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8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casting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 Rainstorm in Southeast China Using the Synthetically Multilevel Analog Forecast Tech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Li Bo Zhao Si-Xiong Yao Zhi-G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The authors use numerical model integral products in a third level forecast of synthetically multi-level analog forecast technology.This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points of this study,which also includes the re-ducing m... The authors use numerical model integral products in a third level forecast of synthetically multi-level analog forecast technology.This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points of this study,which also includes the re-ducing mean vacant-forecast rate method,which pos-sesses many advantages with regard to filtering the analog term.Moreover,the similitude degree between samples is assess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which works better than that described using a single element in earlier analog forecast studies.Based on these techniques,the authors apply the model output,air sounding,surface observation and weather map data from 1990 to 2002 to perform an analog experiment of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 rainstorm.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forecast successful index is 0.36,and was improved after the forecast model was re-vised.(2) The forecast precise rate (0.59) and the lost-forecast rate (0.33) are also better than those of other methods.(3) Based on the model output data,the syn-thetically multilevel analog forecast technology can pro-duce more accurate forecasts of a quasi-stationary front rainstorm.(4) Optimal analog elements reveal that trig-gering mechanisms are locate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hile upper level systems are more important in main-taining the phase of the rainstorm.These variables should be first taken into account in operational forecasts of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 rainstorm.(5) In addition,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key zone is mainly decid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system causing the heavy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ally multilevel analog forecast technology quasi-stationary front rainstorm analog forecast experiment test of model capability forecast range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and Testing Plant Cold Resistance
2
作者 Xu Chengxia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5年第4期38-43,共6页
Low-tempemture stress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influencing plant growth, economic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Precise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and test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 is a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low-t... Low-tempemture stress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influencing plant growth, economic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Precise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and test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 is a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low-temperature damages, cold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plants, cultivating and innovating quality cold-re- sistant germplasm resources, which is rather important for woody plants because their perennial and large-sized characteristics. Generally, most researches on plant cold-resistant physiology focused on ident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ld resistance worldwide, and a few on test methods of cold resistance, but cold resistance mechanism has been less reported. Therefore, researches on methods of identifying and testing plant resistance have achieved considerable progress, accumulated much experience and formed characteristics gradually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Current methods of identifying plant cold resistance include open field/outdoor culti- vation evaluation, cold and frost damage investigation, simulated cold weather, and mathematical model forecast. And the methods of testing plant cold resistance include growth condition test, frozen index investigation, electrolyte leakage,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mapping and so on. Synthesizing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and testing plant cold resistance should be a key matter i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 physiology, improvement and in- nov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est will b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es. Identification and test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 based on genomies, meta- bonomics and proteomics should be the new trend of the researches on physiology and ecology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old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and technology PROSPECT
下载PDF
The Rise of China Cosmetics Original Technology
3
作者 Wang Lina Jiang Ligang Li Yanan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2022年第4期6-16,共11页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smetics industry,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technical fields of cosmetic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smetic raw materials,discusses the reasons why f...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smetics industry,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technical fields of cosmetic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smetic raw materials,discusses the reasons why foreign cosmetic raw materials still occupy the majority of the country,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cosmetic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methods,animal substitution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technology for cosmetics,the combination of digital beauty and cosmetics and localization of testing equipment,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ture cosmetic original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smetics original technology patents evaluation methods testing equipment
下载PDF
Test-Bolus改良法在头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正彬 谢惠 +2 位作者 吴绍全 邓小林 吴红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对比Test-Bolus改良法与经验值法在头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TestBolus改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st-Bolus经验值法组(A组)和Test-Bolus改良法组(B组),每组70例,分别运用常... 目的:对比Test-Bolus改良法与经验值法在头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TestBolus改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st-Bolus经验值法组(A组)和Test-Bolus改良法组(B组),每组70例,分别运用常规经验值法和改良法进行头颈部CTA扫描,测量两组带骨薄层增强图像不同层面(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动脉窦层面、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动脉血管内的CT值,并对两组减影VR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A、B两组不同层面动脉血管内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R图像评分为优、良的例数总和所占百分比分别为:A组77.1%(54/70),B组95.7%(67/70),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67,P=0.000)。A组减影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11±0.28)分,B组为(3.44±0.32)分,B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Test-Bolus改良法计算增强延迟时间更合理,图像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CT血管成像 test-Bolus经验值法 test-Bolus改良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延迟时间
下载PDF
A New Maximum Test via the 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d the Wilcoxon Signed-Ranks Test 被引量:3
5
作者 Saverpierre Maggio Shlomo S. Sawilowsky 《Applied Mathematics》 201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A maximum test in lieu of forcing a choice between the two 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d Wilcoxon signed-ranks test is proposed. The maximum test, which requires a new table of critical values, maintains nominal α whi... A maximum test in lieu of forcing a choice between the two 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d Wilcoxon signed-ranks test is proposed. The maximum test, which requires a new table of critical values, maintains nominal α while guaranteeing the maximum power of the two constituent tests. Critical values, obtained via Monte Carlo methods, are uniformly smaller than the Bonferroni-Dunn adjustment, giving it power superiority when testing for treatment alternatives of shift in location parameter when data are sampled from non-normal distrib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MUM test DEPENDENT SAMPLES T-test Wilcoxon Signed-Ranks test Bonferroni-Dunn Adjustment experiment-Wise Type I Error Inferential Statistics Monte Carlo method
下载PDF
“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琳 杨泽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教学改革路径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将岗位标准、比赛内容、证书要求融入课程。“岗课赛证”融通为... 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教学改革路径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将岗位标准、比赛内容、证书要求融入课程。“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全过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融通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 教学资源开发 教材建设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一流课程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洽军 祁萍 +2 位作者 张尚弟 赵有利 尤崇革 《科技风》 2024年第19期55-58,62,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一流课程的建设,以提升临床免疫学领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本研究设计了一套系统完备的课程体系,涵盖了临床免疫学的关键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一流课程的建设,以提升临床免疫学领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本研究设计了一套系统完备的课程体系,涵盖了临床免疫学的关键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临床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临床免疫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临床免疫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学习积极性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
8
作者 唐月夏 李光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225,共6页
形貌检测一直机械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当前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形貌检测误差,耗时比较长,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首先研究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的研究现状... 形貌检测一直机械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当前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形貌检测误差,耗时比较长,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首先研究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的研究现状,找到引起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效果差的原因,然后引入激光视觉传感器对机械零件图进行采集,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均衡化处理,提取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特征,最后根据特征进行机械零件形貌检测,并进行了机械零件形貌检测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零件1的检测误差为3μm,对零件2的检测误差为5μm;对零件1的检测时间为7 ms,对零件2的检测时间为6.5 ms;有效减少了机械零件形貌检测误差,提高了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精度,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传感器采集图像 形貌测量 测试实验
下载PDF
偏心拉伸实验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红兵 胡立帮 +1 位作者 姚丽萍 李丽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1期241-245,共5页
偏心拉伸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性的材料力学实验项目。为了增加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偏心拉伸应力公式,并指出偏心拉伸试样的实际中性层并不再是几何中性层;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偏心拉伸试样的应力分布;通... 偏心拉伸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性的材料力学实验项目。为了增加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偏心拉伸应力公式,并指出偏心拉伸试样的实际中性层并不再是几何中性层;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偏心拉伸试样的应力分布;通过自制的一种可以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偏心拉伸实验的装置并利用电测法测试了试样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变。结果表明:偏心拉伸实验的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吻合,3种数据之间的偏差较小;而且,应力在试样横截面上几乎呈线性分布,左边受压缩,右边受拉伸,左边的应力最小,右边的应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拉伸 电测法 电子万能试验机 ABAQUS软件 材料力学实验
下载PDF
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综述
10
作者 梁建文 陈慧芳 +1 位作者 李东桥 巴振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现状.再次,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动力时程方法、地震易损性评估及减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目前地下管廊抗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研究表明:地下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混凝土剥落、裂缝贯通、接缝错位或张开、管廊受剪断裂等;地震作用下地下管廊穿越非均匀场地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显著,地下管廊穿越软硬交互等非均匀场地时的抗震性能研究值得重视;交叉节点是地下管廊的薄弱环节,交叉管廊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值得关注;预制管廊接头易受到地震破坏,不同类型预制管廊接头的抗震性能研究需深入探索;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抗震性能受到不同交叉节点和不同管廊之间的交互影响,高效的地下管廊系统建模方法和高效的简化分析方法亟待研究;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地下管廊的减隔震技术值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震害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简化分析方法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易损性 减隔震技术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惯性测试技术”课程实验建设与探索
11
作者 王玮 王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7期85-88,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惯性技术及其应用日益广泛。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是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针对“惯性测试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惯性技术及其应用日益广泛。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是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针对“惯性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其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建立“基础方法和设计创新并重”型实验教学方案,同时将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上注重综合性和创新性设计,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契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惯性测试 课程实验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表面肌电测试技术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曹岩枫 王亚平 温垚珂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测量肌肉疲劳,开设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表面肌电测试方法。该实验教学项目充实了兵器...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测量肌肉疲劳,开设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表面肌电测试方法。该实验教学项目充实了兵器专业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具体实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测试技术 肌肉疲劳 人机工效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线上线下结合的船舶水下噪声类实验课教改研究
13
作者 刘松 赵仁洁 +1 位作者 周华禹 杨康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下滑,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变得愈发重要。以“学习共同体”方法为基础,以船舶噪声实验课程和水声测量技术实验课程为实例,配合声场传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技术和...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下滑,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变得愈发重要。以“学习共同体”方法为基础,以船舶噪声实验课程和水声测量技术实验课程为实例,配合声场传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技术和软件搭建不同学习环境,分析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成果。建立课程目标和学习共同体环境,通过对船舶噪声类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教育评价新方法的设计,得出普遍适用于实验课程改革的新方法。该教学方法为其他院校的专业实验课,尤其是选课人数较少的选修实验课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船舶噪声实验 水声测量技术实验
下载PDF
基于冲击回波法的钢衬混凝土内部缺陷探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宁远 杨建喜 +4 位作者 李军 石中文 沙迎春 潘文明 翟俊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6,共6页
针对冲击回波法多用于单一结构厚度和缺陷检测且在组合结构缺陷识别领域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冲击回波法检测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厚度公式。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弹性波在钢衬混凝土内部的传播特性,分析缺陷埋深对冲击回波... 针对冲击回波法多用于单一结构厚度和缺陷检测且在组合结构缺陷识别领域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冲击回波法检测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厚度公式。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弹性波在钢衬混凝土内部的传播特性,分析缺陷埋深对冲击回波法特征参数的影响,然后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冲击回波法检测组合结构构件厚度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适用于钢衬混凝土构件现场检测,现场冲击回波法检测获取的卓越频率可真实反映钢衬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内部质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衬砌 冲击回波法 无损检测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涉农高校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 宋海燕 +1 位作者 李庆令 杨原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检测技术课程是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在课堂思政方面,提出了借助榜样力量强化学生知农爱农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构建“基... 检测技术课程是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在课堂思政方面,提出了借助榜样力量强化学生知农爱农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构建“基础、进阶、综合”三重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将翻转课堂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课程 实验 教学改革 山西农业大学
下载PDF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创新实验改革与探索
16
作者 高军芳 刘畅 郭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5,共6页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立足理论基础知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出三内容三阶段的实验改革。实验课程三内容为:背景调研,实验项目实施、分析总结;而实验项目实施又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阶段。学生通过背景调研,在实验项目实...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立足理论基础知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出三内容三阶段的实验改革。实验课程三内容为:背景调研,实验项目实施、分析总结;而实验项目实施又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阶段。学生通过背景调研,在实验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进行自主探索、自主设计电路、自主编写测试程序、自主想象场景并完成系统设计。最后通过答辩、交流、讨论对整个实验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多元化教学 创新实验 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和熵权TOPSIS法优化酒炙甘草炮制工艺
17
作者 郭晶晶 史彦蕾 +5 位作者 李硕 杨志军 杨秀娟 段国建 田一虹 李越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和熵权TOPSIS法优化甘草酒炙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酒炙工艺,选择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和总黄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方差分析和熵权TOPSIS法筛选酒炙甘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酒炙甘草的最佳炮制...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和熵权TOPSIS法优化甘草酒炙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酒炙工艺,选择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和总黄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方差分析和熵权TOPSIS法筛选酒炙甘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酒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100 g生甘草饮片加10 g黄酒,闷润1.5 h,70℃炮制5 min。结论首次采用熵权TOPSIS法优选甘草酒炙工艺,结果稳定、可行,为酒炙甘草进一步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炙甘草 炮炙工艺 正交设计 熵权TOPSIS法
下载PDF
基于粘结单元法的干热岩储层水力压裂数值模拟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梁皓 荀杨 +3 位作者 苏博 刘华南 戚波 吴景华 《钻探工程》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水力压裂技术是实现低渗油气及地热储层的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手段,为了研究干热岩型地热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的扩展规律,本文使用粘结单元法(Cohesive Zone Method,CZM)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压裂液粘度以及水平地应力差对水力... 水力压裂技术是实现低渗油气及地热储层的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手段,为了研究干热岩型地热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的扩展规律,本文使用粘结单元法(Cohesive Zone Method,CZM)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压裂液粘度以及水平地应力差对水力裂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上述压裂工艺参数的组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压裂液排量对水力裂缝的长度具有重要影响,而压裂液的粘度对水力裂缝的宽度具有显著影响;压裂液的排量和粘度的增加,促进了分支裂缝的萌生和扩展;水平地应力差为1 MPa时,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压裂液排量和粘度分别取0.004 m3/s和0.07 Pa·s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压裂改造效果;随着压裂液的排量和粘度的持续增加,当压裂液的排量和粘度分别超过0.004 m3/s和0.07 Pa·s后,继续增加压裂液的排量和粘度将导致水力裂缝的长度和宽度的减小,可见在实际压裂过程中不能盲目通过提高压裂液的排量和粘度的方式实现对压裂效果的持续改进。本文丰富了干热岩储层改造的数值模拟手段,相关研究成果有望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采过程中裂缝扩展行为预测和压裂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储层改造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粘结单元法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钢拉索索力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
19
作者 司波 陈志华 +2 位作者 陈硕晖 尤德清 齐翰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1期2593-2596,共4页
钢拉索是索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钢拉索索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性能,乃至结构的安全。如何监测正常使用中索结构的索力是建筑界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问题,文章对当前的各种索力监测方法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分析,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改进方... 钢拉索是索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钢拉索索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性能,乃至结构的安全。如何监测正常使用中索结构的索力是建筑界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问题,文章对当前的各种索力监测方法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分析,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利用三点弯曲法原理发明的新型索力测试方法,并采用试验和实际工程对其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可适用范围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结构 索力监测 三点弯曲法 新型索力测试工艺
下载PDF
工业烟气CO_(2)的排放特征、测试及捕集技术研究
20
作者 刘含笑 罗水源 刘小伟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CO_(2)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共识,工业烟气是重要的人为CO_(2)排放源。对工业烟气CO_(2)的排放特征、主要测试及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电力、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排放烟气中CO_(2)浓度分别在9....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CO_(2)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共识,工业烟气是重要的人为CO_(2)排放源。对工业烟气CO_(2)的排放特征、主要测试及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电力、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排放烟气中CO_(2)浓度分别在9.7%~15%、2%~28%、11%~29%;CO_(2)测试技术主要有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气相色谱法、光谱法、化学吸收法等,其中,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成熟,是目前主流的固定源CO_(2)测试技术;CO_(2)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深冷法等,其中,化学吸收法广泛用于低浓度CO_(2)烟气(体积浓度≤30%)捕集。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工业大幅降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烟气 CO_(2)排放 捕集技术 测试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