几个十分严肃的哲学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对此文的哲学内涵作了一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角度 认识事物 判断价值 体验情感
下载PDF
关于高师合唱教学激发情感体验问题探讨——《音乐课程标准》的启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玉娟 《红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过程与方法,阐述了如何在高师合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演唱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 合唱教学
下载PDF
体验经济下的情感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莉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1期146-147,共2页
世界已经进入体验经济的时代,人们更加渴望情感上的满足,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各式各样的产品承载了这种功能。本文论述了在体验经济下,设计师应该怎样进行情感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关键词 体验经济 情感需求 情感设计 产品设计
下载PDF
自我:心育之本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先如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5-48,共4页
实践心育的基础是清晰的心育理路:以素质为基础养育品质,重视素质向品质的转化;以自我统驭人心,做到智能、人格、精神和谐;言语与情感是自我的内在心义,言语是自我的脸孔,情感是自我中极其重要的生命事件;理解与体验是自我确立、发展的... 实践心育的基础是清晰的心育理路:以素质为基础养育品质,重视素质向品质的转化;以自我统驭人心,做到智能、人格、精神和谐;言语与情感是自我的内在心义,言语是自我的脸孔,情感是自我中极其重要的生命事件;理解与体验是自我确立、发展的两条心路;习惯与意志构筑自我的运作轨道。有人性的自我心理学是心育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与品质 自我与人格 言语与情感 理解与体验 习惯与意志
下载PDF
情感体验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静云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3期76-79,共4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情感体验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之一。为了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好地运用情感体验方法,对激发大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情感体验法对教师素质...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情感体验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之一。为了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好地运用情感体验方法,对激发大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情感体验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运用情感体验法应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感体验法 运用
下载PDF
冷漠与错乱——论张爱玲“成长小说”的情感世界
14
作者 石杰 董仰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茉莉香片》、《心经》等作品反映了人的成长历程,冷漠、不幸、荒诞、错乱是其主色调。成长者的心理或无 奈,或变态,或轻狂,或自毁。这些,源自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悲观和失望。导致作家悲观和失望的是她的坎坷的人生经 历,特别是她早年... 《茉莉香片》、《心经》等作品反映了人的成长历程,冷漠、不幸、荒诞、错乱是其主色调。成长者的心理或无 奈,或变态,或轻狂,或自毁。这些,源自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悲观和失望。导致作家悲观和失望的是她的坎坷的人生经 历,特别是她早年的不幸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成长 体验 情感
下载PDF
浅析音乐欣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15
作者 王化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35-37,共3页
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欣赏者主体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一般是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最后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意境。在感受音乐过程中音响感知、感情体验、... 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欣赏者主体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一般是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最后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意境。在感受音乐过程中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这四种主要心理要素担负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感知 感情体验 想象联想 理解认识
下载PDF
论童年经验对白先勇文学创作的影响
16
作者 李欣莲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2-24,41,共4页
白先勇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他丰富、曲折的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童年经验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和承受,母爱的丧失,疾病体验,手足之情,家道败落,生活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 白先勇 童年经验 情感体验
下载PDF
教师角色定位与学习者愉悦体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令阁 冀平丽 +1 位作者 武慧芳 田会敏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教师角色与学习者愉悦体验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教师角色转变,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能够聚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激发...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教师角色与学习者愉悦体验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教师角色转变,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能够聚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激发、保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体验英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因素 教师角色 愉悦体验
下载PDF
情感体验促进理性认知 发展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小平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9-41,共3页
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阐述通过在动手活动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和感染功能来分别促使动手能力 ,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变通思维与灵感为特征的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性化的问题解... 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阐述通过在动手活动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和感染功能来分别促使动手能力 ,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变通思维与灵感为特征的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性化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体验 自主学习 动手能力 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情境 教学研究
下载PDF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再教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贞贞 《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第11期77-79,共3页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再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可用身体动作唤醒儿童的音乐情感,选用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如让音乐欣赏与动作有机结合、音乐欣赏与图谱相互交融、音乐欣赏中打击乐器衬与托等方式在体验音乐的过程...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再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可用身体动作唤醒儿童的音乐情感,选用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如让音乐欣赏与动作有机结合、音乐欣赏与图谱相互交融、音乐欣赏中打击乐器衬与托等方式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再教育,使学生情感产生拓展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情感再教育 音乐欣赏
下载PDF
Toward a Synergistic Version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Enhanced Efficacy through the Body and Emotion
20
作者 Jeffrey N. Lubin Stephan Hendrick +1 位作者 Branden Thornhill-Miller Todd I. Lubart 《Health》 2019年第12期1644-1663,共20页
A number of prominent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ists have expressed the view that, to its detriment, this school of therapy tends to downplay emotion. Accordingly, we contend that, given that emotion is a primal bi... A number of prominent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ists have expressed the view that, to its detriment, this school of therapy tends to downplay emotion. Accordingly, we contend that, given that emotion is a primal binding force, the bonding component of the crucially important therapeutic alliance risks being compromised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is approach. We further argue that the prioritization of the depiction of actions that accompany the emotion expressed by the client over the actual participation in this emotion by the therapist tends to superficialize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This is especially likely to happen when the therapist lapses into a formulaic, action-soliciting interrogatory mode in response to the emotion expressed by the client. In addition, we claim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emotion- and body-based approaches into the solution-focused canon could remedy the affective lacuna referred to above. We note, however, that such a modification would most likely face stiff resistance from some of the gatekeepers of solution-faced therapy, in particular those who subscribe to the “surface-only” descriptive approach advocated by the philosopher Ludwig Wittgenstein. And yet, the effectiveness of depth-oriented therapies, such as 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 and somatic experiencing, is supported by neurophys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Finally, we suggest that these therapies, and even creativogenic elements of psychoanalysis, can actually synergize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through the generation of affect-laden images, sensations and thoughts that lend themselv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outcomes desired by the client, which is the raison d’etre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This paper plead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above-noted depth approaches into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with a view to augmenting its effectiveness through a stronger therapeutic bond owing to an increased emotional engagement on the part of the therap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EMOTIONAL CREATIVITY Surface-Only Approach 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 SOMATIC experienc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