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_(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艳明 刘静 +2 位作者 张棚 公学成 马建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3,共7页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O_(2)吞吐生产具有“气态CO_(2)排出阶段、增油生产阶段、逐步失效阶段”的三段式开采特征;3口吞吐井换油率差异较大,增油效果主要受地下剩余油富集程度影响;CO_(2)主要埋存机理为溶解作用和矿化作用,同步埋存率高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特高含水期 CO_(2)吞吐 CO_(2)驱油 埋存 换油率 埋存率 作用机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氮气泡沫驱提高高渗透特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以梁家楼油田纯56块为例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淑霞 彭彦素 +1 位作者 于红军 王少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梁家楼油田纯56块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构造顶部及厚油层上部,常规措施挖潜效果越来越差,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油藏处于低效开发状况,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重建了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 梁家楼油田纯56块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构造顶部及厚油层上部,常规措施挖潜效果越来越差,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油藏处于低效开发状况,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重建了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历史拟合和注入参数优化,预测氮气泡沫驱开发指标及经济效益,通过对氮气水、氮气泡沫同注或交替注入4类36个方案开发指标的分析对比,选择氮气泡沫同注,6口注入井分为3组交替注入2个周期,平均单井氮气注入量为73.6×104m3,起泡剂用量为75t,预计提高采收率5.7%。先导试验选取井组1注7采,6口井见效,综合含水率下降0.8%,增油量为8.1t/d,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高渗透 剩余油 氮气泡沫驱 采收率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田水驱规律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丽丽 宋考平 +1 位作者 高丽 王朋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当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在半对数坐标系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曲线直线段再次向下发生偏折,出现第二段直线段。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二段直线法,即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在中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各成直线段,可... 当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在半对数坐标系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曲线直线段再次向下发生偏折,出现第二段直线段。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二段直线法,即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在中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各成直线段,可用于油藏开发预测和油田动态分析。通过对特高含水期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和含水上升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实际的采液、吸水指数和含水上升速度因结构调整的对策不同,变化规律不同,对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水驱曲线 采液指数 吸水指数 含水上升速度
下载PDF
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曾流芳 卢云之 李林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9-61,共3页
利用大量的生产、测井及监测等资料对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注采对应关系、大孔道、累积注入倍数等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归纳总结出了“两段三层四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即剩余油主要富集于层... 利用大量的生产、测井及监测等资料对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注采对应关系、大孔道、累积注入倍数等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归纳总结出了“两段三层四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即剩余油主要富集于层内低渗透段、受夹层影响的低水淹段;层间状况差异大且物性差的层、累积注入倍数低的低水淹层及动用差或未动用的薄层;平面上动态注采对应差部位、受井间渗流特征及大孔道等影响的滞留区、绕流区、起伏较大的微构造高部位。另外,对油层的认识程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力。同时探讨了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法,对矿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规律 生产 测井 监测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形势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继成 梁文福 +2 位作者 赵玲 宋考平 甘晓飞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5,121,共4页
针对1997年后喇嘛甸油田综合含水率达到90.33%,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分析并指出了喇嘛甸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储采失衡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挖潜难度增大;液油比高,耗水量大,无效注采循环严重;各类开发井... 针对1997年后喇嘛甸油田综合含水率达到90.33%,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分析并指出了喇嘛甸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储采失衡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挖潜难度增大;液油比高,耗水量大,无效注采循环严重;各类开发井间差异缩小,靠压裂、堵水等措施和注采系统调整等“结构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的技术政策不能完全适应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田开发形势 喇嘛甸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以渤南油田义11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宝国 滑辉 +2 位作者 丁文阁 陈军 李华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99,103,共4页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水和优化油井采液强度,实现控水稳油;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状况,通过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对合采合注井,通过分层注水和封堵高含水层,减缓层间矛盾;对采出程度低,含水率低的砂体边部和非主力油层,通过储层改造、分层注水、单层开采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递减率下降至4.1%,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30.7%提高到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流动单元 开发技术对策 提高采收率 注采完善 渤南油田
下载PDF
葡南三断块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精度提高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有泉 周志军 +2 位作者 刘志军 向传刚 黄泽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8,115,共4页
由于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不能精确刻画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因此,在分析储层描述精度、相对渗透率曲线选取、动态数据精确性和网格精度等因素对油藏数值模拟精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数值模拟启动方法... 由于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不能精确刻画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因此,在分析储层描述精度、相对渗透率曲线选取、动态数据精确性和网格精度等因素对油藏数值模拟精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数值模拟启动方法、相对渗透率曲线分阶段赋值和端点值标定、特高含水期网格尺度的处理和注水井分层注水等方法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对比分析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与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发现,分阶段模拟运算的结果更为可靠,且提高了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由于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后,剩余油高度分散,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的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分布结果更为准确,更有利于指导油田后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 初始化启动方法 相对渗透率曲线 网格精度 剩余油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上3砂组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振泉 郭长春 +3 位作者 王军 黄迎松 闫萍 陈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7,共9页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密闭取心井 中一区Ng~上3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水驱开发注水量界限的实验 被引量:8
9
作者 徐亚萍 穆文志 +2 位作者 宋国光 闫文华 余兴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0,121-122,共7页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均质、二类、三类和分流河道四种类型油层为对象,研究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油层,较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进入特高含...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均质、二类、三类和分流河道四种类型油层为对象,研究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油层,较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应适当控制注水,如果注水强度过高,当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无效循环;对非均质厚油层,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较低时层内则出现无效循环通道,二类油层、三类油层、分流河道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分别为0.59,0.93,0.70时,应采取措施封堵层内无效循环通道,控制无效注水,增加中、低渗透层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通过封堵层内无效循环通道,增加中、低渗透部位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提高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田开发 喇嘛甸 采收率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CO_2/水交替驱实验研究——以濮城沙一下油藏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中超 聂法健 +1 位作者 杜利 郭立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7-632,共6页
CO2/水交替驱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驱替机理与连续CO2驱相比要复杂得多。文中应用微观可视化、核磁共振等多种室内实验手段,以濮城沙一下油藏为例,研究了高含水油藏CO2驱微观剩余油驱替特征、油水两相多孔介质中CO2溶解... CO2/水交替驱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驱替机理与连续CO2驱相比要复杂得多。文中应用微观可视化、核磁共振等多种室内实验手段,以濮城沙一下油藏为例,研究了高含水油藏CO2驱微观剩余油驱替特征、油水两相多孔介质中CO2溶解扩散规律、CO2多次接触混相及最小混相压力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交替驱过程中CO2、水、油在细小孔隙中形成三相贾敏效应,提高了波及体积;注入的CO2大多溶于油中,溶于水中的CO2扩散更快,也能起到驱油作用;CO2与原油是多次接触混相的,长期注水冲刷后原油组分发生变化,尤其是中间烃(C2—C6)质量浓度减少,CO2驱最小混相压力随之变化。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濮城沙一下特高含水油藏CO2/水交替驱先导试验,对其他高含水油藏通过CO2驱提高采收率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CO2/水交替驱 最小混相压力 溶解扩散
下载PDF
断块油藏典型井组特高含水期配产配注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崔传智 张继庆 +2 位作者 杨勇 王建 田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700,共4页
断块油藏储层平面非均质严重,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动用不均衡。通过油水井合理的配产配注,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况。针对断块油藏中一注两采井组和两注一采井组在特高含水期两注采井间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了特高... 断块油藏储层平面非均质严重,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动用不均衡。通过油水井合理的配产配注,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况。针对断块油藏中一注两采井组和两注一采井组在特高含水期两注采井间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了特高含水期均衡驱替的标准,并在不同的储层非均质情况下,开展了井组的配产配注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储层情况下,两种井组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达到均衡驱替的注水量或液量分配比例图版。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井组的注采调配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特高含水期 注采结构 配产配注 均衡驱替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探讨——以胜二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燕虎 侯玉培 +2 位作者 许强 戴涛 胡慧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5-218,共4页
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特征和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表明,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剩余油的分散程度增强;同时随着驱替倍数的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会进一步降低,油藏物性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用常规数值模拟技术难以精确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因此... 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特征和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表明,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剩余油的分散程度增强;同时随着驱替倍数的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会进一步降低,油藏物性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用常规数值模拟技术难以精确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因此,需要研究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应用高驱替倍数相渗曲线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值模拟中的过水倍数的计算;提出了有效过水倍数的概念来反映真正的水驱油效果;建立了有效过水倍数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大大改进和完善了传统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将上述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应用到胜坨油田胜二区74~81单元中,更准确描述了目前近极限含水阶段,剩余油局部完全水洗,局部相对富集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高驱替倍数相渗曲线 有效过水倍数 时变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谷建伟 任燕龙 +1 位作者 张以根 崔文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典水驱特征曲线无法准确刻画水油比变化特征的问题,在重新改进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公式,并给出了采出程度与水油比的变化关系式;采用最小二...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典水驱特征曲线无法准确刻画水油比变化特征的问题,在重新改进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公式,并给出了采出程度与水油比的变化关系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穷举法解决了多参数拟合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曲线的自动拟合。通过公开文献资料验证表明,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方法更加准确,改进的乙型水驱曲线拟合精度更高,可较好地反映油田特高含水阶段水驱特征曲线的“上翘”特征,适用于特高含水阶段生产开发动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水相渗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采收率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成因及分布——以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邹信波 魏丛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99,共3页
从油井动态入手,结合由不同时期领眼井测井与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组合成的时间推移测井成果,充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器对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陆丰13-1油田的2500油藏和2370油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分布的泥... 从油井动态入手,结合由不同时期领眼井测井与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组合成的时间推移测井成果,充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器对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陆丰13-1油田的2500油藏和2370油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分布的泥岩夹层或钙质层、合采井的层间干扰、储层非均质性、局部低井网控制程度是珠江口盆地的陆丰13-1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主要成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底水未波及的死油区、低渗透层带及低渗透区、局部连续分布泥岩"屋檐"区和弱淹油砂体的"三明治"面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砂岩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非渗透遮挡层 阶梯式多底井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水驱“二三结合”挖潜方式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伟 王英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8,共5页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已经十余年,2011年水驱综合含水为94.83%。针对水驱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递减加快、无效低效注采循环严重的形势,利用储层精细解剖研究成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提前完钻的二类油层三次...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已经十余年,2011年水驱综合含水为94.83%。针对水驱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递减加快、无效低效注采循环严重的形势,利用储层精细解剖研究成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提前完钻的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加密井网,通过选择性射孔,建立新的驱动体系,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富集的结构单元强化水驱二次采油,有效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总结出在特高含水开发期关于射孔、调整及精细注水等方面的水驱二次开发方法,对类似油层水驱挖潜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开发期 剩余油 三次采油加密井网 选择性射孔 水驱二次开发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红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8-60,63,共4页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坝侧缘、远砂坝沉积的韵律层。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细分韵律井网调整及配套挖潜措施完善潜力韵律层注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井网调整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判定特高含水期“低效、无效循环”井层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浩 马春华 +1 位作者 宋考平 姜振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西块地质特征和长期注水开发历程,分析了低效、无效循环在生产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通过对该区块多年动态开发资料的积累和理论分析,总结出高含水后期油藏极易形成低效、无效循环的3个部位,即垂向高渗透层、厚油层底...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西块地质特征和长期注水开发历程,分析了低效、无效循环在生产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通过对该区块多年动态开发资料的积累和理论分析,总结出高含水后期油藏极易形成低效、无效循环的3个部位,即垂向高渗透层、厚油层底部和注入水主流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每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大于3时,易出现低效、无效循环;油层厚度大于4m时,易出现低效、无效循环;油水井主流线上一定存在低效、无效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 无效循环 大孔道 数值模拟 特高含水
下载PDF
大庆油田北二东区块层系重组调整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闫丽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区块在特高含水期各层系调整井段长、层间干扰严重、注采关系复杂、油层动用状况差等问题开展了层系重组方法研究。通过细化开发层系重新匹配注采井网,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优化、井网独立的目的。重组后,各套井网...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区块在特高含水期各层系调整井段长、层间干扰严重、注采关系复杂、油层动用状况差等问题开展了层系重组方法研究。通过细化开发层系重新匹配注采井网,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优化、井网独立的目的。重组后,各套井网的开采井段长度和层间渗透率级差大幅度下降,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数值模拟预测试验区最终可提高采收率2.55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8.7×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二东区块 特高含水期 水驱 层系重组 调整方法 改善开发效果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与挖潜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凯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3,共4页
针对XB油田油层平面上水淹面积大、纵向上层间水淹不均匀的状况,基于油层非均质性和井网特点,结合检查井资料,研究分析了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特点.同时指出剩余油分布主要是受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不完善影响,其中物性差型剩余油... 针对XB油田油层平面上水淹面积大、纵向上层间水淹不均匀的状况,基于油层非均质性和井网特点,结合检查井资料,研究分析了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特点.同时指出剩余油分布主要是受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不完善影响,其中物性差型剩余油占整个剩余储量的1/3以上,并依据不同剩余油分布类型,确定了XB油田薄差油层压裂、酸化、层内细分注水、完善注采关系等精细挖潜对策.实践表明,通过分析流体渗流规律,结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及目前采油技术工艺水平,强化注采系统和注采结构调整,油田薄差储层动用状况显著改善,取得了较好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水驱 薄差油层 剩余油 挖潜方法
下载PDF
陆丰凹陷块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彦平 罗东红 +1 位作者 邹信波 薛艳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内LFG13和LFG22两个老油田为例,从断层"屋檐"效应及砂体"内嵌"夹层的遮挡效应、高含水期的生产压差难以启动厚层块状砂体顶部低渗部位的流动、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局部区域井网控制程度4个方面对...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内LFG13和LFG22两个老油田为例,从断层"屋檐"效应及砂体"内嵌"夹层的遮挡效应、高含水期的生产压差难以启动厚层块状砂体顶部低渗部位的流动、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局部区域井网控制程度4个方面对块状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水驱后成"屋檐油"、生产压差难递进区、"包夹"型砂体组合上下包裹区以及井网未完善区4类剩余油富集区的动用阐述了块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措施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砂岩油藏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砂体“内嵌”夹层 “包夹”型砂体组合 屋檐油 “海恩斯”跳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