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 of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imulated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An <i>in Vitro</i>Study
1
作者 Nasim Mokhtari Goorabjavari Ahmadreza Talaeipour +2 位作者 Fatemeh Ezoddini-Ardakani Yaser Safi Nafiseh Shamloo 《Health》 2015年第4期439-448,共10页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can induce the degeneration of dental cementum and dentine and may extend towards the pulp reductive.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can function as a useful tool in diagnosing degenerative c...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can induce the degeneration of dental cementum and dentine and may extend towards the pulp reductive.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can function as a useful tool in diagnosing degenerative carious les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in detecting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This was a descriptive study conducted using the lab trial method. Artificially-induced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was created in different sizes at the coronal and apical aspects of 20 premolar teeth. Digital radiographs were obtained of each tooth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and these radiographs were subtracted by imaging devices. The subtracted images and the digital radiographs were observed by three radiologists. Chi-square, Kappa test, and Z-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mean of general sensitivity of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and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was low in diagnosing 0.05 mm lesions (Sen = 35%), yet, the accuracy index was good for all lesions (Acc ≥ 65%). Other diagnostic parameters were also acceptable. Both types of radiography worked better in diagnosing coronal than apical lesions (P > 0.05). The interpreters (observers) showed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diagnosing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using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compared to digital radiography. Both modalities were exact and accurate in detecting 0.05 mm lesions as well as other lesion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RADIOGRAPHY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下载PDF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nd the release of interleukin-6 in the gingival crevucular fluid induced by a self-ligating system
2
作者 Ryoko Kawashima-Ichinomiya Masaru Yamaguchi +5 位作者 Yasuhiro Tanimoto Masaki Asano Kunihiko Yamada Ryo Nakajima Shoji Fujita Kazutaka Kasa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mount of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EARR) and the release of interleukin (IL)-6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in subjects treated with a low-force low-fri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mount of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EARR) and the release of interleukin (IL)-6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in subjects treated with a low-force low-friction system. Sixty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of thirty patients for each: one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self-ligating brackets and the other with conventional ligated edgewise bracke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xtraction of the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The EARR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was evaluated on the periapical radiographs and cephalogram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GCF was also collected non-invasively from the mesial and distal sides of central incisors by using filter paper strip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ki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L-6 levels in the GCF sampl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mount of EARR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self-ligating brackets and conventional brackets. The mean amount of EAR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self-ligating brackets than conventional brackets (p < 0.05). The GCF levels of IL-6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lf-ligating brackets applianc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 those with the conventional brackets (p < 0.0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amount of EARR and the GCF levels of IL-6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using low-force low-friction appliances than conventional brackets. Therefore, self-ligating brackets may be a useful system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EA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GINGIVAL Crevucular FLUID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Self-Ligating BRACKETS
下载PDF
Root Resorption in Anterior Open Bite Malocclusions Due to Vertical Correction: A Radiometric Pilot Study
3
作者 Suhina Kapoor David Briss +1 位作者 Shuying Jiang Thomas J. Cangialos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6期233-245,共13页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isks of fixed orthodontic therapy is the evidence of root resorption post orthodontic treatment ranging from mild root blunting to severe root resorption of significant portions o...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isks of fixed orthodontic therapy is the evidence of root resorption post orthodontic treatment ranging from mild root blunting to severe root resorption of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the root structure. The etiology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is multifactorial but largely depends upon the type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and treatment duration. Study Objective: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nd vertical correction in anterior open bite malocclusions using panoramic radiographs for evalu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panoramic radiographs of 16 patients with anterior open bite malocclusions were scored to assess root resorption of anterior teeth (U/L 3-3). Initial and final root length and total tooth length for U/L 3-3 were measured on panoramic radiographs in Dolphin imaging. Results: Of the 24 pairs of measurements, 7 had a significant p-value (p Conclusion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unt of root resorption was observed, from pre-treatment to post-treatment radiographs. All mandibular anterior teeth except the mandibular right lateral incisors showed evidence of root re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bite malocclusion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Open bite closure
下载PDF
iRoot■BP^(+Plus)根尖倒充填修复上颌中切牙牙根外吸收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聃 张绍俊 +1 位作者 武传君 全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2-274,共3页
报告1例外伤后发生牙根外吸收的上颌中切牙,经显微根尖手术行超声器械根管倒预备、iRoot■BP^(+Plus)根管倒充填及牙根外形修复,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病例。术后定期回访2年,效果稳定。
关键词 牙根外吸收 显微根尖手术 iroot■BP+Plus
下载PDF
阻生第三磨牙引起邻牙牙根外吸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潘子建 潘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23,共8页
阻生第三磨牙(M3)可导致相邻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其中包括引起相邻第二磨牙(M2)的牙根外吸收(ERR),即在牙根外表面出现牙体硬组织丧失。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M2牙髓受累甚至牙齿早失。阻生M3的方向以及和相... 阻生第三磨牙(M3)可导致相邻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其中包括引起相邻第二磨牙(M2)的牙根外吸收(ERR),即在牙根外表面出现牙体硬组织丧失。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M2牙髓受累甚至牙齿早失。阻生M3的方向以及和相邻M2存在接触是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的诊断、流行病学、预后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的治疗方案为:在多学科指导下,综合考虑ERR的程度、M2有无牙髓受累或其他合并疾病、M3的利用价值、患者个人情况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这一结论为口腔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参考,并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第三磨牙 牙根外吸收
下载PDF
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秋萍 姜秋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牙体吸收可分为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成熟乳牙的牙根吸收即为生理性吸收。病理性牙体吸收则包括牙内吸收和牙外吸收。牙内吸收也被称为髓腔内吸收,包括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牙外吸收始发于牙根外表面或牙颈部,可分为炎性吸收、... 牙体吸收可分为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成熟乳牙的牙根吸收即为生理性吸收。病理性牙体吸收则包括牙内吸收和牙外吸收。牙内吸收也被称为髓腔内吸收,包括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牙外吸收始发于牙根外表面或牙颈部,可分为炎性吸收、替代性吸收、压力性吸收和侵袭性颈部外吸收等。侵袭性颈部外吸收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牙体硬组织丢失的病理性损害,通常从釉牙骨质界开始,在牙本质中周向或水平方向延伸,大多不侵犯牙髓。正畸、创伤、漂白、全身性疾病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均可导致侵袭性颈部外吸收。其临床表现通常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部分均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因为在根尖平片影像中往往会误诊为龋病或牙内吸收,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牙齿颈部外吸收的情况,临床上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检查。对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会导致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疏忽或治疗不当,甚至造成牙齿丧失。本文就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发病机制、易感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吸收 侵袭性颈部外吸收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炎症因子 多发性特发性颈部外吸收 易感因素 锥形束CT
下载PDF
根尖型致密骨岛影响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梁叶 申龙朵 +1 位作者 曹芳 戴静桃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780-788,共9页
目的探讨根尖型致密骨岛对正畸治疗牙齿移动的影响及其并发症,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于惠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全口固定正畸治疗的33例根尖型致密骨岛患者。应用锥形束CT(cone... 目的探讨根尖型致密骨岛对正畸治疗牙齿移动的影响及其并发症,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于惠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全口固定正畸治疗的33例根尖型致密骨岛患者。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治疗前根尖型致密骨岛的位置分布和包裹程度;分析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12个月位于根尖型致密骨岛的牙齿松动度、牙齿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情况和吸收程度。结果33例正畸患者,年龄11~42岁,平均年龄16.7岁,中位数年龄15岁;根尖型致密骨岛均波及单个牙齿,均位于下颌,主要位于前磨牙-磨牙区,男12例(36.4%),女21例(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型致密骨岛轻度包裹23例(69.7%),中度包裹10例(30.3%),无重度包裹。不同包裹程度的根尖型致密骨岛在正畸治疗中均未发现牙齿移动困难以及拔牙间隙关闭不全。位于根尖型致密骨岛的牙齿在治疗前牙齿松动患者1例(3.0%),治疗后牙齿松动患者6例(18.2%),治疗后12个月牙齿松动患者2例(6.1%)。治疗后以及治疗后12个月的牙齿松动患者均增加,为I度松动,其中治疗前和治疗后牙齿松动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牙齿松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12个月牙齿松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位于根尖型致密骨岛的牙齿吸收表现出轻度吸收26例(78.8%),中度吸收7例(21.2%),无重度吸收。治疗后12个月位于根尖型致密骨岛的牙齿吸收表现出轻度吸收25例(75.8%),中度吸收8例(24.2%),无重度吸收。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和治疗后12个月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尖型致密骨岛在正畸治疗中未发现影响牙齿的移动,正畸治疗后牙齿松动数量增加,牙齿发生轻中度根尖区牙根外吸收,可能存在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潜在风险,建议在正畸过程中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型致密骨岛 正畸 牙齿移动 锥形束CT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包裹程度 牙齿松动 吸收程度
下载PDF
12例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贺祖武 田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分析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的牙外伤后出现牙颈部外吸收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牙位置、吸收程度、初诊时主要症状、采取的治疗措施... 目的:分析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的牙外伤后出现牙颈部外吸收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牙位置、吸收程度、初诊时主要症状、采取的治疗措施、牙齿存留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等,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共收集到12例牙颈部外吸收病例,发现患牙21颗,其中上颌中切牙9颗,上颌侧切牙3颗,下颌中切牙7颗,下颌侧切牙2颗,吸收程度为Ⅰ级0颗,Ⅱ级7颗,Ⅲ级5颗,Ⅳ级9颗,根据患牙情况我们进行了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局部充填以及拔除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治疗,在随访期内,有8例共11颗患牙因吸收严重最终拔除,其余4例中2例共4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联合龈下刮治以及缺损局部充填后原有根尖瘘管消失,牙颈部透射影未见扩大,1例共4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后牙颈部透射影消失,无临床阳性症状发生,1例共2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联合局部充填后牙颈部透射影未见扩大,无临床阳性症状发生。结论: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早期发现较为困难,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外伤后的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终止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对牙齿的进一步破坏,避免牙齿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牙颈部外吸收 牙齿松动 根管治疗
下载PDF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煌 武秀萍 +19 位作者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正畸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自锁矫治与传统矫治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新强 孙晓蕾 +2 位作者 杨茜 范存晖 陈秀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轻力矫治是否可以减轻对牙根的吸收。方法:选取临床治疗的安氏Ⅰ、Ⅱ类拥挤并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30例,分为2组。其中,15例使用Damon 3MX自锁托槽矫治(自锁组),15例使用传统结扎式直丝托槽矫治(结扎组)。2组资料矫...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轻力矫治是否可以减轻对牙根的吸收。方法:选取临床治疗的安氏Ⅰ、Ⅱ类拥挤并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30例,分为2组。其中,15例使用Damon 3MX自锁托槽矫治(自锁组),15例使用传统结扎式直丝托槽矫治(结扎组)。2组资料矫治前在性别、年龄、拥挤度及错类型等指标上具有可比性。通过矫治前、后的模型及全口曲面体层片,测量计算2组矫治后上、下切牙牙根吸收量,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①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2.05±1.51)mm,结扎组为(2.08±1.21)mm,差异无显著性(P=0.973>0.05)。②上颌侧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1.77±1.01)mm,结扎组为(1.91±1.59)mm,差异无显著性(P=0.848>0.05)。③下颌中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2.06±1.62)mm,结扎组为(1.98±1.50)mm,差异无显著性(P=0.926>0.05)。④下颌侧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1.94±1.45)mm,结扎组为(1.84±1.17)mm,差异无显著性(P=0.888>0.05)。结论:在拔牙正畸中,自锁矫治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矫治更少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传统托槽 Damon3MX 牙根吸收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诊治阻生牙所致邻牙牙根外吸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志进 郭家平 +4 位作者 石咏梅 董青山 王翔 熊才华 桂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阻生牙所致邻牙牙根外吸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诊治,经全口曲面体层片确定存在阻生牙,邻牙牙根外吸收情况不明确的患牙19颗(15例)。所有患者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阻生牙所致邻牙牙根外吸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诊治,经全口曲面体层片确定存在阻生牙,邻牙牙根外吸收情况不明确的患牙19颗(15例)。所有患者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牙根外吸收的部位及程度。结果经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后,所有患者均直观显示牙根外吸收的部位及程度,以及阻生牙在颌骨中的三维位置及其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结论CB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牙根外吸收的部位和程度,对阻生牙所致邻牙牙根外吸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阻生牙 牙根外吸收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阎秀林 张扬 +1 位作者 刘奕 王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结果: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平均值为0.93mm。t检验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性别、拔牙与否和安氏分类的类型无关,相关分析结果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疗程、方丝弓戴用的时间、根尖垂直向位移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各相关因子的预测和评估的效率较低。结论: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数量较小,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根吸收
下载PDF
侵袭性根颈吸收-附1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荣森 林松杉 +3 位作者 李锐 黄旭明 王照五 庞劲凡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分析报道1例涉及上下颌多个牙的侵袭性根颈吸收病例,为临床医生了解和及时诊断治疗这种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进行性、破坏性牙根颈部外吸收疾病提供资料。方法:结合文献报道,收集详细病史,对病损牙齿的临床及X线特征进行检查分析,探讨... 目的:分析报道1例涉及上下颌多个牙的侵袭性根颈吸收病例,为临床医生了解和及时诊断治疗这种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进行性、破坏性牙根颈部外吸收疾病提供资料。方法:结合文献报道,收集详细病史,对病损牙齿的临床及X线特征进行检查分析,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对部分重度吸收的患牙行修复治疗。结果:患者有正畸史,患牙牙龈组织正常,根吸收发生在紧靠上皮附着下方的牙根表面,重度吸收时牙冠可呈浅粉色颜色改变,X线表现为不涉及髓腔的牙根颈部外吸收。结论:牙周损伤病史,及特征性牙根颈部外吸X线表现是诊断该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根颈吸收 牙根吸收 牙外吸收 X线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中骨吸收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幸福 胡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破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其发挥功能的调控研究,能为正畸治疗中控制牙齿移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有助于防治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外吸收等。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破骨细胞 牙根外吸收
下载PDF
显微根尖手术联合活髓保存术治疗阻生牙所致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东哲 罗雨 +2 位作者 刘显 胡沛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对阻生牙所致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病例,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以保存患牙及其活髓。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阻生牙所致牙根外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联合口腔颌面外科与牙体牙髓病科,在阻生牙拔除即刻,对第二磨牙外吸收的牙根通过显微... 目的对阻生牙所致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病例,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以保存患牙及其活髓。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阻生牙所致牙根外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联合口腔颌面外科与牙体牙髓病科,在阻生牙拔除即刻,对第二磨牙外吸收的牙根通过显微根尖手术于外吸收部位清创并切除根尖,通过活髓保存术于截根面以生物活性材料直接盖髓。结果患牙牙根外吸收停止,术后1年随访患牙无症状,牙冠完整,牙髓组织正常,影像学检查根尖周未见透射影,牙周膜间隙正常,骨硬板连续,牙槽骨重建,预后良好。结论在阻生牙拔除同期联合显微根尖手术及活髓保存术,可保存阻生牙所致牙根外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牙髓活力,有望成为该疾病的候选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活髓保存术 牙根外吸收 阻生牙 下颌第二磨牙
下载PDF
自锁托槽影响下中切牙牙根外吸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优灵 马艳 +4 位作者 张娟 鲍玮玮 杨磊 曲幸辉 庞光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58-61,共4页
目的:评价自锁托槽在正畸治疗中对下中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筛选出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下中切牙牙根外吸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 目的:评价自锁托槽在正畸治疗中对下中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筛选出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下中切牙牙根外吸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并运用Ra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纳入文献2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正畸治疗中下中切牙发生牙根外吸收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自锁托槽较传统托槽在正畸治疗中能有效减少患者下中切牙发生牙根外吸收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正畸治疗 下中切牙 牙根外吸收 META分析
下载PDF
根尖倒充填术用于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治疗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蕾 尹仕海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患者6例,术前常规根管治疗,局麻下翻瓣、去骨、清理病变肉芽组织,行根尖倒预备和倒充填。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片... 目的观察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患者6例,术前常规根管治疗,局麻下翻瓣、去骨、清理病变肉芽组织,行根尖倒预备和倒充填。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片观察根尖周骨质恢复情况。结果6例患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复查牙根外吸收停止,其中4例根尖周骨质破坏完全恢复,2例根尖周骨质破坏范围明显减小。结论根尖手术对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牙根外吸收
下载PDF
侵入性牙颈部外吸收
18
作者 杨洋 姚娜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侵入性牙颈部外吸收是一种特殊的牙根外吸收形式,其早期诊断较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是一类具有挑战性的牙体疾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该疾病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方法随之出现。本文对侵入性牙颈部外吸... 侵入性牙颈部外吸收是一种特殊的牙根外吸收形式,其早期诊断较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是一类具有挑战性的牙体疾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该疾病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方法随之出现。本文对侵入性牙颈部外吸收的研究现状和诊治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颈部 外吸收 根吸收
下载PDF
炎症性牙根外吸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佳益 李鑫 +2 位作者 汪成林 叶玲 杨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是指在感染、压力、创伤及正畸治疗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溶解牙根外表面硬组织的病理性过程。严重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可导致牙体牙髓、牙周疾病,甚至牙缺失。因此,了解其致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炎症... 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是指在感染、压力、创伤及正畸治疗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溶解牙根外表面硬组织的病理性过程。严重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可导致牙体牙髓、牙周疾病,甚至牙缺失。因此,了解其致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炎症性牙根外吸收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牙根外吸收 牙骨质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拔牙创愈合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颖 熊国平 汪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比较尖牙在不同愈合期的拔牙区内移动后根尖的吸收情况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为临床上选择拔牙区内正畸牙移动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40颗上颌尖牙为研究对象,在拔除上颌第... 目的比较尖牙在不同愈合期的拔牙区内移动后根尖的吸收情况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为临床上选择拔牙区内正畸牙移动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40颗上颌尖牙为研究对象,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1周和12周开始随机牵引上颌不同侧尖牙向远中移动,至尖牙与上颌第二前磨牙接触后,拍摄尖牙的根尖定位片,测量尖牙根尖吸收等级和牙槽骨水平高度。结果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1周和12周移动上颌尖牙,尖牙的根尖吸收情况和牙槽骨水平高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牙创的愈合对移动牙齿的根尖吸收和牙槽骨水平高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考虑拔牙后早期移动牙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根尖吸收 牙槽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