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f Tianji Robotic-Assisted Surgery for Uppe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s
1
作者 Chengkua Huang Yuanjian Huang +6 位作者 Weikang Yang Qianhou Zhou Xianhai Zeng Junlei Tan Mei Zhang Guosheng Su Sheng Nong 《Natural Science》 2024年第9期150-161,共12页
Object: To compare the safety,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upp... Object: To compare the safety,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upp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admitted to Baise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November 2018 and April 202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se patients, 29 underwent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Robot group), and 31 underwent traditional C-arm fluoroscopy-assisted open surgery (Open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27.0 software to compare general data (gender, age, BMI),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ccuracy of screw placement on imaging, and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in both groups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P value < 0.05 was deemed to have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operativ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obot group: 8.34 ± 0.61;Open group: 8.26 ± 0.68, P = 0.317).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s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Robot group: 6.90 ± 0.31;Open group: 6.94 ± 0.36, P = 0.3237). Preoperative NDI scor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obot group: 43.31 ± 2.67;Open group: 43.84 ± 2.67, P = 0.2227), and the difference in NDI scores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was also not significant (Robot group: 35.69 ± 4.24;Open group: 37.35 ± 3.48, P = 0.0509).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Robo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Open group (246.21 ± 209 ml vs 380.65 ± 328.04 ml, P = 0.0308),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in the Robot group (3.75 ± 0.74 h) compared to the Open group (2.74 ± 0.86 h). In terms of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the Robot group had a higher accuracy rate for Class A screws compared to the Open group (102 screws vs 94 screws, P = 0.0487), and the accuracy rate for Class B screws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obot group (13 screws vs 29 screws, P = 0.0333), with both differences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obot group: 8 cases;Open group: 10 cases, P = 0.6931). Conclus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ianji” robot-assisted surgery for upp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had lower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higher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compared to those undergoing traditional C-arm fluoroscopy-assisted open surgery, indicating that this robot-assisted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improve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gui Robot Assisted surgery Uppe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Clinical Study Fracture repair
下载PDF
New native tissue repair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Medium-term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vaginal stump-round ligament fix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Toshiyuki Kakinuma Ayaka Kaneko +3 位作者 Kaoru Kakinuma Ken Imai Nobuhiro Takeshima Michitaka Ohwad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5期3457-3463,共7页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new and widely used approach;however,ever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warned against the use of surgical mesh,repairs ...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new and widely used approach;however,ever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warned against the use of surgical mesh,repairs performed using patients’tissues[i.e.native tissue repair(NTR)]instead of mesh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At our hospital,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the Shull method)was introduced in 2017.However,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POP who have a long vaginal canal and overextended uterosacral ligaments may not be candidates for this procedure.AIM To validate a new NTR treatment for POP,we examined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vaginal stump–round ligament fixation(the Kakinuma method).METHODS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30 individuals with POP who underwent surgery using the Kakinuma method between January 2020 and December 2021 and who were followed up for>12 mo after surgery.W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surgical outcomes for surgery duration,blood loss,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incidence of recurrence.The Kakinuma method involves round ligament suturing and fixation on both sides,effectively lifting the vaginal stump after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RESULTS The patients’mean age was 66.5±9.1(45-82)years,gravidity was 3.1±1.4(2-7),parity was 2.5±0.6(2-4)times,and body mass index was 24.5±3.3(20.9-32.8)kg/m2.According to the POP quantification stage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8 patients with stage Ⅱ,11 with stage Ⅲ,and 11 with stage Ⅳ.The mean surgery duration was 113.4±22.6(88-148)min,and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26.5±39.7(10-150)mL.There were no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None of the patients exhibited reduc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No cases of POP recurrence were observed 12 mo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The Kakinuma method,similar to conventional NTR,may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organ prolapse Native tissue repair Laparoscopic surgery Round ligament Kakinuma method
下载PDF
Primary repair of esophageal atresia gross type C via thoracoscopic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3
作者 Hong-Ke Zhang Xiao-Quan Li +12 位作者 Hong-Xia Song Shi-Qi Liu Fang-Hui Wang Jian Wen Mi Xiao A-Ping Yang Xu-Feng Duan Zhen-Zhen Gao Kai-Lun Hu Wei Zhang Yi Lv Xi-Hui Zhou Zhen-Jie C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12期2919-2925,共7页
BACKGROUND Esophageal atresia(EA)is a life-threatening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in newborns,and the traditional repair approaches pose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are extremely invasive.Therefore,surgeons have been active... BACKGROUND Esophageal atresia(EA)is a life-threatening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in newborns,and the traditional repair approaches pose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are extremely invasive.Therefore,surgeons have been actively investigating new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to address this issue.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several studies for its potential in repairing EA.In this paper,the primary repair of EA with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under thoracoscopy was reported.CASE SUMMARY A full-term male weighing 3500 g was diagnosed with EA gross type C.The magnetic devices used in this procedure consisted of two magnetic rings and several catheters.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ligation and two purse strings were performed.The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was then completed thoracoscopically.After the primary repair,no additional operation was conducted.A patent anastomosis was observed on the 15th day postoperatively,and the magnets were removed on the 23rd day.No leakage existed when the transoral feeding started.CONCLUSION Thoracoscopic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may be a promising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repairing 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Thoracoscopic repair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Primary repair Case report
下载PDF
海藻糖敷料对激光损伤兔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及体外促细胞生长、迁移和抗炎作用研究
4
作者 肖敏 陈重华 +2 位作者 王燕 李里 朱炜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海藻糖敷料对激光损伤兔动物模型皮肤的修复作用,并探索其体外促细胞生长、迁移和抗炎作用。方法:试验兔脊柱两边各脱毛4个区域,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对照组(P)和实验组(T)。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使用激光照射造模;... 目的:探究海藻糖敷料对激光损伤兔动物模型皮肤的修复作用,并探索其体外促细胞生长、迁移和抗炎作用。方法:试验兔脊柱两边各脱毛4个区域,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对照组(P)和实验组(T)。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使用激光照射造模;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使用透明质酸敷料及海藻糖敷料贴敷。于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对创面进行红斑和焦痂、水肿程度评分,以评价海藻糖敷料对皮肤修复效果。以L929细胞及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海藻糖敷料体外促细胞生长、迁移和抗炎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培养基)、正常组(细胞液+培养基)、对照组(细胞液+培养基+透明质酸)及实验组(细胞液+培养基+海藻糖)。使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L929细胞24 h、48 h及72 h增殖率,划痕试验检测各组L929细胞6 h、12 h和24 h迁移力;使用TNF-α及IFN-γ诱导HaCaT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后,24 h后检测各组IL-6、IL-8和MDC表达水平。结果:创面给予敷料后7 d,实验组水肿评分[(1.1±0.3)分]较模型组[(1.2±0.4)分]显著降低(P<0.05);第14天,相较于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水肿、红斑焦痂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较模型组第14天炎细胞浸润微有减少。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4 h、48 h及72 h的细胞增殖率均有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及实验组6 h、12 h和24 h的细胞迁移率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细胞炎症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MDC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海藻糖敷料对激光所致兔皮肤屏障受损创面的组织炎症、愈合有一定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及抑制炎症的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激光术 皮肤修复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炎症
下载PDF
T4a期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报告
5
作者 王朝晖 陈义波 +4 位作者 孙一心 伏桂明 王佳慧 陈锦 李春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分析T4a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计纳入T4a的甲状腺癌病例303例,分析患者的病理分型、受侵器官、手术方式、生存时间... 目的分析T4a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计纳入T4a的甲状腺癌病例303例,分析患者的病理分型、受侵器官、手术方式、生存时间等。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使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曲线。结果在入组的303例患者中,共计53例患者失访,1年总生存率为98.4%(246/250),3年总生存率为97.0%(224/231),5年总生存率为90.2%(92/102)。其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94例,失访13例,1年总生存率为100%(81/81),3年总生存率为98.7%(77/78),5年总生存率为97.4%(38/39)。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食道受侵151例,失访31例,1年总生存率为96.7%(116/120),3年总生存率为95.3%(101/106),5年总生存率为82.2%(37/45)。在生存曲线分析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组较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或食道等器官受侵组在总生存时间上存在优势。结论T4a期甲状腺癌如果有手术机会,应该首选手术切除,通过合理的手术策略,根治性手术的同时重视重要组织器官的一期修复重建,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 外科治疗 喉返神经 修复重建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俞国军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4 位作者 刘正 艾克热木·吐尔逊 朱涛 霍强 张为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8~102个月。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5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脑梗死2例,肾功能不全1例,切口感染1例。2例患者于术后1、13个月死于急性脑出血,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1年发现胸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拒绝手术,选择长期密切随访。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E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再发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通过MRI对关节镜下不同修补法治疗EllmanⅢ型PASTA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
7
作者 牛朋影 蒋磊 +2 位作者 刘彩环 朱蓉蓉 王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对关节镜下穿肌腱修补术及转全层修补术治疗EllmanⅢ型冈上肌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PASTA)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诊断及治疗的肩关节EllmanⅢ型PASTA损伤患者42例,按手术修补方式将其分...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对关节镜下穿肌腱修补术及转全层修补术治疗EllmanⅢ型冈上肌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PASTA)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诊断及治疗的肩关节EllmanⅢ型PASTA损伤患者42例,按手术修补方式将其分为穿肌腱修补组(22例)和转全层修补组(20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12个月随访均行肩关节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冈上肌横截面积、冈上肌脂肪浸润程度、冈上肌萎缩程度。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12个月冈上肌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6~12个月冈上肌脂肪浸润程度比较,穿肌腱修补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全层修补组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肌腱修补术和转全层修补术治疗EllmanⅢ型PASTA损伤,术后对冈上肌横截面积影响均不明显,术后对冈上肌萎缩程度均有影响,而转全层修补术后对冈上肌脂肪浸润程度有影响,穿肌腱修补术对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A损伤 肩关节镜 修补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作用效果
8
作者 邢林卿 胡明鑫 +4 位作者 董永浩 王勇 张保龙 尤笑迎 尹万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4例接受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中止血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6例,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4例接受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中止血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6例,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和对照组(28例,氨甲环酸静脉注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肩关节肿胀情况、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并发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 术后1 d两组血红蛋白下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肩关节周径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0.001)。术后1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IL-1β、TNF-α、MMP-3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应用于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手术中能够有效发挥止血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肩关节镜 肩袖修补手术 止血 炎症 疼痛
下载PDF
基于预见性策略的精准护理用于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付永梅 闫一鑫 张坤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预见性策略的精准护理用于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后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预见性策略的精准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 目的 探讨基于预见性策略的精准护理用于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后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预见性策略的精准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3 d的疼痛、皮瓣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度评分较术后6 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发生轻微感染2例,皮肤感觉异常1例,血管危象1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4%(4/81)。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6.30%。结论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后应用基于预见性策略的精准护理可改善皮瓣状态,减少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策略 精准护理 口腔颌面肿瘤皮瓣修复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浆基质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雪超 李文芝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血浆基质作为一种自体血液离心产物,具有再生修复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修复、皮肤美容等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牙髓再生治疗和根尖手术已成为保存牙髓以及保存患牙的主要方法,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至关重... 血浆基质作为一种自体血液离心产物,具有再生修复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修复、皮肤美容等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牙髓再生治疗和根尖手术已成为保存牙髓以及保存患牙的主要方法,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血浆基质作为一种自体生物活性材料,较易获取,可塑性强,具有天然优势。血浆基质可应用于以下情况:①无法刺激根尖出血的根尖孔未闭合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②存在骨缺损的根尖屏障术及大面积穿孔髓室底或根侧壁修补术;③大面积根尖病变,伴或不伴随牙周疾病患牙的根尖手术。因血浆基质为自身血液来源制品,使用方面无明显禁忌。虽然已有系统综述表明,相比传统血凝块,血浆基质作为天然再生支架,可有效促进牙髓根尖周病的再生性修复。然而,由于血浆基质的特性受不同制备方式的影响,其适用范围有所差异。此外,目前尚缺乏血浆基质长期的临床研究结果,且组织学证据较难获取,仍然需要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对不同血浆基质在牙髓再生、根尖手术中的骨组织再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适应证选择及预后评估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基质 牙髓血运重建术 牙髓再生修复 根尖手术 牙体硬组织修复 根尖诱导成形 髓室底穿孔修补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浓缩生长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聂双发 王辰洋 +6 位作者 胡晓峰 李磊 王韬 王晓旭 宋永 费建东 安永铸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在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在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第3 d,两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明显下降,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治疗急诊绞窄性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可行的,较开放手术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肠切除肠吻合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赵磊 余秀菊 杨萃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4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24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11月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修复效果、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6h、24h、36h、72hNRS得分、术后1月VSS总分及各项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游离穿支皮瓣 修复 上肢创面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手术时间及口腔功能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王恪钢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施以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胸大肌位置选择皮瓣,观察组为股前外侧皮瓣,比较不同...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施以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胸大肌位置选择皮瓣,观察组为股前外侧皮瓣,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皮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制作+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外形修复、正常进食、口腔开合功能、口腔容纳水测试、正常吞咽、咀嚼功能、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咬合功能分数,皮瓣成活率和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皮瓣修复患者行不同皮瓣修复术的效果存在差异,股前外侧皮瓣相对比胸大肌皮瓣更具备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口腔功能,安全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皮瓣修复术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 手术时间 口腔功能 股前外侧 满意度
下载PDF
观察复方雪药修复液对甲沟炎门诊拔甲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的效果
14
作者 林颖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05-1207,1211,共4页
目的:分析在甲沟炎门诊拔甲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复方雪药修复液对术后愈合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门诊拔甲术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在甲沟炎门诊拔甲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复方雪药修复液对术后愈合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门诊拔甲术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复方雪药修复液辅助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并比较2组患者的夜间觉醒次数、日平均睡眠时间、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包括换药次数、结痂厚度、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平均睡眠时间、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夜间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结痂厚度、结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门诊拔甲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过程中,辅助使用复方雪药修复液可以降低换药次数、结痂厚度、结痂时间,提升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沟炎 拔甲术 复方雪药修复液 门诊 护理 睡眠质量 疼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牧野 陈婕 +1 位作者 吴奇 杨学良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指标、胃肠道情况、血清因子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指标、胃肠道情况、血清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h SP、PGE2、TFN-α、IL-10、IL-6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相对比较安全,该术式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修补术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下载PDF
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胡登敏 胥润 +1 位作者 李建 艾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6-832,共7页
目的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绵阳市某医院进行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 目的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绵阳市某医院进行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组(n=41)和SSI(-)组(n=322)。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SS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363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发生SSI 41例,发病率为11.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水平、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前腹痛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较高(OR=2.059,95%CI:1.103~3.842)、清蛋白水平<35 g/L(OR=2.761,95%CI:1.312~5.811)、术前腹痛时间≥24 h(OR=3.589,95%CI:1.659~7.763)和手术时间≥2 h(OR=3.314,95%CI:1.477~7.435)是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OR=0.338,95%CI:0.166~0.690,P<0.05)。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预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风险的决策树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CI:0.794~0.825)。结论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的危险因素包括BMI较高、清蛋白水平<35 g/L、术前腹痛时间≥24 h和手术时间≥2 h,保护因素为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修补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决策树
下载PDF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的疗效
17
作者 付增彬 秦立鹏 +4 位作者 李尧 李普阳 王凯 赵亚鹏 高雪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疗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脑外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疗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脑外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颅骨修补手术均在相同手术消毒标准的手术室内进行,对照组根据皮瓣下积液情况予以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独一味。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反应情况。应用SPSS24.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TNF-α、IL-8及PCT水平降低(P<0.05);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TNF-α、IL-8及PCT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升高,症状领域评分降低(P<0.05);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症状领域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中药独一味应用于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副作用少,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8及PCT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 中药独一味 皮瓣下积液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发展及现状
18
作者 王琴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危重症,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极高。该疾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AD有多种分型,Stanford分型是临床最常用的分型之一,以Stanford A型AD最常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危重症,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极高。该疾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AD有多种分型,Stanford分型是临床最常用的分型之一,以Stanford A型AD最常见且最凶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AD的诊治水平已经显著提升,本文就Stanford A型AD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分型 流行病学 开放手术 血管腔内修复 杂交手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朱丽君 陈涛 +1 位作者 张炜 陈恒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干预在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纳入常规组,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接受FTS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干预在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纳入常规组,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接受FTS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纳入F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TS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卧床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术后6、24、48、72 h,FTS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术后2周,FTS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FTS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FTS干预可促进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快速恢复,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皮瓣修复术 快速康复外科 疼痛程度 吞咽功能
下载PDF
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的作用分析
20
作者 许锦涛 崔晓赟 +3 位作者 张成勇 赵军 程明 唐玉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1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5)。...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1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加用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率、骨代谢、踝关节活动情况、临床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代谢及临床评分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翻角、外翻力度均升高,踝关节内侧间隙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中应用韧带修复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修复术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骨代谢 促进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