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 Drainage Technology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Horizontal Sublevel Mining in Steep and Extra-Thick Coal Seam
1
作者 Bingxing Su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20年第9期957-970,共14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as source of the horizontally sectioned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n the steeply inclined and extra-thick seam of Adaohai Coal Mine, and numerically simulate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p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as source of the horizontally sectioned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n the steeply inclined and extra-thick seam of Adaohai Coal Mine, and numerically simulate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pressure relief of the lower section coal after the upper section working face is mined. It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drainage boreholes, and designed the drainage borehole layout accordingly.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the actual drainage effect of the boreholes was inspected, and the air exhaust gas volume in the working face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layout of boreholes was reasonable, the gas control effect of working face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fully met the needs of safe mining. The control effect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need for safe mining was fully met, and thus a gas drainage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the coal seam storage conditions and mining technology of the Adaohai Coal Mine was found. That is to say: the gas emission from the working face of the section mining mainly comes from its lower coal body. Pre-draining the lower coal body of the section and depressurizing gas interception and drainage are the key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gas emission from the working face. Drainage boreholes in the working face of the section should be arranged at high and low positions. The high-level boreholes are located about 2 m from the top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high-level boreholes are about 9 m away from the top of the working face. Through the pre drainage of high and low-level boreholes in advance and the interception and pressure relief drainage, the gas control in the horizontal sublevel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face in steep and extra thick coal seam can realize a virtuous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ly Inclined extra thick Seam Horizontal Segmentation top coal Caving The Source of the Gas Pressure Relief Gas Drainage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研究
2
作者 李正杰 陈万辉 +1 位作者 周鹏 刘绪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7,共6页
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确定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实测特厚煤层单轮顺序放煤时单个支架的连续放煤时间,在倾向方向基于“大、中、小、微”放煤理念确定了“大”放煤、“中”放煤、“小”放煤、“微”放煤的循环内位置... 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确定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实测特厚煤层单轮顺序放煤时单个支架的连续放煤时间,在倾向方向基于“大、中、小、微”放煤理念确定了“大”放煤、“中”放煤、“小”放煤、“微”放煤的循环内位置和放煤间距;在走向方向通过布置多点位移计测试了不同顶煤高度、不同循环时的顶煤运移轨迹曲线,得出在倾斜方向的顶煤移动轨迹曲线方程,确定不同放煤步距时的工艺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单放煤口充分放煤时,工作面倾向方向影响距离6~12架,倾向单架放煤影响半径平均7.6 m;循环内两端“大”放煤、中间“中”放煤、其余“小”放煤和“微”放煤交替;本架放煤在垂高12.3 m层位的走向影响距离平均4.9 m,在垂高8.3 m层位的走向影响距离平均3.8 m,拟合确定了不同放煤步距的顶煤走向运移方程,理论得出循环步距0.8 m比1.6 m减少煤炭损失694 t。研究结果为指导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和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放煤工艺参数 顶煤走向运移
下载PDF
特厚顶煤单双夹矸层巷道开挖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3
作者 武东雷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针对特厚顶煤巷道开挖掘进时,单双夹矸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不明晰的问题,以山西某矿13103工作面进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巷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集中于巷道顶角上部并呈椭圆... 针对特厚顶煤巷道开挖掘进时,单双夹矸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不明晰的问题,以山西某矿13103工作面进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巷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集中于巷道顶角上部并呈椭圆状分布,顶板最大下沉量出现在巷道中部且随掘进长度呈指数增长;单夹矸层巷道相比双夹矸层巷道应力集中幅度更高,应变更大,顶板破碎更严重。通过对单夹矸层巷道部分锚杆锚索倾斜打设并加长锚索后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显著提升,围岩强度得到明显增强,能够保证巷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顶煤巷道 围岩变形 单双夹矸层 加强支护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回收率影响因素及措施
4
作者 刘江江 周钰博 宋永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2期158-161,共4页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以不连沟煤矿6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资源回收率的因素,得出不连沟6号煤冒放性较好,采放高度合理,顶煤夹矸对放煤有一定影响。放煤工艺参数是影响顶煤回收率的...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以不连沟煤矿6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资源回收率的因素,得出不连沟6号煤冒放性较好,采放高度合理,顶煤夹矸对放煤有一定影响。放煤工艺参数是影响顶煤回收率的主要因素。针对提高顶煤回收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放煤方式、放煤步距参数和精益化放煤技术措施,并进行现场应用,优化后F6207工作面顶煤回收率比原来提升了2.7%,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影响因素 回收率 顶煤 措施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留设与支护研究
5
作者 徐春虎 唐婷婷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22-25,31,共5页
为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留设小煤柱的合理宽度,以塔山煤矿8117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稳定后煤体侧向支承应力降低区范围为0~13.7 m,... 为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留设小煤柱的合理宽度,以塔山煤矿8117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稳定后煤体侧向支承应力降低区范围为0~13.7 m,煤柱宽度在8 m以下可确保8117工作面回风巷处于应力降低区,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煤柱宽度大于8 m时,煤柱内弹性区随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大,煤柱中部垂直应力开始超过原岩应力;最终确定采用8 m小煤柱。现场观测表明,留设8 m煤柱时,8117回风巷在掘进和回采阶段巷道两帮移近量和顶底板下沉量较小,煤柱可以有效支撑顶板、控制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 综放 沿空 煤柱
下载PDF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Operations in Extra-thick Coal Seam 被引量:1
6
作者 Jin-hui Wang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6年第3期264-274,297,共12页
Mineable coal reserves in thick and extra-thick seams account for 44% of the total deposit in China.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technology is a new mining method of safe and efficient underground operations in ex... Mineable coal reserves in thick and extra-thick seams account for 44% of the total deposit in China.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technology is a new mining method of safe and efficient underground operations in extra-thick seam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technology in China, which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Face 8105 in Tashan Coal Mine, Datong, Shanxi, China,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Studies on movement pattern of top-coal and roof from fully-mechanized top caving face in 14–20 m extra-thick sea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es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ncluding strata control technology, equipment for high-efficient and high-recovery top caving operations, and safety guarantee technology for low gas occurrence and high gas emission. As a result, the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 8105,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in Tashan Coal Mine, has achieved a recovery rate of 88.9% and an average equipment operation rate of 92.1%. With coal production of 10.84 Mt in 2011,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 is a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breakthrough for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 in extra-thick coal seams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nstration project extra-thick coal seam large mining height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recovery rate strata control safety guarantee
原文传递
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冒顶防治技术
7
作者 刘建宇 张立辉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65-269,共5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开采装备水平的提升,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一次采全高的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占据比例逐年增加,冒顶片帮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本文以上湾煤矿12403综采工作面冒顶事故为背景,从注高分子材料、铺设假顶和处理大块...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开采装备水平的提升,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一次采全高的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占据比例逐年增加,冒顶片帮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本文以上湾煤矿12403综采工作面冒顶事故为背景,从注高分子材料、铺设假顶和处理大块矸石三个方面介绍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冒顶防治技术,为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面临的冒顶问题提供了明确、有效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超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冒顶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智能化开采技术在煤矿的实践与应用
8
作者 金锋 《新疆钢铁》 2024年第3期54-56,共3页
本文建立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工艺研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先进的智能放顶煤开采工艺,以新疆某矿智能综放工作面开采为研究对象,对该采煤工作面在中山区侏罗纪煤层群和倾斜特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工艺、智能综放... 本文建立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工艺研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先进的智能放顶煤开采工艺,以新疆某矿智能综放工作面开采为研究对象,对该采煤工作面在中山区侏罗纪煤层群和倾斜特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工艺、智能综放设备应用和功能发挥、智能化开采技术以及智能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的煤炭资源回收等方面开展综合性实践研究。得出,智能化开采技术在开采过程中在减人、提效、增安方面取得效果,在提高资源回收率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做法以及下一步需要持续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开采 倾斜特厚煤层 智能化综采放顶煤工艺
下载PDF
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切顶压架预警指标分析
9
作者 樊九林 彭杨皓 +3 位作者 彭贞杰 宋永明 苏欣 刘建涛 《山西煤炭》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受技术装备等条件限制,放顶煤时由于顶板松散程度较高难以形成稳定结构,导致工作面顶板更容易大面积切落,瞬间冲击支架,损坏液压支架结构,严重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以不连沟煤矿F6218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 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受技术装备等条件限制,放顶煤时由于顶板松散程度较高难以形成稳定结构,导致工作面顶板更容易大面积切落,瞬间冲击支架,损坏液压支架结构,严重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以不连沟煤矿F6218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安全阀开启情况及工作阻力频率等支架基本工况,揭示了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建立了适合该矿的切顶压架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不连沟煤矿预警指标界限分别为循环增阻率40 kN/min、安全阀开启率50%、动载系数1.4、活柱下缩量500 mm、支架前柱不低于25 MPa,前柱合格率不低于90%;后柱不低于20 MPa,后柱合格率不低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压显现 切顶压架预警指标 支架工况 综放开采 特厚煤层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微地震监测 被引量:64
10
作者 孔令海 姜福兴 +3 位作者 刘杰 叶根喜 王存文 宋广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1-874,共4页
采用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对塔山煤矿采高15 m以上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岩层运动进行了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岩石力学计算和岩层运动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了区段煤柱支承压力高峰区距离巷帮的距离.将微地震监测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 采用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对塔山煤矿采高15 m以上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岩层运动进行了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岩石力学计算和岩层运动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了区段煤柱支承压力高峰区距离巷帮的距离.将微地震监测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基本一致,证明了微地震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为20-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煤柱宽度 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 矿山压力
下载PDF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机制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常聚才 谢广祥 张学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3-808,共6页
针对特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将超前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分为破裂区、塑性区和弹性区。考虑支架护帮阻力等因素,建立了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变形破坏及煤壁片帮分析力学模型。通过摩尔-库仑准则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推导出了煤壁水平位移量及... 针对特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将超前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分为破裂区、塑性区和弹性区。考虑支架护帮阻力等因素,建立了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变形破坏及煤壁片帮分析力学模型。通过摩尔-库仑准则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推导出了煤壁水平位移量及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影响煤壁片帮的主要因素。理论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误差仅为15.6%,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随支承压力集中系数的增大、机采高度的增加以及支架护帮阻力的减小,煤壁水平位移量明显增大,煤壁片帮程度严重。工程实践表明,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减缓煤壁处压力,控制合理采高以及增大支架护帮阻力,可有效缓解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大采高综放开采 煤壁片帮 支承压力
下载PDF
大倾角松软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黄志增 任艳芳 张会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78-1882,共5页
针对大倾角松软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借助FLAC数值模拟软件确定支架的合理支护强度应为0.6MPa。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优化了放煤工艺确定放煤步距为1.2m时,顶煤采出率最高;放煤顺序为工作面上端从上向下放煤利于提高... 针对大倾角松软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借助FLAC数值模拟软件确定支架的合理支护强度应为0.6MPa。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优化了放煤工艺确定放煤步距为1.2m时,顶煤采出率最高;放煤顺序为工作面上端从上向下放煤利于提高支架稳定性;其它部分从下向上放煤利于提高顶煤采出率。提出运用综合技术措施解决大倾角工作面防倒、防滑难题。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松软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PFC模拟 防倒防滑
下载PDF
关键层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超 徐乃忠 +1 位作者 何标庆 邓伟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9-234,共6页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全高,其采放煤层厚度大,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亦相应增大,使得覆岩“两带”发育直接波及到覆岩上部、对地表沉陷起重要控制的厚硬关键层,其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特征密切相关。为从覆岩内部岩层移动变形角度探究关...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全高,其采放煤层厚度大,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亦相应增大,使得覆岩“两带”发育直接波及到覆岩上部、对地表沉陷起重要控制的厚硬关键层,其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特征密切相关。为从覆岩内部岩层移动变形角度探究关键层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的控制影响作用,应用工程类比法与数值模拟综合确定了东坡煤矿914工作面“两带”高度发育情况,通过关键层理论计算了各亚关键层和主关键层破断距与层位,应用3DEC模拟了关键层对地表沉陷规律的控制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工程类比法结合数值模拟塑性分区法可综合确定“两带”高度发育情况;上覆岩层及地表的移动变形受厚硬岩层的影响控制,表现为上覆岩层破断特征具有组合移动性、传播至地表呈突陷性;关键层内岩梁破断长度越短,地表沉陷盆地边缘越平缓、地表沉陷影响范围越大;受关键层破断距与破断形式差异的影响,地表下沉盆地开切眼侧较陡、终采线侧相对较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关键层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下载PDF
基于黏结颗粒模型的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许永祥 王国法 +4 位作者 李明忠 何明 张金虎 周昌台 韩会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17-3328,共12页
基于榆神矿区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条件,针对散体颗粒模型在埋深较浅的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模拟中顶煤冒放情况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对比黏结颗粒模型与无黏结散体颗粒模型力学性质,讨论两种模型适用条件,得出黏结颗粒模型更适... 基于榆神矿区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条件,针对散体颗粒模型在埋深较浅的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模拟中顶煤冒放情况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对比黏结颗粒模型与无黏结散体颗粒模型力学性质,讨论两种模型适用条件,得出黏结颗粒模型更适合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模拟。阐述了黏结颗粒模型的建模和模拟过程:岩层内部采用平行黏结颗粒模型以模拟层内整体块体力学特性,层间采用光滑节理模型以模拟结构面力学性质;通过Fish语言和伺服控制原理实现液压支架初撑阶段、增阻阶段和恒阻阶段不同工况的模拟;根据支架顶梁位态采用逆向运动学方法更新支架整体位姿;通过Fish语言实现尾梁的不同幅度摆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覆岩可形成下位基本顶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和上位基本顶稳定砌体梁结构,顶板来压步距介于10~20 m;顶煤破碎度和冒放性具有双周期性(走向周期与周期来压步距一致,表现为来压期间顶煤破碎较充分、冒放性好,优于非来压期间;垂向周期与顶煤层位相关,表现为下位顶煤破碎充分、冒放性好,优于上位顶煤);工作面煤壁整体稳定性较好,来压期间会出现煤壁破坏现象;液压支架总体处于较高的工作阻力状态;不同块度的顶煤冒放过程中可能形成小块度瞬时动态松散拱结构、中等块度不稳定拱结构和大块度稳定拱结构,尾梁成拱可采用"小拱小摆、大拱大摆"对策高效破拱,掩护梁成拱则需移架才可破拱。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情况一致,黏结颗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埋深较浅的坚硬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本研究可为坚硬煤层顶煤冒放性和顶板覆岩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力学模型选择依据,为模拟过程实现方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坚硬煤层 综放开采 黏结颗粒模型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被引量:95
15
作者 于雷 闫少宏 刘全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742,共6页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岩层所成结构及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研究。根据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岩层形成的"悬臂梁-铰接岩梁"结构,给出了直接顶、基本顶的新概念及判据;得出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岩层所成结构及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研究。根据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岩层形成的"悬臂梁-铰接岩梁"结构,给出了直接顶、基本顶的新概念及判据;得出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解析计算式,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最后对所选架型现场的动态承载特征及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支架工作阻力解析式计算结果所选架型可靠性高、支架运行合理,利用率高,对工作面顶板条件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悬臂梁-铰接岩梁”结构 直接顶 基本顶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瓦斯运移规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姜福兴 孔令海 刘春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1,共5页
采用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结合岩石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得到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围岩破裂规律。根据综放采场瓦斯运移规律和工作面超前煤体的百米钻孔瓦斯自然涌出量的现场实测,确定了导致工作面超限的瓦斯主要来自于采空区,给出了... 采用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结合岩石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得到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围岩破裂规律。根据综放采场瓦斯运移规律和工作面超前煤体的百米钻孔瓦斯自然涌出量的现场实测,确定了导致工作面超限的瓦斯主要来自于采空区,给出了可抽放瓦斯的范围。通过分析岩层运动规律与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规律,证明工作面瓦斯的涌出主要受高位岩层周期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采场 瓦斯运移 高精度微地震监测 微震事件分布 岩层运动规律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开采特厚顶煤运移特征实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志增 毛德兵 刘前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3,63,共4页
为掌握大采高综放开采特厚顶煤的运移特征,采用深基点观测方法,在大同塔山8105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设置观测站,对特厚顶煤不同层位的运移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特厚顶煤上、下位的顶煤运移具有不同步性,主要分为3个阶段:煤壁前方4.27 ... 为掌握大采高综放开采特厚顶煤的运移特征,采用深基点观测方法,在大同塔山8105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设置观测站,对特厚顶煤不同层位的运移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特厚顶煤上、下位的顶煤运移具有不同步性,主要分为3个阶段:煤壁前方4.27 m为超前支承压力影响阶段,上位顶煤位移增量大于下位顶煤;煤壁前方0~4 m为顶板回转下沉影响阶段,下位顶煤的位移增量大于上位顶煤;煤壁后方一6~0 m为支架反复支撑一顶板回转影响阶段,下位顶煤的位移增量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特厚顶煤 运移特征 实测研究
下载PDF
急倾斜特厚煤层硫化氢涌出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亚虎 黄中峰 刘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有效解决急倾斜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硫化氢超限的技术难题,阐述了硫化氢超限对人体健康和设备的危害,介绍了放顶煤开采时硫化氢的涌出规律,着重研究了采煤机割煤速度、放顶煤强度以及采煤机截割顶/底煤及拉溜工序对硫化氢涌出规律的影... 为有效解决急倾斜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硫化氢超限的技术难题,阐述了硫化氢超限对人体健康和设备的危害,介绍了放顶煤开采时硫化氢的涌出规律,着重研究了采煤机割煤速度、放顶煤强度以及采煤机截割顶/底煤及拉溜工序对硫化氢涌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氢涌出强度随采煤机割煤速度、放煤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喷洒吸收液和超前预注吸收液等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硫化氢超限的难题。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煤机处硫化氢浓度由77×10-6降至12×10-6;前刮板机上方硫化氢由470×10-6降至62.6×10-6;回风巷硫化氢浓度由110×10-6降至15×10-6,硫化氢灾害治理效果显著,降低了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健康及设备的危害;通过综合协调治理,硫化氢灾害治理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特厚煤层 放顶煤 涌出规律 硫化氢治理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高超 徐乃忠 +1 位作者 刘贵 倪向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为研究近浅埋深、中厚基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在东坡煤矿914工作面地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了观测。经对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到一套完整的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和角量参数,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角量参数与动态变形特征。结... 为研究近浅埋深、中厚基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在东坡煤矿914工作面地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了观测。经对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到一套完整的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和角量参数,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角量参数与动态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东坡煤矿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开采影响传播角分别为0.74、0.25、2.95、86.5°;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的初始期较短,活跃期内地表下沉速度大,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比例大。在近浅埋深、中厚基岩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具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预计参数 角量参数 动态特征 移动周期
下载PDF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老顶断裂力学模型 被引量:51
20
作者 鞠文君 李文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608,共3页
通过对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老顶破坏特点的分析,建立了老顶沿倾斜方向悬臂梁断裂的力学模型,推导得出老顶岩层悬臂梁能量表达式,提出了爆破断顶矿压防治技术,并在甘肃华亭煤矿试验成功.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水平分段综放开采 悬臂梁结构 爆破断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