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 Distortion in the Integrated Frequency Responses of the High-Pressure Sealed Cabin and Magnetic Field Sensor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3 位作者 金胜 叶高峰 张启升 景建恩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Although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land is advanced,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when it is applied to marine environment, one of which is how to lay magnetic field sensors down to the seafloor to... Although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land is advanced,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when it is applied to marine environment, one of which is how to lay magnetic field sensors down to the seafloor to complete measurements. To protect the magnetic field sensors from intense erosion and high pressure, suitable high-pressure sealed cabins must be designed to load them.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magnetic measurement and marine operation, the sealed pressure cabin should be nonmagnetic and transportable. Among all optional materials, LC4 super.hard aluminum alloy has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of price/quality ratio to make the sealed pressure cabin. However,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high-pressure sealed cabin made using LC4 will be perfect in performance. In fact, because of its weak magnetism, the pressure cabin made using LC4 has distorting effect on frequency respons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sensors sealed in it. This distorting effect does not affect the use of the magnetic field sensor, but if we want to eliminate its effect, we should study it b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n our experiment tests, frequency sweep magnetic field as excitation signal was used, and then respons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sensor before and after being loaded into the high-pressure sealed cabin were measured. Finally, normalized abnormal curves for the frequency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which we could show how the high-pressure sealed cabin produces effects on the respons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sensor.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sponse distortion induced by the sealed pressure cabin appears on mid- and high-frequency areas. Us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standardization data, the frequency responses collected from seafloor magnetotelluric measurements can be corrected to restore re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afloor field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magnetotellurics magnetic field sensor high-pressure sealed cabin frequency response experimental test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ull automatic animal experimental cabin of normobaric/hypobaric hypoxia and high carbon dioxide
2
作者 Wang Qing Chong Yinbao Zhao An Liu Jiuli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0年第2期91-97,共7页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ull automatic animal experimental cabin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s in normobaric/hypobaric hypoxic and high carbon dioxide environment. Methods: Sixty SPF-class male DS rats w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ull automatic animal experimental cabin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s in normobaric/hypobaric hypoxic and high carbon dioxide environment. Methods: Sixty SPF-class male DS ra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20 for normobaric, hypoxic conditions and the other 40 for hypobaric, hypoxic conditions. For each group, th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and carotid arterial pressure indicators of rats were examined by using the physiological multi-detector, and the pulmonary vascular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ormobaric/hypobaric hypoxic with high carbon dioxide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accelerate changes in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promote the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onclusi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showed that the animal experimental cabin has observed and controlled accurately. The result was safe,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The cabin can successfully establish th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odel in normobaric/hypobaric hypoxic with high carbon dioxide environment, and in order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a variety of circulation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caused by lack of oxygen, which provided an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clin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mobaric/hypobaric hypoxia High carbon dioxide Animal experimental cab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odel
下载PDF
海洋平台主机舱振动建模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慧 殷学文 +1 位作者 吴文伟 刘媛慧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了优化结构整体减振性能,以某海洋平台主机舱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运行工况下平台的振动试验实测数据对主机舱柴发机组引起的结构振动传递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不同的主机舱振动计算模型,比较不同边界条件、不同隔振器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 为了优化结构整体减振性能,以某海洋平台主机舱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运行工况下平台的振动试验实测数据对主机舱柴发机组引起的结构振动传递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不同的主机舱振动计算模型,比较不同边界条件、不同隔振器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工程实用的较为精确的主机舱整体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推进器40%功率状态和航行状态2种典型运行工况下主机激励经由机脚、隔振器传递到平台基座的振动传递,并与实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计算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为后续海洋平台主机舱隔振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机舱振动 仿真建模 振动传递 试验对比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高海拔低压实验舱强度分析研究
4
作者 白伟 王敬意 +1 位作者 刘焕领 宋文倩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低压实验舱在进行模拟高海拔等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外部气压和内部气体负荷,因此其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至关重要。按照需求对舱体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舱内低压环境的数学模型,校核实验舱在内外压差情况... 低压实验舱在进行模拟高海拔等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外部气压和内部气体负荷,因此其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至关重要。按照需求对舱体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舱内低压环境的数学模型,校核实验舱在内外压差情况下的强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舱结构进行改进优化,进一步进行强度分析,验证其改进效果。结果表明,设计改进后的实验舱结构应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满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实验舱 结构设计 有限元仿真 强度分析 结构改进
下载PDF
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抗爆性能试验技术研究
5
作者 杨江 郭浩 +3 位作者 支凯艳 贾琪 孙朋 雷变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171,共5页
为考核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的抗爆性能,提出了基于底甲板损伤等级和(AIS)人体伤害/防护等级为防爆判据的台架试验方法和模拟舱体试验方法。建立了防爆复合结构抗6 kg TNT当量的试验平台,并进行了防爆复合结构抗6 kg TNT当量爆炸性能... 为考核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的抗爆性能,提出了基于底甲板损伤等级和(AIS)人体伤害/防护等级为防爆判据的台架试验方法和模拟舱体试验方法。建立了防爆复合结构抗6 kg TNT当量的试验平台,并进行了防爆复合结构抗6 kg TNT当量爆炸性能验证试验。台架试验后基板的稳态变形量为47.451 mm,模拟舱体试验后舱内模拟假人各项关键部位测试结果均在指标范围内,这表明该防爆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对装甲车辆底甲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模拟舱体内部人员。此外,上述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出的台架试验方法和模拟舱体试验方法能够较好地考核和评价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的抗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复合结构 抗爆性能 试验技术 台架试验 模拟舱体试验
下载PDF
全要素气候模拟实验舱在风驱雨湿热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丽 李紫英 +3 位作者 邹子琪 李元奎 谢少成 林卫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3,共9页
实验法是研究风驱雨湿热过程的主要方法之一。气候模拟实验舱测量法能够解决现场实测法周期长和风洞试验法传热模型尺寸不足的问题,但目前能够运用这种方法的平台相对较少。为研究风驱雨对建筑围护结构湿热过程的影响,搭建了可模拟太阳... 实验法是研究风驱雨湿热过程的主要方法之一。气候模拟实验舱测量法能够解决现场实测法周期长和风洞试验法传热模型尺寸不足的问题,但目前能够运用这种方法的平台相对较少。为研究风驱雨对建筑围护结构湿热过程的影响,搭建了可模拟太阳辐射、风、雨等自然界综合气候环境条件的全要素气候模拟实验舱,对其进行热湿传递稳态和动态实验模拟测试,并进行实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模拟实验舱稳定性好,模拟精度高,可实现对室外气象环境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拟实验舱 湿热过程 风驱雨 建筑围护结构
下载PDF
舱体对接螺栓扭拉系数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7
作者 吴彦增 李昂 +2 位作者 胡敏 陈晓岚 孙朝晖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3年第4期29-33,共5页
舱段对接是航天飞行器常见的一种连接形式,其主要通过舱段间螺栓施加预紧力实现舱段的连接。扭拉系数是确定预紧力与拧紧力矩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舱段对接螺栓连接中的螺栓规格、螺栓材料、螺母结构、螺母表... 舱段对接是航天飞行器常见的一种连接形式,其主要通过舱段间螺栓施加预紧力实现舱段的连接。扭拉系数是确定预紧力与拧紧力矩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舱段对接螺栓连接中的螺栓规格、螺栓材料、螺母结构、螺母表面涂层以及拧紧速度等影响因素对扭拉系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螺栓,螺母和拧紧速度对于扭拉系数的变化具有更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体对接 螺栓 扭拉系数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车内污染物测定采样舱的空调系统设计
8
作者 高燕清 《福建建筑》 202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为了防治汽车车内污染,有效管控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含量,需要建造能方便快捷采集车内VOCs和醛酮类物质含量的采样舱。为此,就如何设计装配式实验采样舱,如何保证实验采样舱温湿度要求、送风均匀性,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气流组织... 为了防治汽车车内污染,有效管控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含量,需要建造能方便快捷采集车内VOCs和醛酮类物质含量的采样舱。为此,就如何设计装配式实验采样舱,如何保证实验采样舱温湿度要求、送风均匀性,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气流组织来满足实验采样舱能高效的运转检测,做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实验采样舱 二次回风系统 环境污染物背景浓度值控制 孔板送风
下载PDF
舱内爆炸冲击载荷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侯海量 朱锡 +1 位作者 李伟 梅志远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1-907,共7页
为探讨舱室抗爆结构设计,采用典型舱室结构进行了舱内爆炸模型实验,研究了舱内爆炸下的冲击载荷及其作用过程,分析了舱内爆炸载荷的强度及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舱室板架结构的失效模式。结果表明:舱内爆炸载荷与敞开环境下的爆炸载荷有较... 为探讨舱室抗爆结构设计,采用典型舱室结构进行了舱内爆炸模型实验,研究了舱内爆炸下的冲击载荷及其作用过程,分析了舱内爆炸载荷的强度及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舱室板架结构的失效模式。结果表明:舱内爆炸载荷与敞开环境下的爆炸载荷有较大区别,由于舰艇结构的影响,舱内爆炸下,舱室板架结构承受的冲击载荷除壁面反射冲击波外,在舱室角隅部位还有强度远大于壁面反射冲击波的汇聚冲击波,以及这些冲击波的多次反复作用;舱内爆炸下舱室板架中部结构所承受的初始冲击载荷强度与敞开环境爆炸下壁面反射冲击载荷强度相当,而角隅部位舱内爆炸载荷的强度远大于敞开环境爆炸下壁面反射冲击载荷;舱内爆炸下舱室板架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是沿角隅部位发生撕裂失效并发生大挠度外翻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内爆载荷 实验研究 舱室 冲击波 会聚波
下载PDF
角隅结构对舱内爆炸载荷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孔祥韶 吴卫国 +2 位作者 李俊 李晓彬 徐双喜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50,共11页
在空间较封闭的舱室中发生爆炸时,舱室板架结构所承受的载荷包括壁面反射冲击波和角隅部位的汇聚冲击波,这种载荷特性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破坏形式。采用双层舱室结构模型进行了不同装药量的舱内爆炸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角隅连接结构... 在空间较封闭的舱室中发生爆炸时,舱室板架结构所承受的载荷包括壁面反射冲击波和角隅部位的汇聚冲击波,这种载荷特性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破坏形式。采用双层舱室结构模型进行了不同装药量的舱内爆炸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角隅连接结构型式对冲击波在角隅汇聚情况的影响。基于图象法(Method of Images)解释了冲击波在角隅的汇聚现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舱内爆炸冲击载荷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舱室角隅位置的连接结构型式只对小药量工况下的舱内爆炸冲击波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相对平缓过渡连接的结构型式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冲击波在角隅的汇聚。当初始冲击波强度较大时,结构型式的改变对冲击波的角隅汇聚影响不大。舱室内形成的反射冲击波高压区将首先作用在横舱壁中部位置,基于这种传播路径和特性,横舱壁上设置适当的开孔将有效地降低舱内的冲击波汇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舱内爆炸
下载PDF
飞机客舱环境实验平台设计与搭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建忠 左权 +1 位作者 陈希远 杨士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3,89,共6页
为了验证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参考现役主流单通道民航客机Boeing737-800的典型经济舱布局,设计、搭建了客舱环境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拥有模拟飞机客舱空气分配的管路系统,模拟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功能的空气调节系... 为了验证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参考现役主流单通道民航客机Boeing737-800的典型经济舱布局,设计、搭建了客舱环境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拥有模拟飞机客舱空气分配的管路系统,模拟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功能的空气调节系统,以及一个5排座位的等比例模拟舱。对实验平台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客舱环境实验平台可以模拟真实飞机客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平台 客舱环境 空气分配 模拟舱
下载PDF
大型客机座舱空调通风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俊杰 李建民 +1 位作者 李斐 沈忱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91,共9页
为了研究稳态边界条件下大型客机座舱内空调通风气流组织分布,利用一架退役但功能完备的全尺寸真实MD-82型飞机建立了一个座舱空气环境实验测量平台.设计了恒温地面式空调机组为飞机座舱输送空调新风,该机组送风参数满足乘客热舒适性要... 为了研究稳态边界条件下大型客机座舱内空调通风气流组织分布,利用一架退役但功能完备的全尺寸真实MD-82型飞机建立了一个座舱空气环境实验测量平台.设计了恒温地面式空调机组为飞机座舱输送空调新风,该机组送风参数满足乘客热舒适性要求并保持恒定,同时飞机蒙皮外表面覆盖两层闭孔海绵保温材料,避免大气温度及太阳辐射对机舱内壁面温度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发热假人模型系统,用于模拟座舱真实人体散热情况下的空调工况.利用热球风速仪和超声波风速仪测量了机舱送风速度边界,利用标准水银温度计和热成像仪拍摄获得机舱热边界,为CFD模拟提供精确的边界条件.对送风条缝测量发现,机舱送风非常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平台 飞机座舱 地面式空调机组 发热假人模型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实验舱的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种银保 刘九零 +1 位作者 赵安 王晴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介绍了一种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实验舱,该舱基于现代传感器变送技术、工控测控模块、组态软件程序策略的系统组合设计,首次在一个密封舱内实现模拟平原、高原环境下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和温度、湿度等多参数指标的交叉自动测量与控... 介绍了一种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实验舱,该舱基于现代传感器变送技术、工控测控模块、组态软件程序策略的系统组合设计,首次在一个密封舱内实现模拟平原、高原环境下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和温度、湿度等多参数指标的交叉自动测量与控制,为研究各种因缺氧而导致的各种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机理提供了一种实验技术平台。临床应用表明,其测控准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 低压 低氧 高二氧化碳 动物实验舱
下载PDF
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实验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种银保 刘九零 +1 位作者 赵安 王晴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实验动物舱复制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进行分组研究,20只做常压低氧组对照实验,40只做低压低氧组对照实验。对每组研究利用多功能生理检测仪测量大鼠的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指标,并... 目的探讨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实验动物舱复制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进行分组研究,20只做常压低氧组对照实验,40只做低压低氧组对照实验。对每组研究利用多功能生理检测仪测量大鼠的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指标,并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可以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加速肺血管重构改变,促右室肥厚。结论临床应用表明,该舱测控准确、安全可靠、重复性好;能成功复制常低压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下的肺动脉高压模型,为研究各种因缺氧而导致的各种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机理提供了一种实验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 低压 低氧 高二氧化碳 动物实验舱 肺动脉高压模型
下载PDF
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的研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毅 孟姣 +2 位作者 刘佳 贠洁 康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模拟低压低氧环境的实验舱,用以复制小鼠、大鼠、家兔等中小型实验动物的高原疾病模型。方法:该低氧舱由工作舱、电气舱、气压控制、程序控制4个部分组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筒柱为主体、以金属板材为舱门、以加强... 目的 :研制一种模拟低压低氧环境的实验舱,用以复制小鼠、大鼠、家兔等中小型实验动物的高原疾病模型。方法:该低氧舱由工作舱、电气舱、气压控制、程序控制4个部分组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筒柱为主体、以金属板材为舱门、以加强金属杆为支撑,制成全透明的工作舱;由隔膜真空泵提供抽气动力,采用电控比例阀控制进气流量,通过进气与抽气的动态平衡,实现工作舱内压力下降、上升和维持的精确控制。结果: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气压控制精准、气压波动幅度小、噪声低,舱内换气次数和氨质量浓度均达标。结论:新型实验动物低氧舱符合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的要求,适用于复制实验动物高原疾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舱 实验动物 高原病 气压控制 高原疾病模型
下载PDF
稳态热边界客机座舱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忱 刘俊杰 +1 位作者 刘炜 闻济舟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80,共6页
在一架暴露于室外环境的全尺寸MD-82型飞机上建立了一个客机座舱实验平台,用来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和研究座舱气流组织。为了获得机舱稳态热边界条件,在飞机外表面铺设闭孔海绵保温材料,并通过地面空调机组向座舱内提供恒温空调送... 在一架暴露于室外环境的全尺寸MD-82型飞机上建立了一个客机座舱实验平台,用来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和研究座舱气流组织。为了获得机舱稳态热边界条件,在飞机外表面铺设闭孔海绵保温材料,并通过地面空调机组向座舱内提供恒温空调送风,辅以模拟真人发热的假人模型。采用一套热电偶系统测量热边界条件,并建立了一维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模型,对夏季室外条件下平台热边界进行预测。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都证明,每一个实验日内座舱内壁面的热边界温度值波动都小于±0.25℃;但不同月份间壁面温度的变化值超过±1℃。因此需合理安排夏季实验日程,以避免室外高温导致的实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平台 飞机座舱 稳态热边界 发热假人模型 气流组织 壁面温度
下载PDF
某型战车舱室VOC气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志兵 于亮 阮伟伟 《人类工效学》 CSSCI 2008年第4期9-11,15,共4页
针对某型战车舱室内气体环境影响操作人员和战车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对该型战车舱室内VOC气体含量的实装、实地、实测,运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舱内VOC气体含量与人、机可靠性的内在关系,并提出隔离密封和排风换气的改... 针对某型战车舱室内气体环境影响操作人员和战车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对该型战车舱室内VOC气体含量的实装、实地、实测,运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舱内VOC气体含量与人、机可靠性的内在关系,并提出隔离密封和排风换气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车舱室 VOC气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光缆耐压穿舱结构模型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岩松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8,共5页
针对光纤光栅在线监测系统对光缆穿过深潜器耐压壳体的新需求,提出以电缆杯形管节作为光缆的耐压穿舱结构,并以电缆杯形管节的封装工艺对光缆耐压穿舱结构进行封装。对光缆耐压穿舱结构的耐压试验和监测系统的联调试验表明,杯形管节作... 针对光纤光栅在线监测系统对光缆穿过深潜器耐压壳体的新需求,提出以电缆杯形管节作为光缆的耐压穿舱结构,并以电缆杯形管节的封装工艺对光缆耐压穿舱结构进行封装。对光缆耐压穿舱结构的耐压试验和监测系统的联调试验表明,杯形管节作为光缆的耐压穿舱结构,可以保证结构水密性。光缆经过杯形管节的封装后,其光纤的光损耗低,可以保证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试验还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对监测系统的正确使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形管节 光缆 穿舱 模型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动态测量算法设计及对接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霍明英 张轶 +6 位作者 贺龙 陈紫轩 刘峰 白雪 齐乃明 姚蔚然 马剑锋 《飞控与探测》 2019年第2期76-85,共10页
针对我国导弹在生产过程中舱段对接精度差、效率低且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激光跟踪仪及并联式六自由度平台(Stewart Platform)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在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动态测量方面,提出了将阵列靶球和六坐标便携式测量系统(... 针对我国导弹在生产过程中舱段对接精度差、效率低且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激光跟踪仪及并联式六自由度平台(Stewart Platform)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在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动态测量方面,提出了将阵列靶球和六坐标便携式测量系统(T-Probe)相结合的测量方式,通过对阵列靶球的测量获得高精度基准,通过对TProbe的测量实现动态测量,从而实现对导弹舱段的高精度、高动态测量。基于所提出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进行了导弹舱段数字化对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弹舱段间导向销的径向峰值偏差为0.26mm,姿态峰值偏差为0.015°,能够满足导弹对接导向销的安全对接条件,对接时间小于25s,提高了导弹舱段对接的精度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舱段对接 激光跟踪仪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地面空调车调控下的飞机座舱热环境试验
20
作者 殷海参 沈雄 +1 位作者 徐秋雨 赵兴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5-1199,共5页
为使冬季机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登机要求,一般采用飞机地面空调车对机舱空气进行加温。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MD-82飞机机舱加温过程中机舱热环境的变化,采用两种方式控制地面空调车的送风温度,研究了不同控制方式对机舱热环境的影响。结果... 为使冬季机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登机要求,一般采用飞机地面空调车对机舱空气进行加温。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MD-82飞机机舱加温过程中机舱热环境的变化,采用两种方式控制地面空调车的送风温度,研究了不同控制方式对机舱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加热工况下机舱壁面边界温度和机舱空气温度存在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与控制送风温度的方式相比,采用舱温控制的方式时机舱内空气的垂直温差更小。因此,若需要实现机舱环境的快速加热,宜采用控制送风温度的方式(M1)对机舱温度进行调控;若对机舱内热舒适要求较高,则建议采用控制机舱内空气温度的方式(M2)对机舱温度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飞机座舱 试验测量 动态特征:温度控制 温度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