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节气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勇平 卞强 +4 位作者 吴志强 王洪亮 杨润泽 张震 白攀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周期性真空解吸会损失大量气体的问题,对系统的节气技术进行研究。从分子筛材料的吸附及解吸特性出发,研究影响系统气体损失量的关键因素。结合系统运行流程和运行周期,综合考虑节气泵工作特性、寿命要求和系统... 针对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周期性真空解吸会损失大量气体的问题,对系统的节气技术进行研究。从分子筛材料的吸附及解吸特性出发,研究影响系统气体损失量的关键因素。结合系统运行流程和运行周期,综合考虑节气泵工作特性、寿命要求和系统的CO_(2)去除性能,提出了满足指标要求的系统节气方案。采用对损失气体进行实测采样的方法对系统的气体损失量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数据及空间站在轨运行数据表明:设计的节气方案可以控制系统的气体损失量小于45 g/d,提出方案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co_(2)去除系统 气体损失 节气方案
下载PDF
CO_(2)激光参数对去除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涂层的调控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曼 刘欣怡 +5 位作者 钟勉 王陈卓 高有东 张发旺 刘虎风 蒋勇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4,共7页
激光除漆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型“绿色”除漆技术。针对目前化学处理、人工打磨等方式去除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表面涂层效率低以及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开展CO_(2)激光去除CFRP表面涂层的调控规律和去除机理研究。重点研究了扫描... 激光除漆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型“绿色”除漆技术。针对目前化学处理、人工打磨等方式去除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表面涂层效率低以及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开展CO_(2)激光去除CFRP表面涂层的调控规律和去除机理研究。重点研究了扫描次数、光斑重叠率、扫描速度和激光功率等参数对厚度约为100μm的涂层去除影响规律,并获得较为优化处理参数。结果表明,当光斑重叠率为95.75%、扫描速度为170 mm/s、激光功率为44 W时,扫描处理一次就可以有效地去除CFRP表面涂层,且对CFRP表层纤维的损伤程度最小。结果为深入研究去除CFRP表面不同厚度和种类的涂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除漆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涂层 清洗机理 co_(2)激光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CO_(2)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3
作者 游新秀 曹苓玉 +3 位作者 徐浩亮 戴欢涛 项玮 张学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5,283,共8页
本研究以5种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CO_(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椰壳(YK)、松木(SM)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是玉米芯(YM)、芦苇秆(LW)、椰衣(YY)生物炭的1.99~2.90倍。YK、SM对CO_(2)的吸附量(108... 本研究以5种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CO_(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椰壳(YK)、松木(SM)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是玉米芯(YM)、芦苇秆(LW)、椰衣(YY)生物炭的1.99~2.90倍。YK、SM对CO_(2)的吸附量(108.78~118.89 mg/g)高于YM、LW、YY(95.33~105.55 mg/g)。此外,YK中较高的S含量(2.17%)与碱度对CO_(2)吸附也起着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径、碱度、官能团均是影响CO_(2)吸附的重要因素,当孔隙差异明显时,孔隙结构对CO_(2)吸附的影响会掩盖碱度带来的差异。Avrami模型和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对CO_(2)的吸附过程,表明CO_(2)在生物炭上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生物炭吸附CO_(2)是以物理吸附为主伴有化学吸附作用的过程,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从0℃升高到65℃时,生物炭对CO_(2)的吸附量降低了73.42%~77.14%。经过5次CO_(2)吸脱附循环后,生物炭仍具有较高的可重复使用性(85.26%~98.41%),这表明生物炭具有良好的CO_(2)捕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生物炭 吸附 温室气体 吸脱附循环
下载PDF
大型烟气CO_(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研究
4
作者 赵耀 王成满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本文综合考虑脱碳剂对烟气二氧化碳(CO_(2))的物理、化学吸收作用,进行了45万m^(3)/h烟气CO_(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详细计算了填料吸收塔的直径、高度、脱碳剂循环量、填料层气液间CO_(2)的传质系数、传质通量、停留时间和CO_(2)脱除率... 本文综合考虑脱碳剂对烟气二氧化碳(CO_(2))的物理、化学吸收作用,进行了45万m^(3)/h烟气CO_(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详细计算了填料吸收塔的直径、高度、脱碳剂循环量、填料层气液间CO_(2)的传质系数、传质通量、停留时间和CO_(2)脱除率等参数。结果表明,填料吸收塔中脱碳剂对CO_(2)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8.2%,CO_(2)反应属于液膜控制,总传质系数较低,填料吸收塔的设备体积庞大,投资运行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吸收塔设计 传质通量 脱除率 脱碳剂
下载PDF
低渗透CO_(2)驱注入井注入困难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锋 范冬艳 +1 位作者 高强 李永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期71-75,85,共6页
CO_(2)的平稳注入是低渗透油藏CO_(2)驱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采收率的保障,针对CO_(2)驱注入井、水、气交替过程中陆续出现的油管缩径、油管堵塞、近井油层堵塞等引起的注入困难问题,依托注水管线冲洗、连续油管冲洗返吐等方式,对储层、... CO_(2)的平稳注入是低渗透油藏CO_(2)驱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采收率的保障,针对CO_(2)驱注入井、水、气交替过程中陆续出现的油管缩径、油管堵塞、近井油层堵塞等引起的注入困难问题,依托注水管线冲洗、连续油管冲洗返吐等方式,对储层、井筒、井口、管线等重要节点,开展了岩心、水质、固体沉积物、堵塞物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含油、机杂以及FeCO_(3)、FeS、CaCO_(3)等腐蚀结垢产物的二次污染是引起注入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堵塞位置,优选设计了连续油管热洗+钻磨、连续油管旋转喷射+解堵液等解堵治理技术与措施,有效解除了井筒及近井地带堵塞现象。同时,针对欠注原因,优选了防腐药剂体系,配套了接力加药工艺与井口过滤器,形成了日常防控技术措施,保障了地面管线内防腐效果与入井流体合格,减少了管线、井筒、地层二次污染。通过防治技术相结合,保障了CO_(2)驱注入系统高效、平稳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注入困难 解堵 接力加药 井口过滤
下载PDF
NO removal performance of CO in carbonation stage of calcium looping for CO_(2) capture 被引量:2
6
作者 Wan Zhang Yingjie Li +3 位作者 Yuqi Qian Boyu Li Jianli Zhao Zeya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30-38,共9页
Calcium looping realizes CO_(2)capture via the cyclic calcination/carbonation of CaO.The combustion of fuel supplies energy for the calciner.It is unavoidable that some unburned char in the calciner flows into the car... Calcium looping realizes CO_(2)capture via the cyclic calcination/carbonation of CaO.The combustion of fuel supplies energy for the calciner.It is unavoidable that some unburned char in the calciner flows into the carbonator,generating CO due to the hypoxic atmosphere in the carbonator.CO can reduce NO in the flue gase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In this work,NO removal performance of CO in the carbonation stage of calcium looping for CO_(2)cap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a bubbl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The effects of carbonation temperature,CO concentration,CO_(2)capture,type of CaO,number of CO_(2)capture cycles and presence of char on NO removal by CO in carbonation stage of calcium looping were discussed.CaO possesses an efficient catalytic effect on NO removal by CO.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CO concentration lead to high NO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 in the presence of CaO.Taking account of better NO removal and CO_(2)capture,the optimal carbonation temperature is 650℃.The carbonation of CaO reduc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aO for NO removal by CO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CaCO_(3).Besides,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aO on NO removal by CO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CO_(2)capture cycles.This is because the sintering of CaO leads to the fusion of CaO grains and blockage of pores in CaO,hindering the diffusion of NO and CO.The high CaO content and porous structure of calcium-based sorbents are beneficial for NO removal by CO.The presence of char promotes NO removal by CO in the carbonator.CO_(2)/NO removal efficiencies can reach above 90%.The efficient simultaneous NO and CO_(2)removal by CO and CaO in the carbonation step of the calcium looping seems promi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bents Carbon monoxide co_(2)capture NO removal Carbonation stage Calcium looping
下载PDF
Controllably partial removal of thiolate ligands from unsupported Au_(25) nanoclusters by rapid thermal treatmen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被引量:2
7
作者 Liting Huang Yongfeng Lun +4 位作者 Yuping Liu Liming Chen Bowen Li Shuqin Song Yi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6-22,I0002,共8页
Colloidal synthesis of metal nanocluster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blockage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by organic ligands.Here,taking[Au_(25)(PET)_(18)]-(PET=2-phenylethanethiol)nanocluster as a model catalyst,t... Colloidal synthesis of metal nanocluster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blockage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by organic ligands.Here,taking[Au_(25)(PET)_(18)]-(PET=2-phenylethanethiol)nanocluster as a model catalyst,this work reports a feasible procedure to achieve the controllably partial removal of thiolate ligands from unsupported[Au_(25)(PET)_(18)]-nanoclusters with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core structure.This procedure shortens the processing duration by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annealing treatment,avoiding the reconfiguration or agglomeration of Au_(25)nanoclusters,where the degree of dethiolation can be regulated by the control of duration.This work finds that a moderate degree of dethiolation can expose the Au active sit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suppression of the compe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Consequently,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owards CO formation in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reaction of Au_(25)nanoclusters can be promoted.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removal of thiolate ligands from atomically precise gold nano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clusters THIOLATES Ligand removal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surface area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CO_2 enrichment and spikelet removal on rice quality under open-air field conditions 被引量:6
8
作者 JING Li-quan WU Yan-zhen +4 位作者 ZHUANG Shi-teng WANG Yun-xia ZHU Jian-guo WANG Yu-long YANG Lian-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012-2022,共11页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CO_2) concentration adversely affect several quality traits of rice grains, but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ho...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CO_2) concentration adversely affect several quality traits of rice grains, but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how changes in the source-sink relationship affected rice quality. Source-sink manipulation was achieved by free-air CO_2 enrichment from tillering to maturity and partial removal of spikelet at anthesis using a japonica rice cultivar Wuyunjing 23. Enrichment with CO_2 decreased the head rice percentage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milled rice, but increased the grain chalkiness. In contrast, spikelet removal resulted i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head rice percentage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much less grain chalkiness. Neither CO_2 enrichment nor spikelet removal affected the starch content,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starch granule size showed distinct treatment effects. O n average, spikelet removal de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starch granules of diameter 〉10 and 5–10 μm by 23.6 and 5.6%, respectively, and increased those with a diameter of 2–5 and 〈2 μm by 4.6 and 3.3%,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CO_2 elevation showed an opposite response: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starch granules(〉5 μm) and decreasing that of 〈5 μm. The starch pasting properties were affected by spikelet removal much more than by CO_2 elev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starch granule size played a role in chalkiness formation under thes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free-air co_2 enrichment sink removal quality starch granule size
下载PDF
再生聚酯纱线的超临界CO_(2)萃取除油工艺
9
作者 郑福尔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除油后纱线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除油温度64℃,除油压力21 MPa,除油时间60 min,CO_(2)流量415 kg/h,在此条件下再生聚酯纱的除油率可达到78%,超临界CO_(2)除油后的纱线表面油剂有一定减少,纱线物理结构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响应面 再生聚酯 除油率
下载PDF
填料塔中有机胺溶液脱除CO_(2)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正秋 皇甫林 +1 位作者 刘鹏举 王建山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在鲍尔环填料塔中,以有机胺溶液为吸收剂,脱除模拟烟气中的CO_(2)。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H、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入口CO_(2)体积分数、液气比、吸收温度及填料层高度等关键参数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脱... 在鲍尔环填料塔中,以有机胺溶液为吸收剂,脱除模拟烟气中的CO_(2)。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H、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入口CO_(2)体积分数、液气比、吸收温度及填料层高度等关键参数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脱除率随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H、溶液喷淋量、液气比及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烟气流量和入口CO_(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吸收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为20%,溶液pH为11.0,烟气流量为2.5 m^(3)/h,溶液喷淋量为9 L/h,入口CO_(2)体积分数为8%,液气比为3.6~4.8 L/m^(3),吸收温度为30℃,填料高度为1.70 m的条件下,CO_(2)脱除率超过90%。本研究成果可为有机胺溶液脱除CO_(2)的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塔 有机胺 co_(2)脱除率 溶液性质 操作条件
下载PDF
采用温度梯度的干燥反应器H_(2)O穿透深度评估方法
11
作者 张勇平 卞强 +2 位作者 杨润泽 张震 白攀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23-3130,共8页
针对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中干燥反应器对H_(2)O穿透深度缺乏直接评估手段的问题,提出利用干燥反应器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梯度特性来间接评估的方法;根据硅胶材料吸附H_(2)O放热、脱附H_(2)O吸热的物理特性,结合温度传感器在干燥反应... 针对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中干燥反应器对H_(2)O穿透深度缺乏直接评估手段的问题,提出利用干燥反应器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梯度特性来间接评估的方法;根据硅胶材料吸附H_(2)O放热、脱附H_(2)O吸热的物理特性,结合温度传感器在干燥反应器中的深度位置,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温度传感器数据曲线在吸附及解吸周期内的变化特性,提出反映干燥反应器H_(2)O穿透深度的指标集和评估方法;并对所提方法在系统的密闭舱试验中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指标集的合理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co_(2)去除系统 反应器 吸附 解吸 水汽穿透深度
下载PDF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注入井综合解堵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向斌 李胜利 +3 位作者 韩重莲 王海静 傅海荣 王素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3,共6页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部分井井筒存在CO_(2)水合物冻堵、重质组分与水合物并存冻堵现象,近井地带油层存在重质组分沉积与机械杂质等污染堵塞,严重影响试验区注采系统的注入效能及驱替效率。为解除井筒和近井地带...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部分井井筒存在CO_(2)水合物冻堵、重质组分与水合物并存冻堵现象,近井地带油层存在重质组分沉积与机械杂质等污染堵塞,严重影响试验区注采系统的注入效能及驱替效率。为解除井筒和近井地带污染堵塞,达到综合解堵目的,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以及现场应用优化,从解堵剂配方和解堵工艺两方面对注入井解堵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新型环保耐低温CO_(2)水合物冻堵解堵剂和近井地带高效解堵剂2套解堵剂。实验结果表明:水合冻堵物在-20℃条件下溶解率为100%、重质组分溶解率为91.13%、机械杂质溶解率为87.43%、冰点为-25℃;优化了低速高压渗透解堵工艺和多段塞解堵工艺,形成了井筒和近井地带的综合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现场应用58井次,累计增注量40442 m3,解决了大庆油田CO_(2)试验区水气交替过程中注入井堵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注入井 水合物冻堵 高效解堵剂 现场试验 大庆油田
下载PDF
120 t转炉顶吹CO_(2)冶炼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超 董凯 +3 位作者 朱荣 张俊锋 林滔 侯勇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6,共6页
基于CO_(2)参与炼钢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基础,开展了120 t转炉顶吹CO_(2)的工业应用,分析了转炉顶吹混掺不同比例CO_(2)对冶炼终点钢水P含量、碳氧积、钢渣FeO含量、转炉煤气和粗灰总量的影响。本研究共使用3种不同混气模式开展工... 基于CO_(2)参与炼钢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基础,开展了120 t转炉顶吹CO_(2)的工业应用,分析了转炉顶吹混掺不同比例CO_(2)对冶炼终点钢水P含量、碳氧积、钢渣FeO含量、转炉煤气和粗灰总量的影响。本研究共使用3种不同混气模式开展工业试验,其CO_(2)喷吹总量分别为98、203、290 m^(3)。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转炉冶炼过程中CO_(2)顶吹总量由98 m^(3)逐渐提高到290 m^(3),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炉渣FeO含量和粗灰产量呈降低趋势,煤气回收量呈升高趋势,而脱磷率和煤气CO浓度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CO_(2)喷吹总量影响冶炼指标,当顶吹CO_(2)总量为290 m^(3)时,碳氧积降低1.15×10^(-4)、炉渣FeO质量分数降低3.03%,煤气量增加2.73 m^(3)/t、粗灰总量减少55.1 kg;当顶吹CO_(2)总量为203 m^(3)时,脱磷率提高2.89%、煤气中CO浓度提高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转炉 脱磷 除尘灰 转炉煤气
下载PDF
构筑Z型MnO_(2)/BiOBr异质结用于光催化环丙沙星去除和CO_(2)还原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金涛 季赛楠 +6 位作者 张屹 季梦夏 王彬 李英杰 陈志刚 夏杰祥 李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94,共14页
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全球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种技术被开发出来用于实现新能源开发和污染物控制,其中,光催化因其具有低耗能、无二次污染、操作流程简单、... 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全球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种技术被开发出来用于实现新能源开发和污染物控制,其中,光催化因其具有低耗能、无二次污染、操作流程简单、温和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成为环境治理与能源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光催化技术尽管在抗生素的高效去除和CO_(2)还原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但其工业化应用和大规模推广始终受限于光催化剂的光吸收效率、氧化还原能力和光生电子分离或迁移效率等诸多因素。基于当前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调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探索高效实用的改性策略构筑性能更加优化的复合结构光催化剂,使光催化剂发挥出更高的光吸收/利用以及光催化表/界面反应性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常见的改性策略中,Z型异质结构构筑不仅明显可以提高光吸收能力和显著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保持光生电子/空穴的强还原/氧化能力来实现环境污染物去除和清洁能源转化。在本文中,采用机械辅助球磨法构建了MnO_(2)/BiOBr (MO/BiOBr) Z型异质结复合材料。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可以证实MnO_(2)中的光生电子可以通过Mn3+/Mn4+氧化还原电对实现向BiOBr的定向迁移,以构建Z型载流子转移路径。通过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能带结构分析也可以推导出类似的结论。基于MnO_(2)中存在的Mn^(3+)/Mn^(4+)氧化还原电对以及MnO_(2)与BiOBr材料交错的能带位置,MnO_(2)和BiOBr材料可以构筑Z型异质结以实现氧化中心和还原中心的空间分离。此外,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 DRS)和稳态荧光光谱(PL)分析相比较于BiOBr,MO/BiOBr复合材料具有增强的光吸收和显著降低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因此,MO/BiOBr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环丙沙星(CIP)氧化和CO释放性能。MO/BiOBr复合材料的CIP去除率在60min时可达77.3%,是BiOBr(60.2%)的1.28倍。同时,MO/BiOBr复合材料(20.02μmol·g^(-1)·h^(-1))的光催化CO生成性能是BiOBr (9.08μmol·g^(-1)·h^(-1))的2.2倍。光电流和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相比于MnO_(2)和BiOBr单体,构筑的MnO_(2)/BiOBr Z型异质结具有更高的界面电子转移效率。此外,选用液相质谱联用光谱(LC-MS)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对光催化CIP去除和CO_(2)还原过程的中间体生成路径进行分析。并通过毒性评估软件(T.E.S.T.)计算CIP和在MO/BiOBr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CIP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对应的大型溞的48 h半数致死浓度、黑头软口鲦的96 h半数致死量、致突变性和生物累积因子来评估CIP和相应中间体的实际生理毒性。因此,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来构筑Z型异质结以实现太阳能驱动的高效抗生素去除和燃料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型异质结 BiOBr 环丙沙星去除 二氧化碳还原 光催化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CO_(2)清除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乐 吴琪 +2 位作者 田林 徐小平 李劲东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2-411,共10页
航天员在空间站或地外行星表面活动时,需及时清除人体呼吸所产生的CO_(2),以保证正常代谢,CO_(2)清除设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出舱任务类型、出舱时间、频次及出舱环境。分别介绍了LiOH、金属氧化物、快速循环胺、温度摇摆吸附4种应用于舱... 航天员在空间站或地外行星表面活动时,需及时清除人体呼吸所产生的CO_(2),以保证正常代谢,CO_(2)清除设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出舱任务类型、出舱时间、频次及出舱环境。分别介绍了LiOH、金属氧化物、快速循环胺、温度摇摆吸附4种应用于舱外航天服的CO_(2)清除技术,对其工作原理、运行方式及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处理效果、设备质量、运行功耗等指标进行了对比,结合未来中国载人深空探测任务需求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综合来看,快速循环胺系统较适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温度摇摆吸附系统适用于载人火星探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co_(2)清除 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 舱外活动
下载PDF
等效系统质量法在舱外服CO_(2)清除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乐 田林 +2 位作者 李志杰 徐小平 李劲东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CO_(2)清除是舱外航天服环控生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维持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服内正常的CO_(2)分压。文章利用等效系统质量(ESM)方法计算并分析了LiOH、金属氧化物及固态胺等3种CO_(2)清除技术在不同任务规模下8 h舱外活动的等... CO_(2)清除是舱外航天服环控生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维持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服内正常的CO_(2)分压。文章利用等效系统质量(ESM)方法计算并分析了LiOH、金属氧化物及固态胺等3种CO_(2)清除技术在不同任务规模下8 h舱外活动的等效质量,并针对月球及火星表面行走任务模式,结合等效系统质量法完成了对比评估,提出部分再生式CO_(2)清除技术由于任务场景变化,其等效质量可能超过非再生式技术,建议再生式环控技术应尽量降低设备功率或避免采用对航天器造成大量热负荷的再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co_(2)清除 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 舱外活动 等效系统质量
下载PDF
CO_(2)刺激响应SFME萃取油砂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旭 鲁红升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8期63-67,共5页
CO_(2)刺激响应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FME)处理油砂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循环的油砂处理方法。本文通过使用N,N-二甲基苄胺(BDMA)、N,N-二甲基乙醇胺(DMEA)和水制备了CO_(2)刺激响应SFME。利用三相图研究了SFME的相行为,并通过测量通入CO... CO_(2)刺激响应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FME)处理油砂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循环的油砂处理方法。本文通过使用N,N-二甲基苄胺(BDMA)、N,N-二甲基乙醇胺(DMEA)和水制备了CO_(2)刺激响应SFME。利用三相图研究了SFME的相行为,并通过测量通入CO_(2)时的p H值和电导率变化和循环前后的粒径变化验证了SFME的CO_(2)响应行为,将不同类型的SFME分别用于处理油砂,不同类型的SFME均能促进油砂中油固分离,并且剩余固体表面无表面活性剂残留导致二次污染;O/W型SFME能有效回收油,且可再次循环处理油砂。固体-SFME-油体系的接触角实验结果证明,SFME可以通过减少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G)有效地促进油固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co_(2)刺激响应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SFME除油 环境友好
下载PDF
根系和凋落物去除对3种人工林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3 位作者 董强 郜士垒 林宇 曹光球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碳输入下,滨海人工林林地CO_(2)通量的昼夜动态变化和土壤CO_(2)的日排放量。[方法]采用Li-8100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尾巨桉、纹荚相思、湿地松3种滨海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进行了监测,同时测定了0~10 cm土层土壤温... [目的]探究不同碳输入下,滨海人工林林地CO_(2)通量的昼夜动态变化和土壤CO_(2)的日排放量。[方法]采用Li-8100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尾巨桉、纹荚相思、湿地松3种滨海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进行了监测,同时测定了0~10 cm土层土壤温湿度。[结果]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幅度较小,尾巨桉和纹荚相思林地白天土壤的CO_(2)排放量高于夜晚,湿地松林地则相反。非生长季纹荚相思和尾巨桉、湿地松林地土壤CO_(2)通量日动态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长季不同人工林间的土壤CO_(2)通量日动态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非生长季3种人工林去除根系或凋落物后土壤CO_(2)通量降低幅度较小,而生长季去除根系或凋落物后土壤CO_(2)通量均显著降低(P<0.05)。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关系,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结论]林地土壤CO_(2)排放量因树种和季节而异,土壤CO_(2)通量对根系或凋落物去除的响应也有差异,与植物根系、凋落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根系去除 凋落物去除 土壤co_(2)通量 日变化
下载PDF
超重力条件下NaOH碱液脱除CO_(2)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景旭亮 高伟 +3 位作者 任虎彪 赵建平 李鸿雄 孙育滨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2554-2557,共4页
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NaOH碱液对CO_(2)的脱除,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等因素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脱除率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 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NaOH碱液对CO_(2)的脱除,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等因素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脱除率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5%以上。在进口气量2 L·min^(-1)、CO_(2)入口体积分数20%的条件下,比较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超重力反应器转速600~800 r·min^(-1),操作压力2.0 MPa,碱液质量分数5%,碱液进料量0.2 L·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过程强化 co_(2)脱除
下载PDF
解毒化瘀中药联合曲安奈德及点阵CO_(2)激光治疗瘀毒聚结型瘢痕疙瘩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金婷 李富忠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中药联合曲安奈德及点阵CO;激光治疗瘀毒聚结型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瘀毒聚结型瘢痕疙瘩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曲...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中药联合曲安奈德及点阵CO;激光治疗瘀毒聚结型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瘀毒聚结型瘢痕疙瘩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曲安奈德注射+点阵激光打孔治疗;而研究组使用解毒化瘀中药+曲安奈德注射+点阵激光打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组治愈率(64.52%)及总有效率(96.77%)均高于对照组(35.48%、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6、4.02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瘢痕各症状积分中所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瘢痕宽度、瘢痕长度、瘢痕积分及瘢痕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SS评分(6.44±1.82)分较对照组(8.42±1.45)分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且研究组治疗1~2个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为0.00%、3.23%,低于对照组的12.90%、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4.276、4.026,P<0.05)。结论解毒化瘀中药联合曲安奈德及点阵CO_(2)激光治疗瘀毒聚结型瘢痕疙瘩,可促进瘢痕组织的修复,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中药 曲安奈德 点阵co_(2)激光 瘀毒聚结型 瘢痕疙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