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恒 曾小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的因素。方法53例共同性外斜视按麻醉方式、年龄、斜视类型及斜视度数分组,分析比较术后正位率情况。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或斜视类型无关,斜视度数是影响其术后正位率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的因素。方法53例共同性外斜视按麻醉方式、年龄、斜视类型及斜视度数分组,分析比较术后正位率情况。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或斜视类型无关,斜视度数是影响其术后正位率的因素。结论共同性外斜视度数越低,术后正位率越高,而且每1mm肌肉矫正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正佗率 闪素 斜视度数
下载PDF
共转性外斜视手术后重建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予伟 杨华 +4 位作者 孔德兰 王宝君 孔丽 李顺元 李梅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1-602,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外斜视手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的情况。方法 对 85例外斜视应用同视机 ,立体视觉检查图及三棱镜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立体视觉阈值及斜视度检查 ,分析其结果。结果  85例远、近立体视觉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外斜视手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的情况。方法 对 85例外斜视应用同视机 ,立体视觉检查图及三棱镜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立体视觉阈值及斜视度检查 ,分析其结果。结果  85例远、近立体视觉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发病年龄 ,融合范围与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外斜视的发病年龄 ,手术年龄及斜视角的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转性外斜视 立体视觉 手术后 临床研究 治疗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中ARIX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光虹 秦蕊 张水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共同性外斜视家系中患者ARIX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到的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中所有成员提取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DNA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ARIX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家系中所有患者在ARIX基因外显子2处... 目的研究共同性外斜视家系中患者ARIX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到的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中所有成员提取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DNA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ARIX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家系中所有患者在ARIX基因外显子2处发生G116A改变,为同义突变,2例正常人也出现此改变。结论 ARIX基因可能不是本研究中所收集的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家系 ARIX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双眼视训练对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加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213-2214,共2页
目的:探讨双眼视训练对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影响。方法:对90例7岁以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分两组,一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观察术后6mo及1a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训练组术后经同视机训练后具备Ⅰ,Ⅱ,... 目的:探讨双眼视训练对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影响。方法:对90例7岁以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分两组,一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观察术后6mo及1a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训练组术后经同视机训练后具备Ⅰ,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比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mo及术后1a具备Ⅰ,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与非训练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同视机训练组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过矫或欠矫率明显下降,与非训练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7岁以上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经同视机训练能使部分患者单视功能恢复,而且眼位回退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双眼单视 眼位
下载PDF
将主眼手术治疗眼外斜临床四例报告
5
作者 程浩 具尔提 克拉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55-257,共3页
本文报告4例将主眼手术治疗眼外斜病例和按传统方式对外斜视眼行手术矫正的病例相对照,认为该方法疗效确实明显,可靠安全。具有手术量小,矫正斜度大,可望恢复一定弱视与双眼单视功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讨。
关键词 外斜视 主眼 从眼 MF现象
下载PDF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立及手术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素梅 王超廷 +1 位作者 刘爱勤 王慧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及手术特点。方法对123例年龄≥18岁两眼视力相等或相差1~2行的共同性外斜视,术前术后检查视力、眼位、眼底,以同视机检查融合机能,以颜氏立体图检查立体视。结果术后1周113例视觉抑制或异... 目的探讨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及手术特点。方法对123例年龄≥18岁两眼视力相等或相差1~2行的共同性外斜视,术前术后检查视力、眼位、眼底,以同视机检查融合机能,以颜氏立体图检查立体视。结果术后1周113例视觉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者中60例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16例建立了立体视;术后6周80例视觉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者中40例还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并且其中14例还重建立了立体视。结论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手术不仅达到美容矫正,而且其中一部分还达到功能治愈。成人共同性外斜视在手术设计时要避免过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外斜视手术 双眼视觉
下载PDF
外斜V征的手术疗效分析
7
作者 黄蔚茹 马琳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8期3333-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外斜V征48例,其中42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外6例行水平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对伴有下斜肌明显亢进的外斜V征,行下斜肌...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外斜V征48例,其中42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外6例行水平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对伴有下斜肌明显亢进的外斜V征,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能取得很好的矫正效果,而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明显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征。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V征的主要原因。根据外斜V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及亢进的程度,下斜肌切断及部分切除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V征 下斜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同视机训练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曾思明 赖云珍 +3 位作者 陈琦 刘路宏 闫玉梅 黄朝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本文通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应用同视机训练 ,设立训练组与对照组对 6 1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进行观察 ,训练组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经 6月的观察表明 ,训练组眼球回退率有明显降低 ,融合功能恢复率和融合范围明显提高 ,有显著性... 本文通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应用同视机训练 ,设立训练组与对照组对 6 1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进行观察 ,训练组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经 6月的观察表明 ,训练组眼球回退率有明显降低 ,融合功能恢复率和融合范围明显提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我们认为应用同视机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训练对减少眼球回退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同视机 外斜视 眼球回退
原文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傅涛 卢炜 +1 位作者 苏庆 王京辉 《眼科》 CAS 2012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融合功能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间歇性外斜视儿童48例。方法采用同视机检测48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三级视功能,采用颜少明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视近立体视锐度,并以正常相同年龄儿童20...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融合功能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间歇性外斜视儿童48例。方法采用同视机检测48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三级视功能,采用颜少明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视近立体视锐度,并以正常相同年龄儿童20例做对照。主要指标同时视、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结果 48例患者中,8例无重合点,余40例中34例患者的重合点均落在外融合范围内。11例患者无Ⅱ级融合功能,余37例患者的内、外融合范围分别是(12.74±5.57)度和(4.97±2.11)度;正常对照组的内、外融合范围分别为(24.05±6.67)度和(3.52±0.96)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同视机检测,23例(47.92%)患者无立体视,而以颜氏随机点立体视觉图检测,仅2例(4.17%)近立体视丧失。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异常,外融合范围扩大、内融合范围缩小;远立体视觉的丧失早于近立体视觉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间歇性 同视机 融合功能 立体视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近远期效果追踪 被引量:7
10
作者 殷小龙 邓燕 +4 位作者 廖瑜俊 于春红 杨洋 彭小维 熊伟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行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确诊共同性外斜视患儿285例,分为3~7岁组、7。12岁组和〉12岁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3年。结果术...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行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确诊共同性外斜视患儿285例,分为3~7岁组、7。12岁组和〉12岁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3年。结果术后不同年龄组间斜视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7,P=0.007)。术后1周效果满意265例(93%,265/285),术后1年效果满意240例(84.21%,240/285),不同类型共同性外斜视组之间手术后远期和近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前262例(91.9%,262/285)无双眼同视功能,术后1年恢复双眼同时视165例(57.9%,165/28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又名16.142,P=0.001)。结论建议共同性外斜视患儿尽量在7岁前完成斜视手术,手术方法依据年龄的不同、看远看近的斜视角不同进行选择,争取获得最大意义上的共同性外斜视功能性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共同性外斜视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Myf-5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琳琳 刘桂香 +3 位作者 张新爱 朱长娥 徐会娟 刘延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S1期4681-4683,共3页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眼球摘...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眼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眼外肌 Myf-5
原文传递
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和散发患者突变基因分析
12
作者 公慧敏 周占宇 刘桂香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报道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新发PAX3基因突变。方法:实验研究。选取一个3代6人的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另选择散发患者180例,正常对照组150例。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平台测序,对... 目的:报道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新发PAX3基因突变。方法:实验研究。选取一个3代6人的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另选择散发患者180例,正常对照组150例。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平台测序,对测序所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可能的致病候选基因。针对筛选到的候选基因设计引物,在家系成员及散发患者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PAX3基因的c.G434T突变(p.R145L)可能是共同性外斜视的致病突变。Sanger测序发现家系中2例患者均携带PAX3基因的c.434G>T杂合突变,且突变在家系中与疾病共分离,180例散发患者中有27例检测到此突变,150例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PAX3基因G434T突变。结论:PAX3基因的c.G434T(p.R145L)突变可能为共同性外斜视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全外显子组测序 致病基因 PAX3
原文传递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眼位控制力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洪洁 张琼月 +4 位作者 刘祥祥 赵逸阳 李晶欣 李慧馨 付晶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探讨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IXT)患者控制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434例(868只眼)基本型IXT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15例(430只眼),女性219例(438只眼);年龄4~20岁,年龄... 目的探讨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IXT)患者控制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434例(868只眼)基本型IXT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15例(430只眼),女性219例(438只眼);年龄4~20岁,年龄中位数为9.83(8.23,11.63)岁。使用纽卡斯尔(NCS)控制力评分法评估患者眼位控制力。根据NCS评分结果分为控制力良好组和控制力不佳组。检查所有患者的屈光状态、斜视度、立体视觉、调节功能及集合功能。年龄、屈光状态、斜视度、近立体视、调节功能及集合功能等经正态性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远立体视保存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XT控制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控制力良好组患者主视眼的等效球镜屈光度(SE)、非主视眼SE、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及近立体视分别为-1.25(-2.75,0.50)D、-1.38(-2.78,0.75)D、-30(-40,-25)PD、-25(-35,-20)PD及2.30(2.15,2.90)Log弧秒;控制力不佳组患者分别为-0.00(-1.75,0.88)D、-0.25(-1.88,1.00)D、-50(-60,-40)PD、-50(-60,-35)PD及2.60(2.15,3.20)Log弧秒。两组比较,控制力良好组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近视屈光度均更大、看近和看远斜视度均更小而近立体视更好,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14,-3.047,-11.803,-12.328,-2.785;P<0.05)。控制力良好组和控制力不佳组患者的远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5.58%和36.79%。两组比较,控制力良好组患者远立体视保存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079;P<0.05)。控制力良好组患者主视眼、非主视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分别为9.00(6.63,11.00)cpm、8.50(6.50,11.00)cpm及7.75(6.00,10.00)cpm;控制力不佳组患者分别为7.50(6.00,10.00)cpm、7.50(6.00,9.25)cpm及7.00(5.00,9.00)cpm。控制力良好组患者主视眼、非主视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均优于控制力不佳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65,-3.666,-2.690;P<0.05)。控制力良好组患者看远总集合幅度、看近总集合幅度、看远融像储备率、看近融像储备率、AC/A、看远集合储备及看近集合储备分别为50.50(35.75,59.00)、55.00(47.50,65.00)、0.76(0.51,1.16)、0.77(0.51,1.11)、2.00(1.00,4.00)、22.00(16.00,27.00)及24.00(18.00,30.00);控制力不佳组患者分别为65.00(55.25,77.00)、70.00(58.50,84.00)、0.50(0.31,0.72)、0.51(0.34,0.65)、2.33(1.00,4.00)、22.00(16.00,28.00)及24.00(18.00,30.00)。两组比较,控制力良好组患者看远总集合幅度和看近总集合幅度均更小、看远融像储备率和看近融像储备率均更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439,-6.435,-5.709,-6.254;P<0.05);而AC/A、看远集合储备及看近集合储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0.469,-0.7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IXT患者眼位控制力的因素中,非主视眼SE、远立体视、看近集合幅度及看近融像储备率具有统计学意义(OR=1.220,95%CI:1.044~1.427,P<0.05)、(OR=0.399,95%CI:0.203~0.785,P<0.05)、(OR=1.050,95%CI:1.027~1.074,P<0.05)及(OR=0.149,95%CI:0.054~0.412,P<0.05)。结论基本型IXT的控制力主要由集合功能而非调节功能影响;基本型IXT的控制力可能主要通过看近的集合功能来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控制力 集合幅度 融像储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