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预充GSH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肺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胡睿 黄静 +1 位作者 邢宇彤 孔维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预充谷胱甘肽(GSH)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厦门市第五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在体...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预充谷胱甘肽(GSH)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厦门市第五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200 mg,观察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GSH 1200 mg。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肺损伤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多巴胺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2 h(T_(2))、12 h(T_(3))、24 h(T_(4))时,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T_(1)),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两组氧合指数水平低于T_(1),呼吸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均高于T_(1),但观察组氧合指数、动态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两组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T_(1),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T_(1),且观察组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预充GSH可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转流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术后多巴胺的使用量,可减轻心肌损伤和肺损伤,有助于氧化应激反应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谷胱甘肽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克寒 马丽 +1 位作者 杨惠敏 郭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予以0.6μg·kg^-1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注射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予以0.6μg·kg^-1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注射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之后继续进行输注直至术毕,输注速率为0.2μg·kg^-1·h^-1。对照组患者予以同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和输注。对2组患者体外循环前(T1)、升主动脉开放(T2)、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T3)、术后6h(T4)时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进行监测分析,并对T1~T4及术后24h(T5)的血浆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检测。结果2组患者T2时SjvO2显著高于T1,而Da-jvO2、CERO2显著低于T1(P〈0.05),T2、T3、T4时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显著高于T1(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Da-jvO2、CER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L、T4时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情况,减少术中脑缺血缺氧状态,降低脑血管损伤发生的概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脑代谢 脑保护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凡 尤涛 +2 位作者 刘兴光 侯小东 移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术前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获得的主动脉瓣环内径和钙化检出率,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瓣膜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统计分析体外循环前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补充诊断并更改手术方式的病例数、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结果、手术结果,同时随访6~40个月,统计分析随访结果。结果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及钙化检查率均低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多平面及三维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多平面及三维检查结果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指导瓣膜置换及手术方式选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许涛 赵珍珍 +2 位作者 王嘉峰 朱文忠 王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统计相关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测行无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教育程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AS... 目的观察和评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统计相关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测行无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教育程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ASA分级、心脏功能分级、术前心脏射血分数、主动脉阻断开放体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复温时间及麻醉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等参数,采用简易智力心理量表(MMSE)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评分。术前术后MMSE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的患者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所有数据录入SPSS14.0行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P<0.05为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值为1.34(1.01~1.78,95%CI),阻断时间OR值为2.17(1.09~4.32,95%CI),七氟烷吸入浓度OR值为0.505(0.34~0.74,95%CI),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七氟烷在临床应用浓度下,随吸入浓度的提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七氟烷
下载PDF
活化凝血时间监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低分子肝素剂量及伤口引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润光 侯萍 +2 位作者 刘莉 李金钟 李金玲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8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低分子肝素剂量及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未行ACT监测... 目的探讨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低分子肝素剂量及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未行ACT监测,观察组行ACT监测。结果术后10 h,观察组引流量和悬浮红细胞输入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均明显延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PT较术前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APTT仍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且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ACT监测,能适时调整低分子肝素使用剂量,有助于减少伤口平均引流量和悬浮红细胞输入量,同时也减少APTT等指标波动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低分子肝素 活化凝血时间 引流量
下载PDF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美霞 田毅 +1 位作者 林巍 卢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2676-2678,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ABG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ECC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恢复等情况,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ABG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ECC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恢复等情况,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评价术后心脏功能疗效。结果患者ECC转流时间平均为(121±67)分,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平均为(102±46)分,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9.2%(25/28),术后治愈率为89.2%(25/28),21例随访15个月,心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5%,术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分别比术前减少了72.8%和76.3%(P<0.01),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心脏指数分别比术前增加16.7%、24.1%、30.2%(P<0.05)。结论手术治疗效果很好,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严密监护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管理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肖锡俊 章崇杰 +5 位作者 雷松 杨惠 魏于全 赵峰 谢文义 田子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期间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12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多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体外循环后患者白细胞CD11a,CD18,CD11a/...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期间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12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多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体外循环后患者白细胞CD11a,CD18,CD11a/CD18,CD11b,CD11b/CD18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瓣膜置换术 白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复合超滤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小云 刘宝玉 +5 位作者 周凯 丁盛 郑轶峰 魏小红 刘小燕 宋恒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应用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对改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常规超滤组(CUF组)、改良超滤组(MUF组)、零平衡超滤组(ZUF组... 目的探讨复合应用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对改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常规超滤组(CUF组)、改良超滤组(MUF组)、零平衡超滤组(ZUF组)和改良超滤+零平衡超滤组(M+Z组)。分别检测和记录各组围术期红细胞比积(Hct),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术后四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OIMUF组、ZUF组和M+Z组术后1h、6h、12h、24h高于CUF组(P<0.05);P(A-a)O2M+Z组术后1 h、6 h、12 h、24 h较ZUF组、MUF组和CUF组低(P<0.0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M+Z组较ZUF组、MUF组和CUF组短(P<0.05);TNF-α和IL-6浓度M+Z组停机及术后2 h、12 h、24 h和ZUF组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零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体内炎性介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体外循环 肺功能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逸飞 卢安东 +3 位作者 董书强 闵凯 苗莉霞 尹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肓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肓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清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尢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245(1524-23.6)ra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切口 直视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置换
下载PDF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技术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源 周曼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微创心脏手术中的价值,总结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患者121例,其中全腔镜手术91例,小切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微创心脏手术中的价值,总结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患者121例,其中全腔镜手术91例,小切15胸腔镜辅助手术2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68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年龄17~64岁,男69例,女52例;均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91.37±47.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7.63±34.66)min。全部病例体外循环停机均顺利,并安全完成手术。结论针对微创心脏手术的特点,改良技术细节并合理选用辅助设备,周围体外循环技术可安全顺利地辅助目前主要的微创心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微创心脏外科 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复合超滤对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云 徐明元 +2 位作者 徐贵森 蔡钦 宋恒昌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超滤对改善凤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CUF组,n=15)、改良超滤组(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超滤对改善凤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CUF组,n=15)、改良超滤组(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复合超滤组(M+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心脏指数(CI)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术后M+Z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Z组术后2h、12h、24h、48h心脏指数(CI)较ZUF组、MUF组和CUF组高(P<0.05);M+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h、12h、24h TNF-α和IL-8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合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超滤 体外循环 心功能 瓣膜置换
下载PDF
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历兴 阮骆阳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X线胸片心胸比(C/T)0.68~0.90,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平均67±9.2mm,术前均经过严格改善心功能治疗,选...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X线胸片心胸比(C/T)0.68~0.90,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平均67±9.2mm,术前均经过严格改善心功能治疗,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采用以芬太尼为主,咪唑安定、异丙酚、异氟醚等为辅助药的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以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心脏复苏后静脉输注多巴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死亡4例(11.1%),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重视术后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以芬太尼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及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的方法,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氧分压复灌对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笔熙 宋晓阳 +4 位作者 王玮 张艳 程旺生 程大新 陶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3期169-173,192,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复跳期间不同氧浓度灌流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和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通过调整氧浓度使升主动脉开放前1 min至开放后10 min两组患者体外循环灌注... 目的探讨心脏复跳期间不同氧浓度灌流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和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通过调整氧浓度使升主动脉开放前1 min至开放后10 min两组患者体外循环灌注氧分压(PaO2)分别维持在200 mm Hg(A组)和400 mm Hg(B组)左右。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前(T0)、升主动脉开放前(T1)、升主动脉开放10 min(T2)、升主动脉开放30 min(T3)、术后6 h(T4)及24 h(T5)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T)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T1时两组患者CKMB和cTnT即显著高于T0(P〈0.01),至T4时达到高峰,T5时两组患者CKMB水平均下降至T1水平。T0时两组患者CKMB和cTnT基础值无显著差异(P〉0.05),T1-T5时A组CKMB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T2-T5时A组cTnT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PaO2复灌停跳心脏,可以导致术后短期内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的升高,但临床上未表现出对早期预后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再灌注损伤 氧分压 心肌钙蛋白T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预后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昊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B组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随机选...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B组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随机选择30例病人行氧合血冠状动脉灌注用于心肌保护(含血停跳液组),另50例病人常规晶体停跳液灌注(晶体液停跳液组)。结果A组诱导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范围小。开放升主动脉后含血停跳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晶体液停跳液组。结论麻醉诱导维持采用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辅以安定,间断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 麻醉 心肌保护
下载PDF
421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体外循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凤珍 徐新根 +1 位作者 顾金茂 刁文瑜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报告1993~1996年12月施行421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人年龄26~66岁,体重39~88kg。其中作二尖瓣替换术20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48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9例;其余6例行双瓣伴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 本文报告1993~1996年12月施行421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人年龄26~66岁,体重39~88kg。其中作二尖瓣替换术20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48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9例;其余6例行双瓣伴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0~357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70 min,心脏停跳时问54~175min。术中灌注压8~12kPa,中心静脉压0~0.98 kPa。自功复跳245例,占60%。全组421例中,手术死亡数16例,病死率为3.8%。为了提高重症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作者强调:①选用优质膜式肺,以保证长时间转流,②长时间转流必须采用高流量灌注,维持良好动脉压,③选用顺灌伴逆灌的心肌保护方法,④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病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37例体外循环的管理
16
作者 聂军 杨小龙 +2 位作者 丁伯应 任刚 龚荣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3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7例患者中行二尖瓣置换术24例,主动脉置换术4例,二尖瓣加主动脉双瓣置换术9例。CPB采用中度低温,应用膜式氧合器,心肌保护选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停跳液,主张不管温... 目的探讨3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7例患者中行二尖瓣置换术24例,主动脉置换术4例,二尖瓣加主动脉双瓣置换术9例。CPB采用中度低温,应用膜式氧合器,心肌保护选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停跳液,主张不管温度,尽早开放升主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开放升主动脉前常规应用100mg利多卡因。注意术中电解质特别是钾离子,镁离子的补义。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超滤、抑肽酶、乌司他丁、白蛋白等。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28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190min。术中平均灌注压45~95mmHg。自动复跳32例,占86%,围术期死亡1例。结论为提高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质量,我们认为:①选用膜式氧合器,以保证长时间转流。②有效的心肌保护以提高自动复跳率。③其他辅助手段的配套使用可加强术中器官保护,增加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管理 病例
下载PDF
米力农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心肌应变力的影响
17
作者 韩冬 张超 王登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1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米力农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心肌应变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4例择期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静脉麻醉... 目的:研究米力农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心肌应变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4例择期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静脉麻醉,其中观察组术中采用米力农经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对照组于同一时点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劈胸骨前(T_(0))、CPB停机15 min后泵药前(T_(1))、米力农或生理盐水输注30 min(T_(2))和1 h(T_(3))时记录左心室短轴全局环向应变力(S-LV_(M))、左心室长轴全局纵向应变力(S-LV L)、右心室长轴全局纵向应变力(S-RV)及心肌肌钙蛋白1(cTN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_(2)和T_(3)时S-LV_(M)高于对照组(P<0.05);T_(1)和T_(3)时S-R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_(1)、T_(2)和T_(3)时cTN1和CK-MB高于T_(0)时,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cTN1和CK-M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_(1)、T_(2)和T_(3)时HR、CI和CVP水平均高于T_(0)时(P<0.05)。结论:米力农可有效增强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心肌应变力,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应变力 心功能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关贤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麻醉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B组为对照组,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随机选择30例...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麻醉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B组为对照组,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随机选择30例病人氧合血冠状动脉灌注用于心肌保护,另50例病人常规晶体停跳液灌注。结果A组诱导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范围小。开放升主动脉后含血停跳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晶体液停跳液组。结论麻醉诱导维持采用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辅以安定,间断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 麻醉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心脏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36例报告
19
作者 邢西忠 李勇 +4 位作者 张秀辉 张玉春 瞿晓坤 张凤伟 王恩伟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4期273-276,共4页
报告心脏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36例,植入瓣膜42枚,二尖瓣替换28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替换6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27%。手术早期死亡1例(2.7%),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3个... 报告心脏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36例,植入瓣膜42枚,二尖瓣替换28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替换6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27%。手术早期死亡1例(2.7%),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3个月,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劳动能力。本文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要点及手术过程中的心肌保护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心脏瓣膜病变致瓣膜严重损坏者,及时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替换术 人工机械瓣膜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后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筱娟 刘宏宝 +3 位作者 孙世仁 张鹏 王汉民 黄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4年第5期712-717,共6页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后可发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但是关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后可发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但是关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期间,收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31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17例存活(存活组),14例死亡(死亡组)。另选取16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存活组患者确诊急性肾衰竭后至开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P<0.05)。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存活组和死亡组的CD4+/CD8+比值和Th1/Th2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淋巴细胞Fas/FasL抗原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和Th1/Th2失衡。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存活组患者24 h后CD4+/CD8+比值和Th1/Th2比值增加(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和淋巴细胞Fas/FasL抗原表达降低(P<0.05),而死亡组患者CD4+/CD8+比值、Th1/Th2比值、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和淋巴细胞Fas/FasL抗原表达与存活组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是较存活组出现更晚。说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有助于改善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伴急性肾衰竭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间和Th1/Th2的平衡,下调淋巴细胞膜表面的Fas/FasL表达,减少淋巴细胞凋亡,早期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修复重建 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外循环 T淋巴细胞亚群 TH1 TH2 心脏手术 血液滤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