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由心生”疾病观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宏 沈敏鹤 +2 位作者 黄建生 陶方方 宋巧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78-281,288,共5页
[目的]探寻"心"在不同延伸层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和意义,以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疾病的病因,进而对中医临床有所启发和借鉴。[方法]通过历代相关古籍的整理研究,简述七情病因学说的沿革,考究"病"、"心"、&qu... [目的]探寻"心"在不同延伸层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和意义,以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疾病的病因,进而对中医临床有所启发和借鉴。[方法]通过历代相关古籍的整理研究,简述七情病因学说的沿革,考究"病"、"心"、"情"等字的古汉语意义,探寻《黄帝内经》中对于"病由心生"疾病观的相关佐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精髓,举例儒家仁学思想对《黄帝内经》中疾病命名的影响,最后例举中医大家在临床上对该疾病观的应用。[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的"心"不仅是肉体心脏之意,也不局限于心理学层面的七情之"心",还有意义深远的延伸意,甚至超越个体,上升至道的层面,心还包含着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乃至宇宙的至理和"天人合一"的智慧。历代医家对此均有深刻认识,并借此指导临床。[结论]"心"的不同层面都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后者,值得探讨和深思。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医学,两者水乳交融,从医入道,道以医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疾病观 七情 病因学说 黄帝内经 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
下载PDF
构建中国学派翻译理论:是否必要?有无可能? 被引量:23
2
作者 潘文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世界回答中国有没有翻译学的问题,解决一个民族虚无主义的问题。二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解决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三是为未来树立一个标的,回答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前途问题。关于有无&qu... 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世界回答中国有没有翻译学的问题,解决一个民族虚无主义的问题。二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解决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三是为未来树立一个标的,回答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前途问题。关于有无"中国特色翻译学"的争议归根到底是由一个世纪来"整理国故"的方法论引起的。这个方法造成了三个后果:一是中国传统学术先天不足,二是中国传统学术天然地落后于西方,三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不断由西方引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途径只有从逆"整理国故"开始,反对"格义"式的以西律中,发掘本土资源,重建中国话语,与世界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翻译学 “整理国故” 中国话语
下载PDF
部分学术论著语言文言化倾向忧思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兰荃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前,在我国某些研究领域的部分学术论著中,出现了滥用文言的现象。写作语言文言化是一股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复古逆流。这股文言风,总体上起着消极作用:会对青少年的现代汉语写作和学习会造成复古倒退的误导;不利于汉语言文字的信息... 目前,在我国某些研究领域的部分学术论著中,出现了滥用文言的现象。写作语言文言化是一股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复古逆流。这股文言风,总体上起着消极作用:会对青少年的现代汉语写作和学习会造成复古倒退的误导;不利于汉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处理;不利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不利于学术事业的普及和推广;不利于法定的国家通用语———普通话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著 文言化 复古风 通用语 现代白话
下载PDF
古代小说技法论之阐释价值
4
作者 杨志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古小说评点本所见对技法论的评点,旨在揭示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阐释价值。一方面,在批评过程中它援引传统批评概念,并结合小说叙事特征使既有批评概念产生新内涵,使中国古代相对薄弱的叙事理论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古代... 古小说评点本所见对技法论的评点,旨在揭示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阐释价值。一方面,在批评过程中它援引传统批评概念,并结合小说叙事特征使既有批评概念产生新内涵,使中国古代相对薄弱的叙事理论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另一方面,古代小说独特的美学品格也因技法论的批评进一步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技法论 阐释 美学
下载PDF
美学,将路归何方?——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深层反思
5
作者 孔凡娟 王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3-67,共5页
美学,在中国是一个年轻而颇受欢迎的学科。特别是在当代,美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然而就在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繁荣、"理论过剩"的背后,却隐藏着"理论的饥渴和贫乏"。通过从学术界浮躁气氛的弥散、自我主体性... 美学,在中国是一个年轻而颇受欢迎的学科。特别是在当代,美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然而就在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繁荣、"理论过剩"的背后,却隐藏着"理论的饥渴和贫乏"。通过从学术界浮躁气氛的弥散、自我主体性的迷失、对话和交流的缺席等几个维度对中国当代美学进行深层反思,进一步揭示了当前美学徘徊难进的葫芦结构的现状,以此来阐明中国美学之路艰难而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过剩 以中释西 以西释中 马赛克主义 妖魔化 葫芦结构
下载PDF
王国维的“世界学术”观念与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源起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键 《美育学刊》 2013年第4期64-71,共8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论知识型剧烈革新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被急遽建构起来的时期,这种建构正是以新起的"世界学术"观念为依托。在现实政治和哲学意义两种世界图景之下集中考察王国维的"世界学术"观念,依循着...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论知识型剧烈革新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被急遽建构起来的时期,这种建构正是以新起的"世界学术"观念为依托。在现实政治和哲学意义两种世界图景之下集中考察王国维的"世界学术"观念,依循着"解放的叙事"以及"思辨的叙事"两种知识合法化叙事所构建"世界学术"模型的不同形态,探讨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世界学术” 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 知识合法化叙事
下载PDF
“从‘入世治学”角度看本土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Andrew H.Van de Ven 井润田 《管理学季刊》 2020年第1期1-13,130,共14页
首先,本文指出了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这类研究不仅可以建立对于.理解当地现象的特定认识,而且对于跨越文化边界推进一般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挑战性的是,我们提出了一种从事本土化研究的“入世治学”模型和方法。本文分别提供了... 首先,本文指出了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这类研究不仅可以建立对于.理解当地现象的特定认识,而且对于跨越文化边界推进一般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挑战性的是,我们提出了一种从事本土化研究的“入世治学”模型和方法。本文分别提供了一个中国和美国的实例,讨论它们如何运用“入世治学”的原则进行本土化管理研究。最后,本文对如何在中国情境下开展本土化管理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入世治学” 本土化研究 基于“势”的组织变革理论 明尼苏达创新研究项目
下载PDF
医基于理:笔记小说视域的中医文化与精神
8
作者 厚宇德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60-64,共5页
在理论方面中医有依托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解释理论。在本草实践中,中医信赖的发现中药药性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仿生学方法、偶然发现法、逻辑筛选推理法、联想与反向推理法。在用药治病实践中,中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并将有的... 在理论方面中医有依托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解释理论。在本草实践中,中医信赖的发现中药药性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仿生学方法、偶然发现法、逻辑筛选推理法、联想与反向推理法。在用药治病实践中,中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并将有的经验上升为基本原则,如:对症下药、一病多治、极端用药法、有益无损原则等等。中医实践中的理论与原则在今天的医学高度未必都是合理的。古代笔记小说作者们的特殊身份和对中医的特殊志趣,使笔记小说这类著述成为研究中医方方面面的特殊文献。其中的史料能令人信服地反映出中医的文化与精神,医基于理是中医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医的解释理论在指导和消解实践问题时,明显具有不完备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诠释理论 脉诊
下载PDF
錢賓四《莊子纂箋》學術精神探微
9
作者 黄彦偉 《人文中国学报》 2015年第1期229-263,共35页
《莊子纂箋》是錢賓四先生學術盛年期關於先秦諸子學研究的一部重要著述,他以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閎通視野,基於莊子學史嬗變的歷時節點,具體而微地表現出引儒入莊、儒道會通的箋注取向,其中部分論點識見超卓、迥異時流,而這正得力於其'... 《莊子纂箋》是錢賓四先生學術盛年期關於先秦諸子學研究的一部重要著述,他以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閎通視野,基於莊子學史嬗變的歷時節點,具體而微地表現出引儒入莊、儒道會通的箋注取向,其中部分論點識見超卓、迥異時流,而這正得力於其'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交互運用的學術方法。同時,在20世紀上半葉中西學術激蕩、新學舊知交融的背景下,《莊子纂箋》也體現出新舊兼容、中西會通的自覺性。更重要的是,在'天地玄黄'的時代變遷中,在個人命運的轉折點上,《莊子纂箋》一書寄寓著賓四先生深沉的文化自覺與沉重的歷史悲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錢穆 莊子學史 引儒入莊 學術方法 中西會通 别有興寄
下载PDF
中国管理研究需采用整体策略——对李家涛(2022)的评述
10
作者 杨静钰 罗银燕(翻译) 《管理学季刊》 2022年第1期52-62,182,共12页
本文在李家涛(2022)基础上,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讨论。通过分析李家涛(2022)一文,结合中国管理学界近年来的各种学术观点和辩论,并受到国际商务研究中全球整合和本土响应框架的启发,本文建议中国管理研究应该采用整体... 本文在李家涛(2022)基础上,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讨论。通过分析李家涛(2022)一文,结合中国管理学界近年来的各种学术观点和辩论,并受到国际商务研究中全球整合和本土响应框架的启发,本文建议中国管理研究应该采用整体策略,以期为本土和全球管理知识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研究 情境化 全球理论 整体策略
下载PDF
中西视野交融下的《墨辩》逻辑学研究(1912—1948)
11
作者 童恒萍 谭嘉碧 《系统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背景之下,《墨辩》所蕴含的科技与逻辑学因子,因此机缘而备受学界关注。在中西视野交融背景下,1912—1948年间国内学界的《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以“以西释中”和“以中释中”为主,现今研究《墨辩》有必要依据历史性与...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背景之下,《墨辩》所蕴含的科技与逻辑学因子,因此机缘而备受学界关注。在中西视野交融背景下,1912—1948年间国内学界的《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以“以西释中”和“以中释中”为主,现今研究《墨辩》有必要依据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原则,探讨近代《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所在,同时梳理近代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以墨家学说及相关历史背景为根据,以西方逻辑学为参照系,对墨家辩学自身特质进行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视野交融 《墨辩》逻辑学 以西释中 以中释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