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Valve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1
作者 Liangyin Qu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7期128-133,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valve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Methods:92 EC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21 and...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valve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Methods:92 EC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21 and Jul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practiced predictive nursing,while the reference group practiced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other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th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were all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for ECC patients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improve patients’treatment compliance,and enhance the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ffect,and nursing safety is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ve nursing heart valv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surgery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6
2
作者 Pablo Salinas Raul Moreno Jose L Lopez-Sendo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6期177-185,共9页
Although 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s the standard therapy for severe aortic stenosis(AS),about one third of patients are considered inoperable due to unacceptable surgical risk.Under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t... Although 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s the standard therapy for severe aortic stenosis(AS),about one third of patients are considered inoperable due to unacceptable surgical risk.Under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these patients have a very poor prognosis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50%at 2 years.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has been used in these patients,and has shown robust results in the on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severe AS treatment performed so far.In this review,we will focus on the tw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ystems:Edwards SAPIEN valve and CoreValve Revalving system.Both systems have demonstrated success rates of over 90%with 30-d mortality rates below 10%in the most recent transfemoral TAVI studies.Moreover,long-ter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valves have good haemodynamic performance.Some studies are currently exploring the non-inferiority of TAVI procedures vs conventional surgery in high-risk patients,and long-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percutaneous valves.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current status of TAVI including selection of patients,a comparison of available prostheses,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procedure,clinical outcomes,and future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VALVE STENOSIS heart VALVE prosthesis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Non-coronary intervention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Review
下载PDF
Transcatheter pulmonic valve implantation: Techniques, current roles, and future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Mark Aaron Law Arka Chatterje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1年第5期117-129,共13页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obstruction is present in a variet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tates including tetralogy of Fallot,pulmonary atresia/stenosis and other conotruncal abnormalities etc.After surgic...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obstruction is present in a variet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tates including tetralogy of Fallot,pulmonary atresia/stenosis and other conotruncal abnormalities etc.After surgical repair,these patients develop RVOT residual abnormalities of pulmonic stenosis and/or insufficiency of their native outflow tract or right ventricle to pulmonary artery conduit.There are also sequelae of other surgeries like the Ross operation for aortic valve disease that lead to right ventricle to pulmonary artery conduit dysfunction.Surgical pulmonic valve replacement(SPVR)has been the mainstay for these patients and is considered standard of care.Transcatheter pulmonic valve implantation(TPVI)was first reported in 2000 and has made strides as a comparable alternative to SPVR,being appro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0.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n this space–indications for TPVI,detailed procedural facets and up-to-dat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outcomes of TPVI.TPVI has been shown to have favorable medium-term outcomes free of reinterventions especially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practice of pre-stenting the RVOT.Procedural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are uncommon.With more experience,recognition of risk of dreaded outcomes like coronary compression has improved.Also,conduit rupture is increasingly being managed with transcatheter tools.Questions over endocarditis risk still prevail in the TPVI population.Head-to-head comparisons to SPVR are still limited but available data suggests equivalence.We also discuss newer valve technologies that have limited data currently and may have more applicability for treatment of native dysfunctional RVOT subst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valve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heart valve prosthesis implant Pulmonary valve insufficiency Pulmonary atresia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下载PDF
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出现心源性脑栓塞的护理体会
4
作者 黄文雅 苏红侠 舒秀琼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5期1663-1666,共4页
总结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12年出现心源性脑栓塞的护理体会。针对该患儿发病时脑梗死症状不典型、快速的病情进展、立即需颅内动脉取栓术等主要问题,采取紧急院内救护方案,包括快速识别急性脑梗死、团队合作... 总结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12年出现心源性脑栓塞的护理体会。针对该患儿发病时脑梗死症状不典型、快速的病情进展、立即需颅内动脉取栓术等主要问题,采取紧急院内救护方案,包括快速识别急性脑梗死、团队合作,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医护一体化院内安全转运及早期高压氧治疗+康复训练等。经过10 d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已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患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源性脑栓塞 先天性心脏病 急救护理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评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研究进展
5
作者 金之湲 王雅晳 +5 位作者 段莎莎 施依璐 付文艳 张丹 陈启 张小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0-1084,共5页
慢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反流可导致左心室重构,这些变化在瓣膜置换术后是否可逆及可逆程度是影响外科手术时机和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影像技术是目前常用于评估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其中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有助于人工瓣功能评估... 慢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反流可导致左心室重构,这些变化在瓣膜置换术后是否可逆及可逆程度是影响外科手术时机和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影像技术是目前常用于评估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其中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有助于人工瓣功能评估和左心室形变监测,心脏磁共振及PET/CT有助于识别术后心纤维化的进展及消退,这些技术综合应用可早期诊断和无创检测术后左心室逆重构,从而改善临床结局。本文综述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逆重构评估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多模态成像 逆重构 超声心动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CT血管造影术 综述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康小雨 宋思明 +5 位作者 钟玉玲 陆柳玉 覃晓彤 王勇豪 路洋 龚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82-3089,共8页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全身麻醉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体外循环支持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全身麻醉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体外循环支持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麻+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组(E组)、全麻+胸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组(ET组),每组30例。E组和ET组患者术中持续泵注0.2 mg/(kg·h)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直至手术结束,G组和T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T组和ET组患者全麻诱导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G组和E组患者不给予特殊处理。四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案,且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以下时间点:术前1天(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胸骨正中锯开后1 min(T3)、体外循环开始前1 min(T4)、体外循环结束后1 min(T5)、手术结束后1 min(T6)、术后1天(T7)、术后2天(T8)、术后3天(T9)。于T1-T6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于T1、T4-T6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糖和乳酸水平;于T0、T7-T9记录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四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与G组比,在T3时,T组患者的MAP、HR显著降低(P <0.05);在T5时点,ET组患者的MAP较E组降低,HR较T组升高(P <0.05);(2)四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后的乳酸、血糖水平均高于T1时点(P <0.05);与G组相比,E组患者在T5时点乳酸值降低、在T6时点血糖值降低(P <0.05);在T5、T6时点,E组患者的血糖值与T组相比更低(P <0.05),ET组患者的乳酸和血糖值与T组相比均更低(P <0.05);(3)与T0相比,四组患者术后的WBC,CRP水平均升高(P <0.05);在T7时点,E组和T组患者的WBC水平与G组相比均降低(P <0.05);与E组和T组相比,ET组患者在T7时点WBC水平更低,在T8时点CRP水平更低(P <0.05);(4)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泵注小剂量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炎症水平,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 胸横肌平面阻滞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血清Angpt1、内皮素-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费俊杰 罗勇 +3 位作者 陈剑 陈杰 李金泽 高兰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新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pt1)、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30例患者,根据术后7d有无AF分为无AF组(72例)及AF...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新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pt1)、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30例患者,根据术后7d有无AF分为无AF组(72例)及AF组(58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Angpt1、ET-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F患者血清Angpt1、ET-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1、ET-1水平对此类患者术后发生AF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此类患者术后发生AF的影响因素。结果:AF组左心房内径(LAD)、NYHA心功能Ⅳ级比例、体外循环时间均显著高于无AF组(P<0.05或<0.01)。术后1d,与无AF组比较,AF组血清Angpt1水平显著降低,ET-1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F患者血清Angpt1水平与ET-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66,P=0.005)。ROC分析显示,血清Angpt1、ET-1水平联合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Z=2.761、1.998,P=0.006、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NYHAⅣ级、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ET-1是此类患者术后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1~1.739,P<0.05或<0.01),而术后Angpt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634,P=0.004)。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新发AF患者术后血清Angpt1水平显著降低,ET-1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Angpt1、ET-1水平对术后AF发生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血管生成素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学习曲线临界值的确定及意义
8
作者 栾同晓 聂卫红 +3 位作者 王荣梅 张宏 吴玉辉 杨苏民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5-438,443,共5页
目的明确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学习曲线的临界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37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排序,计算手术时间、转机时间及阻... 目的明确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学习曲线的临界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37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排序,计算手术时间、转机时间及阻断时间的累积和(CUSUM)值,绘制曲线并拟合,以手术时间的最高CUSUM值为分界点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转机时间、阻断时间、手术前3 d的总引流量(心包胸骨后及胸腔引流量之和)、住院时间、围术期药物及血制品使用情况、是否行二次开胸手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跨越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的最低例数为9例,跨越转机时间、阻断时间的最低例数分别为12、11例。以第9例为界进行分组,两组在术后第2、3天总引流量及术后红细胞、血浆用量的差异有显著性(Z=2.21~2.55,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从学习阶段进入熟练阶段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为9例,学习阶段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积极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二尖瓣成形术 学习曲线 时间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甲状腺危象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朱心愿 吴大伟 +1 位作者 翟红燕 周丽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0-192,F0003,共4页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多发生于甲亢病情未受控制的情况下,常危及生命。对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甲亢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关键,术后早期识别和快速治疗甲状腺危象能够明显降低病死率...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多发生于甲亢病情未受控制的情况下,常危及生命。对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甲亢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关键,术后早期识别和快速治疗甲状腺危象能够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初发甲亢的中年女性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本文分析其发生甲状腺危象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这类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甲状腺危象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体外循环 甲状腺危象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评估的PDCA管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10
作者 杨菲 陈竹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究在知信行评估的基础上应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PDCA)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50例,根... 目的:探究在知信行评估的基础上应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PDCA)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50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日常健康宣教,研究组在知信行评估方案基础上联合PDCA管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对比两组抗凝治疗认知度、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依从性、焦虑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4周后对抗凝治疗认知度[(8.22±2.33)分比(13.57±2.79)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124.68±11.85)分比(155.16±10.45)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73.33%比97.33%)均明显提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0.53±1.54)分比(7.13±1.25)分]显著降低(P均<0.001);术后3、6个月,观察组INR均显著提高(P均<0.01);6个月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77.20±3.59)分比(86.22±3.52)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24.00%比5.33%)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基于知信行评估的PDCA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抗凝药物认知度、抗凝疗效和依从性,同时减轻不良情绪和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抗凝药 焦虑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器官保护作用分析
11
作者 李凤利 陈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84例患者(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42例,实施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共计42... 目的: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84例患者(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42例,实施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共计42例,实施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器官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组间的麻醉效果、器官保护作用对比,观察组均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相比对照组的21.43%较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联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效果良好,不仅能对机体器官组织加以保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防控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下载PDF
胸横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史梦圆 肖洒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胸横肌平面阻滞(TTP)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2023年9月期间至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8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 目的观察胸横肌平面阻滞(TTP)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2023年9月期间至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8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9例)和TTP组(4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TTP组采用TTP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础体征,术前术后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术后6h、12h等时间点下静息或咳嗽时的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TP组切皮时(T1)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常规组;锯胸骨时(T2)的HR、MA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β-内啡肽(β-EP),术后6h、12h静息时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咳嗽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P联合全身麻醉能稳定CBP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基础体征,并减轻应激损伤,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胸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损伤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姜胜利 高长青 +4 位作者 李伯君 肖苍松 吴扬 任崇雷 赵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 目的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采用机械瓣膜8枚,进口生物瓣膜20枚。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9例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并行心肌保护术,另外19例均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行三尖瓣置换手术,其中6例经股动脉插管。24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4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胸腔进行手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均为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2例术前合并肾功不全、术后加重,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稳定;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多次换药后痊愈。除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复查超声均显示瓣膜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对单纯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远期可能发生重度三尖瓣病变,需要进行再次心脏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可降低再次心脏手术风险;三尖瓣病变严重患者大都合并全身代谢营养障碍,对营养障碍的纠正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三尖瓣置换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狭窄 心脏瓣膜 人工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兴国 郭志勇 +9 位作者 刘方 葛万刚 周娜 周萍 董文涛 滕志涛 孙杏云 毕艳梅 王小康 曲大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1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7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峰值负荷功率(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峰值摄氧量(%pred)、峰值氧脉搏(%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较术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极限状态时收缩压较术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其他3个状态摄氧通气效率较术前升高(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潮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潮气末氧分压较术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CPET是一项可以安全、无创、客观、定量、可重复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CPET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后大多数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整体功能明显改善,是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肺运动试验
下载PDF
两种人工瓣环置入修复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劲松 王辉山 +6 位作者 尹宗涛 王婷婷 韩宏光 宋恒昌 金岩 祝岩 陈朝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78-2582,共5页
背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类型,国内尚无关于此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单纯瓣环置入修复单纯二尖瓣环扩张... 背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类型,国内尚无关于此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单纯瓣环置入修复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早中期生物相容性的反应。方法:单纯二尖瓣瓣环扩张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8例,均行二尖瓣人工瓣环置入修复,其中使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23例、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25例。出院后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等变化,并比较两种瓣环与宿主生物相容性有无差别。结果与结论:围术期无死亡,均治愈出院。48例均获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无死亡病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与术前比较,随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和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跨瓣压差均<3 mm Hg。二尖瓣无明显返流36例,微量返流10例,轻度反流2例。未出现成形环断裂、成形环撕脱及溶血现象。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组和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于因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通过正确的置入技巧、选择合适的人工瓣环,应用人工瓣环置入有与宿主生物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置入后的瓣膜替代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移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退行性病变 心脏瓣膜假体 二尖瓣关闭不全 马鞍环 人工瓣环置入术
下载PDF
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的研制及经导管植入动物实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永新 邵杰 +3 位作者 孙林 李刚 梅运清 王永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所有瓣膜支架行体外冲水实验、释放实验、体外管道内释放及静态实验。小香猪7只,采用经导管逆行的方法行升主动脉内置入瓣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结果:研制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体外试验证明瓣膜关闭良好,反向均为中心水流,并明确该瓣膜支架能经导管顺利释放,释放后能迅速完全扩张,在管道内固定牢靠。采用12F~16F的输送导管,6只实验动物经髂总动脉植入,所有瓣膜支架均能顺利跨过主动脉弓达升主动脉,并顺利释放,除1例瓣膜支架释放后未完全扩张、移位外,其余均迅速完全扩张、固定良好。24h后处死动物解剖,见支架固定,支架内未见血栓。结论:该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启闭功能、自膨功能良好,压缩后的体积符合经导管植入的要求,可采用逆行的方法经髂总动脉植入于升主动脉内,释放后能迅速扩张,固定牢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支架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脏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T淋巴细胞主要免疫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岑光旅 覃羽华 +3 位作者 黄元鲁 韦巧松 黄红珊 许桂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584-3586,共3页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在体外循环(ECC)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ECC瓣膜置换术RHD患者(RHD组,其中单瓣组15例,双瓣组13例)和2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对照组)术前、术毕及...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在体外循环(ECC)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ECC瓣膜置换术RHD患者(RHD组,其中单瓣组15例,双瓣组13例)和2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对照组)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3、5、8天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RHD组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CD3+、CD4+、CD4+/CD8+、NK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CD8+、CD3+CD4-CD8-计数明显升高(P<0.05)。双瓣组的上述指标波动明显大于单瓣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RHD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而CD8+和CD3+CD4-CD8-计数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NK细胞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ECC瓣膜置换术可使R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短期超声心动图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振燕 宋光远 +9 位作者 张文佳 张倩 牛冠男 周政 张昊 裴汉军 王建德 肖明虎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血流速度特点,以明确TAVR术后心功能、主动瓣跨瓣压差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方法:2013-12至2015-12连续入选常规外科换瓣手术...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血流速度特点,以明确TAVR术后心功能、主动瓣跨瓣压差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方法:2013-12至2015-12连续入选常规外科换瓣手术禁忌或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高危、在我院成功行TAVR治疗的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TAVR治疗前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和血NT-pro BNP浓度。TAVR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不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TAVR术后心功能和NT-pro BNP浓度变化。结果:49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5例(30.6%),心功能正常组34例(69.4%)。TAVR治疗后7 d内,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6.0±14.6)%vs(52.5±13.8)%]、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1±5)mmH g(1 mmH g=0.133 kP a)vs(58±18)mmH g]、最大跨瓣压差([21.7±9.5)mmH g vs(93.0±28.6)mmH g]、最大跨瓣血流速度([2.3±0.5)m/s vs(4.8±0.7)m/s]、血NT-proB NP浓度[1 831(1 098~3 363)pg/ml vs 3 842(1 763~8 664)pg/ml]、主动脉瓣瓣口面积[(1.57±0.43)cm2 vs(0.58±0.23)cm2]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仍持续上升,尤以心功能不全组为著;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NT-proB NP浓度较术后持续下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持续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是外科手术禁忌或STS评分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6个月内可明显且持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改善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72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忠东 景华 +6 位作者 李德闽 胡小南 董国华 钱建军 顾卫东 申翼 许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随着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需要再次进行瓣膜替换的手术日趋增多。文中总结72例心脏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72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再次手术替换二尖瓣,再次瓣膜手术距第1次手术1~21年,平均(... 目的:随着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需要再次进行瓣膜替换的手术日趋增多。文中总结72例心脏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72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再次手术替换二尖瓣,再次瓣膜手术距第1次手术1~21年,平均(13.7±6.7)年。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13例,三尖瓣成形39例。全组均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冷晶体停跳、温血停博液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2.8%,其余随访期间无死亡,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再次行二尖瓣瓣膜替换术安全可行,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积极处理三尖瓣返流,并尽可能采用三尖瓣环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置入 二尖瓣 再次手术
下载PDF
改良迷宫同期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伟 杨康 +5 位作者 廖克龙 王海东 熊刚 谭文峰 刘铭 李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本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治疗心房纤颤,回...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本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治疗心房纤颤,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结果术毕窦性心律者91例(91.0%),交界性心律者8例(8.0%),房颤者1例(1.0%);术后6个月随访:窦性心律者80例(82.5%),交界性心律者17例(17.5%),无房颤者。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因出血二次开胸,因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围手术期死亡3例。结论改良迷宫同期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操作简单,安全,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导管消融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