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驱动知识显式嵌入的配电网最优需求响应策略
1
作者 张梦悦 余涛 +4 位作者 潘振宁 吴毓峰 陈俊斌 卢冠华 曾江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充分挖掘多元需求侧资源的灵活性,对于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的新型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需求响应策略的解析化方法大多基于较为理想的用户行为观测和参数假设,纯数据驱动方法难以兼顾电网侧... 充分挖掘多元需求侧资源的灵活性,对于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的新型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需求响应策略的解析化方法大多基于较为理想的用户行为观测和参数假设,纯数据驱动方法难以兼顾电网侧运行的复杂约束,策略的可用性存疑。为此,文章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知识显式嵌入的需求响应策略,首先,考虑到需求侧资源灵活性的强时段耦合特性,提出需求侧资源动态模型,定量分析需求侧灵活性资源的响应特性;其次,提出数据驱动知识的显式解析方法,将需求侧灵活性描述为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并嵌入至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中,实现灵活实用的新型配电网供需交互与协调运行。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兼具解析模型和数据驱动方法的优势,为不完全信息观测条件下源网荷协调运行提供较为实用化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灵活性资源 配电网优化运行 知识显式嵌入 混合整数线性模型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融合隐式渲染与显式建模的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天俊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1期78-81,85,共5页
针对多视图三维重建易出现纹理缺失、大面积空洞的挑战,提出了融合隐式渲染与显式建模的三维重建方法。首先输入多视图,以增量式运动重建算法恢复相机参数,生成精密稀疏点云;随后,以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全连接网络预测体渲染密度及RG... 针对多视图三维重建易出现纹理缺失、大面积空洞的挑战,提出了融合隐式渲染与显式建模的三维重建方法。首先输入多视图,以增量式运动重建算法恢复相机参数,生成精密稀疏点云;随后,以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全连接网络预测体渲染密度及RGB颜色;然后,分层采样光线样本点以求解其体渲染积分,以积分结果构建损失函数进行参数优化,体渲染生成三维隐式表达,存储于神经网络中;最后,以显式重建等值面提取算法实现三维重建。以DTU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DTU数据集Scan16与Scan19中,该方法平均整体精度达到0.403 mm,相较于经典显式重建模型,所建模型空洞更小,细节更突出,对实景三维、虚拟现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多视图立体 显式重建 隐式渲染 全连接网络
下载PDF
大规模平原河网非恒定流模拟技术
3
作者 金星 强超 高坤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6期42-46,共5页
对于平原河网区域复杂水系如何高效地计算河网水动力状态和预测洪水在不同支汊的分配过程是解决洪涝灾害问题和水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规模平原河网的非恒定流模拟技术——格子显式算法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技术,可以... 对于平原河网区域复杂水系如何高效地计算河网水动力状态和预测洪水在不同支汊的分配过程是解决洪涝灾害问题和水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规模平原河网的非恒定流模拟技术——格子显式算法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模拟大规模平原河网非恒定流过程,克服原始汊点水位迭代法中每次迭代均需全局求解导致计算效率过低的问题。采用该算法使计算步骤大为简化,可为防洪预测提供快速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非恒定流 格子显式算法 快速决策
下载PDF
基于离散监督哈希算法的非结构化网络数据库在线检索方法
4
作者 赵鑫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12期47-51,共5页
受非结构化网络数据关联性弱、数据收敛特性差的影响,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时,检索精度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基于离散监督哈希算法的非结构化网络数据库在线检索方法研究。首先,基于离散监督哈希算法将非结构化网络数据样本的显式语... 受非结构化网络数据关联性弱、数据收敛特性差的影响,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时,检索精度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基于离散监督哈希算法的非结构化网络数据库在线检索方法研究。首先,基于离散监督哈希算法将非结构化网络数据样本的显式语义标签利用相应的二进制码进行表示,并借助拉格朗日乘子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使得哈希函数对于学习非结构化网络数据显式语义关联快速收敛。然后,按照相同的方式对所有数据及查询请求进行编码。最后,将与查询请求哈希编码匹配程度最高的数据作为优先检索输出结果。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检索方法在图像查询文本指令,以及文本查询图像指令下的检索平均精度均值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且检索时间最高仅为7 s,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监督哈希算法 非结构化网络数据库 在线检索 SDMH 显式语义标签 二进制码 拉格朗日乘子
下载PDF
MULTIPL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CALIBRATION SYSTEM BASED ON EXPLICIT CALIBRATION PROTOCOL AND J1939 PROTOCOL 被引量:3
5
作者 ZHU Keqing XU Quankui YANG Lin ZHUO Bi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The rising number of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ECUs) in vehicles and the decreasing time to market have led to the need for advanced methods of calibration. A multi-ECU calibr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 The rising number of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ECUs) in vehicles and the decreasing time to market have led to the need for advanced methods of calibration. A multi-ECU calibr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xplicit calibration protocol (XCP) and J1939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o satisfy the need of calibrating multiple ECUs simultaneously. The messages in the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are defined in the J1939 protocol. Each CAN node can get its own calibration messages and information from other ECUs, and block other messages by qualifying the CAN messages with priority, sourc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The data field of the calibration message is designed with the XCP, with CAN acting as the transport layer. The calibration sessions are setup with the event-triggered XCP driver in the master node and the responding XCP driver in the slave nodes. Mirroring calibration variables from ROM to RAM enables the user to calibrate ECUs online.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multi-ECU calibration system can calibrate multiple ECU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main program can also accomplish its calculation and send commands to the actuators in time. By the multi-ECU calibration system, the calibration effort and time can be reduced and the variables in ECU can get a better match with the variables of other E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Calibration explicit calibration protocol (XCP) J1939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ntrolled area network (CAN)
下载PDF
Improving signature quality for network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6
作者 Justin Tharp Sang C·Suh +1 位作者 Hyeonkoo Cho Jinoh Kim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SCIE 2019年第3期139-146,共8页
Network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in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enhanced network service and security.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 approach using common patterns call... Network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in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enhanced network service and security.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 approach using common patterns called "signatures" is widely used to compensat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layer port-based classification. However, ou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signatures generated from a set of well known algorithms may lead to very poor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with less than 60% of true positives even in an optimal ca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ignatures, we present a technique in this paper, which consists of two steps:(i) pairwise merging to consider every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the initially collected signatures to reduce their specificity that causes the signatures to be less common;and (ii) signature reduction to identify effective signatures with greater importance from a large set of signatures produced in the merging step, so as to manage the space/time complexity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for greater scalability.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eve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signatures (e.g., 95% true positives rate with 30 signatures per application) which is more compact than the initial signature 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signatures Pairwise MERGING SIGNATURE reduction explicit STRING patterns
下载PD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Friction Factor Prediction
7
作者 Uchechukwu Herbert Offor Sunday Boladale Alab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年第7期77-83,共7页
Friction factor estimation is essential in fluid flow in pipes calculations. The Colebrook equation, which is a referential standard for its estimation, is implicit in friction factor, f. This implies that f can only ... Friction factor estimation is essential in fluid flow in pipes calculations. The Colebrook equation, which is a referential standard for its estimation, is implicit in friction factor, f. This implies that f can only be obtained via iterative solution. Sequel to this, explicit approximations of the Colebrook equation developed using analytical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A shift in paradigm i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area of fluid flow. The us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 for prediction of friction factor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network having a 2-30-30-1 topology was trained using the Levenberg-Marquardt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The inputs to the network consisted of 60,000 dataset of Reynolds number and relative roughness which were transformed to logarithmic scale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gives rise to a mean square error value of 2.456 × 10<sup>–15</sup> and a relative error of not more than 0.004%. The error indices are less than those of previously developed neural network models and a vast majority of the non neural networks are based on explicit analytical approximations of the Colebrook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ebrook Equation explicit Mode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An Overall Urban System: Integrating Central Place Theory and Urban Network Idea in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8
作者 Yongzhong Gu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8年第12期1205-1220,共16页
Following a half century of popularity, central place theory experienced 20 years of neglect when the new urban system theory of network modeling gained atten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However, central place ... Following a half century of popularity, central place theory experienced 20 years of neglect when the new urban system theory of network modeling gained atten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However, central place theory remains valid, and it seems there has been a reemergence with it. Using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Greater PRD) as an experimental study reg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an empirical study that validates central place theory and shows that 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n overall regional urban system. The study uses the compound Central Place Importance (CPI) to evaluate whether there is a hierarchy among the urban centers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 hierarchy. Furthermore, empirical observation finds distinct complementarity relationships, rank-size distributions, and co-operative a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ities, thus substantiating the claim that central place theory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an overall regional urban system. Besides, the presence of the densely distributed modern infrastructure system also appears to constitute a dimension of the overall urban system. There need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 order to support this pro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PLACE Theory network URBAN SYSTEM Overall URBAN SYSTEM CENTRAL PLACE Importance Complementarity RANK-SIZE Distribution co-operation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知的表面缺陷检测综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苏虎 张家斌 +1 位作者 张博豪 邹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91,共23页
基于视觉感知的表面缺陷检测,具有高效、可防止二次损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景中。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视觉缺陷检测的进步与应用。以特征的显式提取与自动提取为思路,对基于视觉感知的缺陷检测方法进... 基于视觉感知的表面缺陷检测,具有高效、可防止二次损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景中。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视觉缺陷检测的进步与应用。以特征的显式提取与自动提取为思路,对基于视觉感知的缺陷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首先,简要描述了视觉缺陷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将缺陷检测中的视觉感知归为分类、目标检测和分割3个层次。然后,将现有的视觉检测方法分为基于显式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和基于自动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方法)。进一步,将基于显式特征提取的方法分为统计法、谱方法和模型法3类,将基于自动特征提取的方法分为整图分类的、目标检测的和像素分割的方法。对每一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同时,针对工业应用中数据获取成本高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弱监督缺陷检测方法与异常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表面缺陷数据集。最后,针对如何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和如何提高检测方法在工业现场的适用性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展望了该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感知 缺陷检测 显式特征提取 自动特征提取 深层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交直流配电网中柔性软开关接入的规划-运行协同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玮 苏晓云 +3 位作者 何晋伟 杨乐 段小峰 鞠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3-43,共11页
含分布式源-储-荷的直流配电系统需要通过柔性软开关等电力电子化配电设备与交流系统互联,构成的交直流混合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还可以通过灵活的潮流控制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并降低系统损耗。由于用以交直流系统互联的柔... 含分布式源-储-荷的直流配电系统需要通过柔性软开关等电力电子化配电设备与交流系统互联,构成的交直流混合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还可以通过灵活的潮流控制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并降低系统损耗。由于用以交直流系统互联的柔性软开关接入方案对全系统可靠性和最优运行方式都有影响,针对这一规划-运行协同问题,首先提出了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改进显式可靠性计算方法,进而建立了考虑可靠性经济成本和网损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规划-运行协同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基于加权功率传输分布因数,以系统传输损耗最优为目标确定柔性软开关的接入方案,下层以可靠性成本最低为目标获取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最优运行方式。最后,在算例系统中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规划-运行协同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柔性软开关 改进显式可靠性评估 加权功率传输分布因数 规划-运行协同
下载PDF
TenrepNN:集成学习的新范式在企业自律性评价中的实践
11
作者 赵敬涛 赵泽方 +1 位作者 岳兆娟 李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07-3113,共7页
为了应对互联网环境中企业自律性低、违规事件频发、政府监管困难的现状,提出一种针对企业自律性评价的双层集成残差预测神经网络(TenrepNN)模型,并融合Stacking和Bagging集成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集成学习的新范式Adjusting。TenrepNN模... 为了应对互联网环境中企业自律性低、违规事件频发、政府监管困难的现状,提出一种针对企业自律性评价的双层集成残差预测神经网络(TenrepNN)模型,并融合Stacking和Bagging集成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集成学习的新范式Adjusting。TenrepNN模型具有两层结构:第1层使用3种基学习器初步预测企业评分;第2层采用残差修正的思想,提出残差预测神经网络以预测每个基学习器的输出偏差。最后,将偏差与基学习器评分相加得到最终输出。在企业自律性评价数据集上,相较于传统的神经网络,Tenrep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2.7%,企业自律性等级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4.51%。实验结果表明,TenrepNN模型集成不同的基学习器降低预测方差,并使用残差预测神经网络显式地降低偏差,从而能够准确评价企业自律性以实现差异化的动态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自律性评价 集成学习范式 残差预测神经网络 显式偏差修正 互联网企业监管
下载PDF
基于显式可靠性指标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岑岑 夏天 +3 位作者 李艳 倪胡旋 何小辉 郭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5,共9页
现代配电网呈网状建设、辐射状运行,以提升故障情况下的转供能力。传统配电网规划方法一般采用规划设计-可靠性评估两阶段迭代计算方式,只能得到粗放规划方案。为此,提出了考虑可靠性约束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方法。通过将可靠性指标... 现代配电网呈网状建设、辐射状运行,以提升故障情况下的转供能力。传统配电网规划方法一般采用规划设计-可靠性评估两阶段迭代计算方式,只能得到粗放规划方案。为此,提出了考虑可靠性约束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方法。通过将可靠性指标计算过程解析化,并嵌入规划模型中,可以精确考虑故障隔离、负荷转供和恢复策略。基于线性化潮流,该规划模型是一个典型的混合整数线性优化问题,可以有效求解。在54节点系统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多阶段扩展规划 显式可靠性 网络重构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下载PDF
考虑可靠性成本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达 卢姬 +1 位作者 常俊晓 廖小兵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22,共10页
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通过模拟组件中断来量化一组事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这种基于模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使得其纳入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或元启发式方法求解。为了克服启发式或元启发式方法收敛性和局部最优的缺点,文中... 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通过模拟组件中断来量化一组事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这种基于模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使得其纳入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或元启发式方法求解。为了克服启发式或元启发式方法收敛性和局部最优的缺点,文中提出了考虑可靠性成本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的混合整数线性优化模型。该模型建立了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即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和系统缺供电量)的显式评估表达式,并将其相关的可靠性成本纳入到配电网多级扩展规划目标函数中,以系统运行约束等为约束条件。在24节点、54节点、86节点和138节点四个算例系统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成本 配电网扩展规划 混合整数线性优化 显式评估模型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拟合显式MPC的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14
作者 罗朋 樊涵宇 +2 位作者 梁剑鑫 姜淏予 刘洺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7-61,共15页
针对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系统输出电压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拟合显式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高增益、高效率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非隔离型三绕组耦合电感基本单元结构,通过改变匝数比,在合适占... 针对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系统输出电压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拟合显式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高增益、高效率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非隔离型三绕组耦合电感基本单元结构,通过改变匝数比,在合适占空比下实现高增益,同时也降低了开关器件应力。此外,所提变换器采用无源钳位电路,回收漏感能量,抑制了开关管的电压尖峰。为了提高所提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及抗扰能力,利用神经网络离线拟合显式MPC控制规律的策略,提高了输出电压跟踪精度,减小了输入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带来的扰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出了一台输入10~12 V、输出100 V/1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三绕组耦合电感 神经网络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弹道导弹显式制导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磊 王海丽 +1 位作者 周伯昭 任萱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50,共7页
弹道导弹的制导方法是影响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关键因素 ,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制导精度和速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显式制导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弹道约束函数的解算 ,利用微... 弹道导弹的制导方法是影响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关键因素 ,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制导精度和速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显式制导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弹道约束函数的解算 ,利用微分控制算法进行控制量求解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文中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制导 神经网络 微分控制 弹道导弹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角色识别方法综述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树森 梁循 齐金山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9-673,共25页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角色识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它对分析和理解社会网络、预测用户行为、研究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交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其他人或事物来说,社会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所在环境下的一个角色.社会角色可根据用户之...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角色识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它对分析和理解社会网络、预测用户行为、研究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交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其他人或事物来说,社会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所在环境下的一个角色.社会角色可根据用户之间的交互水平来定义,这些角色可看作是对用户位置、行为或虚拟身份的刻画,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角色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演化.当前,社会网络角色识别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新出现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也正是由于这些社交媒体网络的快速增长以及可被获得,使我们有了新的机会和条件来定义和识别社会角色.文中主要对近年来关于社会网络中角色识别的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文中首先阐述了社会网络中网络、角色等基本概念,提出了社会网络角色识别问题并给出社会网络角色识别研究中关键挑战问题;然后根据角色是否提前定义,将社会网络角色分为非明确角色和明确角色,并总体概括了当前这两种角色识别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现状;最后对社会网络角色识别中的难点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社会网络角色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单靠某一种方法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用"组合拳"方式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识别出最终的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角色识别 网络分析 非明确角色 明确角色 方法综述 社会计算
下载PDF
多模态网络中时间敏感网络模态的智能调度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思锦 庄雷 +2 位作者 宋玉 王家兴 阳鑫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91,共10页
针对多模态网络中时间敏感网络模态转发调度不确定、求解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SQF的时间敏感网络模态的联合路由与调度机制。综合考虑有界时延需求、网络状态和不同的路由机制,建立联合缓存队列和路由的混合资源调度模型,旨在... 针对多模态网络中时间敏感网络模态转发调度不确定、求解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SQF的时间敏感网络模态的联合路由与调度机制。综合考虑有界时延需求、网络状态和不同的路由机制,建立联合缓存队列和路由的混合资源调度模型,旨在优化整个网络的资源使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利用流量特征与缓存队列利用率来预测下一循环的缓存利用率。此外,基于多队列CSQF转发调度机制和基于缓存利用率的显式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迭代调度算法,实现了确定性转发和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可以根据网络的资源使用情况有效地调整确定性应用的传输调度,与其他离线调度机制相比,具有更好的调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敏感网络 多模态网络 确定性网络 联合调度 显式路由
下载PDF
Ad hoc网络的TCP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璟 陆松年 李金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22-124,共3页
Ad hoc网络是一种对等式网络,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节点可移动。Ad hoc网络拓扑的频繁变化导致了分组的大量丢失,会被TCP认为是网络发生拥塞,不正确的引发拥塞控制,从而引起吞吐量的急剧下降。使用基于反馈的体系结构与显式的报文通... Ad hoc网络是一种对等式网络,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节点可移动。Ad hoc网络拓扑的频繁变化导致了分组的大量丢失,会被TCP认为是网络发生拥塞,不正确的引发拥塞控制,从而引起吞吐量的急剧下降。使用基于反馈的体系结构与显式的报文通知机制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TCP 拥塞控制 显式的报文通知
下载PDF
基于引文网络的知识流动过程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亮 张庆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知识流动对于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从引文网络视角对知识流动相关概念进行剖析,可以总结出知识流动的类型、要素、动因;利用引文网络(P-P网络)及其对引文属性映射而形成的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知识流动对于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从引文网络视角对知识流动相关概念进行剖析,可以总结出知识流动的类型、要素、动因;利用引文网络(P-P网络)及其对引文属性映射而形成的期刊互引网络(J-J网络)和作者互引网络(A-A网络),可以描述显性知识流动和隐性知识流动过程,并建立多层面知识流动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揭示知识流动的过程和复杂机制,包括选择机制、互惠机制及演化机制以及上述机制在不同的网络中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对丰富知识流动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文网络 知识流动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命名数据网络拥塞控制策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华 孙欣伊 +1 位作者 贾宗星 舒慧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4,61,共7页
为解决命名数据网络中的拥塞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博弈拥塞控制算法。将路由器为数据流分配带宽问题构建成单主多从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建立路由器和数据流的效用函数,证明数据流非合作动态博弈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运用分布式迭代方法,... 为解决命名数据网络中的拥塞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博弈拥塞控制算法。将路由器为数据流分配带宽问题构建成单主多从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建立路由器和数据流的效用函数,证明数据流非合作动态博弈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运用分布式迭代方法,获得数据流最优带宽需求量和路由器最优价格策略,通过数据包将数据流最优带宽需求量对应的速率反馈给下游路由器和请求端。基于ndnSIM平台对该算法与ICP(interest control protocol)和HR-ICP(hop-by-hop and receiver-driven interest control protocol)算法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升瓶颈链路利用率并保证较低的丢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数据网络 拥塞控制 STACKELBERG博弈 纳什均衡 显式反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